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是顧大局還是愚忠?皇甫嵩放棄兵權,毅然去董卓掌控的京城赴死

皇甫嵩這時候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去討伐董卓, 而且現在形勢一片大好。 東邊有袁紹他們, 而西邊又有蓋勳可以聯手, 手下也紛紛在勸。 可皇甫嵩還是接受了董卓的徵調。 皇甫嵩和董卓共事的時間很長, 而且兩個人間是有不少過節的。 如今董卓大權在握, 明顯就是在收拾你皇甫嵩。 這時候的皇甫嵩要去京城, 其實就是死路一條。 運籌帷幄、料事如神的皇甫嵩不會不知道這一點。 可皇甫嵩為啥還是要接受董卓的徵調, 去京城呢?

圖1、皇甫嵩

從陳倉之戰中, 我們看到皇甫嵩是一個多麼有大局觀的人。 他能在陳倉被圍的時候, 預測到幾個月後叛軍的結果。 能夠通盤考慮事情的皇甫嵩, 自然和常人不一樣。 我們試著去解讀一下皇甫嵩當時的想法。

此時東漢朝廷的掌控者已經是董卓, 是沒有辦法更改的事實。 無論董卓是廢立皇帝、殺害士人, 還是遷都,

都是因為他已經是東漢實際的控制者。 董卓會做惡事, 之前的漢靈帝, 在之前的掌權的宦官、外戚不是也一樣。 但東漢這麼個政治環境下, 是需要一個掌控者的, 即便這個掌控者是董卓, 皇甫嵩也認。

反過來看, 如果皇甫嵩聽從了長史梁衍的勸告, 舉兵, 聯手蓋勳、袁紹等, 然後將董卓滅了。 可之後呢?聯手的各方誰能服誰?天子就再沒有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中心了。 到最後一定是一個分崩離析的狀況。 對東漢、對天下老百姓都是一個最壞的結果。 此時的皇甫嵩其實, 是期盼董卓這個現在的當家人能夠把盤面穩住, 那一切怎麼來都行, 即使皇甫嵩我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給你也在所不惜。

圖2、董卓的酒宴(《董卓進京》)

於是皇甫嵩就應徵去京城洛陽。 剛一到京城就被董卓的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抓捕了起來。 幸虧他有一個好兒子皇甫堅壽在董卓的酒宴上冒死給他父親求情, 皇甫嵩才免過一死。 看到了皇甫嵩的選擇, 蓋勳一想, 皇甫嵩這麼有實力都不舉兵討伐董卓, 我那點人馬,

還是算了, 於是蓋勳也應徵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洛陽之後, 蓋勳被董卓拜為直騎校尉。

圖3、皇甫堅壽

就這樣董卓最為懼怕的兩個人, 因為皇甫嵩的一個舉動, 讓董卓輕輕鬆松搞定。 西北方, 董卓再也沒什麼可憂慮得了。

《十八路諸侯》和您一起解讀三國歷史,
幫你打開歷史上最真實的三國, 歡迎關注【歷史深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