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世民父子這樣考驗李勣,不懂領導恩威術的人很難過關!

在一個大環境或者大公司裡, 一個有能力的人在受到真正重用前, 一般都會經歷某種考驗, 下面說的這種考驗, 高明的領導對有性格有能力的人一般都會用:能力出眾、過往有業績無過錯的你, 突然就接到了一個連降數級或者就差被掃地出門的處罰決定, 而在你受到這極不公正待遇的同時, 公司偏偏又來了一位新領導, 你是會懷疑有小人在背後搞鬼呢?還是懷疑新領導在搞重新洗牌呢?你是乖乖地接受這處罰決定, 領導讓你幹嘛就幹嘛呢?還是不滿對抗或者乾脆辭職不幹另尋它處呢?

李勣

上面描述的這種情景在貞觀末年就曾出現過, 那個能力出眾, 過往有顯赫業績無絲毫過錯的人是李勣, 不講道理下發處罰決定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 新來的領導則是唐高宗李治。 看李勣究竟是什麼反應前, 我們有必要先來瞭解下李勣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勣, 原名徐世勣, 因忠義、戰功, 唐高祖李淵賜了他李姓, 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叫李勣。 早年間, 此人追隨李密, 李密歸唐後他也歸順了李唐。 在大唐王朝平定四方, 開疆擴土的歷年征戰中, 李勣戰功顯赫, 仁義知人的口碑更是傳遍軍中, 李世民欽定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時, 李勣名列其中, 更被封為英國公。

可以這麼說, 在追隨李世民橫掃天下的征途中, 李勣深得李世民賞識, 不管是領兵打仗, 還是治軍做人, 李勣都可以用無懈可擊來形容。 有這麼一個細節, 足夠能看出李世民對他的賞識和認可。 貞觀十五年, 時任兵部尚書的李勣突然患病, 郎中給他開了副藥方, 說必須用“須灰”做藥引子才能藥到病除, 所謂“須灰”,

就是鬍鬚研成的粉末。 李世民得知此事後, 當即去探望李勣, 在病榻前二話沒說, 李世民就剪下自己鬍鬚賜給了李勣, 李勣正是喝了這碗著名的“龍鬚湯”才大病初愈的。

施威的李世民

在君臣間毫無矛盾, 自己更未犯錯的情況下, 李勣突然就接到了一紙詔書,

貶李勣為疊州都督, 你說他該怎麼想?是因為功高蓋主嗎?不存在, 李世民麾下戰將如雲, 自己只是二十四分之一, 絕沒有功高蓋主的可能!是因為李世民聽信了讒言?這也不可能, 一代明君絕不是聽信讒言之人。 那就是即將繼位的李治嫌自己礙眼?這似乎也不可能, 自己與李治的關係一直很好。 那這一紙毫無道理的貶書究竟是什麼意思?李勣感到震驚、困惑、憋屈——究竟是該遵從旨意即刻離京還是該靜觀其變看看接下來的局勢再說呢?畢竟這個時候大唐王朝正在權利即將交接的關鍵時刻。

一番思索後, 李勣決定遵從旨意即刻離京趕赴疊州, 打定主意後, 他沒回家, 沒和家中妻兒告別, 揣著那份毫無道理的貶書,

李勣毅然決然地上路了。 聽到李勣接旨當天就起程前往疊州的消息, 李治松了一口氣, 彌留之際的李世民為此也是深感欣慰, 兩位領導人知道, 李勣過關了, 可以放心委以重任了。

李勣或許不知道, 李世民在頒下這紙詔書前跟李治說了這麼一段話:李勣才智過人, 能力非凡, 但是你予他無恩, 恐怕難以讓他心悅誠服效忠於你。 我現在將他貶黜到偏僻之地, 如果他馬上動身, 說明他忠心不二, 等我死後, 你重用他, 不僅你放心, 他也對你感恩戴德;如果他遲疑拖延, 說明他不忠不誠, 心有雜念, 那你只能把他殺了, 以絕後患!

無論李勣有沒有參悟到這兩位君王的良苦用心, 但當接到李治重新啟用他為僕射的詔書時, 他一定是徹底明白了, 原來這是兩位君王聯手施展的恩威術,太兇險,太讓人敬畏感慨了!

加恩的李治

領導的良苦用心,當明白人默契參悟到的時候,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但當這份良苦用心被錯解時,一切都會顯得很悲哀。藏起來的道理有時候需要你仔細揣摩後才能真正看到,一味地從自身得失出發,尤其是失大於得的時候,人很容易誤會高明的用心,進而錯失大好機會。

跟隨別人打天下,如果那個人在平日裡是無懈可擊的,那就千萬不要相信他會無緣無故地跟你不講道理,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你要做的是參透不講道理背後的真義,而不是抱怨、懷疑、憋屈——因為那很可能是一份難能可貴稍縱即逝的考驗!

原來這是兩位君王聯手施展的恩威術,太兇險,太讓人敬畏感慨了!

加恩的李治

領導的良苦用心,當明白人默契參悟到的時候,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但當這份良苦用心被錯解時,一切都會顯得很悲哀。藏起來的道理有時候需要你仔細揣摩後才能真正看到,一味地從自身得失出發,尤其是失大於得的時候,人很容易誤會高明的用心,進而錯失大好機會。

跟隨別人打天下,如果那個人在平日裡是無懈可擊的,那就千萬不要相信他會無緣無故地跟你不講道理,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你要做的是參透不講道理背後的真義,而不是抱怨、懷疑、憋屈——因為那很可能是一份難能可貴稍縱即逝的考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