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文明早期對於大範圍地理距離的認知

先秦到漢代多種文獻記載大地東西28000裡、南北26000裡, 《尚書·禹貢》記載“五服”的範圍“東漸於海, 西被於流沙”;如果採用當時的1裡等於250米, 則大地東西28000裡、南北26000裡的範圍正好符合以中原為中心的歐亞大陸東-西、南-北的距離, “五服”的範圍也正好符合東至海、西至流沙的範圍。

《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豎亥測量大地的結果“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 這個數字符合步行測量歐亞大陸南北距離實際需要走的步數。

因此, 中國文明早期在夏代建立的前後, 也就是從帝堯到大禹的時代, 曾經對大地進行過由東到西、由南到北的測量, 向東到達中國的東海, 向西到達地中海, 向南到達中國的南海, 向北到達北冰洋。 當時測量的方法是步測, 1步相當於125釐米, 200步為1裡, 1裡相當於250米。

中國早期文獻中反復提及“四海”的概念, 正是大地測量的反映。

《山海經》記載的豎亥步東極至西極的步數“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按照前面3條前提, 可近似為26000 裡, 這就是古文獻中大地南北26000 裡的來源;28000 裡相當於現在的7000 公里, 26000 裡相當於現在的6500 公里, 這兩個長度很接近中原地區所在經緯度歐亞大陸從東到西和從南到北的距離。 因此, 我們認為, 這種“意外”的巧合實際上並非“意外”,

而是古代的真實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