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引起胃寒上火的四個因素

中醫的養生之道, 講究一個天人合一。 怎麼合?人要順天行道。 “天”就是大自然, “道”就是規律。 人要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行事養生。 那麼, 天道是什麼?中醫文化, 講究取象比類, 用有形的現象來體現無形的規律。 每天, 太陽升起降落, 萬事萬物隨之變化, 這就是天道, 就是“升降”。 而升降不調就會引起胃寒。

胃寒升降受阻, 百病由生

常我們吃東西, 熱氣就會往下面走, 比如說吃了上火的東西, 小便就會變黃, 大便變臭變硬。 但是, 當你胃寒了, 通道閉塞, 熱氣降不下來, 就會往上逆, 走到咽喉, 就變成急慢性咽喉炎, 扁桃體炎;走到口腔, 就形成口腔潰瘍, 口臭, 牙疼;走到臉部皮膚, 就形成痤瘡痘痘色斑黑眼袋;走到鼻子, 就會形成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通過肺順著皮膚發散, 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皮膚病, 包括腋臭, 皮屑增加;走到走到頸椎, 就形成頸椎增生;走到大腦裡, 就形成腫瘤——也就是說,

不管病在哪個部位, 西醫把它叫做什麼名字, 本質, 它就是“垃圾”!因為堆積部位不同, 密度濃度不一而有了不同的名稱。

哪裡熱氣不足, 變寒了, 哪裡就有垃圾堆積, 就生病。 所以, 補陽氣就是治療的大方向。

小孩子的屁股手腳都是非常熱的,

因為陽氣充足;當溫度降低, 就意味著年齡越來越大, 能量消退, 直到沒有溫度了, 生命就消亡了。 所以, 溫度決定生死。 生老病死的過程, 其實就是能量遞減的過程, 體現為溫度的變化。 所以, 保持熱量, 趨溫避寒, 就是養生健康的大原則。

而能補充能量又能發散的方法, 也很簡單, 拍打拉筋就可以解決, 在任何地方都能實踐。

升降不調易導致“虛不受補”

升降不調的病, 很多見的表現為:吃涼的胃脹不舒服, 吃熱的上火, 吃涼不行吃熱也不行;明明身體很虛, 卻一吃補藥就口舌生瘡上火嚴重, 俗語說的“虛不受補”。 為何現在卻還要叫他們吃薑?

胃的“寒”, 和飲食的“熱”, 是相反的力量, 相當於兩軍交戰, 強勢者勝。 因為吃熱的就上火, 所以, 不敢吃多, 這個熱量相對於脾胃的寒, 就像遊擊隊打正規軍, 肯定打不贏, 敗退了, 就只能原路退回往上跑了, 就上火了。 於是吃降火藥, 其性寒涼, 本來就胃寒, 再吃寒涼, 就涼上加涼, 就會胃脹不舒服了。

那麼, 怎麼辦?加強我軍進攻的實力。 第一, 增加薑的用量。 第二,

增加拍打拉筋的時間。

導致胃寒, 有四個因素:

1. 飲食寒涼:寒涼有兩個含義, 第一個指溫度——就如冷水燒成熱水, 需要消耗煤氣能量一樣, 人體有溫度, 喝進去的冰冷食物先要加熱, 就會消耗脾胃原本的熱量能量, 導致胃寒, 比如冰凍食品、冷飲、涼性水果。 第二個指性質——性質是涼性的,你吃熱的、喝熱的還是起寒涼的作用。比如苦瓜,冬瓜,綠豆。具體見飲食篇文章。

2. 外寒:飲食進入的算裡寒,夏天吹空調或者冬天受涼或者農活漁民或者家庭主婦洗衣服下冷水,這些都是外寒。外寒有的直接侵入脾胃導致胃寒,更多的是消耗整體的能量,相應局部脾胃的能量熱量陽氣就不足了,就寒了。

3. 季節因素:天氣越熱,地下水井水越涼;天氣越涼,地下水井水越熱。其實就是能量、熱量的位置轉換結果:春夏由裡到外發散,秋冬由外向裡收斂。相應的,夏天的時候,在外的皮膚熱,在裡的脾胃就很寒。所以,夏季食欲最差,胃最寒。最容易上火。

4. 欲望因素:想看、想聽、想聞、想說、想思、想吃,愛恨情仇等等,這些都是欲望,就是指人體功能的發揮使用。而這些都需要消耗能量的。人體是很智慧的,哪裡得多需要用能量(欲望使然),就會從其它功能區調用能量去補充,相應的就會造成被調用區域功能不足。比如,生活中很多人吃飯後就容易困睡,是因為能量集中到中間的脾胃去消化吸收,調用了頭腦的能量,頭腦能量不足了就表現為困睡——思考的功能不足了。同理,當頭腦用神很多的時候,也會調用脾胃的能量上行,導致脾胃能量不足,消化吸收就出現障礙了,胃寒就形成了,胃病就來了。

第二個指性質——性質是涼性的,你吃熱的、喝熱的還是起寒涼的作用。比如苦瓜,冬瓜,綠豆。具體見飲食篇文章。

2. 外寒:飲食進入的算裡寒,夏天吹空調或者冬天受涼或者農活漁民或者家庭主婦洗衣服下冷水,這些都是外寒。外寒有的直接侵入脾胃導致胃寒,更多的是消耗整體的能量,相應局部脾胃的能量熱量陽氣就不足了,就寒了。

3. 季節因素:天氣越熱,地下水井水越涼;天氣越涼,地下水井水越熱。其實就是能量、熱量的位置轉換結果:春夏由裡到外發散,秋冬由外向裡收斂。相應的,夏天的時候,在外的皮膚熱,在裡的脾胃就很寒。所以,夏季食欲最差,胃最寒。最容易上火。

4. 欲望因素:想看、想聽、想聞、想說、想思、想吃,愛恨情仇等等,這些都是欲望,就是指人體功能的發揮使用。而這些都需要消耗能量的。人體是很智慧的,哪裡得多需要用能量(欲望使然),就會從其它功能區調用能量去補充,相應的就會造成被調用區域功能不足。比如,生活中很多人吃飯後就容易困睡,是因為能量集中到中間的脾胃去消化吸收,調用了頭腦的能量,頭腦能量不足了就表現為困睡——思考的功能不足了。同理,當頭腦用神很多的時候,也會調用脾胃的能量上行,導致脾胃能量不足,消化吸收就出現障礙了,胃寒就形成了,胃病就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