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面對“輸不起”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寶貝在參加一些遊戲或者競賽活動時不能輸, 只要輸了就嚎啕大哭。 作為家長, 改如何引導才能改善寶貝“輸不起”的問題呢?其實, 所謂“輸不起”, 通常是指遇到失敗時, 個體表現出憤怒、暴躁、耍賴、苦哭鬧、搶奪等一系列較為激烈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幼兒的“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 無論做什麼事情, 幼兒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 來獲得周圍人的認可。

這種“想贏”的心理是推動幼兒不斷探索、不斷努力、追求成功的動力。 只是如果太在意每一次的輸贏, 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幼兒正常的個性發展和人際交往。 幼兒初體驗社會生活, 出現不適應及挫折在所難免, 加之幼兒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都相對較弱, 因而出現一些對挫折的敏感反應實屬正常, 這與人們印象中的“輸不起”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

面對這些成長問題,

家長應該如何機智應對呢?

我一定要贏!!

中國的教育很多時候更關注教育的結果, 也就導致我們更關注教孩子如何去贏,

但對於如何看待輸, 特別是努力之後的輸, 卻很少關注。 面對幼兒易碎的“玻璃心”, 家長們常常覺得頭疼不已。 而幼兒階段, 特別是3~4歲年齡階段, 正是幼兒抗挫折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借此, 我們一起來瞭解和討論幼兒的抗挫折教育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

生活即教育, 幼兒在生活中能夠體驗到大量的困難情境, 哪怕是“累, 餓, 冷, 熱”等感覺, 都有利於幼兒積累經驗。 通過引導培養幼兒自己吃飯穿衣, 獨立生活思考的能力, 幼兒會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挫折的思考和領悟也會更加成熟。當再遇到類似挫折時,挫折感便不會那麼強烈,對挫折的排解力將有所提高,可以更加從容、自信地去面對。

從容面對成功與失敗

二、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幼兒“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的反應,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成敗感。受成人影響,他們會覺得只有最終打敗別人,取得第一才是勝利,而不能體會只要去努力爭取,在過程中奮鬥就是成功。父母可多關注寶貝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如在比賽時為孩子加油鼓勁,肯定孩子的有效策略,累積成就感;也可以在事後,待孩子平靜下來,與孩子一起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並想辦法解決。

三、父母反思和平衡自己的心態

“挫折引起人的情緒惡化,並不在於挫折本身”,而在於對挫折的認知。形成對挫折正確的看法和態度是提高幼兒挫折承受能力的關鍵,幼兒對於挫折的認知往往來自于父母和教師。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既要在學業上贏得漂亮,又能夠在遊戲中笑對成敗,這對於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尚且難以做到,更何況是稚嫩的幼童。每個孩子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件事都會一帆風順,都能達到父母的預期。孩子遭受到挫敗後,父母能否對孩子遇到的問題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和判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對待失敗的態度和行為選擇。父母心態越平和,孩子面對輸贏的反應也會越自然。

四、在體驗中提高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體驗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是認識和態度形成的基礎。幼兒的學習,尤其是涉及到情感態度方面的學習,都離不開相應的體驗。而在挫折教育中,體驗更是一種必要的而且有效的學習方式。只有當幼兒充分地感受到挫折帶來的痛苦體驗時,才會激發他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使他們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動轉為主動。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充分理解和注意學習的積累效應,在開展抗挫折教育時還應注意這樣幾點:

一是強度要適當。若幼兒陷入歇斯底里的哭鬧,並伴隨有劇烈的肢體衝撞,應立即制止,採用轉移注意力、擁抱撫摸等方式 説明幼兒儘快平靜下來。二是要循序漸進。在孩子在哭鬧且不能自我調節時,先幫助孩子平靜下來,然後詢問寶貝是否還想繼續參加活動,如果孩子還想繼續遊戲,那麼表揚他的堅持和勇敢,並在遊戲過程中鼓勵寶貝積極學習和探索;如果寶貝不想繼續了,也不要批評他“沒出息,輸不起”,尊重他的決定,並另選時機再與他溝通此事。三是挫折教育的時間和頻度要適當,過長過多的挫折教育會給幼兒帶來心理損傷。

對挫折的思考和領悟也會更加成熟。當再遇到類似挫折時,挫折感便不會那麼強烈,對挫折的排解力將有所提高,可以更加從容、自信地去面對。

從容面對成功與失敗

二、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幼兒“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的反應,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成敗感。受成人影響,他們會覺得只有最終打敗別人,取得第一才是勝利,而不能體會只要去努力爭取,在過程中奮鬥就是成功。父母可多關注寶貝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如在比賽時為孩子加油鼓勁,肯定孩子的有效策略,累積成就感;也可以在事後,待孩子平靜下來,與孩子一起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並想辦法解決。

三、父母反思和平衡自己的心態

“挫折引起人的情緒惡化,並不在於挫折本身”,而在於對挫折的認知。形成對挫折正確的看法和態度是提高幼兒挫折承受能力的關鍵,幼兒對於挫折的認知往往來自于父母和教師。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既要在學業上贏得漂亮,又能夠在遊戲中笑對成敗,這對於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尚且難以做到,更何況是稚嫩的幼童。每個孩子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件事都會一帆風順,都能達到父母的預期。孩子遭受到挫敗後,父母能否對孩子遇到的問題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和判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對待失敗的態度和行為選擇。父母心態越平和,孩子面對輸贏的反應也會越自然。

四、在體驗中提高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體驗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是認識和態度形成的基礎。幼兒的學習,尤其是涉及到情感態度方面的學習,都離不開相應的體驗。而在挫折教育中,體驗更是一種必要的而且有效的學習方式。只有當幼兒充分地感受到挫折帶來的痛苦體驗時,才會激發他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使他們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動轉為主動。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充分理解和注意學習的積累效應,在開展抗挫折教育時還應注意這樣幾點:

一是強度要適當。若幼兒陷入歇斯底里的哭鬧,並伴隨有劇烈的肢體衝撞,應立即制止,採用轉移注意力、擁抱撫摸等方式 説明幼兒儘快平靜下來。二是要循序漸進。在孩子在哭鬧且不能自我調節時,先幫助孩子平靜下來,然後詢問寶貝是否還想繼續參加活動,如果孩子還想繼續遊戲,那麼表揚他的堅持和勇敢,並在遊戲過程中鼓勵寶貝積極學習和探索;如果寶貝不想繼續了,也不要批評他“沒出息,輸不起”,尊重他的決定,並另選時機再與他溝通此事。三是挫折教育的時間和頻度要適當,過長過多的挫折教育會給幼兒帶來心理損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