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霍光生平簡介

霍光(?-前68年4月21日), 字子孟, 西漢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省臨汾市)人, 政治家, 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 名將霍去病異母弟, 昭帝上官皇后外祖父, 宣帝霍皇后之父。 先後任郎官, 曹官、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大司馬、大將軍等職位, 封博陸侯, 諡號為宣成, 是以又被尊稱為博陸宣成侯。 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 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 宣帝地節二年霍光去世, 過世後第二年霍家因謀反被族誅。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約折合1.68米), 皮膚白皙, 眉目疏朗, 鬍鬚很美, 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 他常被人和伊尹並提, 稱為伊霍,

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生平

少年時期:名將幼弟

霍光的父親霍仲孺是河東郡平陽縣的縣吏, 前141年前後在長安平陽侯府的時候和府中侍女衛媼之女衛少兒私通生下霍去病。 霍仲孺攜霍去病回平陽侯國, 和衛少兒不再來往, 後另娶妻生霍光。 霍去病在父家遭輕視, 遂歸回衛家。

建元三年, 陳皇后之母大長公主劉嫖因嫉妒被冷落了一年的宮女衛子夫懷孕, 綁架了正在建章當差的衛青(衛子夫之弟)意圖殺害, 漢武帝知道後很生氣, 封衛青為建章監, 和其兄衛長君同為侍中, 三姐衛子夫為夫人, 二姐衛少兒也因此得以嫁給西漢開國功臣陳平曾孫, 時任詹事一職的陳掌。

元狩二年, 霍去病拜驃騎將軍之職,

在出擊匈奴的途中, 被河東太守出迎至平陽侯國的傳舍, 並派人請來霍仲孺與之父子相見。 霍去病替霍仲孺大量購買田地房屋和奴婢後離去。 霍去病此次出征凱旋時, 再次拜訪霍仲孺, 並將異母弟弟霍光一起帶到長安照顧。 霍光當時年僅十多歲, 在霍去病的幫助下, 先任郎官, 隨後遷任各曹官, 侍中等職位。

元狩六年, 霍去病去世。 霍光升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位, 侍奉漢武帝左右, 前後出入宮禁二十多年, 未曾犯一次錯誤。 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信任。

武帝末年:托孤重臣

征和二年, 衛太子被江充以巫蠱之禍逼死後, 漢武帝決定立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儲君, 並計畫令霍光輔佐。 武帝令宮中畫師畫《周公負成王朝諸》賜給霍光,

暗示他準備輔政。 隨後又於後元二年臨終之時明確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 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 此前的後元元年霍光曾經同上官桀、金日磾共同挫敗侍中僕射莽何羅與弟重合侯的叛亂陰謀。 漢武帝遺詔中以此理由封他們三人為列侯。 但當時也有人提出異議, 認為武帝根本沒有留下分封三人的遺詔。

昭帝時期:權傾天下

霍光與同為輔政大臣的金日磾和上官安都有聯姻關係。 金日磾次子金賞的妻子是他女兒。 另外一位輔政大臣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所娶則是霍光長女, 有一女上官氏。 上官安打算讓時年僅僅六歲的上官氏做皇后, 遭到霍光反對, 於是轉而走蓋長公主的門路,

成功實現目的。 上官家族為了回報蓋長公主, 想將其情夫丁外人封列侯和光祿大夫, 也被霍光駁回。 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親戚封官。 雙方因而結怨, 成為政敵。 此時的外朝領袖桑弘羊也因為與內朝領袖霍光發生激烈鬥爭, 因此加入了上官桀的反霍光集團。 桑弘羊在西元前81年鹽鐵會議上與霍光發生政見衝突, 又因為同年霍光任命自己親信楊敞為大司農, 侵入了桑弘羊獨佔的財政大權, 讓桑弘羊憤而加入反霍光集團。

於是, 上官桀父子聯合蓋長公主、燕王劉旦以及輔政大臣桑弘羊等共同結成反對霍光的同盟, 假託燕王名義趁霍光休假的時候向漢昭帝上書誣陷霍光有不臣之心,

並內外接應, 做好準備打算一舉擒殺霍光, 但時年僅十四歲的昭帝識破了他們的陰謀, 不予理睬, 並安撫霍光, 且下令追查上書人的來歷。 後來漢昭帝還下令如有人上書譭謗霍光者必追究到底。

上官桀等人見無法從昭帝處下手, 便決定發動政變殺霍光, 廢黜昭帝, 立燕王為帝。 但計畫洩漏, 霍光族滅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 蓋長公主和燕王旦自殺。 此後霍光成為朝政實際上的決策者。

在昭帝時期, 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 因而得以獨攬大權, 他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 多次大赦天下, 鼓勵農業, 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 對外也緩和了同匈奴的關係, 恢復和親政策。 這段時期和後來的宣帝朝被合稱昭宣中興, 史家認為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

昌邑王賀:伊霍廢立

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漢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霍光同群臣商議後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從此後人合稱為“伊霍”。

宣帝時期:禍萌驂乘

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於帝,但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宣帝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霍光本人功高震主,為後來的全家族滅埋下了禍根。

漢宣帝即位後,沒有依照群臣提議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尋故劍的名義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霍光沒有反對,但以許皇后父親許廣漢受過宮刑的緣故反對漢宣帝依照漢朝慣例封後父為列侯。霍光的繼室顯對女兒沒有成為皇后不滿,背著霍光趁許皇后生產的機會買通醫生淳于衍毒死了許皇后。許皇后死後,宣帝追究醫生責任,淳於衍下獄受審,顯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驚駭之餘,想要追究顯的責任,但最終還是礙于夫妻情分替她掩蓋了過去。霍成君最終被立為後。地節二年(前68年)春三月庚午,霍光病重逝世,臨終上書請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戶給其侄孫霍山,以繼承其兄長霍去病的香火。

身後哀榮:全家族滅

霍光死後,漢宣帝與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將之與蕭何相比,以皇帝級別的葬儀葬於茂陵。其葬禮上,有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等葬具,以縕輬車,黃屋送葬。霍光遺孀顯猶嫌不夠氣派,將霍光生前自己安排的墳墓規格擴大。

霍光死後,漢宣帝同霍光子侄關係逐步惡化。顯毒殺許皇后的消息也開始流傳。宣帝聽到後並未開始調查,而是先採取措施提拔自己的外戚與霍氏的政敵擔任要職,架空霍家子弟的兵權,漢宣帝先改霍光女婿大將軍范明友為光祿勳,羽林監任勝為安定郡太守,又把霍光的姐夫張朔由給事中光祿大夫改為蜀郡太守,孫婿王漢為武威郡太守,長樂宮衛尉鄧廣漢為少府,這樣奪取了他們的在首都的軍權,掃清了霍家的週邊勢力。接著開始對霍家動手,改霍禹為大司馬,無印綬,架空兵權,霍光的另一女婿趙平的兵權也被奪,霍氏人馬,再也無法掌握長樂宮和未央宮的禁軍。

霍氏家族惶恐之餘,決定反擊,霍禹打算殺了丞相魏相與宣帝的丈人昌成君許廣漢,廢黜皇帝,前66年七月,事情敗露,霍禹被腰斬,霍雲、霍山自殺,霍家一族遭到滿門抄斬。至此,霍光妻子顯及兒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女婿金賞因告發謀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殺或者自殺,女兒霍成君也被廢處昭台宮,十二年後自殺。長安城中有數千家人家被牽連族滅。當時人大多認為霍家功高震主,族滅之因在霍光輔政時期就已經埋下,謀殺許皇后和謀反不過是事件爆發的導火線。霍家族滅以後,霍光之墓未被株連,依舊陪葬茂陵。

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列霍光為第一,並為了表示尊重,獨獨不寫出霍光全名,只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此後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漢成帝年間,曾增加守墓人一百戶,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以千戶封霍光堂弟的曾孫霍陽為博陸侯,奉祀霍光。

評價及影響

正面評價

霍光作為臣子廢立皇帝,傳統史家將他的行為與商朝名臣伊尹放太甲于桐宮的故事相提並論,認為是臣子忠於社稷的行為。霍光作為昭宣中興時期秉政時間最長的執政者,對於這一治世的出現有著不可抹煞的功勞,他廢昌邑王而改立的漢宣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統治者。

西漢末年,王莽同樣權傾天下,廢立君主。但王莽最終篡奪漢家天下,而霍光輔佐帝室,安邦定國,故史書往往將兩人並提,以儆後人,分清真假。但亦有史家認為,兩人所處的環境僅表面相同,不可一概而論。

爭議和疑點

霍光廢立昌邑王,當時也有人認為是昌邑王及其黨羽沒有準備好,沒有及時除去霍光而招致的禍患。後世權臣廢立皇帝,為了掩蓋動機,往往假稱“行伊霍之事”。不過由於《竹書紀年》曾質疑伊尹事蹟,加上後世行伊霍之事的往往都是圖謀篡位之人,因此,很多人也對霍光的動機產生疑問。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史家認為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

昌邑王賀:伊霍廢立

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漢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霍光同群臣商議後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從此後人合稱為“伊霍”。

宣帝時期:禍萌驂乘

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於帝,但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宣帝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霍光本人功高震主,為後來的全家族滅埋下了禍根。

漢宣帝即位後,沒有依照群臣提議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尋故劍的名義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霍光沒有反對,但以許皇后父親許廣漢受過宮刑的緣故反對漢宣帝依照漢朝慣例封後父為列侯。霍光的繼室顯對女兒沒有成為皇后不滿,背著霍光趁許皇后生產的機會買通醫生淳于衍毒死了許皇后。許皇后死後,宣帝追究醫生責任,淳於衍下獄受審,顯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驚駭之餘,想要追究顯的責任,但最終還是礙于夫妻情分替她掩蓋了過去。霍成君最終被立為後。地節二年(前68年)春三月庚午,霍光病重逝世,臨終上書請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戶給其侄孫霍山,以繼承其兄長霍去病的香火。

身後哀榮:全家族滅

霍光死後,漢宣帝與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將之與蕭何相比,以皇帝級別的葬儀葬於茂陵。其葬禮上,有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等葬具,以縕輬車,黃屋送葬。霍光遺孀顯猶嫌不夠氣派,將霍光生前自己安排的墳墓規格擴大。

霍光死後,漢宣帝同霍光子侄關係逐步惡化。顯毒殺許皇后的消息也開始流傳。宣帝聽到後並未開始調查,而是先採取措施提拔自己的外戚與霍氏的政敵擔任要職,架空霍家子弟的兵權,漢宣帝先改霍光女婿大將軍范明友為光祿勳,羽林監任勝為安定郡太守,又把霍光的姐夫張朔由給事中光祿大夫改為蜀郡太守,孫婿王漢為武威郡太守,長樂宮衛尉鄧廣漢為少府,這樣奪取了他們的在首都的軍權,掃清了霍家的週邊勢力。接著開始對霍家動手,改霍禹為大司馬,無印綬,架空兵權,霍光的另一女婿趙平的兵權也被奪,霍氏人馬,再也無法掌握長樂宮和未央宮的禁軍。

霍氏家族惶恐之餘,決定反擊,霍禹打算殺了丞相魏相與宣帝的丈人昌成君許廣漢,廢黜皇帝,前66年七月,事情敗露,霍禹被腰斬,霍雲、霍山自殺,霍家一族遭到滿門抄斬。至此,霍光妻子顯及兒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女婿金賞因告發謀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殺或者自殺,女兒霍成君也被廢處昭台宮,十二年後自殺。長安城中有數千家人家被牽連族滅。當時人大多認為霍家功高震主,族滅之因在霍光輔政時期就已經埋下,謀殺許皇后和謀反不過是事件爆發的導火線。霍家族滅以後,霍光之墓未被株連,依舊陪葬茂陵。

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列霍光為第一,並為了表示尊重,獨獨不寫出霍光全名,只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此後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漢成帝年間,曾增加守墓人一百戶,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以千戶封霍光堂弟的曾孫霍陽為博陸侯,奉祀霍光。

評價及影響

正面評價

霍光作為臣子廢立皇帝,傳統史家將他的行為與商朝名臣伊尹放太甲于桐宮的故事相提並論,認為是臣子忠於社稷的行為。霍光作為昭宣中興時期秉政時間最長的執政者,對於這一治世的出現有著不可抹煞的功勞,他廢昌邑王而改立的漢宣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統治者。

西漢末年,王莽同樣權傾天下,廢立君主。但王莽最終篡奪漢家天下,而霍光輔佐帝室,安邦定國,故史書往往將兩人並提,以儆後人,分清真假。但亦有史家認為,兩人所處的環境僅表面相同,不可一概而論。

爭議和疑點

霍光廢立昌邑王,當時也有人認為是昌邑王及其黨羽沒有準備好,沒有及時除去霍光而招致的禍患。後世權臣廢立皇帝,為了掩蓋動機,往往假稱“行伊霍之事”。不過由於《竹書紀年》曾質疑伊尹事蹟,加上後世行伊霍之事的往往都是圖謀篡位之人,因此,很多人也對霍光的動機產生疑問。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