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以商養廁見成效,梅州的“廁所+”是怎麼做的?

梅江區東山碼頭廁所兼售票處和小賣部

近日, 國家旅遊局公佈了2016年度廁所革命先進市名單, 全國共有100個城市入選, 廣東省的廣州、梅州、潮州、揭陽、湛江、韶關等6個城市受表彰,

這是梅州連續兩年上榜先進市。

“連續兩年都有梅州, 這真的不容易啊。 ”梅州市旅遊局局長朱瑛這樣說。 今天, 梅州市擁有幾十座已經市場化運作的旅遊廁所, 採取“公廁+店鋪”、“公廁+飯店”、“公廁+辦公樓”、“公廁+中轉站”、“公廁+老人活動室”等公廁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合理布點, 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四管齊下”, 把商業體與公廁巧妙地結合起來運營, 這讓梅州公廁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都更加有活力, 也更加可持續化。

今天看來, “廁所+”模式的推廣在國內的旅遊廁所建設中的確先進, 但回顧過去, 其實梅州的公廁服務從十幾年前就走在業內前沿了。 2005年, 梅州城區公廁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模式被“創優”國檢組譽為“梅州模式”;2008年,

梅州走出一條城市公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受到業內人士關注, 獲得當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十幾年前在城市公廁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正是今天梅州以商養廁的原型。

1

因地制宜的“廁所+”

今天走在梅州的大街小巷, 你會發現公廁並不僅僅是建在路邊的簡易平層建築, 而更多的是和商業相關的綜合體。 商店、辦公場所、飯店、手信店、老人活動室……這些原本與公廁沒有關係的場所成了向遊客和市民開放的旅遊廁所。 “廁所和售票處結合起來了, 感覺挺方便的。 ”一名在梅江區東山碼頭排隊買票的遊客這樣說。 在這個景區門口的旅遊服務諮詢點不僅設立了售票口和小賣部, 還建有旅遊廁所, 方便遊客入園前使用。

“有的公廁位於商業街, 就做成店面+廁所, 有的公廁在社區附近, 就做成老人活動室+廁所, 以商養廁中的‘商’其實是變化的, 而這個變化因地制宜。 ”梅州市旅遊局規劃資源統計科科長卓傑這樣說。

將梅州現有的幾十個廁所市場化運作案例做一個統計, 可以發現大致分為五種模式:“公廁+店鋪”、“公廁+飯店”、“公廁+辦公樓”、“公廁+垃圾中轉站”、“公廁+老人活動室”, 涵蓋了市民和遊客的基本需求, 可設立的範圍和區域也因為商業的介入而變得更加寬泛。 商業的介入反而會削弱廁所本身的職能?在面對很多網友的疑問時,

卓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我們都設立了非常清晰醒目的標識牌在建築上, 讓遊客可以一眼看到。 ”

公廁+店鋪, 其實通俗理解就是以“店”養廁。 在規劃建設公廁和改造工作時, 有條件有土地運營店面的, 都建設了商店。 “建好之後把門店租出去給商家, 不收取租金的前提是店家要負責好廁所的後期管理及保潔費用, 這樣既提高了成本, 也提高了保潔水準。 ”梅州市旅遊局規劃資源統計科的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據瞭解, 這樣的公廁在梅州城區裡有10多座。

五個模式中, 最受爭議的是“公廁+飯店”。 吃飯和如廁放在同一個區域, 總讓人難以理解。 對此, 梅州市旅遊局的工作人員給出了答案, “其實飯店和公廁被設立在不同的樓層,衛生問題遊客和市民可以放心。”梅州市區內文化路的公廁就與飯店設置在一起,敞開對外、顧客兼用、資源分享,飯店經營與公廁管理相互促進,確保清潔衛生,顧客滿意、市民滿意,打造出了城市公廁建設管理新模式和衛生間的新形象。

“公廁+辦公樓”和“公廁+垃圾中轉站”模式都將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保潔方面得到了統一,方便管理:一棟樓裡既有辦公區域,也有面對公眾開放的公廁區域,彼此互不打擾,但卻大大節約了用地和建設成本,方便管理,淨化品質也得到了保證。而公廁與中轉站的合二為一,不僅提升了公廁的整潔程度,垃圾中轉站的衛生狀況也能得到一定改善。

“公廁+老人活動室”的模式是把公廁與老人活動室合為一體。由社區無償提供土地,環衛部門出資建設、管理。底層為公廁,二層建老人活動室……既方便了市民生活,又為遊客提供了方便。

其實,建設這樣一間“有附加值”公廁的費用並不低,按照省級標準,一座旅遊廁所的新建費用是15萬元,而梅州模式的廁所新建費用則需要三四十萬元。卓傑說,“雖然建設初期的費用稍高,但這樣投入市場的廁所後期的養護費用卻大大減少了;從長遠的角度看,肯定是省錢的,而且養護效果會更好。”一座廁所僅聘請保潔員的費用,一年就要達到三四萬元,而以商養廁之後這些費用就不必再支出了。

2

開創“梅州模式”

去年梅州市在廁所革命建設上共投入3000多萬元,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達123座。早在2015年廁所革命剛啟動時期,梅州市已制定實施了《梅州市旅遊廁所建設管理三年(2015—2017年)行動計畫實施方案》,提出3年內將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共342座,達到相關品質等級標準、廁所數量充足、管理有效的目標。按照此方案,今年梅州市將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120座,其中新建74座、改擴建46座。

筆者在走訪梅州部分公園景區時看到,很多公共廁所既重外表,也重內裡。外表上匠心獨具,好似景區一景,如客天下景區亭臺樓閣式廁所,興寧神光山旅遊區的綠牆木柵欄小清新式廁所。廁所內部環境乾淨整潔、設施完善,有部分公共廁所還放送優美的音樂,讓人心情愉悅。

但10年前的梅州公廁情況卻不是那麼的樂觀。據當地人介紹,梅州市2004年上半年以前的公廁大部分建築標準都很低,基本上都是槽坑式,簡陋、破爛、設施設備不完整,低矮不透光、不通風,地板漬水,蟲蛆滿地爬、蚊蠅四處飛,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髒”、“臭”成為公廁的代名詞,那麼,如何破解這一城市管理的難題呢?時任梅州市環衛局局長、黨委書記吳獻華是公廁改革最直接的策劃者。“要是把公廁和店鋪結合起來,用門店租金抵減部分公廁管理費用,豈不是可以節約成本?把公廁和飯店建在一起,飯店不用再建衛生間,降低場租成本,公廁搞不乾淨就會趕跑顧客,所以飯店必須把公廁搞得比飯店還乾淨,才能經營下去,長期下來不就是一個良性迴圈了嗎?”他的觀點為梅州市的公廁規劃和管理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2004年下半年以來,梅州市政府出臺了《梅州城區公共廁所管理暫行辦法》,把公廁與店鋪、飯店、辦公樓、垃圾中轉站、老人活動室等設施有機巧妙地結合起來,新建和改造了50多座不改變公廁主體功能的環衛綜合設施,實行市場化運營管理,走出了一條城市公廁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方便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和市民。

2005年7月,梅州城區公廁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模式被“創優”國檢組譽為“梅州模式”。2006年5月廣東省建設廳在梅州召開廣東省公廁建設管理現場會。2007年梅州城區公廁建設模式取得了三項實用新型專利。2008年,梅州市城市公廁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專案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目前,梅州公廁的模式也運用到了旅遊景區當中,越來越多和商業結合的廁所在城市的角落中出現。梅州市旅遊局的工作人員說,“以商養廁不僅提高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公廁保潔實行市場化運營,公廁全天候保持清潔度,徹底改變了以往靠鼻子找廁所的歷史,也提升了城市土地和公共服務設施的資源利用率,通過公廁與中轉站、店鋪、辦公室等設施的科學規劃,降低建設成本和管理成本,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方便市民和遊客的宗旨。”

3

重點改造“第三衛生間”

前兩年,梅州市新改建廁所數量居廣東省第三,占全省建設比重的7.8%,2017年梅州市計畫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120座。根據梅州市旅遊局相關工作人員透露,2017年梅州市的旅遊廁所建設工作的重點將放在“第三衛生間”的修建上。

梅州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梅州市還將著力推進“第三衛生間”的建設。“自從去年年底開始,梅州的幾個國家5A級以及4A級旅遊景區已經根據規定著手增加景區內的‘第三衛生間’,一些景區目前還在動工中。除了保證‘第三衛生間’的職能以外,廁所的外觀也力求能融入更多的客家元素,建造出更多與景區融合為一的‘第三衛生間’。”按照國家旅遊局的相關規定,5A級旅遊景區在2017年年底前必須建設“第三衛生間”,梅州市除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雁南飛茶田將在年底完成建設外,平遠五指石等景區也將作為示範區在年底前完成“第三衛生間”的建設。

原題:《梅州:以商養廁助力公廁可持續運營》

圖片:梅州旅遊局

編輯:陳靜

“其實飯店和公廁被設立在不同的樓層,衛生問題遊客和市民可以放心。”梅州市區內文化路的公廁就與飯店設置在一起,敞開對外、顧客兼用、資源分享,飯店經營與公廁管理相互促進,確保清潔衛生,顧客滿意、市民滿意,打造出了城市公廁建設管理新模式和衛生間的新形象。

“公廁+辦公樓”和“公廁+垃圾中轉站”模式都將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保潔方面得到了統一,方便管理:一棟樓裡既有辦公區域,也有面對公眾開放的公廁區域,彼此互不打擾,但卻大大節約了用地和建設成本,方便管理,淨化品質也得到了保證。而公廁與中轉站的合二為一,不僅提升了公廁的整潔程度,垃圾中轉站的衛生狀況也能得到一定改善。

“公廁+老人活動室”的模式是把公廁與老人活動室合為一體。由社區無償提供土地,環衛部門出資建設、管理。底層為公廁,二層建老人活動室……既方便了市民生活,又為遊客提供了方便。

其實,建設這樣一間“有附加值”公廁的費用並不低,按照省級標準,一座旅遊廁所的新建費用是15萬元,而梅州模式的廁所新建費用則需要三四十萬元。卓傑說,“雖然建設初期的費用稍高,但這樣投入市場的廁所後期的養護費用卻大大減少了;從長遠的角度看,肯定是省錢的,而且養護效果會更好。”一座廁所僅聘請保潔員的費用,一年就要達到三四萬元,而以商養廁之後這些費用就不必再支出了。

2

開創“梅州模式”

去年梅州市在廁所革命建設上共投入3000多萬元,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達123座。早在2015年廁所革命剛啟動時期,梅州市已制定實施了《梅州市旅遊廁所建設管理三年(2015—2017年)行動計畫實施方案》,提出3年內將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共342座,達到相關品質等級標準、廁所數量充足、管理有效的目標。按照此方案,今年梅州市將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120座,其中新建74座、改擴建46座。

筆者在走訪梅州部分公園景區時看到,很多公共廁所既重外表,也重內裡。外表上匠心獨具,好似景區一景,如客天下景區亭臺樓閣式廁所,興寧神光山旅遊區的綠牆木柵欄小清新式廁所。廁所內部環境乾淨整潔、設施完善,有部分公共廁所還放送優美的音樂,讓人心情愉悅。

但10年前的梅州公廁情況卻不是那麼的樂觀。據當地人介紹,梅州市2004年上半年以前的公廁大部分建築標準都很低,基本上都是槽坑式,簡陋、破爛、設施設備不完整,低矮不透光、不通風,地板漬水,蟲蛆滿地爬、蚊蠅四處飛,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髒”、“臭”成為公廁的代名詞,那麼,如何破解這一城市管理的難題呢?時任梅州市環衛局局長、黨委書記吳獻華是公廁改革最直接的策劃者。“要是把公廁和店鋪結合起來,用門店租金抵減部分公廁管理費用,豈不是可以節約成本?把公廁和飯店建在一起,飯店不用再建衛生間,降低場租成本,公廁搞不乾淨就會趕跑顧客,所以飯店必須把公廁搞得比飯店還乾淨,才能經營下去,長期下來不就是一個良性迴圈了嗎?”他的觀點為梅州市的公廁規劃和管理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2004年下半年以來,梅州市政府出臺了《梅州城區公共廁所管理暫行辦法》,把公廁與店鋪、飯店、辦公樓、垃圾中轉站、老人活動室等設施有機巧妙地結合起來,新建和改造了50多座不改變公廁主體功能的環衛綜合設施,實行市場化運營管理,走出了一條城市公廁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方便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和市民。

2005年7月,梅州城區公廁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模式被“創優”國檢組譽為“梅州模式”。2006年5月廣東省建設廳在梅州召開廣東省公廁建設管理現場會。2007年梅州城區公廁建設模式取得了三項實用新型專利。2008年,梅州市城市公廁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專案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目前,梅州公廁的模式也運用到了旅遊景區當中,越來越多和商業結合的廁所在城市的角落中出現。梅州市旅遊局的工作人員說,“以商養廁不僅提高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公廁保潔實行市場化運營,公廁全天候保持清潔度,徹底改變了以往靠鼻子找廁所的歷史,也提升了城市土地和公共服務設施的資源利用率,通過公廁與中轉站、店鋪、辦公室等設施的科學規劃,降低建設成本和管理成本,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方便市民和遊客的宗旨。”

3

重點改造“第三衛生間”

前兩年,梅州市新改建廁所數量居廣東省第三,占全省建設比重的7.8%,2017年梅州市計畫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120座。根據梅州市旅遊局相關工作人員透露,2017年梅州市的旅遊廁所建設工作的重點將放在“第三衛生間”的修建上。

梅州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梅州市還將著力推進“第三衛生間”的建設。“自從去年年底開始,梅州的幾個國家5A級以及4A級旅遊景區已經根據規定著手增加景區內的‘第三衛生間’,一些景區目前還在動工中。除了保證‘第三衛生間’的職能以外,廁所的外觀也力求能融入更多的客家元素,建造出更多與景區融合為一的‘第三衛生間’。”按照國家旅遊局的相關規定,5A級旅遊景區在2017年年底前必須建設“第三衛生間”,梅州市除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雁南飛茶田將在年底完成建設外,平遠五指石等景區也將作為示範區在年底前完成“第三衛生間”的建設。

原題:《梅州:以商養廁助力公廁可持續運營》

圖片:梅州旅遊局

編輯:陳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