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日戰爭最悲壯一仗,七名戰士殲敵過百,犧牲後被日軍稱為勇士

坐落北京密雲縣最北部的古北口, 這座長城要塞在歷史上一直都是狼煙不覺。 而在我國近代史之中, 這裡曾經發生了一場氣貫長虹長民族氣概的硬仗。

由戴安瀾將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十七軍, 為了保衛北平城的東北大門, 在古北口與日本關東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 這即是長城抗戰中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古北口戰爭。

一九三三年二月, 戴安瀾在國民黨十七軍二十五師關麟征部任一四五團團長, 參加了古北口戰爭。 一四五團與一四六團受命分占古北口南天門兩邊高地。 三月十二日黎明, 敵以主力向一四五團正面攻擊, 敵機數十架輪流轟炸, 敵重炮會集射擊, 竟日不斷, 一起以大部軍力向我右翼延伸圍住。

因為第一線陣地夫守, 二十五師陷於孤立, 全線處被迫態勢, 激戰至午後三時, 戰鬥力耗費極大。 其時右翼圍住之敵有增無減, 我通訊聯絡中止, 雖寡不敵眾, 但全體官兵仍英勇殺敵。 為縮短陣線, 獲得非常好戰機, 戴安瀾指揮部隊變換陣地, 至古北口西南五裡的南天門一帶高地。

通過三日夜激戰, 擊潰敵人屢次攻擊, 使侵犯之敵遭受嚴重傷亡, 卒使友軍原將軍樓右翼陣地合浦還珠。

其時, 一四五團團長戴安瀾派出的一個軍士哨沒接到撤離指令, 7名兵士帶著一挺輕機槍仍然據守在今日蟠龍嶺的一座小山頭上, 封閉著日軍行進的必經之路。

日軍以數百人的軍力重複強攻, 每一次都被7名兵士擊潰。 日軍前後傷亡100餘人, 而七勇士巍然屹立。

惱羞成怒的日軍, 動用飛機、大炮重複炮擊。 小小的山頭簡直被削平, 陣地變成一片火海, 但這7名勇士緊握機槍, 沒有撤離半步, 直至悉數獻身。

當日軍攻上山頭發現鎮守此地的只要7名兵士時, 他們也不得不表明敬仰, 最終將七位勇士的骸骨合葬在一起, 立碑“支那七勇士之墓”。 “沒有接到指令, 肯定不能撤離!”這七位勇士, 上演了影片《集結號》的實際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