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凱叔講故事」孩子貪圖小利怎麼辦?學習下大自然的法則

故事簡介

吳王想要攻打楚國, 一位年輕的侍從給他講了個故事:一個晴朗的早晨, 一隻螳螂在一棵白楊樹上發現了一隻肥美的蟬,

開心不已。 可是就在它剛準備享受美餐時, 殊不知危險降臨, 一隻黃雀在它的身後隱藏已久, 蓄勢待發, 一口咬住了它。 黃雀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的勝利歡呼, 卻被樹下的少年射出的石子打中, 暈厥了過去。 吳王聽完故事後, 停止了戰爭。

凱叔365夜知識小課堂

科普知識

①螳螂:又名刀螂, 無脊椎動物, 屬肉食性昆蟲。 在今天的故事裡, 提到了螳螂的幾大特性:1、外形特徵——三角形的腦袋、圓溜溜的眼睛、細長的鬍鬚、像鐮刀一樣的彎曲的前臂上佈滿了鋸齒、還有兩雙纖細的長腿, 中間的一雙腿用來行走, 後面的一雙腿粗壯有力, 可以提供強大的爆發力。 2、食性特徵——凡是昆蟲中的小型種類都可被螳螂捕食, 甚至連蟬、飛蝗等大型昆蟲,

它們也會捕捉, 故事裡的蟬就是如此。 3、擬態特徵——螳螂為了躲避獵物的追蹤或者抓捕食物, 會經常擬態成其它物種來隱藏自己, 比如故事中的螳螂就是擬態成樹葉, 與樹葉成一體。

②蟬:屬於昆蟲的一種, 俗稱知了, 一般多出現在夏天, 天氣炎熱的時候, 蟬多以植物根莖的汁液為食, 是一種害蟲。

語文知識

①和, 有五種讀音, “hé”、“hè”、“huó”、“huò”、“hú”, 故事中和著花香發出淡淡的聲響, 是應和的意思, 故應該讀“hè”

②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這個成語出自劉向的《說苑·正諫》, 原文如下:吳王欲伐荊, 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 則懷丸操彈, 游於後園, 露沾其衣, 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子來, 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 其上有蟬, 蟬高居悲鳴飲露, 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

欲取蟬, 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 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 而不顧其後之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③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是一個成語,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 要深思熟慮, 考慮後果, 不要只顧眼前利益, 而不顧後患。

孩子能獲得什麼

1

生動形象的故事體驗

螳螂是如何捕蟬的呢?黃雀又是如何捕螳螂的呢?在《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的故事中, 凱叔用自己的聲音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漂亮的科普故事課, 孩子們不僅可以在故事中聽到各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還能跟隨凱叔的聲音來一場有趣的冒險遊戲。

2

充滿文學韻味的科普知識

什麼樣的蟬會讓孩子喜歡呢?一隻深褐色的螳螂是如何捕蟬的呢?黃雀又是如何捕螳螂的呢?在《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的故事中, 凱叔用自己的聲音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漂亮的科普故事課, 孩子們不僅可以在故事中聽到各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還能跟隨凱叔的聲音來一場有趣的冒險遊戲。

蟬愜意地趴在一片白楊葉上, 一鼓一鼓的腹部帶動透明的翅膀輕輕扇動著。 新鮮嫩綠的樹葉是蟬的最愛, 他喜歡吮吸裡面的汁液, 口腔中溢滿的香味讓他陶醉, 他砸吧砸吧嘴:“這裡的樹葉可真新鮮, 沾了露水的葉子更美味!MUA,MUA……”孩子浸泡在這樣的故事中, 時間長了, 就會讓自己的文字更加充滿靈性。

3

大自然的隱藏定律

這個故事中還包含著大自然的一條定律——弱肉強食。 這是大自然最基礎的法則, 所有實力弱小的生物都會被比自己實力強大的生物打敗, 在這個故事中, 螳螂吃掉蟬、黃雀啄食螳螂、拿彈弓的少年捉住黃雀, 就是弱肉被強食的現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