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總覺得心跳快、心慌慌,是病嗎?

在心血管科門診, 很多患者會談到自己受到“心悸”症狀的折磨。 但是具體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心臟怎樣的感受可以稱之為“心悸”呢?

很多患者語焉不詳。 在門診採集病人資訊的過程中, 一些患者能夠明確講清楚心悸是什麼樣的感覺, 一些患者卻不清楚心悸是什麼意思。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 心悸的表現和相關疾病。

什麼是心悸?

“心悸”一詞, 源于中醫。 《中醫診斷學》中說“心悸”是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病症。 那麼問題來了, “悸動”是怎麼“動”呢?《康熙字典》中對“悸”的解釋是:1、因害怕而自覺心跳;2、下垂的樣子

因害怕而自覺心跳很好理解, 這體現了心悸的兩個特點:第一, 心跳感明顯, 甚至劇烈;第二, 多由受驚、驚恐後發作。

而另一個解釋“下垂的樣子”是什麼意思呢?在臨床的觀察中, 我認為這是心悸的另外一種表現, 就是心臟的下墜感, 漏跳感等症狀。

中醫理論中, “心悸”的發生多數與情緒因素、體虛勞倦有關。 比如突然遇到驚嚇、憂愁惱怒、悲傷過度。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是體虛勞累。 比如久病、因工作和生活等原因過度勞累, 都可能導致“心悸”的發生。

心悸是什麼疾病的表現:

第一, 心臟神經症

這類疾病主要是精神心理類的疾患, 心臟本身並沒有病變。 通常比較多見於年輕、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的中青年人, 尤以女性多見。

第二, 心律失常

比如心動過速, 心動過緩, 早搏, 房顫等。 這些疾病就有可能具有心臟本身的病變了。 這類病人通常可以通過自摸脈搏1分鐘以上, 看看有無不規律跳動來進行初步的自我檢測。

檢查手段

“心悸”症狀發生了, 需要看病,

通常會做些什麼檢查呢?遇到這類患者, 通常需要進行心電圖、動態心電圖(Holter)等檢查。 有些患者會問, 為什麼我做了心電圖之後, 什麼問題也沒有, 但是在發生“心悸”症狀的時候, 仍然會摸到脈搏的不規則跳動呢?

這就是心律失常“捉摸不定”的表現了。 通常在發病時, 心電圖才能檢查出異常。 不發病時, 心電圖和正常人沒有明顯區別。 這就是我們臨床上需要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的原因。

當然, 也可能背了一天Holter沒有發作心悸。 因為心悸是一種發作性疾病, 不發作時可能完全正常, 因此要掌握一個小技巧——心悸發作時自摸脈搏很重要:

(1)首先要數一下每分鐘跳多少次, 瞭解心跳是否有過快、過慢的情況

(2)其次要感覺一下心跳是否規律,

有無跳幾下、漏一下或提前跳一下的情況, 或是心跳有快有慢、三三兩兩, 完全沒有規律, 將這些情況告訴醫生, 對於醫生判斷並作出診斷很有幫助, 特別對症狀發作不太頻繁、holter也未記錄到的心悸的診斷尤為重要。

100歲總結:所以有心悸的患者, 自行檢測結合必要的檢查, 明確“心悸”的來源和性質, 做到有的放矢, 醫生治療時才能事半功倍。

“心慌慌”該怎麼辦?

1、及時進行檢查確定病情

平日裡, 如果出現了心慌的情況, 首先我們不要慌, 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診治。 比如可以到醫院做個心電圖, 如果心慌發作的時間短, 可以做個24小時動態心電圖, 這一檢查可以準確記錄心慌時的心電圖情況, 能説明醫生分析判斷是不是出現了心律失常,

屬於哪種類型, 並進而判斷是否需要治療以及如何治療。

2、心慌不代表心臟出問題

很多人認為, 自己之所以出現心慌的情況, 一定是心臟出現了問題, 罹患心臟病了。 其實並不絕對, 心律失常可見於各種器質性心臟病, 也可發生在健康人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者身上, 他們的心臟沒有實質性病變, 這叫做非器質性心律失常。 這種心律失常大多是由於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習慣、情緒刺激、寒冷刺激、劇烈運動等因素引起來的, 症狀一般較輕, 表現為輕微的心慌、胸痛、失眠, 有些人甚至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

一般情況下, 去除了誘因, 在醫生指導下, 用中藥調理或適當服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