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純文人就不要在仕途混,不然會很慘,謝靈運就是例子

(圖示:中國山水詩派開創者——謝靈運雕像)

“其居也, 左湖右汀。 往渚還江, 面山背阜, 東阻西傾。 抱含吸吐, 款跨紆縈。 綿聯邪亙, 側直齊平”......這是南北朝時候一篇引起轟動和競相轉載的文章《山居賦》裡的幾句話,

你是否感到氣象非凡呢?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傳奇人物——謝靈運, 他不僅是名門之後, 是個大詩人、文學家, 也是個結局悲慘的才子。 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朝堂險惡, 純文人不適合在這個地方混, 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謝靈運(385~433)東晉和南朝宋時代的詩人, 漢族。 是南北朝時代與陸機齊名的詩人。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 出生于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 因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 故乳名為客兒, 世稱謝客。 又因他是謝玄之孫, 晉時襲封康樂公, 故又稱謝康樂, 墓葬於今江西省萬載縣。

謝靈運主要創作活動在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時代, 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山居賦》, 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他還兼通史學, 工于書法, 翻譯佛經, 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謝靈運是東晉著名將軍謝玄的孫子, 謝玄就是那位在淝水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前秦苻堅80萬大軍的大將, 東晉名宰相謝安的侄子。 因為叔侄倆對國家的巨大功勞, 謝家成為當時南朝的名門望族。 謝靈運就出生於這麼一個大家族中, 可以說是貴族, 其家道背景是十分厚重的。

謝靈運從小就聰明好學, 博覽群書, 長大後能寫出美妙的詩和文章, 江南一帶無人能與之匹敵。 父親死後, 他承襲了“康樂公”的封號, 食邑三千戶。 按當時的慣例, 貴族子弟年輕的時候都先被授予散騎侍郎一類的閒職,

可是謝靈運對這樣的官職不屑一顧。 後來朝廷任命他為琅琊王手下的大司馬行參軍。

因為出身世家大族, 他生性喜歡奢侈豪華的生活。 他的馬車和衣服都極其鮮豔好看, 衣服和器物的款式, 都故意翻新出奇, 改變舊時的規矩。 趕時髦的人都把謝靈運推為榜樣, 尊稱他為“謝康樂”。

由於謝靈運才華橫溢, 又是豪族出身, 所以朝廷屢次遷升他的官職。 但他在官場上並不得意, 經常因為犯下過失被降級甚至免官。 南朝宋高祖劉裕登位後, 將原來東晉封的王侯廢黜了不少, 沒廢黜的也予以降級。 謝靈運由原來的公爵降為侯爵, 食邑減至五百戶。

不用問, 他的內心自然是憤憤不平,

不滿情緒也時時溢於言表。 謝靈運一向自視甚高, 認為自己的才能足以擔當重要的職務, 卻沒有人能具有伯樂一樣的慧眼來賞識和提拔。 如今又被降了爵位, 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少帝即位後, 權柄落在幾個大臣手中。 謝靈運恃才傲物, 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有時還當面羞辱權貴人物。 當時的實權人物、司徒徐羨之等人心理厭恨他, 就找藉口把他派往東海邊上的永嘉(今浙江溫州)做太守。

謝靈運心裡明白, 這實際上是變相的流放, 雖然憋了一肚子氣, 卻又不得不趕去上任。 可等他到了永嘉, 卻又開心得手舞足蹈。 原來, 永嘉一帶雖然遠離京城, 地處偏僻, 倒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去處, 生性浪漫的謝靈運自然是“一見傾心”了。

但他上任後只顧著隨意遊玩, 根本不管什麼地方行政、民間訴訟。 他每到一處風景宜人的所在, 就寫詩詠志, 表達對美好山水的喜愛。 這樣玩了一年, 他便假稱身患重病不能工作, 要求辭職。 許多至親好友都來書信勸解和阻止, 他全當耳邊風。

謝靈運的祖父和父親死後都葬在始寧縣(今浙江境內), 屬會稽郡的地面。 墓地附近原先就蓋了不少的房子和園林。 謝靈運辭官後, 就回到那裡, 重新修建了別墅, 依山傍水, 十分幽靜可人。 他與當地有名的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人相互往來, 縱情遊樂, 看上去似乎要老死山林, 不再牽掛俗世了。

這期間, 他寫出了不少優美的詩篇。 這些詩傳到京城裡, 因為語言優美、意境高遠, 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爭相傳抄。 有時一首詩傳到京城後,一夜之間流行遍及全城,第二天人們就交口誦讀。他的文風帶有隱士的風格和山野的清幽,開創了山水風格的文派,一時名動天下,遠近欽慕。《山居賦》就是記敘他的這段生活經歷的文章。讀他的文章就會產生一種歸隱田園的衝動。

如果謝靈運就這樣在隱居中度過一生,那他的人生就是無限精彩的,也是一個不滅的瑰麗傳奇。可是,當名利的誘惑再次向他伸過來時,他忘記了自己以前在官場的不愉快經歷,在朝中友人的勸說下一時迷了心竅,辭別眾多隱士朋友們,一腳又踏入了官場。而這一次他踏的非常深,運氣也沒有以前好,終於萬劫不復,陷入政治漩渦之中,被人誣陷謀反,被斬首于廣州,令人歎息。

宋文帝劉義隆登基後,誅殺了徐羨之等幾位弄權的老臣。他想再次起用謝靈運為官,就三番兩次發出邀請。謝靈運一開始不予理財,後來經不住好朋友來信勸說,勉強出山做了個秘書監,掌管皇家圖書和文獻,並奉詔修史。可是文人性格的謝靈運根本忍受不了修史的枯燥無味,只粗略地列了些提綱去搪塞。他又因得不到皇帝的重用而消極怠政,常常稱病不朝,而寄情于山水田園。

他喜歡帶著幾百人浩浩蕩蕩地遊山玩水,並專門走那些人跡罕至的險道,常被人誤以為是占山為王的強盜,弄得當地官員心神不寧。他說話也毫不注意,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他曾經對會稽太守孟剴當面予以羞辱,因為孟剴信仰佛教,他就當著眾人的面諷刺他:“要得道成佛必須有慧根才行,光吃素念經有個屁用!孟大人升天肯定是在我之前,可成佛卻肯定在我之後”,把人家氣得要死。

孟剴於是找機會向皇帝誣陷謝靈運,說他“圖謀不軌,驚擾百姓,應該嚴辦”,朝廷裡的許多人本來就看不慣謝靈運,借此機會推波助瀾,紛紛向上告狀。結果朝廷派官員去調查他準備把他逮捕回京治罪,結果文人性格的謝靈運放縱慣了根本不把這些官員放在眼裡,竟然帶人把他們軟禁起來,拒不到京。皇帝震怒,派軍隊把他捉拿歸案,送交廷尉治罪。廷尉等人判令他反叛應處以斬刑,但皇帝愛惜他的文采免他一死,流放千里之外。

但故事並未就此結束,那些看不慣謝靈運的官員們設下計謀,派遣一些人冒充謝靈運門人的名義打家劫舍,並揚言要在流放的路上救走他,被官府抓住後對謝靈運指使他們謀反的事實“供認不諱”,人證俱全,這下皇帝也保不住他了,下詔將謝靈運在廣州就地斬首。臨死的時候,謝靈運感慨萬端,作了一首絕命詩,最後兩句是“恨我君子志,不獲岩上泯”,他是在悔恨展開不能夠徹底歸隱,做個超塵絕俗的君子老死山林岩壑,卻混跡官場,落得個刀下枉死的結局。

縱觀謝靈運其人,具有文人的優秀品質,也具有文人的自由散漫和浪蕩輕狂,有點放蕩不羈、遊戲人生的意思,但他不具備從政的素質。像他這種出身于貴族的優秀純文人,本來就不適合在官場混。因為他既不願意認認真真守規矩做好官為國家辦事情,只是喜歡遊山玩水、詩文作樂,又不能收斂自己的鋒芒而性格輕佻,目中無人,這就很容易得罪人,而且會得罪很多的人,這些都會對他慢慢地形成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牆,使他處處碰壁。而他又恃才傲物,以貴族公子哥們自居,不把別人當回事,取禍更速。最終他敗於自己的乖戾行為,被嫉恨他的官員們設計陷害至死,實在是太可惜了!

雖然謝靈運“不得好死”,但他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卻是無法磨滅的。後人曾有詩贊曰:“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其中的“小謝”就是指謝靈運。謝靈運的故事告訴我們,純粹的文人真的不適合進入仕途。仕途是什麼?仕途乃迷途也!

有時一首詩傳到京城後,一夜之間流行遍及全城,第二天人們就交口誦讀。他的文風帶有隱士的風格和山野的清幽,開創了山水風格的文派,一時名動天下,遠近欽慕。《山居賦》就是記敘他的這段生活經歷的文章。讀他的文章就會產生一種歸隱田園的衝動。

如果謝靈運就這樣在隱居中度過一生,那他的人生就是無限精彩的,也是一個不滅的瑰麗傳奇。可是,當名利的誘惑再次向他伸過來時,他忘記了自己以前在官場的不愉快經歷,在朝中友人的勸說下一時迷了心竅,辭別眾多隱士朋友們,一腳又踏入了官場。而這一次他踏的非常深,運氣也沒有以前好,終於萬劫不復,陷入政治漩渦之中,被人誣陷謀反,被斬首于廣州,令人歎息。

宋文帝劉義隆登基後,誅殺了徐羨之等幾位弄權的老臣。他想再次起用謝靈運為官,就三番兩次發出邀請。謝靈運一開始不予理財,後來經不住好朋友來信勸說,勉強出山做了個秘書監,掌管皇家圖書和文獻,並奉詔修史。可是文人性格的謝靈運根本忍受不了修史的枯燥無味,只粗略地列了些提綱去搪塞。他又因得不到皇帝的重用而消極怠政,常常稱病不朝,而寄情于山水田園。

他喜歡帶著幾百人浩浩蕩蕩地遊山玩水,並專門走那些人跡罕至的險道,常被人誤以為是占山為王的強盜,弄得當地官員心神不寧。他說話也毫不注意,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他曾經對會稽太守孟剴當面予以羞辱,因為孟剴信仰佛教,他就當著眾人的面諷刺他:“要得道成佛必須有慧根才行,光吃素念經有個屁用!孟大人升天肯定是在我之前,可成佛卻肯定在我之後”,把人家氣得要死。

孟剴於是找機會向皇帝誣陷謝靈運,說他“圖謀不軌,驚擾百姓,應該嚴辦”,朝廷裡的許多人本來就看不慣謝靈運,借此機會推波助瀾,紛紛向上告狀。結果朝廷派官員去調查他準備把他逮捕回京治罪,結果文人性格的謝靈運放縱慣了根本不把這些官員放在眼裡,竟然帶人把他們軟禁起來,拒不到京。皇帝震怒,派軍隊把他捉拿歸案,送交廷尉治罪。廷尉等人判令他反叛應處以斬刑,但皇帝愛惜他的文采免他一死,流放千里之外。

但故事並未就此結束,那些看不慣謝靈運的官員們設下計謀,派遣一些人冒充謝靈運門人的名義打家劫舍,並揚言要在流放的路上救走他,被官府抓住後對謝靈運指使他們謀反的事實“供認不諱”,人證俱全,這下皇帝也保不住他了,下詔將謝靈運在廣州就地斬首。臨死的時候,謝靈運感慨萬端,作了一首絕命詩,最後兩句是“恨我君子志,不獲岩上泯”,他是在悔恨展開不能夠徹底歸隱,做個超塵絕俗的君子老死山林岩壑,卻混跡官場,落得個刀下枉死的結局。

縱觀謝靈運其人,具有文人的優秀品質,也具有文人的自由散漫和浪蕩輕狂,有點放蕩不羈、遊戲人生的意思,但他不具備從政的素質。像他這種出身于貴族的優秀純文人,本來就不適合在官場混。因為他既不願意認認真真守規矩做好官為國家辦事情,只是喜歡遊山玩水、詩文作樂,又不能收斂自己的鋒芒而性格輕佻,目中無人,這就很容易得罪人,而且會得罪很多的人,這些都會對他慢慢地形成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牆,使他處處碰壁。而他又恃才傲物,以貴族公子哥們自居,不把別人當回事,取禍更速。最終他敗於自己的乖戾行為,被嫉恨他的官員們設計陷害至死,實在是太可惜了!

雖然謝靈運“不得好死”,但他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卻是無法磨滅的。後人曾有詩贊曰:“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其中的“小謝”就是指謝靈運。謝靈運的故事告訴我們,純粹的文人真的不適合進入仕途。仕途是什麼?仕途乃迷途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