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高情商的父母都這樣給孩子零花錢!

孩子作為一個全新的個體, 任何觀念都會受到父母個周圍環境的影響, 而作為三觀中的“金錢觀”對孩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問家長們, 你們是如何給孩子零花錢的?

一些家長認為, 我很愛孩子, 所以我應該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至於給多少, 就看孩子要多少了。 還有一部分家長會認為, 孩子就該窮養, 適當減少孩子的零用錢, 孩子才會更加珍惜, 更加節儉。 不管是哪一種, 但都是取決與家長們的態度和經濟基礎。

對於孩子要零花錢, 家長首先應該區分給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不要認為孩子搖錢是不應當的事情, 在現代社會中, 人們不能脫離社會, 孩子也不可避免地要與錢發生聯繫, 所以, 首先要瞭解零花錢對孩子的意義:

▼零花錢對孩子的意義

① 樹立金錢觀

讓孩子懂得金錢是勞動所得、用來滿足生活需要的, 讓孩子看父母的工資單, 從而理解父母的工作。

② 適應成年後的生活

西方的大多數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孩子的兜兒裡越早有錢, 他們就能越快地適應成年後的生活。 有資料表明,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 也會為自己有個小錢包而感到自豪。 給孩子的這種零花錢在英國叫做“兜兒裡的錢”, 在美國叫做“津貼”。

③ 學會計畫消費和精明消費

因為給的錢不多, 如果想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就必須學會規劃如何存錢和使用零花錢。 上了小學的孩子, 父母可以嘗試每週給一次零花錢, 讓孩子知道一段時間內, 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多少錢。 這是幫助孩子“延遲滿足”和“節制欲望”的好辦法。

④ 讓孩子心存感恩, 回報社會

小孩子大多零花錢都是長輩贈與的,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知恩圖報。 一方面, 長輩給孩子零花錢是因為對孩子的疼愛;另一方面, 孩子可以用零花錢給長輩買一些小禮物, 感恩他們。 先小我再大我, 在條件允許的時候, 家長要教孩子回報社會, 參加一些慈善活動, 將自己部分零花錢捐給需要幫助的人。 但嚴禁攀比, 要量力而行。

▼家長給孩子零花錢的幾大誤區

誤區1:

有些家長為了防止孩子養成亂花錢的毛病, 從不給孩子零花錢。 他們認為孩子需要什麼就買什麼。 這樣的做法,目標雖好,結果卻可能讓家長失望。因為童年時在金錢方面嚴重匱乏的人,反而容易成為成年後在金錢方面斤斤計較的人,過分吝嗇或過分貪婪,缺少平常心。

誤區2:

有的家長認為,現在手頭寬裕了,不能虧待孩子,要給孩子更多。但這樣培養的孩子卻往往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勤儉節約,而且容易依賴父母,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念。且孩子之間容易出現盲目攀比的現象,且容易滋生拜金的思想。

誤區3:將零花錢和孩子分擔家務掛鉤

把零花錢與家務聯繫在一起,容易讓孩子以為家務不是家庭成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只是掙錢的手段。這會養成孩子在做家務時“錙銖必較”的脾性,也容易讓其喪失對家庭的愛心和責任感。

誤區4:將零花錢和孩子的學業成績掛鉤

基於金錢刺激而產生的動力比基於興趣和責任產生的動力要短暫且薄弱,將零花錢和孩子的學習成績掛鉤,只不過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機欲——有些孩子會以作弊的方式來企求“達標”,有些孩子則以謊報成績來求得“獎金”。

▼怎樣指導孩子使用零花錢

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給予建議

零花錢可以被孩子用來滿足父母“不贊成”的消費欲望。也就是說,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礎上提建議。

如果父母管得過嚴,孩子買什麼東西都要聽父母的,那麼孩子不過像是一隻“儲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錢來培養其消費和理財所具有的意義。

父母也要明白,孩子在用零花錢上走一些彎路,也是讓其積累經驗的必由之路。

教育孩子懂得利用零花錢分享

家長要避免孩子把零花錢只花在自己身上。有些孩子有了零花錢後,買的東西只顧自己一個人享用,還對家人說:“這是我的錢買的,誰都別想!”父母此時千萬別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對孩子講明白,愛是互相的,在家人、在朋友之間,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會受到歡迎。

父母應鼓勵和啟發孩子用部分零花錢來表達愛心,如買小禮物給家人,或將部分找零放入超市收銀台邊上的“希望工程募捐箱”等。相信這些愛心教育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種下善良與分享的種子。

讓孩子學會節制欲望

孩子應當用零花錢滿足他個人的願望,但如果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差,父母可以少給一些零花錢,只讓他用這些錢來解決小零食、小物件的花銷。

而等孩子的自控能力建立起來後,可以適當多給些零花錢,同時擴大他的“自付範圍”。這樣,孩子一旦試圖購買他心儀已久的玩具汽車、滑冰鞋,或與電視動畫片配套的童書和玩偶,他就知道要節制一些其他的購買計畫,攢錢來實現他的目標,這就很自然地出現了儲蓄意識。

另外,家長要把孩子的花費和需要放在心上,以便決定給多少零花錢。不要因為工作或家務忙而忘記。

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這樣的做法,目標雖好,結果卻可能讓家長失望。因為童年時在金錢方面嚴重匱乏的人,反而容易成為成年後在金錢方面斤斤計較的人,過分吝嗇或過分貪婪,缺少平常心。

誤區2:

有的家長認為,現在手頭寬裕了,不能虧待孩子,要給孩子更多。但這樣培養的孩子卻往往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勤儉節約,而且容易依賴父母,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念。且孩子之間容易出現盲目攀比的現象,且容易滋生拜金的思想。

誤區3:將零花錢和孩子分擔家務掛鉤

把零花錢與家務聯繫在一起,容易讓孩子以為家務不是家庭成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只是掙錢的手段。這會養成孩子在做家務時“錙銖必較”的脾性,也容易讓其喪失對家庭的愛心和責任感。

誤區4:將零花錢和孩子的學業成績掛鉤

基於金錢刺激而產生的動力比基於興趣和責任產生的動力要短暫且薄弱,將零花錢和孩子的學習成績掛鉤,只不過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機欲——有些孩子會以作弊的方式來企求“達標”,有些孩子則以謊報成績來求得“獎金”。

▼怎樣指導孩子使用零花錢

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給予建議

零花錢可以被孩子用來滿足父母“不贊成”的消費欲望。也就是說,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礎上提建議。

如果父母管得過嚴,孩子買什麼東西都要聽父母的,那麼孩子不過像是一隻“儲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錢來培養其消費和理財所具有的意義。

父母也要明白,孩子在用零花錢上走一些彎路,也是讓其積累經驗的必由之路。

教育孩子懂得利用零花錢分享

家長要避免孩子把零花錢只花在自己身上。有些孩子有了零花錢後,買的東西只顧自己一個人享用,還對家人說:“這是我的錢買的,誰都別想!”父母此時千萬別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對孩子講明白,愛是互相的,在家人、在朋友之間,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會受到歡迎。

父母應鼓勵和啟發孩子用部分零花錢來表達愛心,如買小禮物給家人,或將部分找零放入超市收銀台邊上的“希望工程募捐箱”等。相信這些愛心教育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種下善良與分享的種子。

讓孩子學會節制欲望

孩子應當用零花錢滿足他個人的願望,但如果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差,父母可以少給一些零花錢,只讓他用這些錢來解決小零食、小物件的花銷。

而等孩子的自控能力建立起來後,可以適當多給些零花錢,同時擴大他的“自付範圍”。這樣,孩子一旦試圖購買他心儀已久的玩具汽車、滑冰鞋,或與電視動畫片配套的童書和玩偶,他就知道要節制一些其他的購買計畫,攢錢來實現他的目標,這就很自然地出現了儲蓄意識。

另外,家長要把孩子的花費和需要放在心上,以便決定給多少零花錢。不要因為工作或家務忙而忘記。

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