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預防寶寶營養不良?

寶寶生下來, 若不多加注意很容易出現問題。 寶寶三歲前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原因

餵養不當, 能量及營養素攝入量不足,

繼而發生消化吸收不良、同時出現免疫功能下降, 伴有各種感染症狀;

在急性或慢性疾病之後, 護理不當和營養失調, 從而發生營養不良和多種維生素缺乏;

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小於胎齡兒)因生長迅速, 所需營養相對高些, 常因餵養不當而不能滿足其需要, 從而發生營養不良或存在營養不良的傾向。 以上原因常混合存在或先後發生, 並互為因果。

兒童營養不良的早期表現是連續數月體重不增甚或下降, 在兒童保健生長監測圖上, 體重曲線走向平坦或下傾。 初期症狀多為兒童表情淡漠, 活動減少, 步入過去活潑。 進一步發展, 出現精神抑鬱, 對環境事物不感興趣, 各系統臟器功能下降, 免疫功能降低, , 常伴發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系統感染原有疾病遷延不愈甚或加重。 營養不良遷延時日者身高明顯落後, 智慧發展延遲。

對於長期主要食用澱粉類食物(如米糊、麵糊、肥兒糕、糕乾粉、劣質奶粉)的嬰幼兒, 雖然食物的總能量可以滿足他們需要或略低於所需, 但蛋白質長期不足,

易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 表現為嬰幼兒體重微減或處在正常範圍的低限內, 面色蒼白、皮下脂肪充盈度號而充實度差, 肌肉鬆弛屋裡。 由於蛋白質不足, 膠體滲透壓下降, 而發生雙下肢對稱性水腫及其他部位水腫。

總能量和蛋白質都長期不足時, 則容易發生乾瘦型重度營養不良, 嬰幼兒體重下降達40%以上, 外觀呈老人狀, 並有多個系統的功能障礙。

預防方法

1從計劃生育寶寶開始就要注重孕婦的營養均衡, 在整個妊娠期中, 孕婦的體重應增加至少10千克, 平均增加12千克, 這樣可以減少低出生體重兒的概率, 並使孕婦在產後有充足的乳汁哺喂嬰兒。

2.大力宣導母乳餵養和及時添加輔食。 嬰兒出生後半小時內開始餵奶,

嬰兒想吃奶乳母就哺喂和讓嬰兒頻繁地吸允乳房, 是增加乳汁分泌的重要方法。 為保證有充分的母乳, 家庭要為產婦和乳母合理安排營養膳食。 嬰兒達4月齡時應添加輔食, 應按程式逐漸增加新的食物品種, 使嬰兒適應進食、接納和消化食物, 借此也適當補充一些營養素。 在嬰兒適應進食輔食後, 可逐漸過渡到換食牛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