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進口豬肉數量增加 都是什麼原因在促使進口豬肉

豬OK網訊:進口豬肉數量增加 都是什麼原因在促使進口豬肉?根據農業部3月3日發佈的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資料, 2017年1月份, 我國生豬產品貿易逆差3.33億美元, 逆差主要來自於豬肉和豬雜。 其中進口豬肉11.2萬噸, 同比增15.2%;豬雜碎進口11.7萬噸, 同比增21.5%。

為何進口豬肉量大?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 消費群體龐大, 年均豬肉消費量在5000萬噸以上。 加之現在國際貿易的發展, 市場開放, 因此一些養豬成本更低、品質較好的國際豬肉生產商十分看好我國的豬肉市場。

“洋豬肉”最大的優勢, 就是低廉的價格。 國養殖產業升級尚未完成, 規模化程度依然較低, 養殖成本較國外高。 以美國為例, 我國生豬的養殖成本在每公斤12.5元左右, 而美國生豬的養殖成本大約為每公斤6.2元, 即使是加上運費及關稅, 進口肉價格優勢仍較為明顯。

生豬存欄以及能繁母豬存欄持續低迷, 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後期屠宰量。

據農業部畜牧業司資料, 2016年12月份國內生豬存欄量環比減少2%, 同比減少4.2%;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減少0.5%, 同比減少3.6%。 雖然我們經常見新聞報導, 各大養殖公司正在緊鑼密鼓的投資建設生豬項目, 但是從建場到豬出欄至少需要1年。 因此短期內還是不能改變我國目前生豬產能的現狀。

我國由於養殖密度大、設備簡陋、很多養殖戶缺乏基本的養殖技術, 免疫措施不足以及散戶為降低成本忽視生豬的營養保健等原因, 中國生豬養殖中疫病嚴重, 豬瘟、藍耳、口蹄疫、鏈球菌、丹毒、肺疫、寄生蟲等非常普遍。 隨之而來的病死豬肉、注水肉的問題也是屢見不鮮。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

都願去買超市標著進口標籤的食品。 那些進口的“洋貨”就是好東西, 即使價格高, 也不乏消費群體。 這一點小編深有體會, 去超市買培根, 發現標著美國進口豬肉製造的賣的就是就比國產的貴!可是我還是樂意買...總覺得食品安全有保障。 就像很多人都願意買進口奶粉, 不買國產奶粉是一個道理。

我國養豬產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以安全、高效、綠色為原則, 以消費促品質, 確保豬肉安全。 相信就像今年兩會農業部部長韓長斌說的那句話“我對我們中國奶業振興充滿信心。 我也相信外國人到中國旅遊, 買中國奶粉”。 那我們養豬人也要對我們的養豬產業有信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