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安鐵成:東風汽車將沖600萬輛年銷目標

在網上車市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汽車領袖峰會》上, 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安鐵成表示:東風公司今後將繼續敞開胸懷, 率先實踐, 與同行、上下游企業、高科技企業深化技術合作, 攜手共創中國品牌怒放的春天, 力爭到2020年衝擊600萬輛銷量目標。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 很高興出席第六屆“中國汽車領袖峰會”, 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上海, 共同探討中國品牌發展之路。 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開展技術合作,

提升核心能力, 共創中國品牌怒放的春天”。 下面, 我就國內汽車企業開展技術合作談幾點想法, 並介紹東風公司技術合作與技術創新的思考與實踐, 旨在宣導中國汽車企業重視技術合作, 破解共同挑戰, 共用發展機遇, 合力打造國家品牌, 開拓中國汽車新邊疆。

一、開展技術合作是提升自主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徑, 也是行業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 自主品牌迅速崛起, 產銷量快速增長, 市場份額已佔據國內車市的半壁江山, 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產品品質不斷提升, 品牌逐漸被廣大用戶認知和接受。 儘管如此, 自主品牌與跨國企業對標, 我們的短板也很明顯:在傳統汽車領域, 關鍵總成、關鍵技術、核心能力不足,

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 缺乏明星車型;在新興領域, 尚未形成先發優勢, 如氫燃料等技術路線需要加強研究, 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電控安全和成本控制需要進一步突破;對智慧輔助駕駛(ADAS)、無人駕駛技術積累不足、研究不深, 很多方面處於空白。 破解技術難題, 提升核心能力, 是擺在我國汽車企業面前的共同挑戰。

然而, 我國汽車企業習慣於各自為陣、單打獨鬥, 合作的領域不廣、層次不高, 往往注重資本、資源、產能、規模層面的合資合作, 對於技術合作, 特別是在共性技術、關鍵技術以及前瞻技術方面的合作較少。 自主品牌要實現與合資品牌、國際品牌的全面抗衡, 怒放出強大的生命力,

必須儘快補齊技術短板, 提升核心能力。 當前, 我國正處在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 技術實力、核心能力已成為汽車強國的重要標誌。 加快技術創新, 提升核心能力, 實現汽車強國夢, 是我們汽車企業的共同使命, 也是我們企業家的責任和擔當。

我們看到, 新時期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呈現出新特點、新趨勢, 技術創新、技術革命勢不可擋。 一是消費升級加快, 品牌消費從低端走向高端, 近兩年主要豪華品牌汽車銷量高速增長;二是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湧現, 3D列印、碳纖維材料等逐步應用和推廣, 主動安全等汽車電子技術持續進步;三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提速, 市場銷量迅猛增長, 各廠家紛紛加大“三電”技術佈局,

著力搶佔技術制高點;四是隨著IT技術、“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與汽車產品深度融合, 智慧網聯汽車特別是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研發和驗證加快, 汽車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五是乘用車燃料消耗限值、商用車排放標準等政策法規對汽車產品節能、安全、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 新形勢使我們認識到, 只有通過科技創新, 才能把握機遇, 提升實力, 引領發展。 不創新不行, 創新慢了也不行。

開展技術合作, 是快速破解技術問題的有效途徑, 順應汽車產業發展的潮流和趨勢。 從國際看, 許多國際汽車企業都在競爭中合作, 在合作中發展, 力求共贏。 如本田和通用合作生產氫動力燃料電池、寶馬和英特爾合作開發生產無人駕駛汽車、寶馬與PSA聯合開發發動機等。 從國內看,我國汽車企業以前的合資合作解決了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問題,開展技術合作是要解決中國汽車工業從弱變強、從大到強的問題。從汽車產業發展的經驗來看,汽車產業是技術、資本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僅靠獨家企業閉門造車,要在技術上取得成功和突破,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消耗更多的成本,往往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技術變革層出不窮的今天,如果我們還是固守傳統的發展模式、技術模式和合作模式,在科技創新方面還是單兵作戰的話,就會喪失發展機遇,與國際汽車企業的差距會越拉越大,生存空間會被越擠越小,甚至被市場淘汰。我們只有聯合起來,比別人跑得更快,才能縮小差距,迎頭趕上,在合作中趕超,在抗衡中怒放。

二、我國汽車企業開展技術合作的思考

我們認為,開展技術合作,是適應中國汽車產業新形勢、新階段的必然選擇,可以豐富技術來源,彙聚資源,集中力量,形成技術合力;是我國汽車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培育核心能力的現實需要,雙方可以各取所需,優勢互補,共同攻克技術難關,節省開發成本,縮短開發週期;是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有效路徑,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複投入,促進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能力的快速提升。

我們認為,我國汽車企業在技術合作上,需要解放思想,創新模式,大膽實踐。在合作模式上,一是自主品牌企業與國際汽車企業的合作。中國汽車企業已經具備與國際汽車企業平等互利合作的條件和基礎,必須在國際技術合作中堅持以我為主,主動主導,共用智慧財產權,同時做好技術合作的知識管理,將好的管理、流程、經驗固化下來,讓技術合作更高效、更出彩。二是國內整車企業之間的合作。根據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結合雙方的需求,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共用資源、共創成果、共贏發展。三是整車企業與上下游零部件企業、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在全產業鏈和價值鏈開展合作,實現同步開發、同步成本、同步品質。四是汽車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將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合作方式上,針對共同的需求,兼顧雙方的利益,長期合作可以建立技術聯盟,通過共建技術中心等,在產品開發、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科技人才等方面進行共用和合作;短期合作可以採用技術專案制,組建臨時團隊,調配優質資源,集中力量解決具體問題。在合作內容上,補齊技術短板,既可以在傳統汽車領域的關鍵總成核心技術、汽車電子、汽車材料等方面進行合作,又可以著眼未來,把握前瞻,在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等方面進行合作。

三、東風公司開展技術合作與技術創新的思考與實踐

作為我國汽車行業的骨幹企業,東風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開展科技創新,主動與相關方開展技術合作,努力做強做優做大,致力於成為“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的卓越企業”,並著力推動我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2016年,東風公司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產銷高品質突破420萬輛,達到427.7萬輛,其中自主品牌137.7萬輛,經營品質和效益穩步提升,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東風公司“十三五”發展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經營規模跨越560萬輛,挑戰600萬輛,增速跑贏大市。其中自主品牌汽車銷量達到23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0萬輛。作為實現“十三五”目標的重要支撐,東風公司制定和展開科技工作發展規劃,圍繞低碳化、新能源、智慧網聯、綠色材料、綠色及智慧製造等技術領域,實施“跨越2020”科技振興計畫專案,努力實現科技強企,建設卓越企業。

開展技術合作,是東風公司重要的戰略舉措。東風公司一直高度重視技術合作,創新合作模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國際技術合作中,東風公司堅持主動主導,積極導入合作夥伴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動力總成資源分享,進行新能源整車與技術聯合開發等。如東風公司與PSA共同開發了共用智慧財產權的e-CMP模組化平臺;與雷諾合作,聯合研發、製造中高端純電動轎車和經濟型純電動汽車;與日產合作,共同開發PHEV車型等。在國內技術合作中,今年2月份,東風公司與一汽正式簽署共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車載智慧網聯、燃料電池、輕量化等前瞻性技術進行研究,以解決雙方面臨的共性技術問題,並快速提高中國汽車產業前瞻性技術的研究水準;與眾多零部件和原材料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開展技術交流和技術幫扶,實現了同步發展;與華為、中國電科開展智慧網聯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的合作,成效逐步顯現,東風公司無人駕駛汽車的原型車正在加速驗證和改進中;與中航工業、航太科技、中國電科、東方電氣集團簽訂戰略協定,就電池、電機、電子技術展開技術交流合作,加強“三電”研究和產業化工作。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技術強,則自主品牌強;自主品牌強,則中國汽車產業強。在實現我國汽車產業從大到強的偉大征程中,在我國汽車企業加油向未來的突破發展中,開展技術合作是新形勢下必不可少的發展模式。東風公司今後將繼續敞開胸懷,率先實踐,與在座的同行、上下游企業、高科技企業深化技術合作,攜手共創中國品牌怒放的春天。(網上車市 2017年4月20日 上海報導)

從國內看,我國汽車企業以前的合資合作解決了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問題,開展技術合作是要解決中國汽車工業從弱變強、從大到強的問題。從汽車產業發展的經驗來看,汽車產業是技術、資本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僅靠獨家企業閉門造車,要在技術上取得成功和突破,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消耗更多的成本,往往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技術變革層出不窮的今天,如果我們還是固守傳統的發展模式、技術模式和合作模式,在科技創新方面還是單兵作戰的話,就會喪失發展機遇,與國際汽車企業的差距會越拉越大,生存空間會被越擠越小,甚至被市場淘汰。我們只有聯合起來,比別人跑得更快,才能縮小差距,迎頭趕上,在合作中趕超,在抗衡中怒放。

二、我國汽車企業開展技術合作的思考

我們認為,開展技術合作,是適應中國汽車產業新形勢、新階段的必然選擇,可以豐富技術來源,彙聚資源,集中力量,形成技術合力;是我國汽車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培育核心能力的現實需要,雙方可以各取所需,優勢互補,共同攻克技術難關,節省開發成本,縮短開發週期;是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有效路徑,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複投入,促進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能力的快速提升。

我們認為,我國汽車企業在技術合作上,需要解放思想,創新模式,大膽實踐。在合作模式上,一是自主品牌企業與國際汽車企業的合作。中國汽車企業已經具備與國際汽車企業平等互利合作的條件和基礎,必須在國際技術合作中堅持以我為主,主動主導,共用智慧財產權,同時做好技術合作的知識管理,將好的管理、流程、經驗固化下來,讓技術合作更高效、更出彩。二是國內整車企業之間的合作。根據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結合雙方的需求,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共用資源、共創成果、共贏發展。三是整車企業與上下游零部件企業、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在全產業鏈和價值鏈開展合作,實現同步開發、同步成本、同步品質。四是汽車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將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合作方式上,針對共同的需求,兼顧雙方的利益,長期合作可以建立技術聯盟,通過共建技術中心等,在產品開發、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科技人才等方面進行共用和合作;短期合作可以採用技術專案制,組建臨時團隊,調配優質資源,集中力量解決具體問題。在合作內容上,補齊技術短板,既可以在傳統汽車領域的關鍵總成核心技術、汽車電子、汽車材料等方面進行合作,又可以著眼未來,把握前瞻,在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等方面進行合作。

三、東風公司開展技術合作與技術創新的思考與實踐

作為我國汽車行業的骨幹企業,東風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開展科技創新,主動與相關方開展技術合作,努力做強做優做大,致力於成為“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的卓越企業”,並著力推動我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2016年,東風公司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產銷高品質突破420萬輛,達到427.7萬輛,其中自主品牌137.7萬輛,經營品質和效益穩步提升,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東風公司“十三五”發展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經營規模跨越560萬輛,挑戰600萬輛,增速跑贏大市。其中自主品牌汽車銷量達到23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0萬輛。作為實現“十三五”目標的重要支撐,東風公司制定和展開科技工作發展規劃,圍繞低碳化、新能源、智慧網聯、綠色材料、綠色及智慧製造等技術領域,實施“跨越2020”科技振興計畫專案,努力實現科技強企,建設卓越企業。

開展技術合作,是東風公司重要的戰略舉措。東風公司一直高度重視技術合作,創新合作模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國際技術合作中,東風公司堅持主動主導,積極導入合作夥伴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動力總成資源分享,進行新能源整車與技術聯合開發等。如東風公司與PSA共同開發了共用智慧財產權的e-CMP模組化平臺;與雷諾合作,聯合研發、製造中高端純電動轎車和經濟型純電動汽車;與日產合作,共同開發PHEV車型等。在國內技術合作中,今年2月份,東風公司與一汽正式簽署共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車載智慧網聯、燃料電池、輕量化等前瞻性技術進行研究,以解決雙方面臨的共性技術問題,並快速提高中國汽車產業前瞻性技術的研究水準;與眾多零部件和原材料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開展技術交流和技術幫扶,實現了同步發展;與華為、中國電科開展智慧網聯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的合作,成效逐步顯現,東風公司無人駕駛汽車的原型車正在加速驗證和改進中;與中航工業、航太科技、中國電科、東方電氣集團簽訂戰略協定,就電池、電機、電子技術展開技術交流合作,加強“三電”研究和產業化工作。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技術強,則自主品牌強;自主品牌強,則中國汽車產業強。在實現我國汽車產業從大到強的偉大征程中,在我國汽車企業加油向未來的突破發展中,開展技術合作是新形勢下必不可少的發展模式。東風公司今後將繼續敞開胸懷,率先實踐,與在座的同行、上下游企業、高科技企業深化技術合作,攜手共創中國品牌怒放的春天。(網上車市 2017年4月20日 上海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