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真實的唐玄奘

玄奘法師

玄奘, 俗家姓名為陳禕, 今河南洛陽人。 出身官宦世家, 幼年隨父親學習儒家經典。 父親去世後, 玄奘二哥陳捷出家, 玄奘11歲時就隨二哥入寺學習佛學經典。

13歲玄奘正式出家, 在洛陽淨土寺跟景法師學《涅槃經》, 從嚴法師學《攝大乘論》, 達六年之久。 當時正是隋末唐初, 為躲避戰亂, 玄奘隨其兄陳捷赴四川, 在四川四、五年間師從多位法師, 研習大小乘經論及南北地論學派、攝論學派各家的學說, 學業大進, 漸為人欽慕。

取經路線

玄奘23歲時在成都受具足戒, 後玄奘遊歷各地, 參訪名師, 講經說法。 在此精研佛學期間, 玄奘困惑與南北佛學典籍之不足, 佛學理論之分歧。 恰此時天竺僧波頗抵長安, 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 於是發願西行求法, 直探原典, 重新翻譯, 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西元627年, 玄奘具表請西行求法, 但時任皇帝唐太宗未允許。 然而玄奘決心已定, 乃“冒越憲章, 私往天竺”, 西元628年玄奘獨自一人開始西行求經之路。 途中經甘肅、新疆、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喀什米爾地區等地, 於西元630年到達古印度,

行程大約138000餘裡。 在西行路上, 備經艱難險阻, 走過八百里大沙漠的行程, 情況是“上無飛鳥, 下無走獸, 四顧茫茫, 人馬俱絕”。 有時忍饑挨餓, 有時盜賊威脅, 但玄奘法師志向堅定, 誓言:“不求得大法, 誓不東歸一步。 在在古印度那爛陀寺學習5年, 備受優遇, 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 西元637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 在古印度境內訪師參學, 悉心研習, 並參與佛學辯論, 當時玄奘講論, 任人問難, 但無一人能予詰難。 一時名震五印, 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 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西元643年, 玄奘載譽啟程回國, 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 西元645年玄奘回到長安, 西行取經共歷時18年。

玄奘講經

玄奘回歸大唐後潛心譯經, 玄奘前後共譯經論75部, 總計1335卷。 並口授讓其徒辯機執筆著《大唐西域記》, 此書記載他遊學異國的所見所聞。 西元664年玄奘病逝。 唐朝野達百萬餘人送葬者將其靈骨歸葬白鹿原。

網路配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