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甥舅會盟碑,百年唐蕃戰爭終結的見證

“君不見, 青海頭, 古來白骨無人收”。 這句詩正是殘酷的唐蕃戰爭的真實寫照。 從大唐和吐蕃開國那一刻起, 倆國戰事一直接連不斷。 究其原因, 主要是吐蕃與唐朝對西域和青海地區的爭奪, 前期雙方以吐谷渾為爭奪對象。 唐太宗時期, 唐蕃發生一次規模有限的衝突, 唐軍擊退了吐蕃軍。 此後雙方基本相安無事。 高宗、武則天時期, 雙方戰爭升級, 而唐朝則處於守勢, 僅僅是能力保西域而已。 在此期間爆發的、唐蕃之間最大規模的大非川戰役則充分說明這種形勢, 薛仁貴率領唐軍18萬與吐蕃大論欽陵40萬大軍激戰,

唐軍大敗, 幾乎全軍覆滅, 吐蕃吞併了吐谷渾。 此後唐蕃戰爭轉向對西域的爭奪。

唐中宗景龍四年(西元710年), 唐蕃達成了聯姻協定, 金城公主入藏。 中宗非常重視這場聯姻, 他為金城公主置辦了豐厚的嫁妝, 並親自送行到始平縣。 但在此時中宗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或者是他確實對金城公主依依不捨, 一個月後竟主動提出將唐王朝的河源九曲之地贈予吐蕃, 追加為金城公主的陪嫁。 這個不知輕重的決定成為後來唐蕃之間頻頻大戰的重要導火索。 假若說從前唐蕃之戰只是為了爭奪其它邦國而起的摩擦的話, 此後卻成了雙方直接的對陣。

唐玄宗開元二年, 吐蕃大倫坌達延取得了一場大勝, 唐王朝不得不做退讓, 正式將河源九曲割給吐蕃。 此後到天寶十三年, 才由哥舒翰收復。 河源九曲雖然收復, 此事卻成了唐蕃之間的一個心結, 以至於安祿山之亂髮生之後, 吐蕃又趁亂頻頻起兵攻唐, 吐蕃將領論悉諾(漢名馬重英)更于廣德元年(西元763)攻入長安。 這位論悉諾倒也搞笑, 居然找來了金城公主的弟弟廣武王李承宏, 將其立為大唐皇帝。 只可惜李承宏的皇帝只幹了15天, 吐蕃撤退後他就倒了黴, 被怒火中燒的唐代宗流放去了華州。

然而正如常言道, 盛極必衰, 在大唐王朝遠離開元盛世之後,

內亂頻頻, 吐蕃的國勢也一年不如一年, 武功最盛的時期也一去不返。

唐穆宗時期, 即赤德祖贊與金城公主曾孫墀祖德贊時期, 吐蕃開始尋求與唐王朝止息干戈之途, 接連三次派使臣前往長安要求會盟並祝賀唐穆宗即位。 西元821年九月, 唐穆宗派宰相為首的大臣十七人, 首先與吐蕃使團于長安西郊談定盟約, 隨後再派專使于次年四月抵達拉薩設立盟壇, 達成了最終的協定。

唐長慶三年(吐蕃王朝彝泰九年, 西元823)二月十四日, 唐蕃會盟碑正式落成。 唐王朝的專使杜載參與了典禮。 此碑一共三塊, 其中一塊至今屹立在大昭寺前, 旁邊有一棵據傳是文成公主手栽的“公主柳”。 此碑被唐王朝稱為長慶碑, 而吐蕃則稱其為“祖拉康多仁”, 意為大昭寺前之碑。 通高4.78米, 上有盝頂寶珠石蓋。 雖然唐蕃文字的碑文表述方式各有差異, 但是重申唐蕃從此“社稷如一”的主旨卻是一致的。

即使之前的戰事不斷,但自文成公主之後,吐蕃贊普一直以唐王朝外甥自稱的情形卻一直沒有變過,因此這塊碑也被稱為“舅甥會盟碑”。這塊巨碑的樹立,終於在根本上止住了唐蕃之間的時和時戰的局面,開始了和平相處的局面。雙方打了一百多年,確實是打累了。而且由於倆國的政局動盪,雙方也無力繼續戰爭。

之後的歲月裡唐王朝不斷地在走下坡路、陷於內亂紛爭的局面,在907年被朱溫所滅。與此同時吐蕃王朝也開始了四分五裂。西元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鄔都贊去世,他的嫡妃與次妃分別有一個兒子,由於嫡妃之子雲丹的身世存在疑問,因此年紀較長的次妃之子威宋也得到了相當一部分貴族的擁戴。吐蕃王朝的兩位王子開始為了贊普之位發生內戰。戰事自開端之後便不可收拾,貴族戰爭與平民起義此起彼伏,藏區民生凋零,各大地方勢力割據,進入了長達四百餘年的混亂時期。直到成吉思汗興起,藏區才再次統一並向元王朝歸順。

即使之前的戰事不斷,但自文成公主之後,吐蕃贊普一直以唐王朝外甥自稱的情形卻一直沒有變過,因此這塊碑也被稱為“舅甥會盟碑”。這塊巨碑的樹立,終於在根本上止住了唐蕃之間的時和時戰的局面,開始了和平相處的局面。雙方打了一百多年,確實是打累了。而且由於倆國的政局動盪,雙方也無力繼續戰爭。

之後的歲月裡唐王朝不斷地在走下坡路、陷於內亂紛爭的局面,在907年被朱溫所滅。與此同時吐蕃王朝也開始了四分五裂。西元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鄔都贊去世,他的嫡妃與次妃分別有一個兒子,由於嫡妃之子雲丹的身世存在疑問,因此年紀較長的次妃之子威宋也得到了相當一部分貴族的擁戴。吐蕃王朝的兩位王子開始為了贊普之位發生內戰。戰事自開端之後便不可收拾,貴族戰爭與平民起義此起彼伏,藏區民生凋零,各大地方勢力割據,進入了長達四百餘年的混亂時期。直到成吉思汗興起,藏區才再次統一並向元王朝歸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