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空中驚魂!北京飛墨爾本女乘客耳機爆炸

耳機電池起火爆炸, 乘客臉部灼傷。

澳大利亞民航班機上發生乘客耳機電池爆炸, 使各種電池驅動產品的安全隱患再度引起關注。


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ATSB)公佈的資訊顯示, 最近一名女性乘客搭乘澳航從北京飛往墨爾本的航班, 起飛兩小時後, 她戴著的耳機起火爆炸。

當時正在打瞌睡的她被爆炸聲驚醒, 隨手摘下耳機扔在地上, 耳機上冒著火星, 塑膠開始熔化。 機組人員把一桶水澆在燃燒的耳機上滅了火, 熔化的電池和塑膠外殼已經粘在地上, 機艙裡彌漫著塑膠熔化和電器、頭發燒焦的氣味。

這位沒有透露姓名的女乘客面部、頸部和手背都有灼傷。

ATSB網站上發佈的通告沒有點明起火耳機的品牌, 但認為元兇是耳機使用的鋰離子電池。

安全隱患

近年來智慧手機電池過熱、自燃、爆炸事故屢屢發生。

韓國電器製造商三星的Note7手機電池過熱、起火事故頻發, 最後導致國際民航管理當局下令禁止攜帶這款手機乘飛機, 三星最終宣佈召回並停產Note 7。

去年, 悉尼機場一架正準備起飛的卡達航空公司班機機艙發現一件手提行李冒煙, 後來查明是包裡的鋰電池起火。

美國曾發生掉在地上的電子設備受擠壓後冒煙的事故。

目前國際民航業普遍採納的規定是手機、手提電腦、平板電腦、手錶、相機等電池驅動的移動電子設備, 以及近年來興起的移動充電設備, 必須放在手提行李內隨身攜帶。

另外, 電池必須分別單獨妥善包裝, 以免短路起火。

容易“熱失控”?

早在2004年, 鋰電池的安全隱患促使美國聯邦航空署規定禁止客機貨艙內裝載鋰離子電池, 但乘客登機時仍可以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或手機。

2005年, 蘋果電腦公司召回了由韓國LG公司生產的"問題鋰離子電池"。

2006年, 美國電腦生產商戴爾公司在世界範圍內召回410萬塊筆記型電腦電池, 原因是這些由日本索尼公司生產的鋰離子電池可能導致筆記型電腦起火。

當時整個電子產品行業受到這一規模空前的召回震動,

也引發公眾對鋰電池安全性能的擔憂。

鋰離子電池體積小、重量輕, 但容量更大,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逐步取代鎳鎘和其他材料製成的電池。

但是, 鋰電池容易"熱失控", 這是因為在電池小小的體積中含有可導致起火的所有成分:碳、氧和一種易燃液體——鋰鹽類電解質。

電池充電時, 陰極的鋰離子向陽極移動;電池在使用過程中, 鋰離子又回到陰極以提供能量。 在充完電的狀態下, 失去大部分離子的陰極非常不穩定, 隨著熱量積蓄, 電池就可能出現過熱、自燃。

另外, 如十多年前戴爾召回索尼電池案例顯示, 鋰電池生產過程中如果混進微小的金屬粒子, 會導致電池與電腦充電系統接觸後容易過熱或短路, 產生火花。

手機鋰電池還有很多安全隱患, 如電池內部短路、過度充電、錯誤的使用方法、機內電池老化、在極限溫度的時候太過靠近熱源, 都會產生自燃隱患。

科學家們正試圖研製一種不含碳、氧和燃料的新型化學電池。

但是,類似澳航最近發生的耳機電池起火事件如何有效防範,目前還沒有具說服力的方案。

但是,類似澳航最近發生的耳機電池起火事件如何預防、避免,目前還沒有具說服力的方案。

但是,類似澳航最近發生的耳機電池起火事件如何有效防範,目前還沒有具說服力的方案。

但是,類似澳航最近發生的耳機電池起火事件如何預防、避免,目前還沒有具說服力的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