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們進入中世——從五胡亂華到南北朝

五胡十六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一個階段, 160年的時間北方和巴蜀接連並立、更換了16個政權, 不過我們其實要是再剖析一下, 往小一點說, 其無非就是這麼幾個人物的故事, 劉淵、石勒、苻堅、謝安、慕容垂、姚萇、桓溫、拓跋燾、劉裕, 說到最後的兩位大家就應該熟悉了, 中國歷史的新階段南北朝就要正式開始了, 元嘉草草,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匈奴屠各人劉淵打開了五胡亂華的先河, 自稱繼承了我們劉阿斗的正統, 建立的漢趙最終滅亡了國祚僅僅37年的西晉, 一個不知道老爹是誰的司馬睿遷往南方,

史稱東晉或者蔑稱牛晉(據說司馬睿真正的老爸姓牛。 )。 但是整個漢趙的天下, 在劉淵死了之後, 基本都是羯族的大將軍石勒打下來的, 石勒在劉淵兒子劉聰死後, 滅掉了繼位的劉曜建立了北方的後趙, 後趙時期, 北方的漢人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慘烈的大災難, 大量的漢人淪為奴隸被屠殺, 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期, 石勒開始大興佛教, 就像我前面講歐洲的基督化一樣, 一個蠻族對於先進民族的征服中, 如果不希望自己完全被同化, 那麼宗教就是最好的武器。 而常年戰亂朝不保夕的民眾甚至上層人士, 也已經看不到這一生的希望, 只能寄託於那縹緲的來生, 就這樣, 佛教迎來了在東土的黃金時代, 大量如鳩摩羅什一樣的優秀佛學家,
隨著這北方的動亂進入東土, 這一章就是要講的這麼個故事。

1.神人石勒。

匈奴屠各人劉淵建立的的漢幾乎統一北方, 一開始還自稱繼承了蜀後主我們的阿斗的法統, 318年, 司馬睿知道北方徹底淪陷已經無法收回, 隨後在江南稱帝, 這就是歷史上的東晉的開始, 就像孫皓說的, 江南的這把椅子, 終於跑到了司馬的屁股上。

圖 東晉、成漢、漢並立, 其實還挺像三國的, 僅僅37年, 我們就回到了類似三國的狀態, 司馬們真的是讓人沒法吐槽的一個政權。

尤其是甘肅一帶的黃色模組, 也就是涼州, 晉臣張寔沒有歸附匈奴的漢, 而是自立國家, 這也就是後來的——前涼。

劉淵兒子劉聰不久之後死了, 隨後當年和劉淵打天下的養子劉曜篡權得位, 更改國號——趙, 所以劉淵的漢也被稱為漢趙, 那麼一直並肩作戰的石勒當然不會鳥你劉曜, 說難聽點這天下一大半都是人家石勒打下來的, 換句話說, 五胡亂華雖然是劉淵打的頭, 但是“功臣”卻真的是石勒, 隨後不久石勒也獨立,

國號也是趙, 這就是十六國裡的後趙, 北方就這樣又分裂了

如果原來愛看資治通鑒的話, 總會聽到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 不過前一篇沒有太詳細說石勒這個人, 這裡就先簡單的講一下。

我們都知道所謂五胡就是匈奴、羯、氐、羌、鮮卑, 但是這位羯族的石勒是五胡十六國裡面唯一的一個羯族首領, 羯族早年是活動在中亞一帶的塞種, 屬於東伊朗的白種人, 漢朝的時候貴霜帝國坐鎮中亞, 而北匈奴也控制西域, 看過專欄班超那一集的應該知道當年班超是怎麼利用這兩股勢力的。

總之匈奴和貴霜交界範圍擁有大量的這群白人, 其中有不少因為連年的部落兼併就成了匈奴的一部分, 後來匈奴跑的跑歸漢的歸漢,

這群大鼻子叔叔就這樣進入了北方。 由於匈奴在北方人看來本來就是遊牧民, 他們還是個遊牧民的別部, 所以一直就很難和漢人融合, 他們在漢地(並州為主)建立起了各式各樣的部落集團, 混不下去的基本就都是漢人的奴隸, 一直也是挺受壓迫的。

石勒這名字是個後來起的漢人名字, 原名叫匐勒, 現在也不知道是東伊朗語的什麼意思了。 老爸乞翼加就是個部落的小首領, 但是這人脾氣不大好, 部落裡的人也都不怎麼聽他的, 最後這位洋叔叔就讓石勒去試試能不能管理好, 沒想到從小這小孩子就恩威並施讓部眾十分順從, 甚至漢人的鄉老都說這個胡兒以後應該是成大器的。

303年, 西晉還是轟轟烈烈的八王之亂, 不熟的可以看前面的連結穿一下,司馬們互相傾軋攻伐,並州大饑荒,石勒這波羯人已經被賣的到處當奴隸了,光石勒一個人就不知道當了多少人的奴隸了,我們知道西晉的司馬們不僅僅內鬥不止,就是對待胡人也確實遠遠比不上曹魏的政策,就更別說漢朝了。並州刺史司馬騰開始遷徙這群胡人到太行山東邊的冀州販賣來賺軍費,負責捕捉胡人的張隆還總打人家石勒,一路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這也就給羯人和漢人的矛盾埋下了伏筆。不過他到了冀州後石勒開始遇到貴人了,他被賣給一個叫做師懽的人當奴隸,師懽覺得石勒怎麼看都不像個一般人,氣質不凡,就不把他當做奴隸,相處的非常愉快。

師懽家旁邊有個叫汲桑的牧民統帥,還算是個有點勢力的小頭領,石勒就說自己會相馬,毛遂自薦,汲桑也覺得這個人談吐不凡是個人才,再加上自己從事這職業生活方式和遊牧民也差不多,汲桑早期也是個發國難財的主,再說西晉這些豪族反正也都魚肉百姓,那石勒也就幫著汲桑盜亦有道了,在汲桑的支持下,他結集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郭敖、劉征、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這十八個統一的多民族壯士集團到處搶劫富人,號稱為“十八騎”,然後再回饋給汲桑。

後來就是上一篇說的,八王之亂裡河間王司馬顒廢了原來在鄴城活動的司馬穎皇太弟的身份,司馬穎當年在冀州還是搞的很不錯的,所以這些河北人就比較同情司馬穎,司馬穎原來的手下公師藩就打著司馬穎旗號在冀州造反了,汲桑和石勒一看這是好機會啊,就帶著自己這群多民族土匪投奔了公師藩。

汲桑一看你也別叫這聽不懂的名字了,給你個中文名字就叫“石勒”吧,石勒表示Mamnoon。公師藩覺得石勒看起來很能打的樣子,就和他去攻打鄴城的司馬模,結果這哥倆寡不敵眾戰敗,最終公師籓想從白馬渡黃河,可能他也忘了當年曹操官渡之戰怎麼贏的了,最終被殺死。

公師藩死後,石勒與汲桑又重新當了土匪,到處召集活不下去的亡命徒,汲桑一看要不我就直接單幹吧,自稱大將軍表示給司馬穎報仇,這個時候八王之亂已經要結束了,西晉也就走向玩完了,石勒還是喝基友混的好,這一波雜牌子軍竟然直接攻陷鄴城,然後這群土匪就是繼續燒殺搶掠。

汲桑這麼一來野心更加膨脹,打算把幽州也拿下來,如果這樣的話,這就大有當年袁紹的味道了。石勒果然不負眾望殺死幽州刺史石鮮,在這之後政府軍都開始和石勒僵持,八王之亂的勝利者司馬越一看這貨這麼厲害,親自帶人跑到官渡支援晉朝大將軍苟晞,最終汲桑軍大敗,確實不是對手,汲桑被殺,石勒一看我還是另請高明吧。

於是石勒就這麼投奔了自稱漢的劉淵。

石勒投漢國後,就是不出意外的南征北戰,山西也被平定,劉淵給封了個“平晉王”。後來烏桓部落張伏利度不願意和劉淵混,劉淵說你看我這漢化的這麼好,你們都是少民小兄弟你去解決吧,石勒於假稱得罪了劉淵一下而投奔張伏利度,最後在張伏利度的部落裡非常得人心,最後搞個宴會在部眾支持下政變,劉淵看你這麼能搞事,我現在在西邊忙著對付晉朝不方便,那這些胡人都歸你了,你去東征把山東也打下來吧。

石勒就這樣在失敗後抱住劉淵大腿迅速崛起,隨後再次攻陷鄴城,不久後劉淵稱帝,石勒帶著自己這些不要命的胡人迅速攻佔巨鹿和常山,對歷史比較瞭解的都知道,這些地方全都是軍事重鎮,屬於最重要的戰略位置了。

310年,石勒在沒有統一河北的情況下南渡黃河,攻陷白馬,開始入侵徐、豫、兗。受到多年戰亂的漢人竟然大量投奔石勒,隨後太多的細節就不說了,總之石勒就沒有輸過,結果也就是這一年漢國發生大變故,劉淵掛掉了,劉聰又因為軍功赫赫殺了哥哥劉和繼位,石勒因為和劉聰混的也熟,和劉粲、劉淵養子劉曜、王彌攻洛陽,但是到了洛河就沒有前進。

而石勒的戰術也非常有意思,他可能是因為遊牧民的原因,很喜歡迂回戰,石勒想要取得中原,但是卻從南陽繞道襄陽最終攻克荊州的江夏,然後又回到中原拿下了許昌,可以說司馬越已經被石勒搞的焦頭爛額了,完全沒法控制住局面。

311年,司馬越被石勒實在是搞的筋疲力竭,最終病逝,魏晉豪族王衍也在不久後被石勒的騎兵追殺,晉朝在北方是越來越待不下去了。

趁著大好春風,劉聰石勒又合兵進攻洛陽,洛陽城破晉懷帝被俘虜,最終苟晞都被石勒擒獲,晉朝最後的生力軍也沒了,劉聰表示非常開心。

其實這個時候的石勒就已經開始被其他人忌憚了,劉聰的將軍王彌就想搞個計謀陷害了石勒,結果被石勒覺察反殺,劉聰本來很生氣,但是他就已經不敢處罰石勒了,最後還給升了官。

北方基本淪陷,劉聰和石勒已經有點貌合神離,晉朝的並州刺史劉琨還想最後一搏,就把當年石勒因為流落各地而失散的老媽和侄子石虎送返,給一堆官想招降,石勒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劉琨,當然了我們的石虎同學是回來了,不過石勒也想不到最後石虎搞出這麼大一個簍子。

這之中的石勒,還是繼續拓寬自己的勢力希望南伐,不過這個時候皇族司馬睿也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他知道北方已經離淪陷不遠了,在北方豪族王導的支持下,司馬睿移居建業,自己開始在王導的支持下原來孫吳的地盤大力籠絡江東豪族,要說西晉才滅了吳30多年,很多江東貴族是很不待見司馬的,但是司馬睿利用各種方式自降身段來獲得人家的支持,而王導作為豪族,豪族和豪族又非常有共同語言,他們很快的結成了一個利益網路,所以這麼一來江東人士也都開始依附司馬睿,但是南方的實際重心牢牢的掌握在了王導、王敦的手裡,同時北方豪族的謝家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所以石勒雖然想入侵建業,但是江東合力的抵抗加上瘟疫,就讓石勒暫時放棄了南下策略,而是開始打算大力經營北方,那麼第一個最需要除的就是前面說的並州的劉琨了。

316年,石勒開始轉向山西,可是這個時候山西也出現了格神奇的問題,也就是這個北邊的鮮卑索頭部。

2.拓跋、慕容。

我們知道匈奴西遷之後,鮮卑很快佔領了匈奴盤踞的漠北,然後大量融合了匈奴殘部,但是鮮卑內部也不是多團結,前文也說了,隨著多年的兼併統一戰爭,鮮卑主要剩下了遼西一代的大部慕容部和漠北的索頭部。索頭部從曹魏時代的首領拓跋力微開始,就開始不斷地兼併弱小的部落,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部落聯盟,這也就是那段歷史太久遠,否則記錄下來,很可能不比後來蒙古人統一草原來的刺激。而且拓跋力微注重和中原漢地的交流,這哥們把自己有著炫酷名字的兒子拓跋沙漠汗送到了曹魏當人質,拓跋沙漠汗一直到西晉篡權的時候都沒回去,後來拓跋力微年老,沙漠汗希望回到漠北,但是他在晉國頗有點名氣,幽州刺史衛瓘總覺得這傢伙是個後患,就開始密謀和鮮卑貴族搞掉這個沙漠汗。而拓跋沙漠汗也是回去之後完全就變成了個中國人,大有一種你們這些土鼈我要好好治理你們的意思。這一下索頭部的大貴族們可就不樂意了,然後趁著拓跋力微年老,忽悠老可汗說太子在晉國學到了妖法,要禍亂國家,不如大草原的漢子們樸實。而按照後來的魏書,卻把驚弓之鳥的故事安到了沙漠汗的身上,然後套馬的漢子紛紛表示這個就是妖法,沙漠汗也很委屈,我不過是讀了個兒童故事讀物,怎麼就給我搞出了個大新聞。總之年老的拓跋力微就這樣殺掉了可憐的拓跋沙漠汗,可以說這麼一來鮮卑索頭部比起來積極漢化的東邊慕容部,其實等於自殘的行為。不久之後拓跋力微就很後悔,沒想到這一切又都是衛瓘的計謀,他又買通了貴族烏丸王散佈拓跋力微識破了讒言打算殺掉這些貴族的讒言,最終導致大量的貴族因為恐懼而離散,我們曾經馳騁草原的霸主拓跋力微就在這樣窘迫的情況下孤老死去。當然了,後來這個衛瓘也因為嘲笑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被賈南風太后給搞死了。

不過還好拓跋力微的兒子們也都不是孬種,拓跋力微的小兒子拓跋悉鹿、拓跋綽陸續擔任首領,但是卻都很尊重拓跋沙漠汗的兒子們,草原民族有著很典型的兄死弟繼的傳承方式,等到拓跋力微的小兒子拓跋祿官成了首領之後,拓跋沙漠汗的兒子拓跋猗迤和拓跋猗盧都很有權勢了,拓跋祿官就把部落分成了東中西三個部,分別和自己這兩個大侄子共用。

299年,也就是拓跋祿官繼位5年的時候,東部一個相對弱小的宇文部首領宇文遜昵延被鮮卑慕容部打了個大敗,宇文部本來就是個匈奴的殘部,他知道自己這兩下子是不行了該趕緊抱大腿了,最後以厚禮向拓跋祿官朝貢,拓跋祿官也敬宇文遜昵延是個漢子,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當然了,南方正在八王之亂的晉朝,怎麼也想不到北邊的拓跋鮮卑即將在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存在,而拓跋家也想不到,這個宇文部也即將在多年後顛覆自己的萬里江山,甚至成為東亞最為強大的一個王朝的母體。

逐漸復蘇的鮮卑拓跋,看見南邊的晉朝內亂,也想分一杯羹,不過這群拓跋可是從拓跋力微時代就一直和中原保持友好的存在,所以他們其實還是一心想著中央的,矛頭對準的也都是叛軍,等到劉淵造反的時候,前面說到的拓跋沙漠汗的兒子拓跋猗盧已經成長起來,他統一了索頭東中西三部,成為了唯一的可汗。他繼承了他爸爸和他哥哥拓跋猗迤和晉人交好的習慣,大量吸收動亂的流民,尤其是漢人中頗有名望的將軍,也就是當時和衛瓘混的衛雄和箕澹,對這哥們叫雞蛋...都來投奔拓跋猗盧,拓跋猗盧率領三部統一了漠北部落後,也積極的和南邊山西的劉琨交好,兩人惺惺相惜,因為後來劉琨多次對抗劉聰和石勒,拓跋猗盧也沒少幫忙。當然了,也就是拓跋猗盧在位期間,他手下有一個小小的努力出身的小兵長木骨閭·鬱久閭,因為延誤了戰期犯了死罪,嚇得這個小夥子開始逃亡,這一路也收攏了不少不滿拓跋猗盧的鮮卑部落,當然了,後來大名鼎鼎的柔然汗國,首領的姓就是鬱久閭,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總之拓跋猗盧成為草原上很強大的力量,劉琨與拓跋猗盧結拜為兄弟,表奏拓跋猗盧為大單于,並封為代公,以代郡作為他的食邑。當然了這個時候的朝廷也都自顧不暇,所以這麼一鮮卑拓跋就算在漢地的邊緣有了個根據地,拓跋猗盧在代地建立南都平城,也就是現在的大同。這地方東邊是幽州南邊是並州北邊是草原,戰略位置非常不錯。

圖 其實代這個名字是春秋時代就有的,只不過那時候北方勢力還不是很強大,不過我們可以看出來,一旦草原勢力控制這裡,那麼南邊的晉地(山西),東邊的燕地(河北)齊地(山東)都變得不難控制。當然了,別看五胡十六國這麼多名字,國號的來源基本都是他們起家的地方。

拓跋猗盧控制代地搞的幽州的王浚很不滿,王浚於是和劉琨展開了長時間的內鬥,這下可讓石勒開心壞了,最終石勒大敗王浚奪得幽州,而拓跋猗盧本來想趁機攻打石勒,沒想到自己在漢地這點兵都是一群雜胡,胳膊肘根本不向著自己,最終只能殺了這群人然後放棄了行動。

辛苦了一輩子的拓跋猗盧總算讓拓跋成為了鮮卑中最強大的存在之一,鮮卑的段部、慕容部都不敢小視他們。而拓跋猗盧也和慕容部老大慕容廆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不過這個時候宇文部就有點不樂意了,他們當年就被慕容廆打的親娘都不認識了,現在新大哥又這樣,看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於是兩邊的衝突也就沒有斷過。當然了,慕容廆這個人也就是後來五胡十六國中那些燕的始祖,也直接造成了後來強盛一時的高句麗國的復興,這個人我們之後再講。

但是這麼樣的一帶雄主晚年卻沒什麼好下場,他們拓跋家好像確實有老糊塗的基因,他歲數大了之後一直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拓跋比延,而當年為了拓跋猗盧東征西討的大兒子拓跋六修自然十分怨恨,結果就因為一次拓跋猗盧召見拓跋六修他沒來,拓跋猗盧直接發兵攻打自己的親兒子,最後反倒被拓跋六修給殺了,最後還是拓跋猗迤的兒子拓跋普根看見內亂,趁機跑回去滅了拓跋六修的叛軍,最終繼承了汗位,但是這一下對鮮卑拓跋的傷害可是不小。

也就是因為內亂,拓跋猗廬舊部箕澹等只能投奔,劉琨很開心,打算繼續討伐石勒,他不顧箕澹和衛雄的勸阻,派箕澹率二萬作前鋒,幾乎舉全部兵力討伐石勒。石勒一看這就是一群疲憊的烏合之眾,在山裡設計了伏兵,自己率兵與箕澹作戰,這兄弟毫無意外的中計了,最終劉琨這點兵都被包了餃子,導致我們的並州老大最終跑去投奔了在幽州的鮮卑段部首領段匹磾,沒想到後來段匹磾卻恐懼劉琨的威望搞死了他,這下對於鮮卑段部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大量的劉琨舊部投奔了石勒,導致石勒的實力進一步加強了。

318年,劉聰病,派石勒為大將軍,受遺詔輔政,但石勒知道這麼搞就有點功高震主了,不受。劉聰於是又命石勒為大將軍、持節鉞,都督等如故,並增封十郡,又不受。不久劉聰掛掉,太子劉粲沒啥本事,很快就被外戚靳准殺了,其實這個靳准也沒啥當皇帝的野心,他立刻派人去東晉表示臣服,當個藩屬什麼的。

石勒一看機會來了,親率50000兵討伐靳准。石勒所到之處羌人羯人盡數歸降,尤其是這個靳准殺了大量的匈奴皇族,導致胡人大量歸附,靳准危如累卵,而那個亂世的人也都沒什麼骨肉親情,靳准被部下靳康、靳明殺掉。正好碰巧當年劉淵的養子劉曜北討伐靳准,靳明直接投降了劉曜,把傳國玉璽也給了他,著一些石勒一臉懵逼。我打了這麼久怎麼勝利果實被你給竊取了,就因為你姓劉?再說了你也不是親生的啊。劉曜也知道石勒不好惹,封石勒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最終給進爵為趙公,但是就算這麼多大XX,石勒終究是不滿的。

319年,石勒派自己的小弟王脩去看望劉曜,劉曜也不敢怠慢,又是封了一大堆的官,並且直接封了石勒趙王。但是劉曜手下人卻說石勒派這個王脩來只不過是探聽虛實,打算找個機會攻打劉曜,劉曜這時候本來就陷入攻打前涼的戰爭中,一看那我就先下手為強吧,直接殺了王脩,所有的官職也就擱置了。

後果是顯而易見的,石勒勃然大怒,你劉家的江山都是我打下來的,我用你封什麼趙王,這個趙王我自己也能叫。11月,石勒稱大將軍、大單于、領冀州牧、趙王,于襄國即趙王位,後趙正式建立,稱趙王元年,帶著自己那個苦出身的侄子石虎東征西討,尤其是幽州的鮮卑段部段匹磾也被石虎打敗,段匹磾只能被迫歸降,石家越來越強大,劉曜算是越來越慘了。

鹹和三年(328年),石虎跑過去打人家劉曜,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石勒一看我自己不出手也不行了,同年,石勒帶著石虎發兵三路進攻劉曜,命石虎引兵自洛陽城北而西攻劉曜中軍,命石堪率兵自城西而北夾擊劉曜,劉曜大敗,在退兵掉到了帶著冰碴的水溝裡,被石勒的養子石堪生俘。石勒本意是說讓劉曜投降,不過劉曜真的也是個劉淵一樣的人物,還要和自己的兒子劉熙寫信說勿以自己為念,抓緊複國。石勒一看你這就是找死了。

3.北方煉獄。

就這樣,五胡十六國裡,由匈奴人建立的第一個北方王朝——漢趙滅亡,石勒的國號叫做趙,史稱後趙。劉淵帶領的匈奴,挑起了胡人反抗漢人統治的第一步,這之後就是神奇的連鎖反應,但是胡人的局限性又導致了他們一直很難長久控制這個發達的區域,並且遊牧民時代的內部混亂情況比起司馬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石勒這人奴隸出身,本來脾氣就不怎麼樣,他侄子石虎那基本上就不能說是人了,雖說資治通鑒還是有很多儒性太強的看法,不過石家滅絕人性也是公認的。

總之石勒就這樣又一次統一了北方,不過有幾個前面說過的勢力都是不可小覷的,一個是拓跋部的代國、一個是控制遼東的慕容部。慕容部在可汗慕容廆的帶領下,先後打敗了扶余國、鮮卑段部的段末波、以及高句麗和鮮卑段部和宇文部的宇文乞得龜的攻擊。

其實前面也說過,高句麗是個扶餘人國家,本來的來自現在吉林長春一帶,後來扶余人貴族朱蒙因為內部鬥爭跑到了現在中朝交界的地方建立高句麗國,結果後來扶余人在慕容廆的擴張下被滅國,大量人逃入高句麗,後來扶余國也短暫的複國,沒想到被黑龍江地區的土著靺鞨人又一次滅國,這麼一來全部民眾進入了高句麗,這個橫跨朝鮮半島于東北地區的國家,開始笑看中原地區的戰亂而悶聲發大財了。

圖 石勒後趙統一北方之後的情況。

石勒之後兒子石弘繼位,可是石虎基本上就是個太上皇,而且石弘和他爹比也真不是一個等級的,本事確實一般。其實我覺得五胡十六國的歷史沒法宣傳,石虎他家人算是首功了,首先說下石虎能力吧,石虎滅掉了鮮卑的段氏,最後意圖去攻擊鮮卑慕容部,最後無功而返,但是應對鮮卑的一系列戰爭中,養孫石閔十分驍勇,石虎很喜歡這個小夥砸,但是這也為後來的波動埋下了伏筆。

這人當了皇帝之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殺自己叔叔石勒全家,然後把自己兒子石遂扶了上來,結果他兒子石遂比他爹還禽獸,基本上就是不拿漢人當成人,沒事殺幾個漢人取樂,然後拿著盤子展覽,烹調,漢人在石虎一家眼裡還不如動物。石遂也很看不上他的兄弟石宣石韜,於是就想搞死他們。石虎很生氣,就把石遂關起來了,但是沒想到這貨也是死不認罪,最後被他老爸殘忍的搞死了,並且搞死了全家,石宣成為太子。

也不知道他家人什麼基因,石宣也極度仇恨被老爸喜歡的兒子石韜,然後就用很殘忍的手法弄死了石韜,石虎這之後十分生氣,然後就用挖眼睛挖腸子等方式又搞死了自己的兒子石宣,包括自己的小孫子都沒放過,不過這之後石虎就生了大病,不久就掛了。

總之石虎在位期間,大量的漢人被殘忍的殺害,最後大量南渡,這樣一來隨著東晉南渡的漢人,本來落後貧瘠的江南開始繁榮,這個曾經少數民族的故鄉江南地區成了漢人的祖國,而昔日漢人起家的北方卻成了羯族人的狩獵場。確實是狩獵場,由於實在死的人太多,北方野獸橫行,石虎卻不允許任何人觸碰他的動物,別看石虎沒什麼人性,但絕對是動物的好朋友,可能他覺得這才是同類,石虎對打獵十分癡迷,一旦有百姓攻擊野獸,就地處決。

著這樣下去,北邊成了人間地獄,而石家兒孫們也死的差不多了,石虎死後,石世繼位。

可是自相殘殺並沒有隨著石虎的死而結束,這家人的基因已經不是常人能理解的了,隨後石虎的九子石遵篡了石世的位,最終笑到最後的,前面說的石虎漢人養孫——石閔,這個石閔原來姓冉,他老爹叫冉良,是石勒建議石虎收的一個漢人養子,冉良改名石瞻,兒子冉閔也就叫了石閔。這爺倆一直都很忠於石虎,一直為石虎東征北戰,尤其是攻打劉曜的殘餘勢力的時候,石閔也是因為作戰勇猛得到了石虎的賞識。但是在攻打劉曜的關中大本營時,有大量的氐族人歸附,前一篇已經說到他們的來歷的,這裡就不再多說。總之這個時候的關中因為隨著諸葛亮北伐和曹魏的戰爭,已經剩不下多少漢人了,而氐族人首領苻洪非常識時務,他投降了石虎並且成為一支生力軍,石虎也非常賞識他。但是石閔就覺得這人野心太大,很可能以後出個什麼么蛾子,還是先殺了的好,但是石虎的意思是還要指著他這種猛將征服巴蜀直接滅掉東晉呢,則呢麼可能殺了他。

不過事實是,苻洪的孫子苻堅確實差點統一了全國,但是卻不是在他石虎的手下了。

石虎死了之後,石閔一心侍奉相當於自己叔叔的石遵,石遵這人也是個欠嘴,逗人家石閔說自己打算讓他當太子,結果沒多久又改立了自己兒子,石閔這個恨啊,他知道石家也沒一個好東西,正好這個時候石虎的三兒子石鑒表示你只要和我合作,前途大大的,於是兩人密謀最終又殘忍的殺了石遵,石鑒奪得了後趙的椅子,石閔本來認為這下我也是個大功臣,你是不是該給我金票美女大大的啊,沒想到石鑒卸磨殺驢三番五次要暗殺石閔,石閔這下開始又憤怒又恐懼,我給你們胡人當孫子當了一輩子,你現在就這麼對待我,真是非我族類啊。咦對啊,我可不可以利用一下這個漢胡矛盾,這樣沒准天下就是我的了,我依稀記得我還是個漢人呢。

於是石閔迅速的軟禁了石鑒,並且頒佈了令人咋舌的——殺胡令,“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曾經耀武揚威的胡人在被壓迫過久的漢人的怒火下,紛紛成為了刀下鬼,甚至長得高鼻深目的漢人也都被殺光,可以說這次殺胡令是一場民族矛盾所引起的屠殺狂歡,整個北方屍橫遍野,曾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華北平原,這個所謂華夏正統的地區成為了惡鬼的樂園,“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余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然而石閔在這個期間,仍然是打著後趙天王石虎義孫的旗號的,也並沒有對石虎家人幹什麼。不過這個石鑒要是見好就收就好了,沒想到還是想暗殺人家石閔,最後石閔沒有辦法只能殺了石家全家,改回本姓冉,改國號冉 魏。

很多漢民族主義者一般看到冉閔幾乎都會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因為冉閔基本把當年石虎在漢人身上幹的事情,在胡人身上全幹了一遍,但是沒多久這個在胡人堆裡長大的漢人就封自己兒子大單于,然後收了不少歸附的羯人,手下大臣因為勸諫大王大王你忘了當年的殺胡令了麼,冉閔說記得你個頭啊,我先把你殺了,這下北方的恐怖已經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了。

4.前秦和前燕。

而隨著石鑒的被殺,石虎殘存的兒子石祇繼位趙王,希望可以拉著氐族的老大苻洪和羌族的老大姚弋仲一起去反抗冉閔,可是苻洪可不願意和石家混,反倒趁著石家分崩離析,大量收攏部眾投奔了東晉,永和六年(350年),東晉朝廷授苻洪為氐王、征北大將軍,又任命他的兒子苻健右將軍、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不過這個姚弋仲其實還是一心忠於石家政權的,姚弋仲派他兒子姚襄率領五萬兵眾攻擊苻洪,姚襄被殺三萬多人失敗。苻洪沒多久後被暗算而死,但是他臨終卻囑咐自己兒子苻健,趕緊趁著冉閔和石祇的戰亂,回到關中(陝西)的大本營,永和七年(351年)正月二十日,苻健即天王位,建國大秦,這個也就是16國中最接近統一的一個朝代,前秦。

而在中原,石祇和姚弋仲的軍隊最終還是輸給了冉閔,而姚弋仲也是重病,表示讓兒子姚襄先投奔東晉,其實在那個時候的北方民族還遠沒有後來的遼金那麼強大,其實我們看上文也知道了,他們基本都不敢稱帝而是自稱個大王、天王也就罷了,他們骨子裡還是覺得東晉是個正統,其實在這個專欄之前就說過,中華正統這個東西,一直就是個文化概念,我們這個民族一向以空前的包容力來維持著在這片土地的地位,只要你走向“文明開化”,從事當時最先進的農業文明,那你就是中華而不是夷狄。文化認同高於血緣認同帶來的就是,這個國家也有著空前的“正統”特性,那就是必須要有一個代表最先進文化的中心,就算你搞分裂,要不表示從屬,要不互不承認。僅僅這一點,是現在很多狹隘民族主義者和分裂主義者完全搞不懂的,不過說回來這兩夥人也是一丘之貉,為人所不齒。總之姚襄投奔了東晉,但是卻被東晉政府猜忌,姚襄有著極其強大的人格魅力,這讓司馬和王、謝的政府很害怕這樣的存在,以至於後來姚襄被排擠北返,希望能奪得前秦的關中,這個時候符健已經去世,兒子暴君符生繼位,而派出去的苻堅也就是苻健的侄子,卻又一次戰勝了姚襄,要不說這位羌人大酋長人格魅力是不錯,但是打仗確實不怎麼樣,打敗了姚襄的苻堅,收攏了他的弟弟姚萇,而實力壯大的苻堅,也開始了推翻暴君符生的計畫了,“萬年秦王”也即將出現了。

而石家和冉家的鬥爭,也讓鮮卑慕容部在遼東看到了機會,早在慕容廆的時代,他們就看這個後趙很不順眼,當年也是石勒讓宇文部去攻打慕容部的,所以慕容廆就打算鐵了心的和東晉混了,自我感覺非常正統。慕容廆死後,兒子慕容觥繼承首領,表示向東晉效忠對抗石虎,東晉封慕容觥燕王,建國燕國,史稱前燕。

慕容觥這一輩子幹的事情大概就這三點,一個是又一次吊打了高句麗的首都丸都山城(現在吉林集安)和宇文部、段部的反抗,勢力大大擴充,第二個就是定都到龍城,也就是現在的遼陽,按照中原漢地的規制規劃城池,大敗了石虎的軍隊,第三點就是建立庠序,加大民眾的教育教化,使得燕國雖然偏東北一隅,但是卻是一個開化的“中國”,並且有著圖謀中原的野心。

慕容廆的時候就說過:“我這麼福德仁義,我的後代拿下中原是沒問題的。”不久,慕容觥的兒子慕容俊出生,慕容廆就覺得說:“這個小兒骨相不尋常。”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俊繼燕王位,沒多久後就是石虎掛了冉閔作亂的時候,慕容俊覺得時機到了,於是以慕容恪、慕容垂為主力的將軍,備著20萬鮮卑精銳部隊等待時機。

就在冉閔終於滅掉石家的後趙的時候,慕容俊就打算對他宣戰了,這個冉閔建立了個所謂的冉魏,但是卻沒有任何正統性可言,卻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稱帝。要知道這一點在人家東晉眼裡看看來,那慕容家就是忠心耿耿的自己人而你就是叛賊,管你是什麼民族。

圖 被夾擊的冉魏,而在北方草原,一個神奇的民族高車出現了,這個民族又是怎麼回事呢。

352年,慕容俊已攻下幽、薊,並且直接進入冀州,冉閔在越來越慘的情況下才知道要跑去東晉請求幫助。但是一切都晚了,冉閔在這裡遇到了名將慕容恪。冉閔這個時候也確實是個漢子,基本上屢次戰勝了慕容恪,最後慕容恪就搞出了連環馬的戰術,挑了5000個鮮卑精兵列成方陣。冉閔最終被圍困,向東逃跑,自己的愛馬朱龍卻暴斃,最終被慕容恪捉到。最後在,慕容俊和冉閔的這個對話,也成了後來讓很多人高潮的——:“你個奴僕出身的玩意,怎麼敢妄自稱作天子?”冉閔的回答是:“天下大亂,你夷狄之族人面獸心,還希望篡位謀反。我怎麼不能做帝王呢?”

慕容俊暴怒,鞭打冉閔300,送至龍城告祭祖父慕容廆、父親慕容皝廟廷,352年6月1日兒童節,慕容俊在龍城(遼陽)砍了這位元後來被很多網路人士稱作“拯救漢人于水火的千古一帝”的冉閔,當然了,燕國也給了他個諡號“武悼天王”,不過好像很多狹隘民族主義者拿這名字叫的很歡。

前燕對於北方東部的統一,結束了北方最為黑暗的後趙和冉魏王朝,正式佔領冀州地區。(只可惜我們的冉魏最後連十六國都沒被算進去,對了,我們可以發現個規律,只要叫做“魏”的都沒被算成十六國,要不就是太短太小不能算,要不就是北魏這樣的“正統”更不能算。)

當然了,這個時候,南邊的東晉也終於出現了個能人——桓溫,這是南方少有的逆襲時代。當然了,關於南朝的很多東西,我們之後再說。

347年,一直籠罩在巴蜀的成漢,終於被恒溫滅掉,東晉統一南方,而北方卻是前燕、前秦這麼兩個政權並立,那麼剩下就是北伐了。

圖 前秦和前燕的北方平分,東晉的暫時崛起。

也就這樣,前秦控制著西邊的關中地區,易守難攻,但是前燕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的前燕接手的是一個剛從地獄中走出來的爛攤子,到底誰輸誰贏,還真的不好說。

5.佛教大興。

當然了,在這個戰亂中,在前秦方向過來的佛教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了。

前面在講印度部分的時候,就大致說了佛教的產生。包括前面也說過,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是在東漢的時候,那時候進入中國的佛教非常的原始,是一個很有名的經書叫做《四十二章經》,至於這個經書到底是怎麼來的已經沒人說得清了,實際上就是按照論語的模式記載了佛祖的42句話,這個在西域人看來是非常不系統的。在佛教理論中,分為經、論、律這麼三個部分,又叫“三藏”。而那時候的寺院也非常原始,這個我在知乎的其他問題裡也寫過,實際上早期的佛寺只是引進了印度的Stupa這個東西。

圖 印度桑吉大stupa,後來中國翻譯成卒塔婆,後來又脫落成塔婆,最後變為塔。

這個建築又叫做覆缽塔,本來在釋迦牟尼涅槃後,火化出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佛牙,後來等到阿育王大興佛教的時候,這幾個遺骨就被分成了84000個佛骨舍利子,到處興建上面這種stupa去供養,而寺院的核心也無非就是信徒圍繞著這個stupa來膜拜,後來這個傳入中國,中國也沒啥好模仿的,總不能再洛陽修一個這樣的大饅頭,就按照中國傳統的玄玄乎乎的閣樓,加上一個stupa上面那個本來象徵給舍利子遮風擋雨的一層層的小傘“相輪”(如上圖),就這樣,一個閣樓帶著相輪,四周都是回廊的建築就這麼產生了,這也就是中國的第一個寺院——白馬寺。(現在的白馬寺早就不是當時的白馬寺了。)

圖 我們中國確實已經沒有什麼早期的木塔了,所以只能拿日本的這個法隆寺的塔舉例子,而法隆寺比起早期的一塔一回廊寺院建築,只不過多了個“金堂”。雖然法隆寺五重塔和早期的塔區別不小,但是大致大模式就是這樣的。

其實佛教原來是沒有偶像崇拜這個說法的,佛教的核心就是,你要脫離有形的苦集滅道,走出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修羅道、人間道、天道這麼六個道,成為不在輪回之內的“聲聞、緣覺、佛”這麼三個境界,其實這三個道就是我們所謂的“阿羅漢”“辟支佛”“佛”。

當然了,這一點等我會專門開一個佛教的番外去講,在佛教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次巨大的辯論叫做“大天五事”事件,這一點直接導致了佛教分裂成為上座部佛教和部派佛教,這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南傳佛教(小乘佛教)和漢傳佛教(大乘佛教)的前身,小乘佛教注重自己的解脫,以修阿羅漢果為畢生追求,也就是arhat(不死)的意思,看過我之前文的也知道,其實佛教有時候追求的一個核心非常直白,那就是不死。

但是等到佛果就不一樣了,這個果不僅渡己還要渡人(好像被王家衛玩壞了),也就是說在大乘佛教看來,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渡人。所以在大乘佛教中,菩薩是一種很重要的存在,菩薩其實是“菩提薩埵”的簡寫(budhi sattva)也就是覺悟、有情的意思,其實這個budhi(菩提)、budda(佛陀)本身都是一個詞源,就是大覺悟的意思,而菩薩更是甘願“下放”自己拯救人間的佛陀,所以才叫覺有情。大覺悟著已經不想阿羅漢那樣單純的不死,這本來是一種十分高級的精神追求。

但是早期傳入中土的佛教,其實也是以小乘佛教為主,最早期著名的佛經翻譯家安世高(安息國皇子,被認為是中國安姓的祖宗,從某種程度說也說成是我祖宗。)翻譯的——《人本欲生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道地經》、《阿毘曇五法行經》、《四諦經》、《十二因緣經》、《轉法輪經》、《八正道經》、《禪行法想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等,都是屬於小乘佛教的經典,但是我們到現在經常會說自己是大乘佛教而不同于緬甸泰國等,這就不得不提到五胡十六國時期了。

佛教真正的發展,其實還有賴於貴霜王朝的迦膩色伽一世,看過前面專欄文章都知道,貴霜王朝其實是一群月氏人、亞歷山大東征留下的希臘人在印度河中亞建立的帝國,總之很亂就是了。貴霜王朝大興佛教,並且產生了一個非常輝煌的佛教藝術——犍陀羅佛教藝術。這群人把希臘的那一套雕塑藝術安到了佛教身上,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滿滿的宙斯味的偶像崇拜——犍陀羅佛像,而這一切,就是後來佛像藝術的根源了。

圖 犍陀羅藝術的釋迦牟尼佛雕像。

當然了,貴霜帝國其實並不是個傳統的印度文明,而是一個核心在中亞的帝國,所以佛教的核心轉入了被我們稱作罽賓的區域,其實這個罽賓、犍陀羅都是一個詞源,位置就在現在巴基斯坦東部和喀什米爾一帶,這個區域挨著新疆的喀什,所以佛像、石窟寺藝術開始大量的傳入西域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地區,這樣一來,西域曾經的吐火羅城邦,就成了千里佛國,其中最大的城邦,也就是我在之前就提到過無數次的——龜茲國。

如果熟悉新疆,一定知道新疆有一個著名的石窟寺“克孜爾石窟”,這個就是龜茲國的國家公辦石窟,而這個石窟,也即將成為中國眾多石窟寺的祖宗,一個除了墳墓很少建造永恆性石頭建築的國家,也終於隨著從石勒開始的大興佛教,出現了石窟寺院。

不過南朝還有點佛圖澄這樣的西域僧人,但是在北邊這些大老粗胡人,就算興佛教,也不知道怎麼去搞,農民都死的差不多了,更別說教授了。也就是這個時候,一個龜茲國的貴族鳩摩羅什的誕生,即將改變東土的佛教,這一切都是隨著前秦的大將呂光西征開始的。

俱舍宗 · 成實宗 · 禪宗 · 天臺宗 · 華嚴宗 · 密宗 · 法相宗 · 律宗 · 三論宗 · 淨土宗,這個被稱為中國佛教的十個宗派,有8個都和鳩摩羅什息息相關,這些宗派都是怎麼回事。我們口中的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都出自於這個人,而我們的下一章,就是從這裡出發,看看前燕的慕容垂是怎麼打退桓溫的進攻,而慕容垂又是因為什麼投奔了前秦的苻堅,而不可一世的萬年秦王又是怎麼淝水之戰大敗虧輸,最終塑造出了姚萇的後秦三藏法師的。

不熟的可以看前面的連結穿一下,司馬們互相傾軋攻伐,並州大饑荒,石勒這波羯人已經被賣的到處當奴隸了,光石勒一個人就不知道當了多少人的奴隸了,我們知道西晉的司馬們不僅僅內鬥不止,就是對待胡人也確實遠遠比不上曹魏的政策,就更別說漢朝了。並州刺史司馬騰開始遷徙這群胡人到太行山東邊的冀州販賣來賺軍費,負責捕捉胡人的張隆還總打人家石勒,一路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這也就給羯人和漢人的矛盾埋下了伏筆。不過他到了冀州後石勒開始遇到貴人了,他被賣給一個叫做師懽的人當奴隸,師懽覺得石勒怎麼看都不像個一般人,氣質不凡,就不把他當做奴隸,相處的非常愉快。

師懽家旁邊有個叫汲桑的牧民統帥,還算是個有點勢力的小頭領,石勒就說自己會相馬,毛遂自薦,汲桑也覺得這個人談吐不凡是個人才,再加上自己從事這職業生活方式和遊牧民也差不多,汲桑早期也是個發國難財的主,再說西晉這些豪族反正也都魚肉百姓,那石勒也就幫著汲桑盜亦有道了,在汲桑的支持下,他結集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郭敖、劉征、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這十八個統一的多民族壯士集團到處搶劫富人,號稱為“十八騎”,然後再回饋給汲桑。

後來就是上一篇說的,八王之亂裡河間王司馬顒廢了原來在鄴城活動的司馬穎皇太弟的身份,司馬穎當年在冀州還是搞的很不錯的,所以這些河北人就比較同情司馬穎,司馬穎原來的手下公師藩就打著司馬穎旗號在冀州造反了,汲桑和石勒一看這是好機會啊,就帶著自己這群多民族土匪投奔了公師藩。

汲桑一看你也別叫這聽不懂的名字了,給你個中文名字就叫“石勒”吧,石勒表示Mamnoon。公師藩覺得石勒看起來很能打的樣子,就和他去攻打鄴城的司馬模,結果這哥倆寡不敵眾戰敗,最終公師籓想從白馬渡黃河,可能他也忘了當年曹操官渡之戰怎麼贏的了,最終被殺死。

公師藩死後,石勒與汲桑又重新當了土匪,到處召集活不下去的亡命徒,汲桑一看要不我就直接單幹吧,自稱大將軍表示給司馬穎報仇,這個時候八王之亂已經要結束了,西晉也就走向玩完了,石勒還是喝基友混的好,這一波雜牌子軍竟然直接攻陷鄴城,然後這群土匪就是繼續燒殺搶掠。

汲桑這麼一來野心更加膨脹,打算把幽州也拿下來,如果這樣的話,這就大有當年袁紹的味道了。石勒果然不負眾望殺死幽州刺史石鮮,在這之後政府軍都開始和石勒僵持,八王之亂的勝利者司馬越一看這貨這麼厲害,親自帶人跑到官渡支援晉朝大將軍苟晞,最終汲桑軍大敗,確實不是對手,汲桑被殺,石勒一看我還是另請高明吧。

於是石勒就這麼投奔了自稱漢的劉淵。

石勒投漢國後,就是不出意外的南征北戰,山西也被平定,劉淵給封了個“平晉王”。後來烏桓部落張伏利度不願意和劉淵混,劉淵說你看我這漢化的這麼好,你們都是少民小兄弟你去解決吧,石勒於假稱得罪了劉淵一下而投奔張伏利度,最後在張伏利度的部落裡非常得人心,最後搞個宴會在部眾支持下政變,劉淵看你這麼能搞事,我現在在西邊忙著對付晉朝不方便,那這些胡人都歸你了,你去東征把山東也打下來吧。

石勒就這樣在失敗後抱住劉淵大腿迅速崛起,隨後再次攻陷鄴城,不久後劉淵稱帝,石勒帶著自己這些不要命的胡人迅速攻佔巨鹿和常山,對歷史比較瞭解的都知道,這些地方全都是軍事重鎮,屬於最重要的戰略位置了。

310年,石勒在沒有統一河北的情況下南渡黃河,攻陷白馬,開始入侵徐、豫、兗。受到多年戰亂的漢人竟然大量投奔石勒,隨後太多的細節就不說了,總之石勒就沒有輸過,結果也就是這一年漢國發生大變故,劉淵掛掉了,劉聰又因為軍功赫赫殺了哥哥劉和繼位,石勒因為和劉聰混的也熟,和劉粲、劉淵養子劉曜、王彌攻洛陽,但是到了洛河就沒有前進。

而石勒的戰術也非常有意思,他可能是因為遊牧民的原因,很喜歡迂回戰,石勒想要取得中原,但是卻從南陽繞道襄陽最終攻克荊州的江夏,然後又回到中原拿下了許昌,可以說司馬越已經被石勒搞的焦頭爛額了,完全沒法控制住局面。

311年,司馬越被石勒實在是搞的筋疲力竭,最終病逝,魏晉豪族王衍也在不久後被石勒的騎兵追殺,晉朝在北方是越來越待不下去了。

趁著大好春風,劉聰石勒又合兵進攻洛陽,洛陽城破晉懷帝被俘虜,最終苟晞都被石勒擒獲,晉朝最後的生力軍也沒了,劉聰表示非常開心。

其實這個時候的石勒就已經開始被其他人忌憚了,劉聰的將軍王彌就想搞個計謀陷害了石勒,結果被石勒覺察反殺,劉聰本來很生氣,但是他就已經不敢處罰石勒了,最後還給升了官。

北方基本淪陷,劉聰和石勒已經有點貌合神離,晉朝的並州刺史劉琨還想最後一搏,就把當年石勒因為流落各地而失散的老媽和侄子石虎送返,給一堆官想招降,石勒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劉琨,當然了我們的石虎同學是回來了,不過石勒也想不到最後石虎搞出這麼大一個簍子。

這之中的石勒,還是繼續拓寬自己的勢力希望南伐,不過這個時候皇族司馬睿也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他知道北方已經離淪陷不遠了,在北方豪族王導的支持下,司馬睿移居建業,自己開始在王導的支持下原來孫吳的地盤大力籠絡江東豪族,要說西晉才滅了吳30多年,很多江東貴族是很不待見司馬的,但是司馬睿利用各種方式自降身段來獲得人家的支持,而王導作為豪族,豪族和豪族又非常有共同語言,他們很快的結成了一個利益網路,所以這麼一來江東人士也都開始依附司馬睿,但是南方的實際重心牢牢的掌握在了王導、王敦的手裡,同時北方豪族的謝家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所以石勒雖然想入侵建業,但是江東合力的抵抗加上瘟疫,就讓石勒暫時放棄了南下策略,而是開始打算大力經營北方,那麼第一個最需要除的就是前面說的並州的劉琨了。

316年,石勒開始轉向山西,可是這個時候山西也出現了格神奇的問題,也就是這個北邊的鮮卑索頭部。

2.拓跋、慕容。

我們知道匈奴西遷之後,鮮卑很快佔領了匈奴盤踞的漠北,然後大量融合了匈奴殘部,但是鮮卑內部也不是多團結,前文也說了,隨著多年的兼併統一戰爭,鮮卑主要剩下了遼西一代的大部慕容部和漠北的索頭部。索頭部從曹魏時代的首領拓跋力微開始,就開始不斷地兼併弱小的部落,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部落聯盟,這也就是那段歷史太久遠,否則記錄下來,很可能不比後來蒙古人統一草原來的刺激。而且拓跋力微注重和中原漢地的交流,這哥們把自己有著炫酷名字的兒子拓跋沙漠汗送到了曹魏當人質,拓跋沙漠汗一直到西晉篡權的時候都沒回去,後來拓跋力微年老,沙漠汗希望回到漠北,但是他在晉國頗有點名氣,幽州刺史衛瓘總覺得這傢伙是個後患,就開始密謀和鮮卑貴族搞掉這個沙漠汗。而拓跋沙漠汗也是回去之後完全就變成了個中國人,大有一種你們這些土鼈我要好好治理你們的意思。這一下索頭部的大貴族們可就不樂意了,然後趁著拓跋力微年老,忽悠老可汗說太子在晉國學到了妖法,要禍亂國家,不如大草原的漢子們樸實。而按照後來的魏書,卻把驚弓之鳥的故事安到了沙漠汗的身上,然後套馬的漢子紛紛表示這個就是妖法,沙漠汗也很委屈,我不過是讀了個兒童故事讀物,怎麼就給我搞出了個大新聞。總之年老的拓跋力微就這樣殺掉了可憐的拓跋沙漠汗,可以說這麼一來鮮卑索頭部比起來積極漢化的東邊慕容部,其實等於自殘的行為。不久之後拓跋力微就很後悔,沒想到這一切又都是衛瓘的計謀,他又買通了貴族烏丸王散佈拓跋力微識破了讒言打算殺掉這些貴族的讒言,最終導致大量的貴族因為恐懼而離散,我們曾經馳騁草原的霸主拓跋力微就在這樣窘迫的情況下孤老死去。當然了,後來這個衛瓘也因為嘲笑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被賈南風太后給搞死了。

不過還好拓跋力微的兒子們也都不是孬種,拓跋力微的小兒子拓跋悉鹿、拓跋綽陸續擔任首領,但是卻都很尊重拓跋沙漠汗的兒子們,草原民族有著很典型的兄死弟繼的傳承方式,等到拓跋力微的小兒子拓跋祿官成了首領之後,拓跋沙漠汗的兒子拓跋猗迤和拓跋猗盧都很有權勢了,拓跋祿官就把部落分成了東中西三個部,分別和自己這兩個大侄子共用。

299年,也就是拓跋祿官繼位5年的時候,東部一個相對弱小的宇文部首領宇文遜昵延被鮮卑慕容部打了個大敗,宇文部本來就是個匈奴的殘部,他知道自己這兩下子是不行了該趕緊抱大腿了,最後以厚禮向拓跋祿官朝貢,拓跋祿官也敬宇文遜昵延是個漢子,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當然了,南方正在八王之亂的晉朝,怎麼也想不到北邊的拓跋鮮卑即將在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存在,而拓跋家也想不到,這個宇文部也即將在多年後顛覆自己的萬里江山,甚至成為東亞最為強大的一個王朝的母體。

逐漸復蘇的鮮卑拓跋,看見南邊的晉朝內亂,也想分一杯羹,不過這群拓跋可是從拓跋力微時代就一直和中原保持友好的存在,所以他們其實還是一心想著中央的,矛頭對準的也都是叛軍,等到劉淵造反的時候,前面說到的拓跋沙漠汗的兒子拓跋猗盧已經成長起來,他統一了索頭東中西三部,成為了唯一的可汗。他繼承了他爸爸和他哥哥拓跋猗迤和晉人交好的習慣,大量吸收動亂的流民,尤其是漢人中頗有名望的將軍,也就是當時和衛瓘混的衛雄和箕澹,對這哥們叫雞蛋...都來投奔拓跋猗盧,拓跋猗盧率領三部統一了漠北部落後,也積極的和南邊山西的劉琨交好,兩人惺惺相惜,因為後來劉琨多次對抗劉聰和石勒,拓跋猗盧也沒少幫忙。當然了,也就是拓跋猗盧在位期間,他手下有一個小小的努力出身的小兵長木骨閭·鬱久閭,因為延誤了戰期犯了死罪,嚇得這個小夥子開始逃亡,這一路也收攏了不少不滿拓跋猗盧的鮮卑部落,當然了,後來大名鼎鼎的柔然汗國,首領的姓就是鬱久閭,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總之拓跋猗盧成為草原上很強大的力量,劉琨與拓跋猗盧結拜為兄弟,表奏拓跋猗盧為大單于,並封為代公,以代郡作為他的食邑。當然了這個時候的朝廷也都自顧不暇,所以這麼一鮮卑拓跋就算在漢地的邊緣有了個根據地,拓跋猗盧在代地建立南都平城,也就是現在的大同。這地方東邊是幽州南邊是並州北邊是草原,戰略位置非常不錯。

圖 其實代這個名字是春秋時代就有的,只不過那時候北方勢力還不是很強大,不過我們可以看出來,一旦草原勢力控制這裡,那麼南邊的晉地(山西),東邊的燕地(河北)齊地(山東)都變得不難控制。當然了,別看五胡十六國這麼多名字,國號的來源基本都是他們起家的地方。

拓跋猗盧控制代地搞的幽州的王浚很不滿,王浚於是和劉琨展開了長時間的內鬥,這下可讓石勒開心壞了,最終石勒大敗王浚奪得幽州,而拓跋猗盧本來想趁機攻打石勒,沒想到自己在漢地這點兵都是一群雜胡,胳膊肘根本不向著自己,最終只能殺了這群人然後放棄了行動。

辛苦了一輩子的拓跋猗盧總算讓拓跋成為了鮮卑中最強大的存在之一,鮮卑的段部、慕容部都不敢小視他們。而拓跋猗盧也和慕容部老大慕容廆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不過這個時候宇文部就有點不樂意了,他們當年就被慕容廆打的親娘都不認識了,現在新大哥又這樣,看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於是兩邊的衝突也就沒有斷過。當然了,慕容廆這個人也就是後來五胡十六國中那些燕的始祖,也直接造成了後來強盛一時的高句麗國的復興,這個人我們之後再講。

但是這麼樣的一帶雄主晚年卻沒什麼好下場,他們拓跋家好像確實有老糊塗的基因,他歲數大了之後一直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拓跋比延,而當年為了拓跋猗盧東征西討的大兒子拓跋六修自然十分怨恨,結果就因為一次拓跋猗盧召見拓跋六修他沒來,拓跋猗盧直接發兵攻打自己的親兒子,最後反倒被拓跋六修給殺了,最後還是拓跋猗迤的兒子拓跋普根看見內亂,趁機跑回去滅了拓跋六修的叛軍,最終繼承了汗位,但是這一下對鮮卑拓跋的傷害可是不小。

也就是因為內亂,拓跋猗廬舊部箕澹等只能投奔,劉琨很開心,打算繼續討伐石勒,他不顧箕澹和衛雄的勸阻,派箕澹率二萬作前鋒,幾乎舉全部兵力討伐石勒。石勒一看這就是一群疲憊的烏合之眾,在山裡設計了伏兵,自己率兵與箕澹作戰,這兄弟毫無意外的中計了,最終劉琨這點兵都被包了餃子,導致我們的並州老大最終跑去投奔了在幽州的鮮卑段部首領段匹磾,沒想到後來段匹磾卻恐懼劉琨的威望搞死了他,這下對於鮮卑段部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大量的劉琨舊部投奔了石勒,導致石勒的實力進一步加強了。

318年,劉聰病,派石勒為大將軍,受遺詔輔政,但石勒知道這麼搞就有點功高震主了,不受。劉聰於是又命石勒為大將軍、持節鉞,都督等如故,並增封十郡,又不受。不久劉聰掛掉,太子劉粲沒啥本事,很快就被外戚靳准殺了,其實這個靳准也沒啥當皇帝的野心,他立刻派人去東晉表示臣服,當個藩屬什麼的。

石勒一看機會來了,親率50000兵討伐靳准。石勒所到之處羌人羯人盡數歸降,尤其是這個靳准殺了大量的匈奴皇族,導致胡人大量歸附,靳准危如累卵,而那個亂世的人也都沒什麼骨肉親情,靳准被部下靳康、靳明殺掉。正好碰巧當年劉淵的養子劉曜北討伐靳准,靳明直接投降了劉曜,把傳國玉璽也給了他,著一些石勒一臉懵逼。我打了這麼久怎麼勝利果實被你給竊取了,就因為你姓劉?再說了你也不是親生的啊。劉曜也知道石勒不好惹,封石勒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最終給進爵為趙公,但是就算這麼多大XX,石勒終究是不滿的。

319年,石勒派自己的小弟王脩去看望劉曜,劉曜也不敢怠慢,又是封了一大堆的官,並且直接封了石勒趙王。但是劉曜手下人卻說石勒派這個王脩來只不過是探聽虛實,打算找個機會攻打劉曜,劉曜這時候本來就陷入攻打前涼的戰爭中,一看那我就先下手為強吧,直接殺了王脩,所有的官職也就擱置了。

後果是顯而易見的,石勒勃然大怒,你劉家的江山都是我打下來的,我用你封什麼趙王,這個趙王我自己也能叫。11月,石勒稱大將軍、大單于、領冀州牧、趙王,于襄國即趙王位,後趙正式建立,稱趙王元年,帶著自己那個苦出身的侄子石虎東征西討,尤其是幽州的鮮卑段部段匹磾也被石虎打敗,段匹磾只能被迫歸降,石家越來越強大,劉曜算是越來越慘了。

鹹和三年(328年),石虎跑過去打人家劉曜,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石勒一看我自己不出手也不行了,同年,石勒帶著石虎發兵三路進攻劉曜,命石虎引兵自洛陽城北而西攻劉曜中軍,命石堪率兵自城西而北夾擊劉曜,劉曜大敗,在退兵掉到了帶著冰碴的水溝裡,被石勒的養子石堪生俘。石勒本意是說讓劉曜投降,不過劉曜真的也是個劉淵一樣的人物,還要和自己的兒子劉熙寫信說勿以自己為念,抓緊複國。石勒一看你這就是找死了。

3.北方煉獄。

就這樣,五胡十六國裡,由匈奴人建立的第一個北方王朝——漢趙滅亡,石勒的國號叫做趙,史稱後趙。劉淵帶領的匈奴,挑起了胡人反抗漢人統治的第一步,這之後就是神奇的連鎖反應,但是胡人的局限性又導致了他們一直很難長久控制這個發達的區域,並且遊牧民時代的內部混亂情況比起司馬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石勒這人奴隸出身,本來脾氣就不怎麼樣,他侄子石虎那基本上就不能說是人了,雖說資治通鑒還是有很多儒性太強的看法,不過石家滅絕人性也是公認的。

總之石勒就這樣又一次統一了北方,不過有幾個前面說過的勢力都是不可小覷的,一個是拓跋部的代國、一個是控制遼東的慕容部。慕容部在可汗慕容廆的帶領下,先後打敗了扶余國、鮮卑段部的段末波、以及高句麗和鮮卑段部和宇文部的宇文乞得龜的攻擊。

其實前面也說過,高句麗是個扶餘人國家,本來的來自現在吉林長春一帶,後來扶余人貴族朱蒙因為內部鬥爭跑到了現在中朝交界的地方建立高句麗國,結果後來扶余人在慕容廆的擴張下被滅國,大量人逃入高句麗,後來扶余國也短暫的複國,沒想到被黑龍江地區的土著靺鞨人又一次滅國,這麼一來全部民眾進入了高句麗,這個橫跨朝鮮半島于東北地區的國家,開始笑看中原地區的戰亂而悶聲發大財了。

圖 石勒後趙統一北方之後的情況。

石勒之後兒子石弘繼位,可是石虎基本上就是個太上皇,而且石弘和他爹比也真不是一個等級的,本事確實一般。其實我覺得五胡十六國的歷史沒法宣傳,石虎他家人算是首功了,首先說下石虎能力吧,石虎滅掉了鮮卑的段氏,最後意圖去攻擊鮮卑慕容部,最後無功而返,但是應對鮮卑的一系列戰爭中,養孫石閔十分驍勇,石虎很喜歡這個小夥砸,但是這也為後來的波動埋下了伏筆。

這人當了皇帝之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殺自己叔叔石勒全家,然後把自己兒子石遂扶了上來,結果他兒子石遂比他爹還禽獸,基本上就是不拿漢人當成人,沒事殺幾個漢人取樂,然後拿著盤子展覽,烹調,漢人在石虎一家眼裡還不如動物。石遂也很看不上他的兄弟石宣石韜,於是就想搞死他們。石虎很生氣,就把石遂關起來了,但是沒想到這貨也是死不認罪,最後被他老爸殘忍的搞死了,並且搞死了全家,石宣成為太子。

也不知道他家人什麼基因,石宣也極度仇恨被老爸喜歡的兒子石韜,然後就用很殘忍的手法弄死了石韜,石虎這之後十分生氣,然後就用挖眼睛挖腸子等方式又搞死了自己的兒子石宣,包括自己的小孫子都沒放過,不過這之後石虎就生了大病,不久就掛了。

總之石虎在位期間,大量的漢人被殘忍的殺害,最後大量南渡,這樣一來隨著東晉南渡的漢人,本來落後貧瘠的江南開始繁榮,這個曾經少數民族的故鄉江南地區成了漢人的祖國,而昔日漢人起家的北方卻成了羯族人的狩獵場。確實是狩獵場,由於實在死的人太多,北方野獸橫行,石虎卻不允許任何人觸碰他的動物,別看石虎沒什麼人性,但絕對是動物的好朋友,可能他覺得這才是同類,石虎對打獵十分癡迷,一旦有百姓攻擊野獸,就地處決。

著這樣下去,北邊成了人間地獄,而石家兒孫們也死的差不多了,石虎死後,石世繼位。

可是自相殘殺並沒有隨著石虎的死而結束,這家人的基因已經不是常人能理解的了,隨後石虎的九子石遵篡了石世的位,最終笑到最後的,前面說的石虎漢人養孫——石閔,這個石閔原來姓冉,他老爹叫冉良,是石勒建議石虎收的一個漢人養子,冉良改名石瞻,兒子冉閔也就叫了石閔。這爺倆一直都很忠於石虎,一直為石虎東征北戰,尤其是攻打劉曜的殘餘勢力的時候,石閔也是因為作戰勇猛得到了石虎的賞識。但是在攻打劉曜的關中大本營時,有大量的氐族人歸附,前一篇已經說到他們的來歷的,這裡就不再多說。總之這個時候的關中因為隨著諸葛亮北伐和曹魏的戰爭,已經剩不下多少漢人了,而氐族人首領苻洪非常識時務,他投降了石虎並且成為一支生力軍,石虎也非常賞識他。但是石閔就覺得這人野心太大,很可能以後出個什麼么蛾子,還是先殺了的好,但是石虎的意思是還要指著他這種猛將征服巴蜀直接滅掉東晉呢,則呢麼可能殺了他。

不過事實是,苻洪的孫子苻堅確實差點統一了全國,但是卻不是在他石虎的手下了。

石虎死了之後,石閔一心侍奉相當於自己叔叔的石遵,石遵這人也是個欠嘴,逗人家石閔說自己打算讓他當太子,結果沒多久又改立了自己兒子,石閔這個恨啊,他知道石家也沒一個好東西,正好這個時候石虎的三兒子石鑒表示你只要和我合作,前途大大的,於是兩人密謀最終又殘忍的殺了石遵,石鑒奪得了後趙的椅子,石閔本來認為這下我也是個大功臣,你是不是該給我金票美女大大的啊,沒想到石鑒卸磨殺驢三番五次要暗殺石閔,石閔這下開始又憤怒又恐懼,我給你們胡人當孫子當了一輩子,你現在就這麼對待我,真是非我族類啊。咦對啊,我可不可以利用一下這個漢胡矛盾,這樣沒准天下就是我的了,我依稀記得我還是個漢人呢。

於是石閔迅速的軟禁了石鑒,並且頒佈了令人咋舌的——殺胡令,“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曾經耀武揚威的胡人在被壓迫過久的漢人的怒火下,紛紛成為了刀下鬼,甚至長得高鼻深目的漢人也都被殺光,可以說這次殺胡令是一場民族矛盾所引起的屠殺狂歡,整個北方屍橫遍野,曾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華北平原,這個所謂華夏正統的地區成為了惡鬼的樂園,“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余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然而石閔在這個期間,仍然是打著後趙天王石虎義孫的旗號的,也並沒有對石虎家人幹什麼。不過這個石鑒要是見好就收就好了,沒想到還是想暗殺人家石閔,最後石閔沒有辦法只能殺了石家全家,改回本姓冉,改國號冉 魏。

很多漢民族主義者一般看到冉閔幾乎都會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因為冉閔基本把當年石虎在漢人身上幹的事情,在胡人身上全幹了一遍,但是沒多久這個在胡人堆裡長大的漢人就封自己兒子大單于,然後收了不少歸附的羯人,手下大臣因為勸諫大王大王你忘了當年的殺胡令了麼,冉閔說記得你個頭啊,我先把你殺了,這下北方的恐怖已經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了。

4.前秦和前燕。

而隨著石鑒的被殺,石虎殘存的兒子石祇繼位趙王,希望可以拉著氐族的老大苻洪和羌族的老大姚弋仲一起去反抗冉閔,可是苻洪可不願意和石家混,反倒趁著石家分崩離析,大量收攏部眾投奔了東晉,永和六年(350年),東晉朝廷授苻洪為氐王、征北大將軍,又任命他的兒子苻健右將軍、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不過這個姚弋仲其實還是一心忠於石家政權的,姚弋仲派他兒子姚襄率領五萬兵眾攻擊苻洪,姚襄被殺三萬多人失敗。苻洪沒多久後被暗算而死,但是他臨終卻囑咐自己兒子苻健,趕緊趁著冉閔和石祇的戰亂,回到關中(陝西)的大本營,永和七年(351年)正月二十日,苻健即天王位,建國大秦,這個也就是16國中最接近統一的一個朝代,前秦。

而在中原,石祇和姚弋仲的軍隊最終還是輸給了冉閔,而姚弋仲也是重病,表示讓兒子姚襄先投奔東晉,其實在那個時候的北方民族還遠沒有後來的遼金那麼強大,其實我們看上文也知道了,他們基本都不敢稱帝而是自稱個大王、天王也就罷了,他們骨子裡還是覺得東晉是個正統,其實在這個專欄之前就說過,中華正統這個東西,一直就是個文化概念,我們這個民族一向以空前的包容力來維持著在這片土地的地位,只要你走向“文明開化”,從事當時最先進的農業文明,那你就是中華而不是夷狄。文化認同高於血緣認同帶來的就是,這個國家也有著空前的“正統”特性,那就是必須要有一個代表最先進文化的中心,就算你搞分裂,要不表示從屬,要不互不承認。僅僅這一點,是現在很多狹隘民族主義者和分裂主義者完全搞不懂的,不過說回來這兩夥人也是一丘之貉,為人所不齒。總之姚襄投奔了東晉,但是卻被東晉政府猜忌,姚襄有著極其強大的人格魅力,這讓司馬和王、謝的政府很害怕這樣的存在,以至於後來姚襄被排擠北返,希望能奪得前秦的關中,這個時候符健已經去世,兒子暴君符生繼位,而派出去的苻堅也就是苻健的侄子,卻又一次戰勝了姚襄,要不說這位羌人大酋長人格魅力是不錯,但是打仗確實不怎麼樣,打敗了姚襄的苻堅,收攏了他的弟弟姚萇,而實力壯大的苻堅,也開始了推翻暴君符生的計畫了,“萬年秦王”也即將出現了。

而石家和冉家的鬥爭,也讓鮮卑慕容部在遼東看到了機會,早在慕容廆的時代,他們就看這個後趙很不順眼,當年也是石勒讓宇文部去攻打慕容部的,所以慕容廆就打算鐵了心的和東晉混了,自我感覺非常正統。慕容廆死後,兒子慕容觥繼承首領,表示向東晉效忠對抗石虎,東晉封慕容觥燕王,建國燕國,史稱前燕。

慕容觥這一輩子幹的事情大概就這三點,一個是又一次吊打了高句麗的首都丸都山城(現在吉林集安)和宇文部、段部的反抗,勢力大大擴充,第二個就是定都到龍城,也就是現在的遼陽,按照中原漢地的規制規劃城池,大敗了石虎的軍隊,第三點就是建立庠序,加大民眾的教育教化,使得燕國雖然偏東北一隅,但是卻是一個開化的“中國”,並且有著圖謀中原的野心。

慕容廆的時候就說過:“我這麼福德仁義,我的後代拿下中原是沒問題的。”不久,慕容觥的兒子慕容俊出生,慕容廆就覺得說:“這個小兒骨相不尋常。”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俊繼燕王位,沒多久後就是石虎掛了冉閔作亂的時候,慕容俊覺得時機到了,於是以慕容恪、慕容垂為主力的將軍,備著20萬鮮卑精銳部隊等待時機。

就在冉閔終於滅掉石家的後趙的時候,慕容俊就打算對他宣戰了,這個冉閔建立了個所謂的冉魏,但是卻沒有任何正統性可言,卻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稱帝。要知道這一點在人家東晉眼裡看看來,那慕容家就是忠心耿耿的自己人而你就是叛賊,管你是什麼民族。

圖 被夾擊的冉魏,而在北方草原,一個神奇的民族高車出現了,這個民族又是怎麼回事呢。

352年,慕容俊已攻下幽、薊,並且直接進入冀州,冉閔在越來越慘的情況下才知道要跑去東晉請求幫助。但是一切都晚了,冉閔在這裡遇到了名將慕容恪。冉閔這個時候也確實是個漢子,基本上屢次戰勝了慕容恪,最後慕容恪就搞出了連環馬的戰術,挑了5000個鮮卑精兵列成方陣。冉閔最終被圍困,向東逃跑,自己的愛馬朱龍卻暴斃,最終被慕容恪捉到。最後在,慕容俊和冉閔的這個對話,也成了後來讓很多人高潮的——:“你個奴僕出身的玩意,怎麼敢妄自稱作天子?”冉閔的回答是:“天下大亂,你夷狄之族人面獸心,還希望篡位謀反。我怎麼不能做帝王呢?”

慕容俊暴怒,鞭打冉閔300,送至龍城告祭祖父慕容廆、父親慕容皝廟廷,352年6月1日兒童節,慕容俊在龍城(遼陽)砍了這位元後來被很多網路人士稱作“拯救漢人于水火的千古一帝”的冉閔,當然了,燕國也給了他個諡號“武悼天王”,不過好像很多狹隘民族主義者拿這名字叫的很歡。

前燕對於北方東部的統一,結束了北方最為黑暗的後趙和冉魏王朝,正式佔領冀州地區。(只可惜我們的冉魏最後連十六國都沒被算進去,對了,我們可以發現個規律,只要叫做“魏”的都沒被算成十六國,要不就是太短太小不能算,要不就是北魏這樣的“正統”更不能算。)

當然了,這個時候,南邊的東晉也終於出現了個能人——桓溫,這是南方少有的逆襲時代。當然了,關於南朝的很多東西,我們之後再說。

347年,一直籠罩在巴蜀的成漢,終於被恒溫滅掉,東晉統一南方,而北方卻是前燕、前秦這麼兩個政權並立,那麼剩下就是北伐了。

圖 前秦和前燕的北方平分,東晉的暫時崛起。

也就這樣,前秦控制著西邊的關中地區,易守難攻,但是前燕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的前燕接手的是一個剛從地獄中走出來的爛攤子,到底誰輸誰贏,還真的不好說。

5.佛教大興。

當然了,在這個戰亂中,在前秦方向過來的佛教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了。

前面在講印度部分的時候,就大致說了佛教的產生。包括前面也說過,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是在東漢的時候,那時候進入中國的佛教非常的原始,是一個很有名的經書叫做《四十二章經》,至於這個經書到底是怎麼來的已經沒人說得清了,實際上就是按照論語的模式記載了佛祖的42句話,這個在西域人看來是非常不系統的。在佛教理論中,分為經、論、律這麼三個部分,又叫“三藏”。而那時候的寺院也非常原始,這個我在知乎的其他問題裡也寫過,實際上早期的佛寺只是引進了印度的Stupa這個東西。

圖 印度桑吉大stupa,後來中國翻譯成卒塔婆,後來又脫落成塔婆,最後變為塔。

這個建築又叫做覆缽塔,本來在釋迦牟尼涅槃後,火化出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佛牙,後來等到阿育王大興佛教的時候,這幾個遺骨就被分成了84000個佛骨舍利子,到處興建上面這種stupa去供養,而寺院的核心也無非就是信徒圍繞著這個stupa來膜拜,後來這個傳入中國,中國也沒啥好模仿的,總不能再洛陽修一個這樣的大饅頭,就按照中國傳統的玄玄乎乎的閣樓,加上一個stupa上面那個本來象徵給舍利子遮風擋雨的一層層的小傘“相輪”(如上圖),就這樣,一個閣樓帶著相輪,四周都是回廊的建築就這麼產生了,這也就是中國的第一個寺院——白馬寺。(現在的白馬寺早就不是當時的白馬寺了。)

圖 我們中國確實已經沒有什麼早期的木塔了,所以只能拿日本的這個法隆寺的塔舉例子,而法隆寺比起早期的一塔一回廊寺院建築,只不過多了個“金堂”。雖然法隆寺五重塔和早期的塔區別不小,但是大致大模式就是這樣的。

其實佛教原來是沒有偶像崇拜這個說法的,佛教的核心就是,你要脫離有形的苦集滅道,走出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修羅道、人間道、天道這麼六個道,成為不在輪回之內的“聲聞、緣覺、佛”這麼三個境界,其實這三個道就是我們所謂的“阿羅漢”“辟支佛”“佛”。

當然了,這一點等我會專門開一個佛教的番外去講,在佛教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次巨大的辯論叫做“大天五事”事件,這一點直接導致了佛教分裂成為上座部佛教和部派佛教,這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南傳佛教(小乘佛教)和漢傳佛教(大乘佛教)的前身,小乘佛教注重自己的解脫,以修阿羅漢果為畢生追求,也就是arhat(不死)的意思,看過我之前文的也知道,其實佛教有時候追求的一個核心非常直白,那就是不死。

但是等到佛果就不一樣了,這個果不僅渡己還要渡人(好像被王家衛玩壞了),也就是說在大乘佛教看來,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渡人。所以在大乘佛教中,菩薩是一種很重要的存在,菩薩其實是“菩提薩埵”的簡寫(budhi sattva)也就是覺悟、有情的意思,其實這個budhi(菩提)、budda(佛陀)本身都是一個詞源,就是大覺悟的意思,而菩薩更是甘願“下放”自己拯救人間的佛陀,所以才叫覺有情。大覺悟著已經不想阿羅漢那樣單純的不死,這本來是一種十分高級的精神追求。

但是早期傳入中土的佛教,其實也是以小乘佛教為主,最早期著名的佛經翻譯家安世高(安息國皇子,被認為是中國安姓的祖宗,從某種程度說也說成是我祖宗。)翻譯的——《人本欲生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道地經》、《阿毘曇五法行經》、《四諦經》、《十二因緣經》、《轉法輪經》、《八正道經》、《禪行法想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等,都是屬於小乘佛教的經典,但是我們到現在經常會說自己是大乘佛教而不同于緬甸泰國等,這就不得不提到五胡十六國時期了。

佛教真正的發展,其實還有賴於貴霜王朝的迦膩色伽一世,看過前面專欄文章都知道,貴霜王朝其實是一群月氏人、亞歷山大東征留下的希臘人在印度河中亞建立的帝國,總之很亂就是了。貴霜王朝大興佛教,並且產生了一個非常輝煌的佛教藝術——犍陀羅佛教藝術。這群人把希臘的那一套雕塑藝術安到了佛教身上,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滿滿的宙斯味的偶像崇拜——犍陀羅佛像,而這一切,就是後來佛像藝術的根源了。

圖 犍陀羅藝術的釋迦牟尼佛雕像。

當然了,貴霜帝國其實並不是個傳統的印度文明,而是一個核心在中亞的帝國,所以佛教的核心轉入了被我們稱作罽賓的區域,其實這個罽賓、犍陀羅都是一個詞源,位置就在現在巴基斯坦東部和喀什米爾一帶,這個區域挨著新疆的喀什,所以佛像、石窟寺藝術開始大量的傳入西域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地區,這樣一來,西域曾經的吐火羅城邦,就成了千里佛國,其中最大的城邦,也就是我在之前就提到過無數次的——龜茲國。

如果熟悉新疆,一定知道新疆有一個著名的石窟寺“克孜爾石窟”,這個就是龜茲國的國家公辦石窟,而這個石窟,也即將成為中國眾多石窟寺的祖宗,一個除了墳墓很少建造永恆性石頭建築的國家,也終於隨著從石勒開始的大興佛教,出現了石窟寺院。

不過南朝還有點佛圖澄這樣的西域僧人,但是在北邊這些大老粗胡人,就算興佛教,也不知道怎麼去搞,農民都死的差不多了,更別說教授了。也就是這個時候,一個龜茲國的貴族鳩摩羅什的誕生,即將改變東土的佛教,這一切都是隨著前秦的大將呂光西征開始的。

俱舍宗 · 成實宗 · 禪宗 · 天臺宗 · 華嚴宗 · 密宗 · 法相宗 · 律宗 · 三論宗 · 淨土宗,這個被稱為中國佛教的十個宗派,有8個都和鳩摩羅什息息相關,這些宗派都是怎麼回事。我們口中的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都出自於這個人,而我們的下一章,就是從這裡出發,看看前燕的慕容垂是怎麼打退桓溫的進攻,而慕容垂又是因為什麼投奔了前秦的苻堅,而不可一世的萬年秦王又是怎麼淝水之戰大敗虧輸,最終塑造出了姚萇的後秦三藏法師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