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請聽題:土豆+辣子雞+皮帶面=?

新疆不僅地域大, 東西也長得“開”:大西瓜、大蘋果、大葡萄、大紅棗……更有新疆朋友自豪地說:“來我們這裡看看, 都是大眼睛的人!”不過說起新疆的美食, 有一道佳餚真是名副其實的“大”, 那就是食城記今天要好好聊聊的大!盤!雞!

大盤雞是新疆地區名菜, 大約起源於80年代後期, 主要用料為雞塊和土豆塊, 配皮帶面烹飪而成。 一盤好的大盤雞端上桌來, 既有爽滑麻辣的雞肉, 又有軟糯甜潤的土豆, 吃後讓人覺得“香氣繞心, 三月不絕”。 而且經濟實惠, 親朋聚會食用尚佳。 “雞肉得用一個大盤子才盛得下”的特色, 更是新疆人豪爽性格的體現。

柴窩堡VS沙灣, 大盤雞從何而來?

作為一道歷史並不算悠久的菜肴, 按理說追溯大盤雞的淵源並不難, 可是有關大盤雞流傳的版本又著實太多。 其中, 較大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地名上:一個是柴窩堡, 一個是沙灣。 那麼, 哪個才是新疆大盤雞的發源地呢?我們先從離烏市近一點的柴窩堡大盤雞說起吧。

柴窩堡

上世紀80年代中期, 隨著柴窩堡湖知名度的提高, 遊客與日俱增。 剛到新疆沒多久的陳家喬和愛人覺得這是個掙錢的好地方, 兩人一合計, 就在湖邊蓋起了一家小餐館。

起初, 他們主要經營上海風味的鹵雞及一些小吃, 幾個月下來發現很難維持生計。 但隨著附近開始修建鐵路, 各地建築公司的車輛來來往往, 到陳家喬餐館吃飯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為留住顧客, 陳家喬開始在做雞的方法上動起了腦筋。

陳家喬是湖南人, 愛吃辣子, 他就嘗試著用辣子炒雞。 沒想到這一炒, 讓南來北往的食客們吃得很是過癮, 鹵雞店順勢成了新疆辣子雞店, 很多人甚至是慕名而來。 那麼, 辣子雞怎麼就變成大盤雞了呢?

陳家喬回憶說:“剛開始的時候, 一隻雞用四個小盤子裝, 挺麻煩的。 後來一琢磨, 如果用十幾寸的搪瓷盤, 剛好能裝滿一大盤, 看上去很實惠。 其實大盤雞這個名字是顧客提出來的, 他們看到我們用大盤子裝, 隨口就說了‘大盤雞’三個字。 不經意間, 就留用到了現在。 ”

在陳家喬的帶動下, 周圍的人陸續開始模仿, 逐漸形成規模, 柴窩堡大盤雞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如今, 柴窩堡辣子雞一條街上, 大大小小分佈著80多家大盤雞店。

沙灣

而在沙灣人看來, 他們才是大盤雞的真正發源地。 其中最有力的一個證據就是:新疆大盤雞的第一個注冊商標就誕生在沙灣。 這個給大盤雞註冊的人, 就是沙灣赫赫有名的杏花村大盤雞店的老闆——張坤林。 但很多當地人說, 沙灣大盤雞的創始人其實是“老李”,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老李”名叫李士林。上世紀70年代,李士林來到沙灣投奔父親,20歲出頭的他開始在一家國營煤礦挖煤。閒暇時間有朋友請他去幫廚做酒席,誰知幫出了名聲,從那以後親戚朋友有婚喪宴都請他去。精明的李士林意識到這門手藝或許是自己的一條生財之道,幾番周折後,他終於在縣城老商業局附近租了間店面,取名“滿朋閣”。別人都是以做牛羊肉菜為主,他卻另闢蹊徑做起了辣子雞。

一開始李士林的辣子雞也是用小盤子裝,之所以變成了大盤完全是因為顧客的一句話。“當時有個建築公司的職工來吃雞,覺得很好吃,就是太少。看到我拿了只雞從後堂出來,就要我把這只雞都給他們炒上。可是,炒好了以後卻沒有那麼大的盤子裝,我就用裝拌面的盤子盛上了。從這開始,我才想到用大盤子把炒好的一整只雞都盛上。”李士林回憶道。

自從李士林的沙灣大盤雞闖出了名聲之後,沙灣縣的很多人都從中看到了商機,這其中就有後來被稱作沙灣大盤雞第一人的張坤林。他看到李士林開大盤雞店掙了錢,就發動全家人開起了大盤雞店。1992年,善於經營的張坤林註冊了“杏花村大盤雞”這個品牌,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創業,“杏花村大盤雞”已經成為沙灣縣大盤雞店規模最大的一家,並且在伊犁、甘肅等地開設了分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沙灣縣“中國大盤雞美食之鄉”稱號,也許為這場競爭畫下了一個休止符。但不管大盤雞源自哪裡,大盤雞終究是新疆人的一種獨特情懷,也是每一個出門在外的遊子記憶中,最難舍的家鄉味道。

做一盤雞

大盤雞好吃也好做:把雞剁成塊狀,蔥、姜切段,土豆切塊,備幹辣椒若干。油燒開後,先小火炒糖,以備“提色”,當然也可略去以醬油代之。接著乘著旺火將雞塊倒入鍋中翻炒,加入花掓、蔥、薑、辣椒、八角、陳皮若干,添鹽、醬油和水改中火燉。雞肉將“爛”時,放入土豆塊燒制,直至熟透出鍋。

特別要注意的是,湯汁不要收得太“緊”,因為要當做“拌面”的蘸料!由大盤雞衍生出的“皮帶面”也堪稱新疆一絕,這種面形似皮帶,面寬而厚薄均勻,在料湯中醮上一會,待面片變成醬色,這時的面片吃起來味道鹹、甜、辣、香,勁道十足。

你不是正經的大盤雞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演變,在新疆不僅可以吃到大盤雞經典款“土豆雞”,還可以吃到升級版的“香菇雞、鹹菜雞、豇豆雞、花卷雞、海帶雞、油炸饢雞、凍豆腐大盤雞、雞血餅大盤雞”等。不過最讓人瞠目結舌的,還是下面這個:

你沒有看錯,這貨竟然是“大盤雞月餅”!去年中秋時節,來自烏市的兩位80後女生之製作了大盤雞月餅、抓飯月餅和風乾肉月餅。這些新疆元素十足的創意月餅,每塊售價29元,能儲存5天。第一批100多塊剛一出爐就被朋友一掃而空,且後續訂單不斷。所以這款看似黑暗的料理,也許其實並不黑暗哦~

戳《不是嚇你,這種啤酒喝了後真會“奪命”!》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老李”名叫李士林。上世紀70年代,李士林來到沙灣投奔父親,20歲出頭的他開始在一家國營煤礦挖煤。閒暇時間有朋友請他去幫廚做酒席,誰知幫出了名聲,從那以後親戚朋友有婚喪宴都請他去。精明的李士林意識到這門手藝或許是自己的一條生財之道,幾番周折後,他終於在縣城老商業局附近租了間店面,取名“滿朋閣”。別人都是以做牛羊肉菜為主,他卻另闢蹊徑做起了辣子雞。

一開始李士林的辣子雞也是用小盤子裝,之所以變成了大盤完全是因為顧客的一句話。“當時有個建築公司的職工來吃雞,覺得很好吃,就是太少。看到我拿了只雞從後堂出來,就要我把這只雞都給他們炒上。可是,炒好了以後卻沒有那麼大的盤子裝,我就用裝拌面的盤子盛上了。從這開始,我才想到用大盤子把炒好的一整只雞都盛上。”李士林回憶道。

自從李士林的沙灣大盤雞闖出了名聲之後,沙灣縣的很多人都從中看到了商機,這其中就有後來被稱作沙灣大盤雞第一人的張坤林。他看到李士林開大盤雞店掙了錢,就發動全家人開起了大盤雞店。1992年,善於經營的張坤林註冊了“杏花村大盤雞”這個品牌,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創業,“杏花村大盤雞”已經成為沙灣縣大盤雞店規模最大的一家,並且在伊犁、甘肅等地開設了分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沙灣縣“中國大盤雞美食之鄉”稱號,也許為這場競爭畫下了一個休止符。但不管大盤雞源自哪裡,大盤雞終究是新疆人的一種獨特情懷,也是每一個出門在外的遊子記憶中,最難舍的家鄉味道。

做一盤雞

大盤雞好吃也好做:把雞剁成塊狀,蔥、姜切段,土豆切塊,備幹辣椒若干。油燒開後,先小火炒糖,以備“提色”,當然也可略去以醬油代之。接著乘著旺火將雞塊倒入鍋中翻炒,加入花掓、蔥、薑、辣椒、八角、陳皮若干,添鹽、醬油和水改中火燉。雞肉將“爛”時,放入土豆塊燒制,直至熟透出鍋。

特別要注意的是,湯汁不要收得太“緊”,因為要當做“拌面”的蘸料!由大盤雞衍生出的“皮帶面”也堪稱新疆一絕,這種面形似皮帶,面寬而厚薄均勻,在料湯中醮上一會,待面片變成醬色,這時的面片吃起來味道鹹、甜、辣、香,勁道十足。

你不是正經的大盤雞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演變,在新疆不僅可以吃到大盤雞經典款“土豆雞”,還可以吃到升級版的“香菇雞、鹹菜雞、豇豆雞、花卷雞、海帶雞、油炸饢雞、凍豆腐大盤雞、雞血餅大盤雞”等。不過最讓人瞠目結舌的,還是下面這個:

你沒有看錯,這貨竟然是“大盤雞月餅”!去年中秋時節,來自烏市的兩位80後女生之製作了大盤雞月餅、抓飯月餅和風乾肉月餅。這些新疆元素十足的創意月餅,每塊售價29元,能儲存5天。第一批100多塊剛一出爐就被朋友一掃而空,且後續訂單不斷。所以這款看似黑暗的料理,也許其實並不黑暗哦~

戳《不是嚇你,這種啤酒喝了後真會“奪命”!》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