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那段逝去的時光

我知道有那麼一段時光, 它永遠都將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這一生, 行走在路上, 也行走在時光裡……

(一)那群孩子的學習生活

我始終無法忘卻我們這群孩子的童年時光,

如今的我們, 亦在湛湛光陰中成了生命的過客、成為故鄉的歸人。 我們都在彼此的生活道路上行進著, 偶爾會相聚, 但無論如何, 卻難得兒時的那份心情。

我們這群孩子, 一共十二人, 兒時被稱為“十二幫”,我們一起上學、回家、下田、玩耍……最大的我叫叔叔, 也不過比我年長六歲, 那時的我是他們中最年幼的, 因此也時時以此為特權, 在他們面前任性。

小時候的我們, 由於生在農村,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從未有過過多的關注, 唯一值得慶倖的是, 無論家庭條件如何, 父母都願拿出學費讓我們去學校讀書。 而那時的我們, 也多半是願意去學校的, 因為不僅可以有更多的夥伴玩耍,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以此為理由而避免很多的農田勞作。

我們那時上學, 一天要來回六趟, 早上五點多鐘起床, 帶著蠟燭去學校早讀, 九十年代的中國, 電力已基本普及, 可對於我們所讀的私學, 為了省電, 還是會定時開熄燈。 我還記得我們一群孩子常常被父母早早喚起, 東家叫西家的結伴一起。 那時, 年齡最大的叔叔走在最前方領路, 我們則手拉著手按年齡依次排在後面, 我年齡最小, 常常懷著膽怯的心情走在最後。 有一次, 我們經過那片常走的墳地時, 堂哥忽然指向不遠處的墳地說:“看, 鬼火。 ”“哪裡?哪裡?”大家相互嚷道。 “在你身後”堂哥指指我的背後。 我嚇得尖叫一聲, 匆忙跑到姐姐身後, 將臉緊緊貼在姐姐背上, 嘴裡不段默念著。 “哈哈……”我聽得四起的笑聲,
於是, 我們又在哄笑聲中各自排隊, 繼續前行, 但我仍時不時回頭張望, 仿佛真有什麼在我身後緊緊相隨。

小時候的冬天, 遠不像如今, 那時, 大雪的飄落還是能夠讓我們足不出戶的。 但無論風霜雪雨, 我們上課從未缺席, 這並不是我們多麼熱愛學習, 而是唯有一群孩子遇到學校的另一群孩子, 才能讓整個冬天熱鬧起來。 我們到了學校, 老師在講臺上專注的講著課, 我們卻時而望著窗外、時而望著老師, 心裡一直祈禱著快點下課。 下課鈴聲一響, 我們全然不顧老師如何反復強調的要注意安全、要做的作業, 便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比賽看誰滾的雪球又圓又大, 老師無奈, 便只有搖搖頭、歎口氣, 放我們出了教室。

如今的我們似乎失去了更多的自由, 卻又擁有了對於我們而言值得珍藏一生的童年學習生活。

放了學抑或是週末日, 我們便一起趕著自家的羊, 向田裡奔去。 那段時光是短暫而又快樂的。 到了田地, 我們將羊趕到一片空地, 便又開始捉摸著進行什麼樣的遊戲。 也常常因此入了迷, 直至天漆黑一片, 我們才又趕著一群羊各自揮手回家。 總又是在臨睡之前, 恍然想起老師留下的作業還一字未寫, 便又匆匆爬起, 伏案寫字。

如今思來, 那段快樂的學習時光終有夢裡出現。 前些日, 看到一群孩子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去學堂, 心忽然間疼了一下, 我知道為了夢想, 他們肩上所背負的, 既而轉念一想, 從前的我們沒有提過夢想,

亦不知夢想為何物, 唯一讓我們不斷學習的動力便是:學好了, 長大才有更多的時間玩耍。 而今想想, 那時不像夢想的夢想也支撐我們走到了現在, 雖然現在為了生活也不得不融入紛繁複雜的社會中, 卻有一段時光聊以自慰。

(二)時光裡的天堂

我總願把兒時的那段時光稱之為天堂的時光。那個時候,我們一心想得最多的便是什麼最好玩、如何更好的玩,當然也免不了因貪玩而被父母責駡。沒有更多的話語,便只是夥伴們一個眼神,便能各自領會深意,於是,到了晚上,我們又會向父母推託一些事,然後聚在一起,夏季裡,我們在夜晚捉黃鱔,秋收時便到空地裡點個火堆,從自家帶的紅薯、玉米燒著吃。

農忙之際,我們常一起去田裡割麥子,然後將割下的麥子送回家,平鋪在場地上,再等父輩們開著三輪車在上面一遍遍碾壓,將麥粒碾出。最快樂的一件事便是曬麥子,我們一群孩子將麥粒鋪好,然後躺在麥子上張目對日。偶爾比賽看誰能在烈日下一動不動躺到最久。炎熱的太陽在我們面龐之上,我們就這樣抿著嘴強忍著笑任憑烈日直射,只為一個賭,我們可以忍至汗流浹背、口乾舌燥。直到父母們從田地裡回來,看到我們躺在麥子上,二話不說,便拿起木棒欲打我們,嘴裡嚷道:“一群鬼孩,沒看到曬麥子嗎,還不快去幹活。”我們爭先恐後地爬起,跑向遠方,當然也還是不會忘記回憶最先起來的那個人。如今,機械化多已普及,村裡也有不少人荒下田出了遠門,農忙之際,遠遠少了兒時的那份熱鬧。一群小孩子偶爾想去田裡轉轉,但都被家人勸阻,恰似那一畝畝田地與新一輩的孩童無關。我望著父輩們,也望著那群孩子,心裡湧出別樣的滋味。

我們家後院裡有一片大的竹林,那時的我們也常常跑去,偷偷潛伏,只為捉一隻麻雀或貓頭鷹,那時的我們,渾身是膽,偶爾遇到蛇,也會大搖大擺跺起腳,將蛇嚇走。父母們知道我們如此,也曾警示:“一群鬼孩,不吃虧就不知疼,哪天被蛇咬了,哭都沒有淚。”我們吐吐舌頭,只當那話是過耳風,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就這樣,在那片竹林裡度過了童年的美好時光。如今,竹林早已砍去,小河亦填平,在那片土地上,建起了對村裡人來說規模相當大的駕校,房屋也集體修建,有關童年的影像,除了記憶,一切似乎都不復存在。

(三)遠去的孩子,你們要幸福

我知道,為了生活,我們都有了各自的遠方,走向家之外的世界,並不僅僅是隨心所願。我懂,所有的離開都有緣故,雖然有心疼、有無奈、有不舍、有悵然,但每一步的離開,心裡最多的一句便是要幸福。他們的離開便如眼簾垂下,一次次遮住我欲張目直視的曾經。

祖輩們都說:“數數村裡還有幾個年輕人,一個村裡只留下老人,那來活力。”我明白,任何一個地方,人們都期待注入活力,少份垂老之意。

如今的我們,總已是淪為天涯各路人,相見的機會越來越少,有時,竟是相隔幾年才能遲遲見一面。見了面,除了感歎時光之快,太多的話語也便集中於近幾年的奔波。我懂,所有的不易不是簡單的話語便能說明的。

去年的春節,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未回來,我跟著唯一回來的堂哥、堂嫂、侄子、侄女去辭歲。到了長輩家,簡單的說上幾句話便又匆匆離開,一路上,看著遠方燃放的絢爛的煙花,聽著鄰村孩子們的叫喊聲,我忽然間沒有了話語,我牽著侄女的手,就這樣,在除夕的夜裡,一次次雙眼潮濕,我只是忽然間特別想念遠方的他們、離開的那一輩老人……一路上,我對堂嫂說:“年味越來越淡了”堂嫂也點點頭回應道:“是啊,小時候多好。”然後,再也沒有然後,我們便匆匆回了家,堂嫂帶著孩子回屋睡覺,我與奶奶守著春晚。

你們都說過年要回來的,可年都過了,卻不見身影……

從前的日子,那麼慢,我們常說:“等我長大了,我要去買好多好吃的。”也曾說:“我要買一棟大房子,到時你們都住在我家。”也曾說:“長大了,我們還要一起玩,一起去旅遊……”兒時,說了那麼多話,如今都已在年輪上刻畫。從前的日子,那麼慢,我們常一起下田、玩水、常一起上學、奔跑,常一起吼歌、狂叫……兒時,一起做了那麼長的夢,如今卻是人去夢逝,人未睡,夢已醒。

我們都在遠去,匆匆歸回,然後匆匆離開,那一縷低頭的鄉愁,融入酒中,卻滋長在心頭。

離開的路很短,為何回來的路那麼長?

我還是會在某一瞬間眼前忽然閃現你們的身影,有兒時自由奔跑、仰頭大笑的場景,亦有在如今的時代浪潮裡你們孑孑遠去的背影。我常想,倘若我們都不再與命運抗爭,那所謂的生活便是不是索然無味?

前些時日,我在繁華的都市大街上看到了一群建築民工,混凝土濺在他們的衣服上,他們邊走邊笑,臉上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當然,我知道我寧願相信更多的是幸福。我看著他們的身影遠去,抬頭看一看天,卻又是滿眼潮濕,我在想,遠方的你們是不是也如此,我們看上去與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如此不協調,我們心底也都明白,這終歸不是故鄉,只有故鄉才能包容我們的酸澀苦愁……

時光依舊匆匆,而身在遠方的你們,一定要幸福……

我總願把兒時的那段時光稱之為天堂的時光。那個時候,我們一心想得最多的便是什麼最好玩、如何更好的玩,當然也免不了因貪玩而被父母責駡。沒有更多的話語,便只是夥伴們一個眼神,便能各自領會深意,於是,到了晚上,我們又會向父母推託一些事,然後聚在一起,夏季裡,我們在夜晚捉黃鱔,秋收時便到空地裡點個火堆,從自家帶的紅薯、玉米燒著吃。

農忙之際,我們常一起去田裡割麥子,然後將割下的麥子送回家,平鋪在場地上,再等父輩們開著三輪車在上面一遍遍碾壓,將麥粒碾出。最快樂的一件事便是曬麥子,我們一群孩子將麥粒鋪好,然後躺在麥子上張目對日。偶爾比賽看誰能在烈日下一動不動躺到最久。炎熱的太陽在我們面龐之上,我們就這樣抿著嘴強忍著笑任憑烈日直射,只為一個賭,我們可以忍至汗流浹背、口乾舌燥。直到父母們從田地裡回來,看到我們躺在麥子上,二話不說,便拿起木棒欲打我們,嘴裡嚷道:“一群鬼孩,沒看到曬麥子嗎,還不快去幹活。”我們爭先恐後地爬起,跑向遠方,當然也還是不會忘記回憶最先起來的那個人。如今,機械化多已普及,村裡也有不少人荒下田出了遠門,農忙之際,遠遠少了兒時的那份熱鬧。一群小孩子偶爾想去田裡轉轉,但都被家人勸阻,恰似那一畝畝田地與新一輩的孩童無關。我望著父輩們,也望著那群孩子,心裡湧出別樣的滋味。

我們家後院裡有一片大的竹林,那時的我們也常常跑去,偷偷潛伏,只為捉一隻麻雀或貓頭鷹,那時的我們,渾身是膽,偶爾遇到蛇,也會大搖大擺跺起腳,將蛇嚇走。父母們知道我們如此,也曾警示:“一群鬼孩,不吃虧就不知疼,哪天被蛇咬了,哭都沒有淚。”我們吐吐舌頭,只當那話是過耳風,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就這樣,在那片竹林裡度過了童年的美好時光。如今,竹林早已砍去,小河亦填平,在那片土地上,建起了對村裡人來說規模相當大的駕校,房屋也集體修建,有關童年的影像,除了記憶,一切似乎都不復存在。

(三)遠去的孩子,你們要幸福

我知道,為了生活,我們都有了各自的遠方,走向家之外的世界,並不僅僅是隨心所願。我懂,所有的離開都有緣故,雖然有心疼、有無奈、有不舍、有悵然,但每一步的離開,心裡最多的一句便是要幸福。他們的離開便如眼簾垂下,一次次遮住我欲張目直視的曾經。

祖輩們都說:“數數村裡還有幾個年輕人,一個村裡只留下老人,那來活力。”我明白,任何一個地方,人們都期待注入活力,少份垂老之意。

如今的我們,總已是淪為天涯各路人,相見的機會越來越少,有時,竟是相隔幾年才能遲遲見一面。見了面,除了感歎時光之快,太多的話語也便集中於近幾年的奔波。我懂,所有的不易不是簡單的話語便能說明的。

去年的春節,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未回來,我跟著唯一回來的堂哥、堂嫂、侄子、侄女去辭歲。到了長輩家,簡單的說上幾句話便又匆匆離開,一路上,看著遠方燃放的絢爛的煙花,聽著鄰村孩子們的叫喊聲,我忽然間沒有了話語,我牽著侄女的手,就這樣,在除夕的夜裡,一次次雙眼潮濕,我只是忽然間特別想念遠方的他們、離開的那一輩老人……一路上,我對堂嫂說:“年味越來越淡了”堂嫂也點點頭回應道:“是啊,小時候多好。”然後,再也沒有然後,我們便匆匆回了家,堂嫂帶著孩子回屋睡覺,我與奶奶守著春晚。

你們都說過年要回來的,可年都過了,卻不見身影……

從前的日子,那麼慢,我們常說:“等我長大了,我要去買好多好吃的。”也曾說:“我要買一棟大房子,到時你們都住在我家。”也曾說:“長大了,我們還要一起玩,一起去旅遊……”兒時,說了那麼多話,如今都已在年輪上刻畫。從前的日子,那麼慢,我們常一起下田、玩水、常一起上學、奔跑,常一起吼歌、狂叫……兒時,一起做了那麼長的夢,如今卻是人去夢逝,人未睡,夢已醒。

我們都在遠去,匆匆歸回,然後匆匆離開,那一縷低頭的鄉愁,融入酒中,卻滋長在心頭。

離開的路很短,為何回來的路那麼長?

我還是會在某一瞬間眼前忽然閃現你們的身影,有兒時自由奔跑、仰頭大笑的場景,亦有在如今的時代浪潮裡你們孑孑遠去的背影。我常想,倘若我們都不再與命運抗爭,那所謂的生活便是不是索然無味?

前些時日,我在繁華的都市大街上看到了一群建築民工,混凝土濺在他們的衣服上,他們邊走邊笑,臉上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當然,我知道我寧願相信更多的是幸福。我看著他們的身影遠去,抬頭看一看天,卻又是滿眼潮濕,我在想,遠方的你們是不是也如此,我們看上去與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如此不協調,我們心底也都明白,這終歸不是故鄉,只有故鄉才能包容我們的酸澀苦愁……

時光依舊匆匆,而身在遠方的你們,一定要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