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以人民的名義談談安化黑茶的是與非

以人民的名義談談安化黑茶的是與非

作者:洪漠如

▲安化黑茶相關標誌

在10年前, 可能大多數人和我一樣並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茶叫安化黑茶。

可10年後, 可能大多數人都聽說過, 見過, 並且喝過, 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安化黑茶的感覺情有獨鍾。 安化黑茶, 作為湖南省一個偏遠貧困縣的地方特產像一股風席捲全國。

▲安化黑茶文化節現場

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茶產業依靠人民取得的一個重大典型新成就;這是湖南人民在國內茶產業開始逐步打破流通壁壘之際抓住了一個重大的時代機遇;這是生活日益富裕的全國各族人民在追求健康品質生活上重新認識茶葉所做出的理性選擇;這是新時代茶商緊密結合市場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所做出的各種創新型嘗試;這是紮根貧困一線基層幹部多年來辛勤耕耘所取得的發展榮耀;這是圍繞安化黑茶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多年來的努力所做出的歷史性成果···

安化黑茶的發展成果是黨和人民的智慧取得的, 不容許任何別有用心的小人惡意詆毀﹑誹謗!

我忘不了第一次走進安化時的情景, 那時候安化黑茶已經風靡起來並且形成了一定的氣候。

我去的時候正值黑毛茶加工的季節, 茶葉生長在遠離縣城的深山裡, 盤山路一圈一圈的往山裡繞。 雨季, 山裡的路並不好走, 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很快, 山裡基本上已經通了水泥路。 大雨過後路面沖刷得很乾淨, 但很多路段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塌陷和滑坡。 與我們同行的是山裡的一個茶農, 開著他的小拖車, 一路顛簸, 山崖邊長滿了竹子, 山溝裡是湍急的溪水。

▲安化縣田莊鄉風光

因為茶的原因, 很多出山的農民又陸陸續續的回到山裡了, 經營土地上千年的農夫, 以前是不曾從土地上找到致富的法門。

如今好了, 安化黑茶的風靡給山裡帶來了新機會。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 在安化, 但凡有土地的農民都有在安化黑茶上創業的機會。 要麼是自己單幹做個小品牌, 要麼是幾戶人合夥打造一個有區域意義的品牌。 在外面打工的年輕勞動力回去了, 在外面讀完大學的青年人回去了, 昔日那些帶著貧困符號的小鄉鎮, 小村莊如今都攤開在安化黑茶的茶葉地圖上。 晉商走過的古道被重新關注, 生長茶葉的土地被灼熱的目光聚焦, 那些埋沒已久的老茶農被重新請回了制茶的車間。 茶季, 走在山坡上都能聞到各處隱隱約約飄來的茶葉殺青的香味。 在這股茶香中, 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這片土地正氤氳在一種只有最卓越的政治家才能構思出來的祥和氣氛中。 農民把自己的土地種上茶,可以自己採摘,初加工然後賣給一些大的茶廠,也可以按照老輩傳下來的手藝做成成品,通過各種管道售賣。互聯網和現代物流連結了山裡到城市的通道,安化黑茶,資江裡的臘魚,山裡的熏臘肉等各種土特產都在讓人們通過舌尖去認識安化。

▲安化縣白沙溪茶廠(舊貌)

▲安化縣白沙溪茶廠(新貌)

在改革開放的發展規劃裡面,特別是近10年,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安化過去是一個貧困縣,很多安化的青年人在長沙去上大學談戀愛到最後談婚論嫁的時候都羞於說自己是安化人。貧困給一個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可到如今,安化的小姑娘和小夥子不管是否在從事安化黑茶的相關職業都挺直了腰杆向別人說自己是安化人,一邊喝茶一邊聊鄉山巨變。

也許,我們是時候來探討安化黑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各種原因了。這種認知是理性的,是綜合性的,是立體的···

最近熱播的那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面,我們在反貪腐的間隙中看到了像李達康﹑易學習這樣不忘初心的當代共產黨幹部。也有陳岩石這類古道熱腸的退休老革命。有鄭西坡這類正直﹑講原則﹑有責任心的普通群眾。中國的基層社會生態結構洋溢的那種正義感往往就來自這樣幾個方面。他們像這個社會的幾根道德柱子,撐起了一片天地。他們是官員﹑是老幹部﹑是群眾,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信仰﹑理想和抱負,但都在同一片天地間構思著﹑承諾著﹑踐行著。安化這一片天地的成功,應該也是有這樣幾個社會生態結構的柱子撐起來的。

▲昔日的老茶行

▲今日的新茶廠(位於小淹的白沙溪茶廠)

近10年間,安化東坪﹑黃沙坪﹑江南﹑小淹﹑梅城等地發生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道路﹑橋樑﹑產業園區的規劃這些基礎設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局面的公共空間。我們以安化仙溪的芙蓉山為例,建國初為雲霧鄉。後來將大侖、荊竹、葡塔、老屋四村並為一個大隊,劃歸仙溪人民公社,58年劃至國營芙蓉林場帶代管,65年轉至九龍鄉,75年又劃至芙蓉林場代管,96年撤區並鄉劃至仙溪鎮。一個小村落在行政歸屬上飄忽不定,喪失了很多政策給予的發展機會。很多村民以前開玩笑說: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孤兒,這是被黨遺忘的角落。如今這片曾經未被開墾的處女地涵養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芙蓉山上出產的茶葉品質優異,加工製成的安化黑茶風味獨特。一條水泥路延伸到山裡,在芙蓉村,有很多茶葉加工廠就建在山裡。蜿蜒山路上往來行駛的車輛載著茶葉和訪山的客人,落後的山村,正在依靠茶葉擺脫貧困。在安化,以茶葉產業為核心發展目標的村落有很多。田莊鄉的高馬二溪村,冷市鎮﹑馬路口鎮﹑柘溪鎮等各個適宜種植茶葉的山坡荒地都已經成了一片片茶園。

▲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劇照

茶產業,是一種很特殊的產業,它是唯一能夠有效的平衡發展﹑環保﹑致富﹑健康與未來的傳統"新型"產業。所以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書記曾經牽頭做的林城開發區的煤礦塌陷區也會出現萬畝茶園。劇中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在茶園裡漫步,採摘茶葉放在嘴裡咀嚼可謂是真實的展示了這一階段改革發展的一些現實畫面。

在茶產業構成的經濟生態鏈條上,發展是政府著力推動的,環保是在基地建設中成就的,致富是茶商開拓市場獲得的,健康是茶葉科學家研究佐證的。安化黑茶產業的振興正是產業生態結構鏈條上的各個角色站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取得的。

在政府主推的安化黑茶發展上讓安化黑茶登上各種國際展覽會的舞臺,以其獨特的風味特徵摘得各種國際獎項為安化黑茶的廣泛傳播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近年來安化黑茶大大小小的榮譽和成果有很多,我們僅僅從公眾視野範圍看去大概有這樣幾件值得我們關注:

2015年,在百年世博中國名茶國際評鑒中安化黑茶獲得百年世博“金獎”品牌的稱號,白沙溪﹑湘益﹑國茯﹑華萊健幾個企業品牌參評的茶樣在眾多中外專家的盲評篩選中勝出,獲得百年世博“金駱駝獎”的榮譽稱號。

2016年,安化黑茶的首個公共品牌商業廣告登陸中央電視臺,在全國範圍內獲得更大的曝光。

2017年,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的應用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在這些榮譽和成果裡面,我們仿佛感受到了安化黑茶每一年都在跨越。而且這種跨越是領導幹部﹑茶農﹑茶商﹑茶葉專家齊心協力的結果。

▲肖力爭教授在安化做培訓

就我個人而言,和安化縣委的領導接觸不多。但當初湖南農業大學的肖力爭教授在安化縣掛職當副縣長的時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茶葉產業的發展要有優秀的人力資源結構,肖教授在掛職期間,深入基層,給很多茶農﹑合作社和茶企做過技術指導。在那幾年,正處在安化黑茶快速發展的勢頭上,選育適制安化黑茶的優良品種開闢茶園,培養具有現代茶葉加工技術的優秀人才,這些基礎工作著實需要一位元有專業學識和行政能力的專家去擔當。

▲山裡的荒野茶園與採茶者

▲安化雲臺山上的標準茶園

茶農是安化黑茶的重要角色,安化茶園的開闢正處於有機茶園推廣時期,在山上發展有機茶園是這一代茶農的共識。在安化黑茶的起步期,安化本地的茶園是無法滿足其需求的。這是安化黑茶圈子裡無需多言的秘密,一種普惠大眾的茶葉假如主要是其工藝鍛造了其品質的核心競爭力,原料似乎就不那麼重要了。但原料從某種角度上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個問題被茶商頗為看重!

▲安化永錫橋,當年茶商歇腳的風雨廊橋

從明清時期的晉商開始就特別注重對安化黑茶的原料的選取。在茶商留下的筆記中,對安化山山水水產茶區域做了等級劃分,民國時期的茶葉專家彭先澤在其著作《安化黑茶》裡面做了詳盡的描述,在現代的《制茶學》教科書第八章黑茶裡面提及湖南黑茶的時候,依然有“品質以高家溪﹑馬家溪為最好”的等級描述性語句。商人有商人的智慧,不管他們用何種方式去打動消費者,在這場面對消費者的市場博弈中能夠得以勝出的是自由經濟的選擇。

▲“金花”茂盛的機壓茯磚茶

▲顯微鏡下的”金花“——冠突散囊菌

當然,也許是從安化黑茶開始,讓我們距離茶學實驗室越來越近了。安化黑茶茯磚茶裡面的“金花”成為茶葉上的一個新賣點,頗受消費者青睞。於是研究黑茶“金花”的專家學者被推上了舞臺。黑茶以及黑茶中的益生菌對人體確實存在諸多功能效用,這個問題是很多專家學者達成共識的科研成果。在近現代歷史上,茶葉科學研究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了。在這個問題的認知上,我們國家所形成的社會氛圍還比較薄弱,從食品營養到生物工程,更多的探討是基於經驗判斷。新生代的中國人是面對互聯網和全球化衝擊最大的一代人,他們也許對經驗判斷並不那麼認可了。所有的問題都想探尋其背後的科學邏輯。“得荼而解”究竟能“解”什麼,他們需要聽到科學家的聲音。於是,科學家就理所當然的走進了他們的視線,也給出了科學的回答。

▲嘉慶遺物中的千兩茶遺物

在自媒體時代,資訊的傳播呈現出很複雜的局面。在自主﹑自由的平臺上,茶商在為推薦自己的產品而絞盡腦汁的傳播,不法分子也在捏造利用傳播的管道獲得自身的利益。在《人民的名義》中那場大火的互聯網傳播中我們也許可以窺見一斑。互聯網製造的那些看似正氣凜然的內容實則離真相很遠。一個搞茶葉自然科學研究的專家,其觀點都發表在他的學術論文中,他對於安化黑茶有什麼觀點,我想真正讀過他的著作和學術論文的有識之士是心知肚明的。

▲中央電視臺報導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

▲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劉仲華教授

那篇文章對那位當代茶葉科學家多番詆毀和人格侮辱,也在用一種狡黠的姿態對知識份子發出慨歎。不過當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著實是對知識份子發出了一種慨歎。假如是對於一家黑茶經營者的商業模式發表憤慨,那文章大可以直指商業模式的創造者;假如是對政府執法力度有異議,那大可以通過合法管道去建言。但這些好像都並不是文中的重點,筆鋒處處指向一個脆弱無辜的知識份子。也許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小人行徑的死灰復燃!對待一位產業共用的科學家,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在科研上取得過卓越成就,如今作為唯一的茶學科學家被提名為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他應該是這個時代的驕傲,圍繞周圍的人理應珍惜他,虔誠的仰望他。但還是有些別有用心的小人時刻想著劍走偏鋒,這是中國世俗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特殊機制,在陰暗的人格角落裡藏汙納垢。對這些知識份子,它們一方面願意弘揚傳播,利用榨取人家的聲譽。另一方面假如一旦覺得這種利用和榨取不能引發他心裡期待的關注度,便直接站在其對立面,馬上換一張面孔,進行糟踐﹑毀壞﹑貶損。這兩種行為都是起哄,源於自卑而狡黠的覬覦心態進行起哄,這兩種起哄都不是社會主義健康的文化氛圍所能容忍的。

談到這裡,也許我們內心應該是慶倖的,慶倖圍繞在安化黑茶的周圍沒有那麼多小人和偽君子。安化黑茶的時代是面對普通民眾做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的時代,所以在反腐背景下並沒有受到太多中央八項規定的衝擊。就像在《人民的名義》中出現過的正義角色一樣,在安化黑茶的周圍,有類似于李達康﹑易學習這樣勤勤懇懇﹑敢於擔當的基層幹部;有類似于侯亮平﹑陸亦可這樣敢打敢闖的一線猛將;有類似于陳岩石這樣堅守原則的熱心老幹部;有王大路這樣有大局意識和良知的企業家。最近剛剛看完《人民的名義》原著書籍,反貪局局長侯亮平也被莫須有的罪名舉報貪污,在劇情發展中,最後侯亮平可以自證清白。對於在法制框架下的行為我相信有公平的裁判,但有時候想想中國歷史上那些因小人詆毀的知識份子還是有點心有餘悸。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歷史會被澄清,並且是以人民的名義!

回頭看看那一片4950平方公里的土地,100多萬人口小縣城,在一縷茶香中正邁著堅定的腳步走向未來···

農民把自己的土地種上茶,可以自己採摘,初加工然後賣給一些大的茶廠,也可以按照老輩傳下來的手藝做成成品,通過各種管道售賣。互聯網和現代物流連結了山裡到城市的通道,安化黑茶,資江裡的臘魚,山裡的熏臘肉等各種土特產都在讓人們通過舌尖去認識安化。

▲安化縣白沙溪茶廠(舊貌)

▲安化縣白沙溪茶廠(新貌)

在改革開放的發展規劃裡面,特別是近10年,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安化過去是一個貧困縣,很多安化的青年人在長沙去上大學談戀愛到最後談婚論嫁的時候都羞於說自己是安化人。貧困給一個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可到如今,安化的小姑娘和小夥子不管是否在從事安化黑茶的相關職業都挺直了腰杆向別人說自己是安化人,一邊喝茶一邊聊鄉山巨變。

也許,我們是時候來探討安化黑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各種原因了。這種認知是理性的,是綜合性的,是立體的···

最近熱播的那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面,我們在反貪腐的間隙中看到了像李達康﹑易學習這樣不忘初心的當代共產黨幹部。也有陳岩石這類古道熱腸的退休老革命。有鄭西坡這類正直﹑講原則﹑有責任心的普通群眾。中國的基層社會生態結構洋溢的那種正義感往往就來自這樣幾個方面。他們像這個社會的幾根道德柱子,撐起了一片天地。他們是官員﹑是老幹部﹑是群眾,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信仰﹑理想和抱負,但都在同一片天地間構思著﹑承諾著﹑踐行著。安化這一片天地的成功,應該也是有這樣幾個社會生態結構的柱子撐起來的。

▲昔日的老茶行

▲今日的新茶廠(位於小淹的白沙溪茶廠)

近10年間,安化東坪﹑黃沙坪﹑江南﹑小淹﹑梅城等地發生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道路﹑橋樑﹑產業園區的規劃這些基礎設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局面的公共空間。我們以安化仙溪的芙蓉山為例,建國初為雲霧鄉。後來將大侖、荊竹、葡塔、老屋四村並為一個大隊,劃歸仙溪人民公社,58年劃至國營芙蓉林場帶代管,65年轉至九龍鄉,75年又劃至芙蓉林場代管,96年撤區並鄉劃至仙溪鎮。一個小村落在行政歸屬上飄忽不定,喪失了很多政策給予的發展機會。很多村民以前開玩笑說: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孤兒,這是被黨遺忘的角落。如今這片曾經未被開墾的處女地涵養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芙蓉山上出產的茶葉品質優異,加工製成的安化黑茶風味獨特。一條水泥路延伸到山裡,在芙蓉村,有很多茶葉加工廠就建在山裡。蜿蜒山路上往來行駛的車輛載著茶葉和訪山的客人,落後的山村,正在依靠茶葉擺脫貧困。在安化,以茶葉產業為核心發展目標的村落有很多。田莊鄉的高馬二溪村,冷市鎮﹑馬路口鎮﹑柘溪鎮等各個適宜種植茶葉的山坡荒地都已經成了一片片茶園。

▲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劇照

茶產業,是一種很特殊的產業,它是唯一能夠有效的平衡發展﹑環保﹑致富﹑健康與未來的傳統"新型"產業。所以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書記曾經牽頭做的林城開發區的煤礦塌陷區也會出現萬畝茶園。劇中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在茶園裡漫步,採摘茶葉放在嘴裡咀嚼可謂是真實的展示了這一階段改革發展的一些現實畫面。

在茶產業構成的經濟生態鏈條上,發展是政府著力推動的,環保是在基地建設中成就的,致富是茶商開拓市場獲得的,健康是茶葉科學家研究佐證的。安化黑茶產業的振興正是產業生態結構鏈條上的各個角色站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取得的。

在政府主推的安化黑茶發展上讓安化黑茶登上各種國際展覽會的舞臺,以其獨特的風味特徵摘得各種國際獎項為安化黑茶的廣泛傳播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近年來安化黑茶大大小小的榮譽和成果有很多,我們僅僅從公眾視野範圍看去大概有這樣幾件值得我們關注:

2015年,在百年世博中國名茶國際評鑒中安化黑茶獲得百年世博“金獎”品牌的稱號,白沙溪﹑湘益﹑國茯﹑華萊健幾個企業品牌參評的茶樣在眾多中外專家的盲評篩選中勝出,獲得百年世博“金駱駝獎”的榮譽稱號。

2016年,安化黑茶的首個公共品牌商業廣告登陸中央電視臺,在全國範圍內獲得更大的曝光。

2017年,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的應用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在這些榮譽和成果裡面,我們仿佛感受到了安化黑茶每一年都在跨越。而且這種跨越是領導幹部﹑茶農﹑茶商﹑茶葉專家齊心協力的結果。

▲肖力爭教授在安化做培訓

就我個人而言,和安化縣委的領導接觸不多。但當初湖南農業大學的肖力爭教授在安化縣掛職當副縣長的時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茶葉產業的發展要有優秀的人力資源結構,肖教授在掛職期間,深入基層,給很多茶農﹑合作社和茶企做過技術指導。在那幾年,正處在安化黑茶快速發展的勢頭上,選育適制安化黑茶的優良品種開闢茶園,培養具有現代茶葉加工技術的優秀人才,這些基礎工作著實需要一位元有專業學識和行政能力的專家去擔當。

▲山裡的荒野茶園與採茶者

▲安化雲臺山上的標準茶園

茶農是安化黑茶的重要角色,安化茶園的開闢正處於有機茶園推廣時期,在山上發展有機茶園是這一代茶農的共識。在安化黑茶的起步期,安化本地的茶園是無法滿足其需求的。這是安化黑茶圈子裡無需多言的秘密,一種普惠大眾的茶葉假如主要是其工藝鍛造了其品質的核心競爭力,原料似乎就不那麼重要了。但原料從某種角度上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個問題被茶商頗為看重!

▲安化永錫橋,當年茶商歇腳的風雨廊橋

從明清時期的晉商開始就特別注重對安化黑茶的原料的選取。在茶商留下的筆記中,對安化山山水水產茶區域做了等級劃分,民國時期的茶葉專家彭先澤在其著作《安化黑茶》裡面做了詳盡的描述,在現代的《制茶學》教科書第八章黑茶裡面提及湖南黑茶的時候,依然有“品質以高家溪﹑馬家溪為最好”的等級描述性語句。商人有商人的智慧,不管他們用何種方式去打動消費者,在這場面對消費者的市場博弈中能夠得以勝出的是自由經濟的選擇。

▲“金花”茂盛的機壓茯磚茶

▲顯微鏡下的”金花“——冠突散囊菌

當然,也許是從安化黑茶開始,讓我們距離茶學實驗室越來越近了。安化黑茶茯磚茶裡面的“金花”成為茶葉上的一個新賣點,頗受消費者青睞。於是研究黑茶“金花”的專家學者被推上了舞臺。黑茶以及黑茶中的益生菌對人體確實存在諸多功能效用,這個問題是很多專家學者達成共識的科研成果。在近現代歷史上,茶葉科學研究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了。在這個問題的認知上,我們國家所形成的社會氛圍還比較薄弱,從食品營養到生物工程,更多的探討是基於經驗判斷。新生代的中國人是面對互聯網和全球化衝擊最大的一代人,他們也許對經驗判斷並不那麼認可了。所有的問題都想探尋其背後的科學邏輯。“得荼而解”究竟能“解”什麼,他們需要聽到科學家的聲音。於是,科學家就理所當然的走進了他們的視線,也給出了科學的回答。

▲嘉慶遺物中的千兩茶遺物

在自媒體時代,資訊的傳播呈現出很複雜的局面。在自主﹑自由的平臺上,茶商在為推薦自己的產品而絞盡腦汁的傳播,不法分子也在捏造利用傳播的管道獲得自身的利益。在《人民的名義》中那場大火的互聯網傳播中我們也許可以窺見一斑。互聯網製造的那些看似正氣凜然的內容實則離真相很遠。一個搞茶葉自然科學研究的專家,其觀點都發表在他的學術論文中,他對於安化黑茶有什麼觀點,我想真正讀過他的著作和學術論文的有識之士是心知肚明的。

▲中央電視臺報導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

▲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劉仲華教授

那篇文章對那位當代茶葉科學家多番詆毀和人格侮辱,也在用一種狡黠的姿態對知識份子發出慨歎。不過當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著實是對知識份子發出了一種慨歎。假如是對於一家黑茶經營者的商業模式發表憤慨,那文章大可以直指商業模式的創造者;假如是對政府執法力度有異議,那大可以通過合法管道去建言。但這些好像都並不是文中的重點,筆鋒處處指向一個脆弱無辜的知識份子。也許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小人行徑的死灰復燃!對待一位產業共用的科學家,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在科研上取得過卓越成就,如今作為唯一的茶學科學家被提名為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他應該是這個時代的驕傲,圍繞周圍的人理應珍惜他,虔誠的仰望他。但還是有些別有用心的小人時刻想著劍走偏鋒,這是中國世俗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特殊機制,在陰暗的人格角落裡藏汙納垢。對這些知識份子,它們一方面願意弘揚傳播,利用榨取人家的聲譽。另一方面假如一旦覺得這種利用和榨取不能引發他心裡期待的關注度,便直接站在其對立面,馬上換一張面孔,進行糟踐﹑毀壞﹑貶損。這兩種行為都是起哄,源於自卑而狡黠的覬覦心態進行起哄,這兩種起哄都不是社會主義健康的文化氛圍所能容忍的。

談到這裡,也許我們內心應該是慶倖的,慶倖圍繞在安化黑茶的周圍沒有那麼多小人和偽君子。安化黑茶的時代是面對普通民眾做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的時代,所以在反腐背景下並沒有受到太多中央八項規定的衝擊。就像在《人民的名義》中出現過的正義角色一樣,在安化黑茶的周圍,有類似于李達康﹑易學習這樣勤勤懇懇﹑敢於擔當的基層幹部;有類似于侯亮平﹑陸亦可這樣敢打敢闖的一線猛將;有類似于陳岩石這樣堅守原則的熱心老幹部;有王大路這樣有大局意識和良知的企業家。最近剛剛看完《人民的名義》原著書籍,反貪局局長侯亮平也被莫須有的罪名舉報貪污,在劇情發展中,最後侯亮平可以自證清白。對於在法制框架下的行為我相信有公平的裁判,但有時候想想中國歷史上那些因小人詆毀的知識份子還是有點心有餘悸。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歷史會被澄清,並且是以人民的名義!

回頭看看那一片4950平方公里的土地,100多萬人口小縣城,在一縷茶香中正邁著堅定的腳步走向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