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買官成封疆大吏,收復西藏大半疆土,卻枉死在辛亥革命中!

1、英軍侵略西藏

西藏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然而, 早在1642年, 英國人就有了侵略西藏的野心, 多次派傳教士從印度秘密進入西藏, 以傳教為掩護收集各種情報。

1876年, 《中英煙臺條件》簽訂後, 英國政府加快了侵略西藏的步伐, 做好各種準備後, 於1884年派軍隊從錫金偷偷進入西藏, 並於1888年在龍土(今天被印度佔領)正式發動了第一次侵藏戰爭。 西藏軍民拼死抵抗, 但因裝備低劣接連敗退, 龍土、納塘(那塘)、對邦等地先後落入英軍之手。

害怕侵略者發動更大攻勢的清政府不但不幫忙, 還把支持藏軍抗英的駐藏大臣文碩撤了職, 命令藏軍後撤, 並與英軍簽訂了屈辱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和《中英會議藏印條款》, 為英軍進一步侵略西藏創造了條件。

英軍侮辱藏軍

為了達到卑鄙的目的, 英國還不惜動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搶修了尼泊爾、不丹、錫金與中國西藏接壤的多條戰略公路。

1903年, 英軍再次發動了對西藏的侵略, 很快佔領了拉薩, 並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簽訂《拉薩條約》。

由於該條約嚴重損害中國主權, 清政府堅決不予批准, 駐藏大臣拒絕簽字。 直到三年後, 清外務部侍郎唐紹儀才與英國駐華公使薩道義簽訂《中英續訂藏印條約》正約6款,

主要內容為“雙方承認將《拉薩條約》附入本約, 作為附約;英國永不占並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 中國應允不准其他外國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內治”等。

唐紹儀(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

雖然“趕”走了英國人, 但清政府有了嚴重的危機感,

認識到必須加強對西藏的治理和控制, 否則悲劇還會重演。

2、平定土司叛亂

發生於1905年的“巴塘之亂”, 使清政府加快了解決西藏問題的步伐。

地處四川西部川、滇、藏三省區交界之地的巴塘, 是康區南部重鎮, 更是川藏大道咽喉, 如對此地失去掌控, 就將切斷內地與西藏的聯繫, 中央政府就將失去對西藏的控制, 此地不容有亂, 更不容有失。

“巴塘之亂”又稱“巴塘事變”, 是發生于川邊地區的民間暴亂, 起因於剛愎自用、自稱“鳳老子”的駐藏大臣鳳全在藏區干涉當地事務(在巴塘重申雍正年間限制寺廟喇嘛人數的規定, 以限制寺廟勢力, 減輕當地人民負擔), 惹火了巴塘土司與丁林寺上層人物, 除了焚燒法國天主教徒、殺死兩個法國傳教士, 他們還打死了駐藏大臣鳳全和一百多個隨員。

事變發生後, 四川提督馬維騏、建昌道台趙爾豐奉命率軍鎮壓, 擊敗巴塘、理塘土司軍隊, 將巴塘、理塘土司正法。

平定巴塘、理塘後, 馬維騏回川, 趙爾豐留下善後。

馬維騏(1846-1910年)

由於與生俱來的特殊地緣關係,四川和雲南自古就和西藏聯繫緊密,既是西藏的“大後方”,又是其“前沿陣地”,四川和雲南藏區,尤其是四川藏區又與西藏有著水乳交融般的關係,只要解決了四川藏區問題,西藏問題便可依樣畫葫蘆般迎刃而解,正如清政府所認識的那樣——“四川、雲南兩省毗連西藏,邊務至為緊要”。

1906年,相當於省級建制的川滇邊特別行政區成立了,趙爾豐擔任川滇邊務大臣。

趙爾豐是清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山東萊州,生於遼寧鐵嶺。

趙爾豐(1845年-1911年)

趙爾豐雖然出生於書香門第,他自己的學習成績卻不怎麼樣,至少不善於考試,因為不但他老爸是進士,他的三個兄弟都是進士,唯獨他“屢試不第”。一家人都是當官的,他不當官就有點不像話,於是花錢買了個官。

趙爾豐後來的事實證明,沒有文憑不等於沒有才能,從最初的小縣長到成就卓越的封疆大吏,他可是一點一點幹出來的。

3、擔任駐藏大臣

早在1904年,趙爾豐就認識到了土司問題的弊端,擁有軍隊的土司實際上成了當地的土皇帝,這種土皇帝如果不安分,就會給朝廷帶來很大麻煩。所以從明朝開始,貴州、廣西等地就開始進行“改土歸流”。

所謂“改土歸流”,簡單點說就是廢除自元代以來世襲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相對於“土官”而言,“流官”是封建王朝派遣的獨霸一方不能世襲的官員或統治者)的統治。

基於對土司制度弊端的認識,時任建昌道台的趙爾豐于“巴塘之亂”發生前一年就向四川總督錫良上了“平康三策”,錫良倍加讚賞,並“嘉其議,據以入奏,廷旨報可”。

“平康三策”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改土歸流”。

趙爾巽(1844年5月23日—1927年9月3日)

1908年二月,趙爾豐之兄趙爾巽被朝廷任命為四川總督,趙爾豐則被任命為駐藏大臣兼川滇邊務大臣。走馬上任後,趙爾豐把軍隊駐紮在西藏門戶打箭爐(今康定),並採取了一系列諸如改設打箭爐為康定府、設登科等府,加強清政府對西康控制的措施。

疾風驟雨般的改革開始了。

在認識到殘暴腐朽的土司統治是導致落後的農奴制生產關係罪魁禍首的基礎上,趙爾豐吸取左宗棠平定新疆的經驗,為防止英國繼續對西藏的蠶食,下決心把“改土歸流”推行到西藏。

決心既定,絕不拖拉。趙爾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把計畫化為實際行動,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廢除川邊各地土司統治,並“派設流官,改革賦役,興辦衛生文教和各種產業”。

趙爾豐的改革,得到朝廷的肯定和賞識,受到受壓迫人民的擁護和歡迎,卻不可避免地觸犯了土司和寺院集團的利益,遭到他們激烈反抗,所以他在川邊地區的改變非常艱難,雖然最終廢除了明正、德格、巴塘、理塘為首的大小土司和昌都、乍丫(察雅)等活佛的政治地位,驅逐了一些西藏地方政府在康區的官員,代價卻是連續不斷的六年戰爭。

4、進軍西藏

西藏地方政府和寺院明白,趙爾豐主政後,肯定會把在四川做的那一套搬到西藏,從而剝奪他們的利益。加上他簡單粗暴的處事方式,習慣以強硬手段排除阻礙的作風,毗鄰四川的西藏地方當局無法對他產生信任,並且感到不安和恐懼。

因此,趙爾豐被任命為駐藏大臣兼川滇邊務大臣僅僅兩個月後的1908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就開始了阻止趙爾豐進藏的行動,派人前往昌都,調集藏兵,嚴陣以待。

在準備武力阻止趙爾豐入藏的同時,西藏地方政府還讓駐藏大臣聯豫代奏中央,說什麼趙爾豐仇視黃教,咱們西藏不歡迎這樣的人,請中央讓他到其他地方去當官(趙爾豐仇視黃教,擬請另行簡放)。

聯豫當場駁斥了他們的謬論,並拒絕了他們的無理要求。

西藏地方政府給聯豫的呈訴,除了請中央政府對趙爾豐“另行簡放”之外,還提出了一些更加蠻橫無理的要求,比如“按照唐朝界址,統歸於藏” ,暴露了恢復吐蕃時代疆域的野心。

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離心離德的行為,激怒了趙爾豐,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查閱各稟,遠引唐代與吐蕃和親碑文,儼然自居敵國。”

趙爾豐敏銳地意識到,這完全是想鬧獨立的節奏!

他果斷地率巡防軍越過金沙江,向昌都和類烏齊進攻。

與此同時,朝廷派往西藏的川軍也開始行動了,由年方22歲的帝戚鐘穎率領,從北線即四川甘孜德格進軍。

西元1910年,鐘穎兩個旅的四川新軍和趙爾豐的巡防軍會師於昌都。

然而,當推進到工部(今林芝專區首府八一鎮附近)一線時,趙爾豐的軍隊停止了前進。原因是駐藏大臣聯豫害怕趙爾豐搶了頭功,就給朝廷上奏,請朝廷不要趙爾豐入藏。

巧的是,趙爾豐也不想孤軍深入了,便停了下來,對整個工部和波密地區(昌都、林芝)進行改土。

事實上,趙爾豐並非孤軍,暫時留駐此地的,還有鐘軍一部。

趙爾豐的改土,是在這部分鐘軍的幫助下進行的。

這一次改土,實際上是消滅波密王白馬青翁叛亂分裂武裝。白馬青翁政權不但長期受英國操縱,還對丹達嶺以西的後藏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

5、功成身敗

在趙爾豐的打擊下,白馬青翁政權土崩瓦解,白馬青翁本人被處死。

隨後,趙爾豐在西藏東部建了十多個縣,從內地派來官員進行管制。緊接著,趙爾豐派兵進入察隅地區,建立了察隅縣。

趙爾豐經營川邊藏數年,取得的成效是巨大的。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永攀統計,趙爾豐“所收邊地(指改土歸流),東西三千餘裡,南北四千餘裡,設治者三十余區,而西康建省之規模粗具”。張永攀副研究員指出,趙爾豐的成就“為1928年西康的建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代著名學者李思純表示:“金沙江以東十九縣,尚能歸附(指順應改土歸流),皆清季趙爾豐之餘威,于民國以來諸邊將無預也。”

其他學者也對趙爾豐的川邊政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晚清進士尚秉和在其《辛王春秋》一書中寫道:“爾豐自光緒三十一年以次,勘定康地,馳驅勞瘁,至是凡七年,共用款六十余萬,部撥經費尚餘三分之一,而西康全域皆定。爾豐之治康,以傅嵩謀。狎其人,並知其山川扼要形勝……自清以來,治邊者無有著功若此者。”

辛亥革命爆發後,趙爾豐權力爭鬥者失敗,被迫讓權于大漢四川軍政府,在成都被四川都督尹昌衡當眾殺害(理由是趙有策反辛亥革命嫌疑,實際上是軍隊嘩變時,應一些紳商的請求下,趙爾豐以總督的名義張帖佈告以安定軍心…)。

尹昌衡(1884—1953年)

趙爾豐被殺後,清朝對西藏的統治也隨之結束,“西藏則游離於中央政府統治之外”,成了事實上的獨立王國,令人遺憾。

馬維騏(1846-1910年)

由於與生俱來的特殊地緣關係,四川和雲南自古就和西藏聯繫緊密,既是西藏的“大後方”,又是其“前沿陣地”,四川和雲南藏區,尤其是四川藏區又與西藏有著水乳交融般的關係,只要解決了四川藏區問題,西藏問題便可依樣畫葫蘆般迎刃而解,正如清政府所認識的那樣——“四川、雲南兩省毗連西藏,邊務至為緊要”。

1906年,相當於省級建制的川滇邊特別行政區成立了,趙爾豐擔任川滇邊務大臣。

趙爾豐是清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山東萊州,生於遼寧鐵嶺。

趙爾豐(1845年-1911年)

趙爾豐雖然出生於書香門第,他自己的學習成績卻不怎麼樣,至少不善於考試,因為不但他老爸是進士,他的三個兄弟都是進士,唯獨他“屢試不第”。一家人都是當官的,他不當官就有點不像話,於是花錢買了個官。

趙爾豐後來的事實證明,沒有文憑不等於沒有才能,從最初的小縣長到成就卓越的封疆大吏,他可是一點一點幹出來的。

3、擔任駐藏大臣

早在1904年,趙爾豐就認識到了土司問題的弊端,擁有軍隊的土司實際上成了當地的土皇帝,這種土皇帝如果不安分,就會給朝廷帶來很大麻煩。所以從明朝開始,貴州、廣西等地就開始進行“改土歸流”。

所謂“改土歸流”,簡單點說就是廢除自元代以來世襲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相對於“土官”而言,“流官”是封建王朝派遣的獨霸一方不能世襲的官員或統治者)的統治。

基於對土司制度弊端的認識,時任建昌道台的趙爾豐于“巴塘之亂”發生前一年就向四川總督錫良上了“平康三策”,錫良倍加讚賞,並“嘉其議,據以入奏,廷旨報可”。

“平康三策”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改土歸流”。

趙爾巽(1844年5月23日—1927年9月3日)

1908年二月,趙爾豐之兄趙爾巽被朝廷任命為四川總督,趙爾豐則被任命為駐藏大臣兼川滇邊務大臣。走馬上任後,趙爾豐把軍隊駐紮在西藏門戶打箭爐(今康定),並採取了一系列諸如改設打箭爐為康定府、設登科等府,加強清政府對西康控制的措施。

疾風驟雨般的改革開始了。

在認識到殘暴腐朽的土司統治是導致落後的農奴制生產關係罪魁禍首的基礎上,趙爾豐吸取左宗棠平定新疆的經驗,為防止英國繼續對西藏的蠶食,下決心把“改土歸流”推行到西藏。

決心既定,絕不拖拉。趙爾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把計畫化為實際行動,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廢除川邊各地土司統治,並“派設流官,改革賦役,興辦衛生文教和各種產業”。

趙爾豐的改革,得到朝廷的肯定和賞識,受到受壓迫人民的擁護和歡迎,卻不可避免地觸犯了土司和寺院集團的利益,遭到他們激烈反抗,所以他在川邊地區的改變非常艱難,雖然最終廢除了明正、德格、巴塘、理塘為首的大小土司和昌都、乍丫(察雅)等活佛的政治地位,驅逐了一些西藏地方政府在康區的官員,代價卻是連續不斷的六年戰爭。

4、進軍西藏

西藏地方政府和寺院明白,趙爾豐主政後,肯定會把在四川做的那一套搬到西藏,從而剝奪他們的利益。加上他簡單粗暴的處事方式,習慣以強硬手段排除阻礙的作風,毗鄰四川的西藏地方當局無法對他產生信任,並且感到不安和恐懼。

因此,趙爾豐被任命為駐藏大臣兼川滇邊務大臣僅僅兩個月後的1908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就開始了阻止趙爾豐進藏的行動,派人前往昌都,調集藏兵,嚴陣以待。

在準備武力阻止趙爾豐入藏的同時,西藏地方政府還讓駐藏大臣聯豫代奏中央,說什麼趙爾豐仇視黃教,咱們西藏不歡迎這樣的人,請中央讓他到其他地方去當官(趙爾豐仇視黃教,擬請另行簡放)。

聯豫當場駁斥了他們的謬論,並拒絕了他們的無理要求。

西藏地方政府給聯豫的呈訴,除了請中央政府對趙爾豐“另行簡放”之外,還提出了一些更加蠻橫無理的要求,比如“按照唐朝界址,統歸於藏” ,暴露了恢復吐蕃時代疆域的野心。

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離心離德的行為,激怒了趙爾豐,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查閱各稟,遠引唐代與吐蕃和親碑文,儼然自居敵國。”

趙爾豐敏銳地意識到,這完全是想鬧獨立的節奏!

他果斷地率巡防軍越過金沙江,向昌都和類烏齊進攻。

與此同時,朝廷派往西藏的川軍也開始行動了,由年方22歲的帝戚鐘穎率領,從北線即四川甘孜德格進軍。

西元1910年,鐘穎兩個旅的四川新軍和趙爾豐的巡防軍會師於昌都。

然而,當推進到工部(今林芝專區首府八一鎮附近)一線時,趙爾豐的軍隊停止了前進。原因是駐藏大臣聯豫害怕趙爾豐搶了頭功,就給朝廷上奏,請朝廷不要趙爾豐入藏。

巧的是,趙爾豐也不想孤軍深入了,便停了下來,對整個工部和波密地區(昌都、林芝)進行改土。

事實上,趙爾豐並非孤軍,暫時留駐此地的,還有鐘軍一部。

趙爾豐的改土,是在這部分鐘軍的幫助下進行的。

這一次改土,實際上是消滅波密王白馬青翁叛亂分裂武裝。白馬青翁政權不但長期受英國操縱,還對丹達嶺以西的後藏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

5、功成身敗

在趙爾豐的打擊下,白馬青翁政權土崩瓦解,白馬青翁本人被處死。

隨後,趙爾豐在西藏東部建了十多個縣,從內地派來官員進行管制。緊接著,趙爾豐派兵進入察隅地區,建立了察隅縣。

趙爾豐經營川邊藏數年,取得的成效是巨大的。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永攀統計,趙爾豐“所收邊地(指改土歸流),東西三千餘裡,南北四千餘裡,設治者三十余區,而西康建省之規模粗具”。張永攀副研究員指出,趙爾豐的成就“為1928年西康的建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代著名學者李思純表示:“金沙江以東十九縣,尚能歸附(指順應改土歸流),皆清季趙爾豐之餘威,于民國以來諸邊將無預也。”

其他學者也對趙爾豐的川邊政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晚清進士尚秉和在其《辛王春秋》一書中寫道:“爾豐自光緒三十一年以次,勘定康地,馳驅勞瘁,至是凡七年,共用款六十余萬,部撥經費尚餘三分之一,而西康全域皆定。爾豐之治康,以傅嵩謀。狎其人,並知其山川扼要形勝……自清以來,治邊者無有著功若此者。”

辛亥革命爆發後,趙爾豐權力爭鬥者失敗,被迫讓權于大漢四川軍政府,在成都被四川都督尹昌衡當眾殺害(理由是趙有策反辛亥革命嫌疑,實際上是軍隊嘩變時,應一些紳商的請求下,趙爾豐以總督的名義張帖佈告以安定軍心…)。

尹昌衡(1884—1953年)

趙爾豐被殺後,清朝對西藏的統治也隨之結束,“西藏則游離於中央政府統治之外”,成了事實上的獨立王國,令人遺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