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時期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移民:資料據稱達到1340萬

明朝初年, 因為連年戰亂, 許多地方百姓非亡即逃, 土地荒蕪, 人煙稀少, 官員無人可統治。 朱元璋老家鳳陽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戰爭過後, 鳳陽的人口少至平均每平方公里僅僅五個人, 許多地方一望都是荊棘, 走幾天路不見一個人影。

配圖

翻開《明史》, 荒涼景象在元末明初這個時段比比皆是:以繁榮著稱的揚州, 到龍鳳三年(西元1357年), “城中居民僅余十八家”。 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 徐達率師北伐, 路過河北, 發現“道路皆榛塞, 人煙斷絕”。 洪武初, 濟南知府陳修上奏“北方郡縣, 近城之地多荒蕪”。 衛輝府獲嘉縣在洪武三年時, “土著不滿百, 井閭蕭然”。

配圖

直到洪武十五年, 致仕晉府長史桂彥良上《太平治要十二條》, 還說:“中原為天下腹心, 號膏腴之地, 因人力不至, 久致荒蕪。 ”

因此朱元璋在聖旨中說:“喪亂之後, 中原草莽, 人民稀少。 所謂田土辟, 戶口增, 此正中原之急務。 ”

面對這種情況, 朱元璋動用行政力量, 組織了人類史上最大的政府組織移民行動。 朱元璋一共組織移民1340萬人, 占全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這在中國史、人類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  

配圖

“問我祖先在何處, 山西洪洞大槐樹。 ”在華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區, 流傳著大槐樹的傳說。 這個聽起來有點離奇的傳說凸顯了朱元璋移民的力度之大, 措施之嚴密乃至嚴酷。

心思縝密的朱元璋對移民組織得很成功。 他居高臨下, 根據各地的人口密度, 確定遷出地、遷入地, 由各地官員組織護送, 並且發給遷移人口一定量的種子、糧食和農具,

以使他們到了新地區後能迅速紮下根來, 安居樂業。 應該說, 這是一件便利天下的好事, 計畫周密, 組織有序, 措施得力, 可圈可點。

配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