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曾把首都建在汴都關中, 只是年事已高, 又不想勞民, 才沒有下決心從南京遷都。 明成祖朱棣上臺不久, 即著手遷都北京。 朱棣與北京有著特殊的關係, 遷都的原因雖顯得十分複雜, 但原因無非這幾點。

其一, 明成祖遷都與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物產豐富有關。 如鄭曉在《今言》中說:“京畿負重山, 面平地, 饒魚鹽穀與果窳之利, 又轉漕東南, 財貨駢集, 天險地位, 足制諸胡。 ”古人常認為北京是朱棣的龍興之地, 物產豐富, 供給方便, 朱棣的遷都也是必然的。

其二, 遷都是抵禦蒙古人入侵的需要。 以北京作為一個政治、軍事中心, 就近指揮長城一線的軍事防禦, 抵抗蒙古的軍事進攻, 保證國家的統一, 從這一點來說, “明成祖遷都北京是正確的”。 很多人都支持這種觀點, 認為明成祖遷都與當時邊防形勢有關。 朱棣有二十餘年的藩王生涯, 他在北方築城、屯田,

與北元打了多次仗, 感到北平是天時地利之所在。 他深深地體會到北元殘餘勢力的威脅, 當他一登上皇帝寶座, 就馬上確立了開拓進取的國策, 在與北元接近的地理位置建都, 把全國政治中心放在戰爭的前線, 與元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求得邊防的安寧和王朝的鞏固。 北平的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可以俯視大河上下, 兼顧漠北, 還放眼于東北的黑龍江、貝加爾湖一帶, 以及西北的哈密或更遠的地域。

其三, 明成祖遷都的重要因素是為了鞏固北部邊疆。 永樂元年九月, 貴州鎮遠侯顧成對朱棣說, 雲南、兩廣遠在邊陲, 民間雖有變亂, 不足系心。 東南海道, 雖倭寇時常出沒, 但都是一時的剽掠, 只要令海防部隊嚴加提防, 也不足慮。 而北部的故元勢力會成為明朝的主要威脅。 朱棣對顧成的建議十分重視, 從此以後他有了遷都的準備。 維護北部邊疆的穩定, 造福子孫後代, 看來是他遷都的主要原因, 因而他就不惜耗費巨大的物力、財力、人力疏通運河,

為北京輸運糧餉。 他營建北京宮殿、遷都的主要動機, 並不是考慮北京的經濟、交通等條件, 而主要出於當時政治、軍事的需要。

其四, 北京是燕王發跡之地。 朱棣起事時的宿將謀臣, 多為燕邸、北平都司及燕山三衛所屬的將校, 功成之後難免有戀鄉之情,

長期駐在南京就不太合適。 另一方面, 朱棣的靖難, 表面上看義正詞嚴, 但其得位後大量戮殺建文帝的臣子和家屬, 按照封建倫理, 難免有失忠、恕、仁、義之嫌, 這給朱棣的心理帶來了一種不安的感覺。 因此離開南京, 將京師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北京, 心理上也會得到某種平衡。

其五, 鞏固自己統治的需要。 初登大位時, 朝野洶洶, 天下不穩, 無人知道建文帝在哪裡, 朱棣十分擔心反對勢力會東山再起, 因而很有必要鞏固自己的基礎地盤。 為此他一方面大規模地向北京移民、屯田, 安撫流民複業, 另一方面又調集各地精兵至北京, 以加強守衛力量, 毫無疑問, 永樂帝遷都的首要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

永樂十九年(1421),北平的改建基本完成。以紫禁城為中心,外面環繞著周長18裡的皇城,再外是周長45裡的京城,宏偉壯麗,超越前代。這年正月,成祖及文武百官遷到北平,詔令改北平為北京。此後,北京就成為明清兩朝的京城。朱棣遷都的行為在當時招到了眾人的反對,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遷都對明王朝的安寧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明清兩代直到今天,北京一直作為政治中心,其實已經說明永樂帝的遷都是十分正確的

永樂十九年(1421),北平的改建基本完成。以紫禁城為中心,外面環繞著周長18裡的皇城,再外是周長45裡的京城,宏偉壯麗,超越前代。這年正月,成祖及文武百官遷到北平,詔令改北平為北京。此後,北京就成為明清兩朝的京城。朱棣遷都的行為在當時招到了眾人的反對,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遷都對明王朝的安寧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明清兩代直到今天,北京一直作為政治中心,其實已經說明永樂帝的遷都是十分正確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