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隴南康縣鳳凰穀:“美麗鄉村+鄉村旅遊”模式下的蛻變

記者 劉宏洲

康縣城關鎮鳳凰穀村位於縣城西北2.5公里處, 是康縣建設較早的美麗鄉村, 也是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2016年度中國最美村鎮“人文獎”獲得村, 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欄目拍攝地。

鳳凰谷村原名史家溝村, 2012年, 康縣把鳳凰穀村列為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提出了按照“一戶一品、一品一景、順其自然、天人合一”的要求, 堅持旅遊開發與自然保護、現代文明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的建設思路, 全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 通過一年的建設, 鳳凰谷村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3年, 康縣又把鳳凰谷村列為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進行建設,

並按照鄉村旅遊發展的標準進行全方位打造。

在鳳凰谷美麗鄉村建設中, 康縣充分發揮政府資金投入的杠杆作用, 最大限度地撬動群眾投資投勞。 按照“分類申報、集中管理、管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 “靈活”地捆綁專案資金, 有效解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難題。 僅在鳳凰穀村, 就整合扶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專案資金520萬元。 這些資金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啟動了各方面社會資金投入, 在鳳凰谷美麗鄉村建設中, 群眾投資和投勞折資就達到兩千多萬元。 其次是因地制宜、體現自然法則, 不砍一棵樹, 不埋一眼泉, 不毀一株草, 不挪一顆石, 充分體現人文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生態理念。

在公共場所和庭院建設中, 充分利用廢舊的瓦片、河道的石頭、石片、石子和枯乾的樹皮、枝條、竹片等材料, 就地取材, 既節儉、又實用, 既降低了建設成本, 又起到裝飾美化作用。

美麗鄉村建成後, 村委會提出了既要創建美, 又要經營美, 把風景變成產業的計畫, 力爭做到讓村莊變美的同時, 讓群眾變富。 2014年, 在雙聯單位的説明下, 探索建立了“支部+雙聯單位+公司+農戶(貧困戶)”的鄉村旅遊扶貧模式, 借助“十村百戶千床”工程, 發展農家客棧9家, 床位83張, 農家樂3家。 採取集體控股、群眾參股、貧困戶持股的方式, 籌資35萬元成立了鳳凰穀鄉村旅遊度假有限公司, 吸納本村管理和服務人員38人就地就業, 帶動村上100多戶群眾收益,

連續兩年對貧困戶和群眾進行入股分紅和獎勵160多萬元, 分紅擴股大會圖片入選新華社2015年國內十大新聞中“中央確定7000萬人脫貧目標”配圖。 鄉村旅遊的發展, 讓群眾過上了“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的生活, 有效解決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到8000元, 鳳凰穀村也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可以說, 今天的鳳凰穀村, 是全縣貧困發生率最低、政府兜底最少、小康戶最多的村莊。

今年, 鳳凰穀村又圍繞打造旅遊觀光、休閒娛樂、農家餐飲為一體的全市鄉村旅遊示範村和國家3A級景區, 年內將建成星級旅遊公廁2座, 1200平方米的三星級鳳凰客棧1座、農家客棧5家, 占地6000平方米的兒童樂園一處。

結合已經建成的280畝以種植櫻桃、中華獼猴桃、無公害蔬菜為主的農業採摘觀光園, 吸引更多的市民和遊客休閒度假。 據測算, 這些項目建成後, 每年可以吸引市民和遊客30萬人次, 按人均100元的消費, 產值就可以達到3000萬元, 帶動200多人就業和創業, 實現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0000元的計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