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事情變壞,多是從父母急於保護孩子開始的

文:小富女

01

前幾天, 我所在的媽媽群裡, 曾瘋傳了這樣一條視頻:

杭州某家商場的遊樂場內, 一名四五歲大的小姑娘, 踩了一名一歲多小男孩的腳。

導致男孩的母親當場失控咆哮、儀態盡失。

在長達64秒的視頻裡, 小女孩的媽媽一直道歉, 而小男孩的媽媽則顯得不依不饒。 她歇斯底里的不停咆哮, 全然不顧身旁老公的勸阻, 自己兒子也已然被嚇哭。

正當網友們都認為男孩的媽媽反應過激, 而為小女孩和她媽媽打抱不平時, 卻有人發出一段117秒的 “加長版”視頻, 讓事件“戲劇化”的翻轉。

原來, 在那段更長的視頻裡, 小女孩先是肆無忌憚地從小男孩身上踩過, 之後又若無其事的繼續玩耍。 當男孩媽媽找到女孩媽媽要求道歉時, 她還試圖跑開繼續去玩, 甚至用力推了擋住自己路的另一個小女孩子……

顯然, 小女孩動輒無緣無故的踩人腳、動手推 , 但卻對此不以為然。

前幾天看了一個視頻, 視頻中, 我關注到女孩媽媽的兩個細節:

一個是:面對男孩媽媽的“咆哮”, 女孩媽媽一邊替女兒道歉, 一邊輕拍女兒、把女兒拉在身邊。 顯然, 她並未真正幫女兒認識到錯誤;

另一個是:女孩媽媽其實早就發現了孩子喜歡推人的毛病。 她的一系列解釋, 其實也正引射了她一系列心理過程:“我一直都在說她的”、“對不起, 我跟你說對不起了”、“我們也只是個孩子”、“她也不懂事啊”……

由此看來, 女孩媽媽的和顏悅色雖與男孩媽媽的過激反應形成鮮明反差, 但初衷卻是一致:都是想要急切的保護孩子。

可事情變壞, 也往往是從父母的“過度保護”開始的。

男孩媽媽的“激怒”, 無疑為孩子示範了一個低級的處理方式;

女孩媽媽的“溫柔”, 則無形中包庇和助長了孩子的暴力惡行。

02

媽媽群裡, 之所以會對這個事件高度關注, 實則因為這類“戲碼”, 也不斷在媽媽們身邊真實上映。

就在上個週末, 好朋友也跟我講了她女兒班上剛發生的一起衝突:

小A的媽媽晚上回家給孩子洗澡時, 發現女兒的烏黑長髮裡竟摻進了一些邋遢的橡皮泥。

在得知橡皮泥是同學小B黏上去的之後, 這位媽媽當即暴怒, 拿起手機就在班級群裡沖著小B的媽媽公開喊話, 大聲呵斥小B的媽媽不管教兒子, 再三強調要為女兒討個說法。

小B的媽媽未做出回應。 這位媽媽就聲嘶力竭、歇斯底里的在群裡連發了十幾條語音。

本以為這件事情就以小A媽媽的“發洩”而作罷。 沒想到,

大約一個小時過後, 小B的媽媽舉起手機, 竟也以同樣的方式“狂飆高音”。

本來安靜了的群裡, 又一次“炸裂”了;

原本一個女人的發飆, 變成了兩個女人的瘋狂……

好朋友在向我說起這事時, 反復歎息。 她說:“兩個媽媽其實都是班上的高知媽媽。 你說怎麼一到孩子的事情上, 卻失去了一個成年人的正常心智。 ”

媽媽們的“異常”, 多半是從想要保護自己孩子開始的。

可真的是“保護”嗎?

有網友說的好:如何培養出一個熊孩子?

只要但凡孩子遇到問題, 你都出手替他解決;並且經常說:“哎呀, 小孩子嘛, 等長大就好了”, 這孩子八成就“熊”了。

03

我們究竟該怎麼樣保護親愛的孩子?

兒子三歲以前, 因為我和先生白天上班, 孩子多由外婆一手帶大。 某次我也曾和母親探討, 如果孩子和小朋友在樓下玩耍, 遇到“打人/被打”怎麼辦?

母親說:“雖然孩子常是三五紮堆在玩, 但做家長的, 怎麼可能真那麼心大?一般我就算跟人聊天, 也會就站在半米遠的地方看著他。

如果是小的“爭執”, 搶個玩具、相互推揉一下, 我都會“視而不見”。 讓他在“小圈子”裡學會平等交流和自己解決,畢竟咱又不能保護他一輩子;

可如果孩子受到了較大的傷害,當然是第一時間把自己孩子抱開,先避免受到二次傷害,回過頭來再跟他分析: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問題?遇到這種衝突可以怎麼做。”

而對於要不要跟對方家長交涉?母親說:“可以溝通,但非重點。因為你本來就不能保證孩子所遇世界都是單純和講理的,所以重要的是教給他處理和應對複雜局面的方式。”

講真,我挺佩服我母親這種來自民間的育兒智慧;

後來,我在一本書育兒書裡得到了更科學的佐證:

作者提出不妨以企業慣用的“SWOT分析法”來幫孩子更好的看待問題。一邊看到機會與威脅(OT),從小打小鬧中摸索人際法則、自我調節的機會;一邊分析優勢與劣勢(SW),找到矛盾起因,尋找癥結對策,引導孩子用恰當的方式做出反應。

很感激,正因母親的明理,我的孩子在交往中也善良有愛。

關於孩子的成長,母親還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俗語:

任何時候,可以做孩子的“眼”和“耳”,但千萬別做孩子的“手”和“腳”。

我的理解是:

當孩子小的時候,站在你目所能及的地方,幫他更全面的看、更冷靜的聽,做他更高級別的大腦,引導他解決;而非什麼事情都代替他做,束縛了他的手和腳。

04

很多事情,的確是由父母的過度保護,而開始變壞的。

不僅是孩子的人際交往,也包括孩子在成長和教育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問題:

那次孩子想要觸摸路邊的泥土、土裡的昆蟲,你大聲喝止,說地上太髒了,卻也喝止住了孩子接觸自然、自由探索的天性;

那時孩子想學兩輪單車,你跟在後面緊緊的扶著車座,隨著孩子跑了幾圈不放手,卻讓他錯過了掌握平衡和獲得勇氣的最佳機遇;

那陣孩子想要掃地做飯,你說這是大人的活兒,小孩學好玩好就行了,卻讓孩子缺失了勞動的技能和家庭的互動;

就連孩子每一咳嗽,你都立刻緊張的帶他去醫院,卻讓孩子日漸依賴藥物、失去了自己癒合的能力……

其實,最高級的育兒智慧,不過是放開手腳,做他思想的智庫和更強的大腦。

正如美國富豪丹尼爾所言:愛的根本宗旨,是要給被愛的人,找到一條光明、燦爛的路,還要給他以人格尊嚴。

畢竟,愛的最高境界:

不在於單純的保護,而在於智慧的引路……

-----------------------------

作者簡介:

小富女:在素簡的文字裡擁抱著內心的富足,和你分享什麼才是女人真正的富有

讓他在“小圈子”裡學會平等交流和自己解決,畢竟咱又不能保護他一輩子;

可如果孩子受到了較大的傷害,當然是第一時間把自己孩子抱開,先避免受到二次傷害,回過頭來再跟他分析: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問題?遇到這種衝突可以怎麼做。”

而對於要不要跟對方家長交涉?母親說:“可以溝通,但非重點。因為你本來就不能保證孩子所遇世界都是單純和講理的,所以重要的是教給他處理和應對複雜局面的方式。”

講真,我挺佩服我母親這種來自民間的育兒智慧;

後來,我在一本書育兒書裡得到了更科學的佐證:

作者提出不妨以企業慣用的“SWOT分析法”來幫孩子更好的看待問題。一邊看到機會與威脅(OT),從小打小鬧中摸索人際法則、自我調節的機會;一邊分析優勢與劣勢(SW),找到矛盾起因,尋找癥結對策,引導孩子用恰當的方式做出反應。

很感激,正因母親的明理,我的孩子在交往中也善良有愛。

關於孩子的成長,母親還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俗語:

任何時候,可以做孩子的“眼”和“耳”,但千萬別做孩子的“手”和“腳”。

我的理解是:

當孩子小的時候,站在你目所能及的地方,幫他更全面的看、更冷靜的聽,做他更高級別的大腦,引導他解決;而非什麼事情都代替他做,束縛了他的手和腳。

04

很多事情,的確是由父母的過度保護,而開始變壞的。

不僅是孩子的人際交往,也包括孩子在成長和教育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問題:

那次孩子想要觸摸路邊的泥土、土裡的昆蟲,你大聲喝止,說地上太髒了,卻也喝止住了孩子接觸自然、自由探索的天性;

那時孩子想學兩輪單車,你跟在後面緊緊的扶著車座,隨著孩子跑了幾圈不放手,卻讓他錯過了掌握平衡和獲得勇氣的最佳機遇;

那陣孩子想要掃地做飯,你說這是大人的活兒,小孩學好玩好就行了,卻讓孩子缺失了勞動的技能和家庭的互動;

就連孩子每一咳嗽,你都立刻緊張的帶他去醫院,卻讓孩子日漸依賴藥物、失去了自己癒合的能力……

其實,最高級的育兒智慧,不過是放開手腳,做他思想的智庫和更強的大腦。

正如美國富豪丹尼爾所言:愛的根本宗旨,是要給被愛的人,找到一條光明、燦爛的路,還要給他以人格尊嚴。

畢竟,愛的最高境界:

不在於單純的保護,而在於智慧的引路……

-----------------------------

作者簡介:

小富女:在素簡的文字裡擁抱著內心的富足,和你分享什麼才是女人真正的富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