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舌尖上的鄉愁(二)——血皮菜/紅背菜/紫背菜

不過於我, 它就是一種菜, 一種我童年時候常食的菜, 一種記憶裡由母親種植, 由母親使喚我去採摘, 由母親悉心烹飪、端上餐桌的十分有家的感覺的一道菜。

大概只有在我的老家, 四川南部的一個小縣城, 才把這個菜叫得這麼驚悚吧——血皮菜。

其實就是紅背菜, 又名觀音菜、當歸菜、紫背菜。 菊科植物, 菊科三七草屬植物, 並不是一般人說的紫背天葵, 紫背天葵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植物。 以前老是弄混, 因為兩種長得有些像, 都可以食用。 有一次在北京的超市見到, 明明是血皮菜, 紫背菜, 上面的標籤卻寫著紫背天葵。

這種菜的葉子底面是綠色, 背面是紫紅色, 紫紅如血, 可能正因為這個, 老家人才把它叫做血皮菜。 又或者是“血碧菜”也說不定。

血皮菜喜歡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記憶中母親總是在自家的田坎和屋後種植這個菜。 它生命力旺盛, 抗逆性也非常強,

基本上不受病蟲危害, 無需過多費心照管, 只需保證充足水分, 便會健壯生長, 開枝散葉, 十分蓬勃。

血皮菜烹飪方式多樣, 既可以涼拌、做湯, 也可素炒、葷炒, 入口柔嫩滑爽, 有一種菊科植物特有的奇異芬芳, 風味別具一格。 而且無論清炒還是做湯, 都有紅色的湯滲出來, 據說很補血。

其實血皮菜除了做菜, 也是一種藥用全草。 百科上講它“味辛、甘, 性涼。 有清熱涼血, 解毒消腫的作用。 主治咳血, 崩漏, 外傷出血, 痛經, 痢疾, 瘡瘍腫毒, 跌打損傷, 潰瘍久不收斂。 ”

據說甚至還有人將血皮菜泡酒、泡水做成藥酒或保健茶飲用, 能起到消暑除熱, 又有助於消化、健胃、解酒之功效。

不過於我, 它就是一種菜, 一種我童年時常食的菜, 一種記憶裡由母親種植,

由母親使喚我去採摘, 由母親悉心烹飪、端上餐桌的十分有家的感覺的一道菜。

記憶中, 母親料理血皮菜, 常常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涼拌血皮菜

做法:

將血皮菜去雜洗淨, 瀝幹水, 切段, 放盤內, 加入精鹽、味精、醬油、曬醋、麻油、辣椒油, 食時拌勻即可。

二、清炒血皮菜

做法:

熱鍋加冷油, 然後滾鍋邊, 讓熱度均勻。 放入拍碎的蒜頭爆香, 再落少許鹽炒一炒, 將血皮菜入鍋, 快速翻炒, 起鍋。

三、血皮菜炒豬肝

諸位, 這才是重頭戲!

對我來說, 雖然木耳加蔥炒豬肝也是極好的, 但事實上, 血皮菜炒豬肝才是我心目中豬肝烹飪方法的絕響,

以至於沒有血皮菜, 無所謂豬肝, 有豬肝必要血皮菜!而且用油最好是老家土法榨制的菜籽油。

做法:

首先, 先將血皮菜加少許鹽炒8成熟。

然後將豬肝切薄片, 加少量豆瓣, 醬油, 糖, 醋, 味精, 豆粉拌勻, 把泡薑, 泡紅椒切片, 大蔥切成小節,加花椒,大火將拌勻的豬肝、將泡薑、泡紅椒、花椒同時下鍋,炒半分鐘,再將蔥節和炒過的血皮菜倒入,翻炒幾下即可。

這道菜十分在意火候,豬肝與血皮菜都不宜炒得太久。

然而說一千道一萬,血皮菜炒豬肝的美味程度,各位恐怕只有親自到我的老家宜賓、自貢一帶去品嘗,才能真正得其精髓。

如果你要去,記得叫上我。我也很想回去再吃一回。

大蔥切成小節,加花椒,大火將拌勻的豬肝、將泡薑、泡紅椒、花椒同時下鍋,炒半分鐘,再將蔥節和炒過的血皮菜倒入,翻炒幾下即可。

這道菜十分在意火候,豬肝與血皮菜都不宜炒得太久。

然而說一千道一萬,血皮菜炒豬肝的美味程度,各位恐怕只有親自到我的老家宜賓、自貢一帶去品嘗,才能真正得其精髓。

如果你要去,記得叫上我。我也很想回去再吃一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