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為冰球把把脈:冰球在中國還能流行起來嗎?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 北京人家裡邊誰沒有一雙冰鞋呀?”一位北京的冰球家長現在還對1981年在首都體育館舉行的世界冰球C組錦標賽記憶猶新。 那時候首體的冰球比賽真是一票難求。

“ 我們都是在趴在收音機邊上豎起耳朵聽現場直播。 ”張俊峰教練至今還記得1981年那場比賽是由宋士雄老師現場解說的。 當時, 場上隊員手舞球杆在冰花四濺中上演了一出出激情碰撞的肉搏大戲, 算是讓現場觀眾開了眼。 實力並不占優的中國隊愣是憑著一股子拼命勁兒取得6勝一負的成績以C組亞軍的身份晉級B組,

首次成為世界前十六強。

比賽結束時, 首體萬余觀眾全體起立含著熱淚合唱《義勇軍進行曲》, 看臺上北大學生舉起了用報紙臨時寫的“中國隊萬歲”標語。 賽後, 《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評論員文章——《學習中國冰球隊的拼搏精神》。 從此, ”拼搏精神“成了中國體育界打“硬仗”時的專屬名詞。

那個時候在北京, 天津打冰球、滑冰相當流行。 電影《老炮》的主人公“六爺”背著手在北京後海冰面上“優哉遊哉“滑冰的鏡頭也是六爺那個年齡層北京人的真實寫照。

沒曾想, 屬於中國冰球的幸福時光只是”曇花一現“。 就在中國冰球隊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後的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 打開國門的中國人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休閒娛樂方式和體育活動可以選擇, 而上冰尤其是打冰球畢竟還需要裝備, 於是人們對冰球運動的熱情和關注度一落千丈。 原中國男子冰球隊主力隊員姚乃峰曾在接受採訪時介紹, 那個階段, 不光北京的冰上運動在萎縮, 整個中國北方地區的冰上運動都在萎縮。 到後來開展冰上運動的地區就只剩下黑龍江和吉林。

而真正讓中國冰球運動墜入穀底的是”很多省市為了將有限的體育經費用於取得更多、更好的競技成績, 就選擇砍掉冬季運動項目“當大眾冰上運動出現萎縮時, 政府再減少投入,

這對冰球專案的開展無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 中國冰球出現近20年的斷檔期。

冰球的轉機出現在2008年前後, 隨著北京成功舉辦了夏季奧運會, 人們對冰球這項充滿運動魅力的項目重新投入了熱情, 這多少讓人有點始料不及。

“2009年, 我們舉辦第一屆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聯賽的時候大約有10支隊,

40來人。 ”據曾經參與過籌辦此項賽事的冰球圈人士介紹, 經過短短7、8年的發展, 目前參加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聯賽的球隊已經突破160支, 共3000多人。

隨著北京申冬奧成功, 北京似乎已成為帶動此輪冰球復蘇的”領頭羊“。 那麼, 冰球能否再度流行?成為90後、00後的選擇?

”有錢、有閑、有地兒, 這是決定冰球流行的因素“一位北京冰球圈的資深人士認為, 首當其衝的是“錢”。 眾所周知, 打冰球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從買裝備、找教練、租場地到打比賽, 每年都約有4、5萬的固定投入。 而隨著市民的收入提高和中產階層的擴大以及政府的大力投入, 錢這個門檻越來越容易邁過去了。 中關村一小冰球隊的一位家長就算過一筆賬, 現在每週的兩次訓練課都由學校的專項資金買單,這實實在在緩解了家長們的經濟壓力。在場地方面,按照北京市的規劃,這兩年將利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及城市空置場所新建室內滑冰場16座、室外滑冰場50片、嬉雪場地30片,並規範提升現有22座滑雪場軟硬體水準。加上之前的設施,北京市的專業冰場數量將遠超過亞洲冰球強國日本東京和韓國首爾。

“比起燒錢來,打冰球更燒時間”。冰球家長們都知道,打冰球是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漫長過程,家長必須熬得住,相信這份經歷一定會成為孩子一生甚至整個家庭的重要收穫。

冰球能否重新成為流行現在尚不可知,不過,一貫高高在上的“NHL”都要來北京和上海打中國賽也印證了前面說的一個硬道理:北美的冰球文化如此深厚,近年來也出現了衰退,根源就在地北美經濟的持續不振。資本天然尋求高地,只要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中國冰球一定會進入一個發展的黃金週期。

現實情況下,中國冰球或許無法重現上個世紀80年代的輝煌,但隨著資本的強勢介入,海外球員模勢的逐步形成、歸化球員政策的突破以及新一代中國人對個性化、英雄主義的追求,冰球這個曾經被體制拋棄的項目或許有幸繞過體制這條老舊之路在職業化道路上闖出一條新道來。

現在每週的兩次訓練課都由學校的專項資金買單,這實實在在緩解了家長們的經濟壓力。在場地方面,按照北京市的規劃,這兩年將利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及城市空置場所新建室內滑冰場16座、室外滑冰場50片、嬉雪場地30片,並規範提升現有22座滑雪場軟硬體水準。加上之前的設施,北京市的專業冰場數量將遠超過亞洲冰球強國日本東京和韓國首爾。

“比起燒錢來,打冰球更燒時間”。冰球家長們都知道,打冰球是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漫長過程,家長必須熬得住,相信這份經歷一定會成為孩子一生甚至整個家庭的重要收穫。

冰球能否重新成為流行現在尚不可知,不過,一貫高高在上的“NHL”都要來北京和上海打中國賽也印證了前面說的一個硬道理:北美的冰球文化如此深厚,近年來也出現了衰退,根源就在地北美經濟的持續不振。資本天然尋求高地,只要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中國冰球一定會進入一個發展的黃金週期。

現實情況下,中國冰球或許無法重現上個世紀80年代的輝煌,但隨著資本的強勢介入,海外球員模勢的逐步形成、歸化球員政策的突破以及新一代中國人對個性化、英雄主義的追求,冰球這個曾經被體制拋棄的項目或許有幸繞過體制這條老舊之路在職業化道路上闖出一條新道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