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小小法援中心贏了一場“大官司”!“以弱勝強”的秘訣原來是~

隨著法院查封令的解除, 這幾天, 大同市東小城商業廣場內的商戶們陸續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但發生在幾個月前的那場官司還是深深觸動著大家, 偶爾的聊天中有驚訝, 有感激, 更多的是對法治社會的重新認識。

“大家出錢買的商鋪, 一夜之間卻被北京的法院查封了, 沒有前兆, 沒有通知, 當時大夥徹底蒙了。 只記得樓下聚集的人越來越多, 火氣越來越大。 ”突如其來的一紙查封令讓東小城瞬間炸開了鍋。

“我們一路上訪到市政府, 為的就是問問這法律到底咋規定, 到底保護的是誰的利益。 幸好有南郊區的法律援助律師, 他們和我們站在了一起, 幫著我們贏回了官司, 贏回了尊嚴。 ”一路走來, 峰迴路轉, 商戶們體會到了依法維權的力量。

摒棄“斡旋思維”宣導法治解決

法援律師靠法“說話”

故事還得從去年9月說起, 大同市東小城專案開發商因債務糾紛被債權人起訴至北京中院,

隨後該院依據基本事實對東小城部分商鋪予以財產保全。

得知自己花錢買來的商鋪被法院查封, 商戶們由不解逐漸演變為不滿, 上訪成為了大夥表達主張的首選方式。

面對矛盾焦點的不斷積聚, 如何平復商戶情緒, 如何引導大家合法維權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經過慎重考量, 大同市南郊區法律援助中心成為此次化解矛盾的主力軍。

“處理此類矛盾糾紛, 必須首先摒棄之前‘和事佬’的角色, 居中斡旋只會暫緩紛爭, 難以徹底案結事了。 一定得讓大夥知道遇事找法、自覺用法的好處。 ”從接收案件的第一天起, 南郊區法援中心主任張秀萍就把“法為先”的理念擺在首位。

循著依法辦事的思路,

南郊區的法援律師們一方面積極收集證據材料, 證明商戶取得商鋪合法合規;一方面努力尋找與北京中院溝通的核心所在, 力爭做到有理有據。

“儘管債權人為了保障自身利益, 有權選擇相關措施減少損失, 但前提條件是不能損害業已形成的物權, 物權優於債權。 ”南郊法援律師的陳述直擊要害。

一番據理力爭, 北京中院最終採納了南郊法援律師的意見, 查封令得到解除, 商戶物權得以保障。

談及法律援助“以弱勝強”的秘訣, 大同市南郊區司法局局長劉日告訴記者, 他們從接受案件之日, 就把證據歸攏, 法條解讀當做“法器”, 優先從法律中尋找對應之策, 優先從證據裡找到“翻盤”的良機。 這種崇尚法律、崇尚證據的援助準則,

直接促成了結果的“柳暗花明”。

分析利弊得失引導步入正途

法援律師以法“疏堵”

如果說, 東小城援助案例, 南郊法援律師採取的是“據理力爭”, 那麼在另一起有關億豐置業的援助案例中, 他們則“以理服人”。

今年4月初, 購買大同億豐世貿中心商鋪的近千名業主聯名來到信訪中心, 要求政府解決開發商億豐置業遲延交房以及返還租金的問題。

“城市轉型過程中, 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使得開發商面臨諸多難題, 其中資金鏈條的斷裂危害最大。 它往往讓投資房產的普通百姓短期內人心惶惶, 進而採取過激手段維權。 這時就需要政府站在公立角度, 運用政策法律, 廣泛對接群眾, 用理智引導大家, 用理性聚攏大家, 真正為矛盾找到一個法治的管道和出口。

”劉日深知, 只有看到矛盾糾紛的實質, 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小小的法援中心贏了一場“大官司”的消息, 在當地不脛而走, 許多百姓紛紛點贊。

剛剛經歷權利“反轉”的東小城專案訴訟當事人王世永告訴記者, 從接手他們的官司, 南郊區的法援律師就把專業、敬業表現得淋漓盡致。 怎樣讓當事人的執行異議申請有理有據, 怎樣讓大夥的合理主張完整表達, 法援律師查閱合同原件, 調取商鋪開發手續, 所有準備工作一樣也沒落下。 就沖這份認真勁, 當時自己就篤定, 這官司一定能扳回來。

“有時法律援助, 不一定非得贏得最後勝利, 給當事人內心增加一種對法律的信仰更可貴。 ”劉日為法律援助給出自己的注腳。

來自億豐置業的受援業主張建國對記者說道,他們就是在法律援助律師的指導下,第一次知道了合同中約定的仲裁是咋回事,如果選擇仲裁會有什麼法律風險,為何訴訟是當下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

因為只有訴訟才能讓大家對開發商申請財產保全,將來通過拍賣得到補償,減少損失。法援律師給了大夥打贏官司的勇氣和底氣,大夥現在覺得離事實真相越來越近,離法律真相越來越近。

採訪結束,記者走出屋外,南郊法援中心的接待大廳依然繁忙。“申請表在這邊,請您過這兒來取”,“您的材料符合要求,現在咱們來談談案子”,耳熟能詳的話語回蕩在大廳的每個視窗。

本報記者 楊銳

來自億豐置業的受援業主張建國對記者說道,他們就是在法律援助律師的指導下,第一次知道了合同中約定的仲裁是咋回事,如果選擇仲裁會有什麼法律風險,為何訴訟是當下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

因為只有訴訟才能讓大家對開發商申請財產保全,將來通過拍賣得到補償,減少損失。法援律師給了大夥打贏官司的勇氣和底氣,大夥現在覺得離事實真相越來越近,離法律真相越來越近。

採訪結束,記者走出屋外,南郊法援中心的接待大廳依然繁忙。“申請表在這邊,請您過這兒來取”,“您的材料符合要求,現在咱們來談談案子”,耳熟能詳的話語回蕩在大廳的每個視窗。

本報記者 楊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