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宋滅亡楊家將去哪兒了 為何沒參與抗金

凱風網

核心提示:楊家將的威名實際上只維持了三代而已, 在北宋滅亡前, 就已實力不在。 楊業, 楊延昭, 楊文廣, 這三個人是歷史中楊家將的主要人物。 楊家將三代血戰報國的事蹟, 為後人所傳揚。 尤其是楊業和楊延昭, 在北宋時期, 已經天下聞名。 楊文廣死後, 此後大約有三代人沒有什麼大出息。 這時大多數人已搬出天波楊府。 作為一個貴族府第他們已沒有資格居住, 因為他們只是充當一般的下級軍官。 據說到了宋徽宗初年, 楊家將已完全衰落下去了。

後世影視作品中的楊家將形象 資料圖

本文摘自:一點資訊,

作者:老黃說史, 原題: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哪兒了?

受評書、戲劇、電影及電視劇等影響, 楊家將的聲威在普通人眼裡那是神威無比的——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佘太君百歲掛帥、楊排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 在世間廣為流傳, 家喻戶曉, 盡人皆知, 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實, 哪些是演義和傳說。 其實, 楊家將並不僅僅是傳說, 歷史上真有楊家一門忠烈禦敵。 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 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 其智勇號稱無敵, 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 皆能道之。 ”

那麼,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到底有著怎麼樣的戰鬥力, 北宋滅亡時, 這樣一支生力軍又去哪了呢?

楊家將的威名實際上只維持了三代而已, 在北宋滅亡前, 就已實力不在。 楊業, 楊延昭, 楊文廣, 這三個人是歷史中楊家將的主要人物。 楊家將三代血戰報國的事蹟, 為後人所傳揚。 尤其是楊業和楊延昭, 在北宋時期, 已經天下聞名。

歷史上的楊家將裡並沒有佘太君, 沒有楊宗保, 也沒有穆桂英。 害死楊業的, 應該是王冼, 而非潘美。 王冼是個小人, 以誣陷主帥而起家。 可能是由於王冼官職太小, 不足以突出楊家, 所以在楊家將的傳說中潘美很倒楣地攤上了這件事。 第一代, 就是大名鼎鼎的楊業(演義小說的楊令公)。

楊業是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北宋名將。 楊業的父親楊信, 曾任後漢的麟州刺史(今陝西神木)。 後漢被後周所滅,

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建立北漢。 楊業弱冠即跟隨劉崇, 年少英武的楊崇貴很受劉崇的看重, 他以楊重貴為養孫, 改名為劉繼業。 劉繼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 以驍勇著稱, 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

北漢滅亡以後, 劉繼業歸降北宋, 宋太宗素知劉繼業威名, 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 鄭州防禦使。 劉繼業歸宋以後, 複本姓楊, 單名業。 宋太宗以楊業"老于邊事", 拜其為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 以後遼國望見楊業的旌旗, 就不戰而走。 守邊的主將忌楊業威名, 屢次向宋太宗上書, 誹謗楊業。 宋太宗封其奏交給楊業, 以表示對楊業的信任。

雍熙三年(986年), 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 潘美、楊業為西路軍主將。 途中由於曹彬于歧溝關戰敗,

田重進、潘美蔚州戰敗, 導致遼軍的優勢兵力正面與其決戰。 耶律斜軫大軍來追, 楊業主張避其鋒芒, 但遭到監軍王冼的譏諷, 並詆毀他懷有二心。 楊業身為前朝歸降的武將, 最忌諱他人猜測。 於是不顧前途兇險, 毅然要求帶兵出征。 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 並且沒有得到支援, 最後被包圍于陳家穀(今山西寧武), 楊業見無人支援, 拊膺大慟, 全軍覆沒。 其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 楊業無限悲憤, 為表白忠心, 絕食三日而死。

楊業在楊家將中功名最盛, 犧牲得也最壯烈。 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 楊延昭本名楊延郎, 為了避諱, 而改名楊延昭。

雍熙三年北伐, 楊延昭與父兄一起出征,

攻擊朔州的時候, 楊延昭作為前鋒進攻, 被流矢射穿了手臂, 他卻更為勇猛的作戰。 楊業陣亡以後, 楊延昭由供奉官升遷為崇儀副使。 後來有擔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 在河北的邊防前線任職。

楊延昭因為守邊的功勞, 屢次升遷, 景德二年, 楊延昭被授予高陽關副都部署。 楊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 卒于任上, 終年五十七歲。

楊家將的第三代表人物是楊文廣。

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個兒子。 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 授予殿直。 後來與安撫陝西的范仲淹相遇, 范仲淹在談話中發現楊文廣很有才能, 就把他帶在身邊。 狄青南征廣西, 楊文廣隨軍從征, 但此時的楊文廣還是個無名之輩。 治平中, 選拔宿衛將領, 宋英宗以為楊文廣是名將之後, 而且還有功勞,提拔楊文廣為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路副總管。他由此參加了對西夏的防禦作戰。

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約三十年遼宋邊境又其爭端——遼朝遣使到宋朝,爭河東地界。定州路副都總管楊文廣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朝廷還沒有來得及審批和回復,當年的十一月,楊文廣病逝。享年75歲。

楊文廣死後,此後大約有三代人沒有什麼大出息。這時大多數人已搬出天波楊府。作為一個貴族府第他們已沒有資格居住,因為他們只是充當一般的下級軍官。據說到了宋徽宗初年,楊家將已完全衰落下去了。

53年後,北宋滅亡。北宋王朝因其來路不正,屬於兵變而產生,所以,從太祖起就一直致力於重文抑武的經營,“杯酒釋兵權”的思想是歷代皇帝腦子裡的鬼影。那麼,北宋末年的軍隊是什麼狀況呢?據說,全國的兵力有160萬,首都有20多萬。而前來入侵的金人不過是6萬人。然而,竟一敗塗地。

即使是在亡國之危危在旦夕的情況下,面對有著楊家將一樣忠勇的李鋼,宗澤,種師道,徽宗卻讓他們靠邊站。他寧願相信一叫郭京的騙子帶領所謂神兵用法術去戰金兵,結果,城破,國亡。

即使楊家將在北宋末年仍然是國家軍隊裡的骨幹力量,那也仍然無濟於事。

而且還有功勞,提拔楊文廣為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路副總管。他由此參加了對西夏的防禦作戰。

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約三十年遼宋邊境又其爭端——遼朝遣使到宋朝,爭河東地界。定州路副都總管楊文廣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朝廷還沒有來得及審批和回復,當年的十一月,楊文廣病逝。享年75歲。

楊文廣死後,此後大約有三代人沒有什麼大出息。這時大多數人已搬出天波楊府。作為一個貴族府第他們已沒有資格居住,因為他們只是充當一般的下級軍官。據說到了宋徽宗初年,楊家將已完全衰落下去了。

53年後,北宋滅亡。北宋王朝因其來路不正,屬於兵變而產生,所以,從太祖起就一直致力於重文抑武的經營,“杯酒釋兵權”的思想是歷代皇帝腦子裡的鬼影。那麼,北宋末年的軍隊是什麼狀況呢?據說,全國的兵力有160萬,首都有20多萬。而前來入侵的金人不過是6萬人。然而,竟一敗塗地。

即使是在亡國之危危在旦夕的情況下,面對有著楊家將一樣忠勇的李鋼,宗澤,種師道,徽宗卻讓他們靠邊站。他寧願相信一叫郭京的騙子帶領所謂神兵用法術去戰金兵,結果,城破,國亡。

即使楊家將在北宋末年仍然是國家軍隊裡的骨幹力量,那也仍然無濟於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