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象牙裡住著大肉蟲?呸呸呸,人家是一隻蛤!

(一個提示:標題讀Ge, 你們在這裡是看不到你們期望看到的那種生物的。 )

設想一下, 有一天, 你在外出玩耍的過程中, 偶然間發現了這樣一個玩意兒:

然後你開心地把它帶回家, 放在燈下檢查時, 你發現“誒?這東西居然是空心的。 ”, 然後, 好奇心過於旺盛的你把它敲開來, 看看裡面長啥樣, 結果從裡面倒出了一個……

媽媽呀這到底是啥玩意兒?????

同樣的事情最近發生在了猶他大學的 Daniel Distel和同事身上——和敘述有點不同, 他們可不是隨便外出玩耍一下就找到了這個東西。

事實上, 他們自己也從未見過活的這玩意兒。 這些東西之所以會出現在他們的手中, 可能要歸功於一部講述菲律賓當地物產的紀錄片。 所謂內行看門道, 當人們還在為菲律賓特產的能好怎嘖嘖稱奇時,

他們發現, 誒?這不正是我們要找的東西嗎?

這個看起來像是橡膠軟管一樣黏糊糊的東西叫做巨型船蛆(也叫巨蛀船蛤) ——到底是蟲還是蛤?幾百年前的動物學家爭過, 但是沒爭明白搞不清楚。 林奈自己就把它當成了一種龍介蟲。

↑但人家還真不是蟲。

不過現在我們能確定, 和你時常吃的那種清炒花甲, 炭燒生蠔一樣, 這巨蛀船蛤也是一種軟體動物。

按照分類, 它屬於雙殼綱海螂目蛀船蛤科下的擬船蛆屬, 跟象牙沒有半毛錢關係。 那個長的像象牙的結構, 其實是它的殼:

這些巨蛀船蛤就像一根一根的象牙一樣, 生長在富含硫磺有機物的土壤深處。 在這些富含硫化氫的臭臭的土壤中, 有很多能夠利用它們生存的細菌。

巨蛀船蛤依靠共生細菌代謝產生的能量製造碳源來生存, 有點像植物光合作用那樣。 從某種層面來看, 它們更像是這些自養細菌的“寄生蟲”。長久以來的共生生活讓巨蛀船蛤的消化系統極度退化,它們吃的少,用的少,就這麼與人無害地默默存在了許多年。

許多年是多久,人們說不太確切了。與它的同屬的其他物種們都早已經滅絕,現生種只有你看到的這中“象牙蟲”了。

儘管早在18世紀就有過書面的記錄,但這種生物多是見殼不見肉,活體被科學家解剖還是最近的事。對於科學家來說,這一長相清奇的物種的一切還都是個謎。它是怎麼繁殖的?它是怎麼長大的?一切一切,還有賴於後續的研究來尋找答案。

↑科學家大喜過望:終於能上手研究了

生命科學的迅速發展總讓人們覺得世界真小,好像自己知識的觸角已經遍及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但地球母親從來沒忘記給人們驚喜。

一次又一次,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人類這個年輕的物種:你們呀,還是需要學習一個。

https://phys.org/news/2017-04-science-fiction-horror-reality-discovery.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7/apr/17/bizarre-bivalve-first-living-giant-shipworm-discovered-in-philippine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4/giant-shipworms-discovered-hiding-sulfurous-lagoons

它們更像是這些自養細菌的“寄生蟲”。長久以來的共生生活讓巨蛀船蛤的消化系統極度退化,它們吃的少,用的少,就這麼與人無害地默默存在了許多年。

許多年是多久,人們說不太確切了。與它的同屬的其他物種們都早已經滅絕,現生種只有你看到的這中“象牙蟲”了。

儘管早在18世紀就有過書面的記錄,但這種生物多是見殼不見肉,活體被科學家解剖還是最近的事。對於科學家來說,這一長相清奇的物種的一切還都是個謎。它是怎麼繁殖的?它是怎麼長大的?一切一切,還有賴於後續的研究來尋找答案。

↑科學家大喜過望:終於能上手研究了

生命科學的迅速發展總讓人們覺得世界真小,好像自己知識的觸角已經遍及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但地球母親從來沒忘記給人們驚喜。

一次又一次,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人類這個年輕的物種:你們呀,還是需要學習一個。

https://phys.org/news/2017-04-science-fiction-horror-reality-discovery.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7/apr/17/bizarre-bivalve-first-living-giant-shipworm-discovered-in-philippine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4/giant-shipworms-discovered-hiding-sulfurous-lagoons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