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給吳承恩寫西遊記做鋪墊的作品有哪些?玄奘並非取、譯經第一人?

第5名 不空

不空(705—774)原籍北天竺, 一說西域人, 幼隨舅父到內地, 10歲游武威、太原, 15歲遇金剛智。 714年在洛陽廣福寺受比丘戒, 此後學習漢、梵經論, 並隨金剛智譯經。 金剛智卒後, 奉遺命至天竺龍智處秉受密法。 746年返長安, 攜回梵本經100部, 計1200卷, 以及師子國王屍羅迷伽的國書、大般若經夾和方物。 天寶十五載奉詔住長安大興善寺開壇灌頂。

不空法師歷史上

安祿山攻陷長安後, 他秘密派人與肅宗通報消息。 至德二載(757)唐室還都後, 備受肅宗禮遇。 乾元元年(758)肅宗敕命將長安、洛陽諸寺及各縣寺舍、村坊凡舊日玄奘、義淨、菩提流支、善無畏、寶勝等攜來的梵夾全部集中大興善寺, 交不空翻譯。 所譯顯密教典共110部, 143卷。

不空三藏法師

又名不空三藏法師, 不空大師, 或稱不空智, 唐玄宗賜號“智藏”, 是密宗祖師之一。 所謂三藏, 指的是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 並能熟練運用, 掌控自如。 不空與善無畏、金剛智並稱開元三大士, 佛學家、翻譯家。 與鳩摩羅什、玄奘、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

第4名 真諦

真諦(499~569, 梵名波羅木陀), 西印度優禪尼婆羅門族, 少時博訪眾師, 學通內外, 尤精於大乘之說。 他以弘道為懷, 泛海南游, 止于扶南國。

真諦法師

梁武帝大同年間, 派直後(官名)張汜送扶南國的使者返國, 訪求名德和大乘諸論、《雜華》等經。 彼國乃請真諦來華, 諦欣然同意, 帶著經論梵本二百四十夾, 于中大同元年八月到達南海郡(今廣東省南部), 當時他已年垂五十了。 隨即北上, 沿途停留, 至太清二年(548)八月才到建業,

武帝深加敬禮, 使住寶雲殿。 方將從事翻譯, 即發生侯景之亂, 不果所願, 乃往東行。

真諦三藏法師

真諦輾轉到富春, 才開始譯經。 之後, 真諦又多次遷移, 雖在兵荒馬亂年代, 但始終堅持譯經, 與鳩摩羅什、玄奘、不空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師。

真諦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49部142卷, 著名的有《無上依經》、《十七地論》、《攝大乘論》、《俱舍釋論》等。

第3名 玄奘

中國人說起西土取經, 就會想其唐僧, 就會想起孫悟空、豬八戒, 腦子裡面就會響起由楊潔(1929-2017)執導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的主題曲“你挑著擔, 我牽著馬, 迎來日出, 送走晚霞……”的旋律。 在受人尊敬的楊潔導演不幸去世之際, 文喜在這裡發文祝願楊潔導演一路走好!

電視劇《西遊記》導演楊潔

這部火遍大江南北30年的電視劇,在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劇照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約1500-1583)是淮安府山陽縣人,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從創作背景來看,玄奘取經在中國文化️早有影響,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的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

玄奘13歲出家,通過多年來在各處講筵所聞,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佛教的源頭處——印度——獲求真理的念頭,目的是求彌勒論師之要典《瑜伽師地論》,以此為依據,來發揚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理論。

玄奘西土取經雕塑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27歲的玄奘從長安西遊,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印度求取真經,於貞觀十九年(645年)45歲時回到長安,帶回經書共526筴、657部,並窮一生之力與弟子共譯出75部1335卷。他的足跡遍佈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

第2名 法顯

佛教傳入中國,到了東晉法顯時代,已經約有三百年的歷史了。那個時候,佛教可以說是在中國已經牢牢地立定了腳跟。僧寺日益增多,僧尼數目與日俱增,而且名僧輩出,出了一些很有影響的高僧。到了晉末,就掀起了一個西行求法的思潮。中國僧人西行求法者,或意在搜尋經典,或旨在從天竺高僧受學,或欲睹聖跡,作亡身之誓,或想尋求名師來華。

中國音協主席趙季平領銜創作的大型舞劇《法顯》

法顯(337年~422年),東晉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人。東晉安帝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法顯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從長安出發到西天竺求取經律。在行進的路上困難重重,異常險阻,惟獨法顯以堅強的意志於413年從海路歸返中土,留有《佛國記》。法顯法師還參加翻譯從天竺取回的佛經《摩訶僧祗律》、《大般泥洹經》等。

法顯

法顯法師乃中國漢族地區西行求法,遍游天竺國最早之人,也就是第一人,法顯法師也是漢地西行求法者年齡最老者。法師以耄耋之年,不畏艱難險阻,為法忘軀,實乃由於中土戒律之不全,因而發願到天竺求取經律。法顯是中國經陸路到達印度並由海上回國,而留下記載的第一人。

第1名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 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世代為相,倜儻不群,馳名遐邇。鳩摩羅什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屬西域高僧,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西涼太祖呂光(337―399)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至十一年(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臺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

鳩摩羅什雕塑

鳩摩羅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

關鍵字:西遊記 玄奘 鳩摩羅什 佛教 楊潔

電視劇《西遊記》導演楊潔

這部火遍大江南北30年的電視劇,在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劇照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約1500-1583)是淮安府山陽縣人,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從創作背景來看,玄奘取經在中國文化️早有影響,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的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

玄奘13歲出家,通過多年來在各處講筵所聞,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佛教的源頭處——印度——獲求真理的念頭,目的是求彌勒論師之要典《瑜伽師地論》,以此為依據,來發揚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理論。

玄奘西土取經雕塑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27歲的玄奘從長安西遊,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印度求取真經,於貞觀十九年(645年)45歲時回到長安,帶回經書共526筴、657部,並窮一生之力與弟子共譯出75部1335卷。他的足跡遍佈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

第2名 法顯

佛教傳入中國,到了東晉法顯時代,已經約有三百年的歷史了。那個時候,佛教可以說是在中國已經牢牢地立定了腳跟。僧寺日益增多,僧尼數目與日俱增,而且名僧輩出,出了一些很有影響的高僧。到了晉末,就掀起了一個西行求法的思潮。中國僧人西行求法者,或意在搜尋經典,或旨在從天竺高僧受學,或欲睹聖跡,作亡身之誓,或想尋求名師來華。

中國音協主席趙季平領銜創作的大型舞劇《法顯》

法顯(337年~422年),東晉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人。東晉安帝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法顯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從長安出發到西天竺求取經律。在行進的路上困難重重,異常險阻,惟獨法顯以堅強的意志於413年從海路歸返中土,留有《佛國記》。法顯法師還參加翻譯從天竺取回的佛經《摩訶僧祗律》、《大般泥洹經》等。

法顯

法顯法師乃中國漢族地區西行求法,遍游天竺國最早之人,也就是第一人,法顯法師也是漢地西行求法者年齡最老者。法師以耄耋之年,不畏艱難險阻,為法忘軀,實乃由於中土戒律之不全,因而發願到天竺求取經律。法顯是中國經陸路到達印度並由海上回國,而留下記載的第一人。

第1名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 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世代為相,倜儻不群,馳名遐邇。鳩摩羅什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屬西域高僧,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西涼太祖呂光(337―399)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至十一年(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臺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

鳩摩羅什雕塑

鳩摩羅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

關鍵字:西遊記 玄奘 鳩摩羅什 佛教 楊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