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國家三大三甲醫院主任教授聯合研究:關節炎最怕5個字!

保護關節, 越早開始越好。

現在, 就讓三大骨科專家, 為您全面講解關節炎的防與治。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關節外科主任 沈彬 炎症最常“侵犯”5個部位

被骨關節炎“侵害”的關節, 有兩大明顯的特點, 要麼負重大, 要麼活動量大。

全身的關節很多, 而骨關節炎最常傷害的便是以下5個關節。

髖關節

當髖關節出現病變時, 你會感覺到腹股溝區、大腿內側或髖的外側出現疼痛。 發展到後期, 通過拍片檢查, 我們會發現髖關節間隙會變窄, 軟骨下骨硬化水腫。 嚴重時, 會導致患者走路出現跛行。

膝關節

當你移動膝關節時, 會感覺疼痛, 有時還會發出摩擦音, 或是有被絆住的感覺, 就說明骨關節炎可能已經侵害膝關節了。 生活中, 當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站起來都會感到疼痛時, 應及時就診。 嚴重的膝骨關節炎, 會導致膝關節變形, 出現膝內翻、膝外翻。

手關節

關節粗大、彎起來時特別費勁,

時不時地還會感覺到疼痛, 偶爾出現紅腫, 這些都是手關節受損的表現。

足部關節

比較常見的是, 大腳趾掌面的大關節會感覺疼痛, 如果穿了較緊或高跟的鞋, 這種疼痛感會加重。 因此, 買鞋時, 一定要選擇大小合腳, 鞋跟別超過3釐米, 鞋底軟硬適中的鞋。

脊柱關節

當脊柱關節出現問題時, 會導致頸、腰部的疼痛、僵直。 這種疼痛與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有個比較大的區別是, 以局部疼痛為主, 很少會壓迫神經。

南京鼓樓醫院骨關節病科主任 蔣青

骨關節炎, 是一種退行性疾病。

它的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早期常發生於晨間)、關節腫脹、活動受限, 關節活動時有響聲或摩擦音, 嚴重時會導致關節畸形和關節功能障礙。

如果你上下樓梯時會腿疼, 就要當心骨關節炎了。

關節最“怕”的5個字

怕“老”

如果在年齡和骨關節炎的發病率之間畫一條曲線, 我們會發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 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上升。 隨年齡增長, 軟骨營養供應不足, 骨骼中無機物增多,

骨骼的彈力與韌性減低, 容易導致關節軟骨和骨退行性病變。

怕“胖”

與一個體重正常的人相比, 如果你肥胖或體重超標, 那麼將面臨著更高的骨關節炎風險。 一方面, 體重會增加負重下肢關節的承重壓力, 引起體位、步態等的變化, 從而改變了關節的生物力學;另一方面, 有不少研究發現, 代謝異常也會對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

怕“傷”

外傷是年輕人被骨關節炎纏上的重要原因。 在運動、出行等過程中, 如果出現急性外傷,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以免留下後遺症。 此外, 關節的慢性勞損、不正確運動方式帶來的非急性傷, 也會加大骨關節炎的風險。

怕“勤”

關節用得太狠, 容易導致機械磨損, 破壞軟骨, 從而出現骨關節炎。 過於頻繁地爬山、爬樓等運動是非常傷害關節的。

建議大家別把每個週末爬山作為定期運動, 每月一次就差不多了。

怕“冷”

目前, 還沒有證據表明, 寒冷會增加骨關節炎的發病率。 不過, 如果你已經是名骨關節炎患者, 那就需要注意保暖了。 因為對關節不好的人來說, 寒冷會加重病情, 這主要與血液迴圈不暢有關。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副主任 姚振均 愛護膝蓋 注意這些事

每月爬山別超過1次。

生活中,老是跪著、蹲著,尤其是深蹲,也會加重關節負擔,應儘量避免長時間保持這些姿勢。

多游泳散步。

對關節比較好的是有氧運動,尤其推薦游泳、散步、騎自行車、慢跑等,這些運動既能達到鍛煉目的,又不會給關節造成太大壓力,造成損傷。

不太推薦那些需要經常跑、跳、蹲的運動,如快跑、長跑、羽毛球等。

控制好腰圍。

體重不超標,就能將不少骨關節炎“擋在門外”。

建議大家在家裡自備一個體重秤、一把卷尺,經常關注自己的體重。科學合理地運動,控制好腰圍。

多做護膝動作。

端坐在一張椅子前,一條腿自然著地,另一條緩慢抬起,儘量與身體成90度直角,在空中持續1分鐘,然後換條腿進行同樣的動作。

該動作能很好地鍛煉股四頭肌,保護膝關節彈性。

常見誤區要更正

補鈣可以防治骨關節炎。

實際上,補鈣預防效果較好的是骨質疏鬆,而非骨關節炎。骨關節炎受損的是軟骨,光靠補鈣很難有效果。

運動不當。

有人認為,防治骨關節炎要增加運動量,有人則主張應少動以便讓關節“休養生息”。

適當、科學的運動很有必要,但問題是很多人存在運動不當或運動過量的問題,比如經常爬山、每天爬樓鍛煉、跳繩等。

濫用消炎鎮痛藥。

消炎鎮痛藥只能對疾病進行短期控制,不能長期大劑量服用。

患有消化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腎臟疾病的患者,不能與同類藥物配伍使用。用藥前,最好先諮詢醫生。

不把“晨僵”當回事。

門診中,不少患者都是關節疼了很長時間,實在忍不了才來就診。

很多人早晨起床後,都出現過關節不靈活的問題,卻沒有放在心上,以為活動活動就能好。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儘早去醫院就診。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副主任 姚振均 愛護膝蓋 注意這些事

每月爬山別超過1次。

生活中,老是跪著、蹲著,尤其是深蹲,也會加重關節負擔,應儘量避免長時間保持這些姿勢。

多游泳散步。

對關節比較好的是有氧運動,尤其推薦游泳、散步、騎自行車、慢跑等,這些運動既能達到鍛煉目的,又不會給關節造成太大壓力,造成損傷。

不太推薦那些需要經常跑、跳、蹲的運動,如快跑、長跑、羽毛球等。

控制好腰圍。

體重不超標,就能將不少骨關節炎“擋在門外”。

建議大家在家裡自備一個體重秤、一把卷尺,經常關注自己的體重。科學合理地運動,控制好腰圍。

多做護膝動作。

端坐在一張椅子前,一條腿自然著地,另一條緩慢抬起,儘量與身體成90度直角,在空中持續1分鐘,然後換條腿進行同樣的動作。

該動作能很好地鍛煉股四頭肌,保護膝關節彈性。

常見誤區要更正

補鈣可以防治骨關節炎。

實際上,補鈣預防效果較好的是骨質疏鬆,而非骨關節炎。骨關節炎受損的是軟骨,光靠補鈣很難有效果。

運動不當。

有人認為,防治骨關節炎要增加運動量,有人則主張應少動以便讓關節“休養生息”。

適當、科學的運動很有必要,但問題是很多人存在運動不當或運動過量的問題,比如經常爬山、每天爬樓鍛煉、跳繩等。

濫用消炎鎮痛藥。

消炎鎮痛藥只能對疾病進行短期控制,不能長期大劑量服用。

患有消化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腎臟疾病的患者,不能與同類藥物配伍使用。用藥前,最好先諮詢醫生。

不把“晨僵”當回事。

門診中,不少患者都是關節疼了很長時間,實在忍不了才來就診。

很多人早晨起床後,都出現過關節不靈活的問題,卻沒有放在心上,以為活動活動就能好。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儘早去醫院就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