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句話,能內傷孩子30年

凱叔說

kaishushuo

“從小我就有個夙敵叫‘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 不聊QQ, 不喜歡逛街, 天天就知道學習。 長得好看, 又聽話又溫順, 回回年級第一, 還有個有錢又正兒八經的男/女朋友。 研究生和公務員都考上了, 一個月七千工資, 會做飯, 會家務, 會八門外語。 上學在外地一個月只要400元生活費還嫌多……”。

“看看人家, 我家的孩子不行!”

夠了, 爸媽的一句口頭語, 能壓孩子三十年, 不止!

作者| 茶葉蛋醬 主播 | 默聲

別讓貶低孩子變成你的日常社交

生活中, 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的情形:

家長A遇到家長B, 兩人開始寒暄。

家長A:你們家孩子真是聰明懂事, 不像我家孩子, 不愛學習不說, 還老調皮搗蛋, 簡直要煩死我了。

家長B:小孩子活潑一點才好呢, 我家孩子成天跟個悶葫蘆一樣, 呆頭呆腦, 被欺負了也不會還手, 真沒用。

那麼,

這些家長是真心覺得別人的孩子都很優秀,

只有自己的孩子特別差勁嗎?

當然不是的。

其實,

這只是一些家長之間為了拉近彼此距離的一種社交方式罷了。

我們中國人一直把“謙虛”當成傳統美德,

這些家長的本意恐怕也只是為了自謙,

畢竟沒有人願意聽到你上來一開口,

就把自己的孩子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

這樣不止容易把別人嚇跑,

還容易引來異樣的目光。

只是,

這樣以貶低孩子為前提的“謙虛”,

真的好嗎?

我們來設想一下,

如果這時候家長A和B的孩子都在,

聽到自己的爸媽這樣評價自己,

會產生什麼樣的聯想:

“原來在爸媽眼裡我就是這樣的……”

“爸媽是不是不愛我……”

……

很明顯,

這時候孩子的情緒會變得低落沮喪,

自我評價變低,

同時也會漸漸滋生出消極的心理,

若這樣的情況多了,

長期累積下來,

就會養成孩子自卑的心態。

丟掉“人前教子”的舊觀念

中國有句老話,

叫做“人前教子, 背後教妻”。

許多家長盲目信奉“人前教子”的古訓,

認為只有讓孩子覺得難堪,

才能讓孩子長記性,

以後再也不敢犯同樣的錯誤。

須不知,

這樣的做法,

雖然讓孩子暫時屈服了,

卻很大程度地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

美國的詹姆斯.杜布森博士曾說過:

讓孩子失去自尊心的方式有千百種,

但要替孩子重建自尊,

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我媽有一位女學生,

原本學習成績非常優秀,

但到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

成績卻突然直線下降,

原本活潑可愛的小女孩,

也突然變得無精打采的。

我媽覺得奇怪,

就去這位女學生家裡拜訪了一下,

提醒學生家長注意一下孩子的異常,

卻不料才一說清楚情況,

那位元家長就拉過孩子,

當著我媽的面把孩子一通訓斥,

根本不顧忌孩子脹紅的臉和在眼圈裡打轉的淚水。

顯然,

這位家長就是特別喜歡在人前教子的類型,

而小女孩近來的反常表現,

也正是因為家長的不當教育方式引起的:

小女孩最近愛美意識覺醒,

放學一回家就待在鏡子面前裝扮自己,

還經常吵鬧著要家長給自己買漂亮的髮卡和服飾。

可這位家長覺得,

孩子小小年紀就過於在意外表不太好,

所以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

說他們家有個長得醜還特愛打扮的小妖怪。

本意是想讓孩子把精力都轉移到學習上去,

沒想到卻起到了嚴重的反效果。

其實,

愛美是小女生的天性,

這位家長應該以溫和的口吻,

私底下跟孩子好好溝通,

耐心加以引導;

而不該在公開場合羞辱孩子,

讓孩子難堪,

以這樣傷自尊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

不要輕易毀壞孩子的名譽

“我家明明就是個活閻王,

昨天把鄰居家的玻璃打碎,

今天又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一年到頭都不讓我省心……

我都教育他多少遍了,

他就是不聽,

這樣下去,可怎麼得了!”

有一次,

才進堂嫂家大門,

堂嫂就迫不及待地拉著我訴苦。

原本在一旁安靜看電視的明明突然跑過來,

對著我們做了個鬼臉,

滿不在乎地說:

“就不聽,我就不聽,不要你管!”

“你看,這孩子越來越沒臉沒皮了!”

堂嫂咬牙切齒,

又開始細數明明往日幹過的壞事。

聽著她祥林嫂般的碎碎念,

我忍不住在心裡替我堂侄兒歎了口氣。

我很清楚,

其實堂嫂跟我說這些,

只是純粹想吐個槽那麼簡單,

但這樣很容易影響到我對明明的看法。

孩子周圍的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孩子的,

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因為孩子通常都會受到影響。

別說孩子,

就算是大人,

都會在意自己的名譽。

名譽越好的人,

越是小心翼翼的維護名譽,

反而是名譽不好的人,

就無所顧忌,

甚至破罐子破摔。

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約翰.洛克有一句名言:

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

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

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若父母當眾宣佈他們的過失,

使他們無地自容,

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

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所以,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做錯了某件事,

也不要急於將它宣揚出去,

如果實在迫不得已,

揭醜的同時,

也要恰當的為孩子的某些錯誤遮醜,

給孩子一個自我教育和自我改正的機會。

別輕易在孩子身上貼下壞標籤,

維護好孩子的小小聲譽,

並引導孩子也加入到這個守護自身聲譽的軍團裡來。

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尊重

天下父母心都一樣,

希望孩子健康快樂,

沒有人會主觀意願地去傷害自己的孩子,

可往往卻在不經意間,

在孩子稚嫩的心靈上留下了傷痕。

其實,

父母們只要記住,

孩子從出生那日,

分離出母體開始,

他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他會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

我們應該去尊重他,

而不是把孩子當成沒有意志的私有物品,

用自己的意志覆滅孩子的意志,

抹殺孩子的個性。

這一點我身邊一對很有修養的夫婦,

就做得很不錯,

而他們的兩個孩子,

待人接物都是大方熱情,彬彬有禮,

遇到危機也從不慌亂,

而且思維開闊,

經常會做出一些很有創意的小物品贈送給他們,

讓他們十分驚喜。

他們告訴我,

在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

妨試著蹲下來,

平視著孩子的眼睛,

用行動告訴孩子,

我們是在平等的交談。

即便工作生活中有再多不如意,

情緒再焦躁,

也要記得先深吸一口氣,

平復自己,

再去面對孩子,

顧及孩子的感受,

切記不要用那種命令式,

甚至是謾駡的口吻。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給予孩子尊重,

不要輕易貶低孩子,

相信我,

你的孩子會回報給你一個更加樂觀自信的自己!

凱叔問

你有過無意間貶低孩子的經歷嗎?歡迎給凱叔留言,聊一聊。

可這位家長覺得,

孩子小小年紀就過於在意外表不太好,

所以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

說他們家有個長得醜還特愛打扮的小妖怪。

本意是想讓孩子把精力都轉移到學習上去,

沒想到卻起到了嚴重的反效果。

其實,

愛美是小女生的天性,

這位家長應該以溫和的口吻,

私底下跟孩子好好溝通,

耐心加以引導;

而不該在公開場合羞辱孩子,

讓孩子難堪,

以這樣傷自尊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

不要輕易毀壞孩子的名譽

“我家明明就是個活閻王,

昨天把鄰居家的玻璃打碎,

今天又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一年到頭都不讓我省心……

我都教育他多少遍了,

他就是不聽,

這樣下去,可怎麼得了!”

有一次,

才進堂嫂家大門,

堂嫂就迫不及待地拉著我訴苦。

原本在一旁安靜看電視的明明突然跑過來,

對著我們做了個鬼臉,

滿不在乎地說:

“就不聽,我就不聽,不要你管!”

“你看,這孩子越來越沒臉沒皮了!”

堂嫂咬牙切齒,

又開始細數明明往日幹過的壞事。

聽著她祥林嫂般的碎碎念,

我忍不住在心裡替我堂侄兒歎了口氣。

我很清楚,

其實堂嫂跟我說這些,

只是純粹想吐個槽那麼簡單,

但這樣很容易影響到我對明明的看法。

孩子周圍的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孩子的,

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因為孩子通常都會受到影響。

別說孩子,

就算是大人,

都會在意自己的名譽。

名譽越好的人,

越是小心翼翼的維護名譽,

反而是名譽不好的人,

就無所顧忌,

甚至破罐子破摔。

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約翰.洛克有一句名言:

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

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

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若父母當眾宣佈他們的過失,

使他們無地自容,

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

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所以,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做錯了某件事,

也不要急於將它宣揚出去,

如果實在迫不得已,

揭醜的同時,

也要恰當的為孩子的某些錯誤遮醜,

給孩子一個自我教育和自我改正的機會。

別輕易在孩子身上貼下壞標籤,

維護好孩子的小小聲譽,

並引導孩子也加入到這個守護自身聲譽的軍團裡來。

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尊重

天下父母心都一樣,

希望孩子健康快樂,

沒有人會主觀意願地去傷害自己的孩子,

可往往卻在不經意間,

在孩子稚嫩的心靈上留下了傷痕。

其實,

父母們只要記住,

孩子從出生那日,

分離出母體開始,

他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他會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

我們應該去尊重他,

而不是把孩子當成沒有意志的私有物品,

用自己的意志覆滅孩子的意志,

抹殺孩子的個性。

這一點我身邊一對很有修養的夫婦,

就做得很不錯,

而他們的兩個孩子,

待人接物都是大方熱情,彬彬有禮,

遇到危機也從不慌亂,

而且思維開闊,

經常會做出一些很有創意的小物品贈送給他們,

讓他們十分驚喜。

他們告訴我,

在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

妨試著蹲下來,

平視著孩子的眼睛,

用行動告訴孩子,

我們是在平等的交談。

即便工作生活中有再多不如意,

情緒再焦躁,

也要記得先深吸一口氣,

平復自己,

再去面對孩子,

顧及孩子的感受,

切記不要用那種命令式,

甚至是謾駡的口吻。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給予孩子尊重,

不要輕易貶低孩子,

相信我,

你的孩子會回報給你一個更加樂觀自信的自己!

凱叔問

你有過無意間貶低孩子的經歷嗎?歡迎給凱叔留言,聊一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