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征高麗,太子臨行送的一件袍子穿破了,唐太宗為什麼執意不換?

貞觀19年(645), 唐太宗率領六軍征高麗, 太子一直隨行, 苦勸他放棄征討。

唐太宗嚴厲斥責, 將太子留在定州作為監國, 高士廉等大臣輔佐。 太子送唐太宗一件褐色袍子, 太宗穿在身上出征。

隋朝時候修建了京杭大運河, 北端到達涿郡, 就是現在的北京附近。 隋唐時期出征高麗, 都是以這裡作為基地, 京杭大運河可以把物資運送過來。

現在從北京出發經瀋陽到朝鮮可以走遼西走廊, 大約1000公里路程都是平原交通很方便, 而在唐朝時期馳道到這裡只能通到碣石(葫蘆島綏中)。 秦漢至隋唐各朝, 從中原到東北的主要路線是出榆關再順大淩河谷經建昌(現葫蘆島所轄)、朝陽轉而向東到東北重鎮遼陽。 唐朝時期還記錄遼河下游有“遼澤泥潦,車馬不通”, “遼東以西水潦壞道數百里”。

這樣的路線, 交通極為困難, 一擔糧食三個農夫輪流送才能到達前線, 同時水軍走海路與主力配合也有困難。

春天開始, 唐軍深入高麗, 連續取得勝利, 6月份打到了朝鮮的安市城, 在這裡僵持不下。 僵持到了9月底, 唐太宗身穿太子送的褐色袍子已經感到寒冷了, 終於下決心退兵。

歸途中唐太宗仰天長歎, 要是魏征還在話, 他肯定會阻止我出征!

直到回到定州, 太子親自送來新袍子, 唐太宗才更換。

隋唐時期多次征服高麗失敗, 到唐高宗時期才征服, 但不久以後高麗又反叛, 未能徹底佔領。

失敗的原因主要是路途遙遠, 尤其是遼西走廊當時還是沼澤地, 後方運輸線不能保證。 另外那裡氣候寒冷,

到了冬天不利於作戰, 所以在唐朝時, 還不具備完全佔領條件。

而唐太宗執意穿一件袍子不換, 既有臨行前與太子約定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自己也知道高麗氣候嚴寒。 他事實上以穿袍子的感覺來判斷時間, 如果穿袍子不能禦寒了, 說明惡劣天氣來到, 不能攻下高麗全境, 就必須退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