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聊城城區隱居著一支大笛子劇團

關注聊城晚報, 讀到大美聊城

作為全國獨一無二、具有聊城本地特色劇種的大笛子戲曾給這片熱土帶來很多笑聲。 儘管大笛子戲在聊城銷聲匿跡多年, 但健在的20餘位大笛子戲主要演員、樂師依然時常自發組織在一起唱念練習, 為大笛子戲的傳承而堅守。 4月14日, 聊城晚報記者就走近了這一群體, 傾聽了他們和大笛子戲的故事。

目前,在聊城城區分散居住著20餘位大笛子戲老藝術家,年逾古稀的他們儘管退出演藝圈40多年,但他們仍對大笛子戲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結。4月14日,75歲的劉鳳蘭、73歲的高玉萍、72歲的史相娥、72歲的王桂茹、72歲的王百元以及年過花甲的史洪恩、傅樂銅一見到記者,就侃侃而談,難掩對大笛子戲的留戀之情。“這些老演員,十二三歲就開始學羅戲,一唱就是二三十年。儘管藝術家們年老了,但還能組起團來對年輕人加以傳承,再晚幾年,恐怕大笛子戲真的要失傳了!”劉鳳蘭說。

史相娥說,大笛子戲以長號喇叭大笛子為主奏樂器,每當開場和戲的高潮時都吹響了這個長號喇叭大笛子,因它的聲音洪亮,振動全劇場,音傳八方,聞者起舞,聽者歌唱,加上配以三弦、笙,使用尖子號四大扇所組成。因為沒有專門的曲譜,代代都是依靠師傅口傳的方式來傳授。

王桂茹表示,大笛子戲的唱腔特點主要有,大笛子戲以換牌頻繁,過門變化多樣,同曲不同唱,伴奏以大笛為主,間配鼓板、羅、笙及四大扇和海螺。音樂跳度較大,有時出現七八度大跳,最大音度可達十八度。“大笛子戲七分音樂三分唱,沒音樂清唱很難聽”,大笛子戲以過門音樂為主,以唱腔音樂為次,二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句一學結構,克服枯燥乏味之感,使旋律更加和諧柔美。大笛子戲以打擊樂和唱腔結合,便於烘托氣氛,同時代替句間過門,使演員更有表現餘地。大笛子戲將伴奏和唱腔各自獨立的曲牌前後疊起,形成複調音樂,縱橫結合產生和聲,使音樂更為豐富。

“大笛子戲的唱詞以長短句式為主,對偶句式和單句式為次。”王百元說,大笛子戲傳統劇碼以武戲為主,黑、紅臉是主角,所以,打擊樂在演出中佔有突出位置。

史洪恩說“大笛子戲的表演身段以大洪拳和梅花拳為基架,潤以藝術色彩。”王百元說,大笛子戲有粗獷、潑辣、誇張的特點。採訪中,劉鳳蘭、王桂茹還用唱段加以說明,史相娥不時表演一下演出的動作,高玉萍則當場表演了劈腿動作。“儘管放下多年了,但這些動作至今仍不在話下。”高玉萍說。(詳見聊城晚報)記者 陳金路

目前,在聊城城區分散居住著20餘位大笛子戲老藝術家,年逾古稀的他們儘管退出演藝圈40多年,但他們仍對大笛子戲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結。4月14日,75歲的劉鳳蘭、73歲的高玉萍、72歲的史相娥、72歲的王桂茹、72歲的王百元以及年過花甲的史洪恩、傅樂銅一見到記者,就侃侃而談,難掩對大笛子戲的留戀之情。“這些老演員,十二三歲就開始學羅戲,一唱就是二三十年。儘管藝術家們年老了,但還能組起團來對年輕人加以傳承,再晚幾年,恐怕大笛子戲真的要失傳了!”劉鳳蘭說。

史相娥說,大笛子戲以長號喇叭大笛子為主奏樂器,每當開場和戲的高潮時都吹響了這個長號喇叭大笛子,因它的聲音洪亮,振動全劇場,音傳八方,聞者起舞,聽者歌唱,加上配以三弦、笙,使用尖子號四大扇所組成。因為沒有專門的曲譜,代代都是依靠師傅口傳的方式來傳授。

王桂茹表示,大笛子戲的唱腔特點主要有,大笛子戲以換牌頻繁,過門變化多樣,同曲不同唱,伴奏以大笛為主,間配鼓板、羅、笙及四大扇和海螺。音樂跳度較大,有時出現七八度大跳,最大音度可達十八度。“大笛子戲七分音樂三分唱,沒音樂清唱很難聽”,大笛子戲以過門音樂為主,以唱腔音樂為次,二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句一學結構,克服枯燥乏味之感,使旋律更加和諧柔美。大笛子戲以打擊樂和唱腔結合,便於烘托氣氛,同時代替句間過門,使演員更有表現餘地。大笛子戲將伴奏和唱腔各自獨立的曲牌前後疊起,形成複調音樂,縱橫結合產生和聲,使音樂更為豐富。

“大笛子戲的唱詞以長短句式為主,對偶句式和單句式為次。”王百元說,大笛子戲傳統劇碼以武戲為主,黑、紅臉是主角,所以,打擊樂在演出中佔有突出位置。

史洪恩說“大笛子戲的表演身段以大洪拳和梅花拳為基架,潤以藝術色彩。”王百元說,大笛子戲有粗獷、潑辣、誇張的特點。採訪中,劉鳳蘭、王桂茹還用唱段加以說明,史相娥不時表演一下演出的動作,高玉萍則當場表演了劈腿動作。“儘管放下多年了,但這些動作至今仍不在話下。”高玉萍說。(詳見聊城晚報)記者 陳金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