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年尉遲恭為何十六年不與外界接觸

尉遲敬德是李世民身邊的重要人物, 又深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即位後, 尉遲敬德得到了極高的地位, 貞觀元年, 拜右武侯大將軍,

賜爵吳國公。 貞觀初年, 突厥入侵唐朝, 李世民又任命尉遲敬德為涇州道行軍總管, 出擊匈奴。 尉遲敬德不負眾望, 成功擊敗匈奴。

此時, 尉遲敬德在功業上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唐太宗執政後, 唐朝逐漸安定, 戰爭遠離了這個國家——至少遠離了中原腹地。 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不同, 他不具備文韜武略的宰相之才, 他只是一個單純的武將。 既然沒有了戰爭, 靠武功發跡的武將也就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 其實這不單是尉遲敬德一個人要面對的問題, 這是古往今來所有武將都要面對的問題, 要不怎麼會有“狡兔死, 良弓藏”這種事呢?

這種時候, 武將就應該深藏功與名, 甘於寂寞, 安安穩穩過太平日子。

可尉遲敬德不是這樣的人, 他身性耿直, 而且自負功勳卓著, 便目空一切, 不把其他功臣放在眼裡。 甚至連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人他也不給面子, 經常和他們爭執。 於是與“執政者不平”。

貞觀三年, 尉遲敬德外放襄州都督。 貞觀八年遷同州刺史。

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 尉遲敬德自負驕縱的性格怎麼也改不掉。 就是這個“爛脾氣”差點讓他掉了腦袋。

有一次, 唐太宗在慶善宮舉行宴會, 邀請了皇親國戚、朝廷大員前來參加。 宴會上大家喝酒聊天, 觀看演出, 氣氛非常活躍。

而且還在宴會上吟詩作賦, 有娛樂節目, 參與宴會的不是皇親國戚, 就是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慶善宮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 選擇這樣的宅子舉辦宴會, 也可以說是比較隨和的私人宴會。

但是酒過三巡, 尉遲敬德對一個座次排在他前面的人發飆。 在宴會上他大聲質問道:“汝有何功, 合坐我上!”

尉遲敬德何許人?他是唐朝的開國功臣, 在戰場上甚至還救過李世民的性命。 這樣一位有分量的人, 確實應該做在最上席。 但是, 無論功勞有多大, 都不能在皇帝面前發飆, 這是基本常識。

但是尉遲敬德還做出更加出格的舉動。

做在尉遲敬德後面的李道宗見氣氛不和諧, 立馬起身勸解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也不知道是不是酒醉了還是心中的怨氣確實太大, 也不搭話, 轉身就朝李道宗臉上一拳打去, 差點沒把人家眼睛打瞎。

李道宗何許人呀?他是任城王, 唐太宗的堂弟, 也是大唐的開國功臣。

這下闖禍了, 打了皇帝的親戚, 如果放在明朝朱元璋手下, 早就拖出去斬首了。

李世民畢竟是開明大度的君王。 當時他並沒有發作。 事後, 他召見尉遲敬德, 並對他說:“我讀漢代歷史, 非常反對漢高祖誅殺功臣, 所以我希望能與你們這些功臣共用富貴。 今天看到你的表現, 方知韓信、彭越當年被誅, 並非只是高祖的過錯。 國家的治理, 無非是賞與罰而已, 非分的恩遇是不可多得的, 望你加強修養, 好自為之, 否則後悔都來不及了!”

唐太宗的這番話, 簡直就是最後通牒,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我已經把話說在前頭, 到時候別怪我不講情面!特別是“乃知韓、鼓菹醢, 非高祖之罪也” 一句, 直白明瞭, 無論誰聽了都會覺得脊背發涼。

韓信被誅三族、彭越被剁成肉醬,

這些歷史教訓尉遲敬德不會不明白。 經此一點, 他還敢再造次嗎?尉遲敬德是個聰明人, 這次談話之後, 他對太宗常懷敬畏之心, 行為言語上自斂克制, 再不敢有自負驕傲之情。

此後, 尉遲敬德雖居官位, 但一直處於賦閑狀態。 政治上不得意, 他便轉而尋求精神寄託, 篤信仙方, 煉丹求藥, 服食雲母粉。 平時聽聽素雅的音樂打發時間, “不與外人交通, 凡十六年”。

貞觀十七年, 圖形于淩煙閣。 唐高宗顯慶三年去世, 享年七十四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