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明將亡時,崇禎為何不讓16歲兒子去南京?原因其實很簡單

提及明末崇禎皇帝朱由檢, 絕對是個另類。 他曾立志做一名有為之君, 最終卻葬送了大明江山。 最讓人不解的是, 他吊死煤山上時, 陪都南京還有一套完整的朝臣班子, 還有數百萬大明將士, 咋就自殺了呢?就算自己不去, 為何不讓16歲的兒子過去呢?一度成為未解之謎。

這一點, 還要從崇禎皇帝身上找原因。 據記載: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間“不邇聲色, 憂勤惕勵, 殫心治理。 ”他一方面重新起用東林黨人, 另一方面剷除魏忠賢等閹黨, 還為一干人平冤昭雪, 儼然一副有道明君做派!

但是, 當時的大明王朝已經滿目瘡痍:內有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作亂, 外有後金皇太極虎視眈眈。 其時, 農民起義軍雖喊得響, 卻是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最讓崇禎頭疼的, 還是東北的滿清韃子。

可歎的是, 明朝數十萬大軍竟然屢屢敗于十數萬滿洲八旗兵。 有道是“一將無能, 累死三軍”, 崇禎終於意識到這是主帥的問題。 終於, 他啟用了被百姓稱為“袁長城”的袁崇煥。 果然, 袁崇煥一上任, 後金立馬老實了:不敢窺盱寧錦一線。

不過, 大明王朝的對手可是多謀善斷的皇太極。 他心生一計, 繞過山海關直接威逼北京。 袁崇煥得知京師告急,

即刻率部回京勤王。 不想袁崇煥部剛到北京城下, 八旗軍卻鬼使神差突然出現。 崇禎“恍然大悟”:好你個袁崇煥, 這是要引狼入室啊。

皇太極的第一步成功了, 然後他派人在明軍俘虜面前大肆宣揚, 如何與袁崇煥約定獻城投降, 然後故意放俘虜逃跑。 就這樣, 多疑的崇禎皇帝自毀長城, 將袁崇煥給千刀萬剮了。

在袁崇煥這座長城倒下後, 明朝對清軍就從主動轉為了被動。 不過這還不當緊, 儘管清軍勇猛, 但有吳三桂這樣的大將固守山海關, 大明王朝也不至於頃刻倒下。 然而, 崇禎皇帝卻被國內的平叛事宜不滿了。

當時,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已經被明軍主力打得無處可藏。 雖偶有勝績, 但依然難挽頹勢。 儘管明軍佔據上風, 但崇禎皇帝依然不滿。 不管你之前打過多少勝仗, 只要有敗績都或貶或殺, 活生生的把自己僅有的幾位大將給敗完了。

憑著崇禎皇帝的“助攻”, 闖王李自成如獲新生。 他再次起死回生, 召集能人異士一舉攻到了北京城下。 此時的崇禎萬念俱灰:想當初, 若不是....

起義軍已經兵臨城下, 王師百萬卻遠在千里。 其實, 當時李自成並沒有直接攻入城內, 而是駐守在京城附近要和崇禎談判。 這個時候的崇禎, 並不是沒有機會的, 因為南京還有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子。 但是, 他卻“軸”了起來。

好面子的崇禎, 內心接受不了這個現實。 當然,他多疑的性格才是關鍵。他一生沒有真正信任過誰,包括他的兒子。自己不去南京是因為面子,而為何不讓兒子去南京,原因也很簡單:如果北京僥倖沒有失守,他豈不是成了李隆基第二?

那時,已經16歲的兒子要是在南京被擁立為帝,那豈不是把自己給架空了?所以,在擔心北京難保玉石俱焚的焦慮中,崇禎皇帝一直拖到最後,才命太監將三個兒子送出去。

可惜,這些太監在關鍵時刻或將皇子送至李自成之手,或置之不理。最終,這些皇子幾經輾轉落入李自成或清軍之手,被殺掉了。

大明王朝最後的機會,就這樣被崇禎給葬送了。

當然,他多疑的性格才是關鍵。他一生沒有真正信任過誰,包括他的兒子。自己不去南京是因為面子,而為何不讓兒子去南京,原因也很簡單:如果北京僥倖沒有失守,他豈不是成了李隆基第二?

那時,已經16歲的兒子要是在南京被擁立為帝,那豈不是把自己給架空了?所以,在擔心北京難保玉石俱焚的焦慮中,崇禎皇帝一直拖到最後,才命太監將三個兒子送出去。

可惜,這些太監在關鍵時刻或將皇子送至李自成之手,或置之不理。最終,這些皇子幾經輾轉落入李自成或清軍之手,被殺掉了。

大明王朝最後的機會,就這樣被崇禎給葬送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