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閒話歷史18:聲名狼藉的無義國君晉惠公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都知道有一句名言叫作人無信不立, 都知道在古代君無戲言, 於是在講求一言九鼎的古代, 才有了退避三舍的成語, 有了齊桓公不因曹沫挾持而一言還汶陽之田的故事。

但是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 也存在著一些背信棄義, 食言而肥的奇葩國君, 今天我們說一說其中的一位, 那就是晉國晉惠公夷吾。

說起晉惠公夷吾大家可能不太瞭解, 但說起晉文公重耳那可就是大名鼎鼎了, 夷吾是重耳的兄弟, 兩人同為晉獻公的兒子, 我們知道“重耳在外而安, 申生在內而亡”, 這個夷吾也和重耳一樣安於外。

在晉獻公時代, 為了躲避來自晉獻公寵妃驪姬的陷害, 夷吾和重耳一個逃亡國外, 一個佔據屈邑擁兵自守。 晉獻公死後, 夷吾派遣使臣遊說秦穆公, 許諾割河西之地給秦國, 請秦國出兵支援他登上國君寶座, 於是在秦軍護衛下夷吾終於上位國君, 史稱晉惠公。

這位晉惠公夷吾登基之後卻背信棄義, 翻臉不認人, 不但迅速撕毀盟約, 拒不割讓河西之地給秦國, 還誅殺了剛剛出使秦國過來的大夫邳鄭, 邳鄭的兒子逃往秦國。

西元前647年, 夷吾登上國君之位第四年, 晉國遭逢大饑荒, 夷吾竟然又厚著臉皮恬著臉派人去秦國請求購糧, 秦穆公和手下重臣商議後認為“雖然晉國君可惡, 但是晉國老百姓無罪”, 於是不僅沒有趁機攻打晉國, 反而派出大量船隻運送糧食到晉國, 幫助晉國度過災難。

誰知到了第二年, 秦國也遭受饑荒,

當秦穆公向剛剛幫助過的晉國求援時, 這時候的晉惠公早就忘記了秦國的好, 聽信他舅舅的建議, 翻臉無情, 不僅不幫忙, 反而趁此機會起兵攻打秦國, 這下激怒了秦國上下, 秦穆公在晉惠公六年起兵討伐晉國, 在韓原之戰中一舉打敗晉軍, 生擒晉惠公夷吾。

做了秦人俘虜的晉國國君估計待遇不會有太好, 後來經過多方勸解和談判, 夷吾被放回國內, 但是卻不得不割讓河西之地給秦國, 把太子圉作為質子送到秦國, 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在西元前637年, 晉惠公十四年, 晉惠公夷吾留下一堆爛攤子病死, 史學家評價在他在位的十幾年間,可以說毫無作為,僅僅圍繞國魂寶座奮鬥不止,為了取得和維護權力背信棄義、以德報怨以至於聲名狼藉。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他“國人不附”,意思就是說他沒有為百姓辦什麼實事,國內老百姓都不擁護他!

史學家評價在他在位的十幾年間,可以說毫無作為,僅僅圍繞國魂寶座奮鬥不止,為了取得和維護權力背信棄義、以德報怨以至於聲名狼藉。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他“國人不附”,意思就是說他沒有為百姓辦什麼實事,國內老百姓都不擁護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