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IMF:不擔憂中國爆發金融危機

【財新網】由於銀行信貸和企業負債過高, 中國確實存在金融穩定風險, 但還不至於在短期內爆發金融危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

在4月21日的IMF亞洲經濟發佈會上, IMF亞洲部副主任羅德勞爾(Markus Rodlauer)稱, 中國確實要面對債務增速過快的問題, 而問題積累得越久就越危險。 不過, 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風險, 並且在努力去杠杆。 IMF並沒有預計中國會爆發金融危機。

羅德勞爾說, 中國經濟一季度增長6.9%出乎意料, 所有指標都顯現出經濟轉強。 這一結果來自財政刺激, 也帶來了房地產市場繁榮。 因此IMF將2017年全年GDP增速預期從1月時的6.5%上調至6.6%,

未來還有可能做出調整。

不過, 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在下半年相對放緩。 這來自一些主動調控, 比如在房地產和信貸市場。 中國政策正越來越關注降低金融穩定風險, 特別是在影子銀行系統, 這是積極的進展。

他強調, IMF在提示中國金融風險時聲音足夠“響亮”, 包括在去年的第四條寬磋商報告中, 指出中國在多個層面推進經濟再平衡值得稱讚, 但金融領域的杠杆和債務正變得不可持續、越來越危險。 成因包括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傳統部門、金融部門信貸增速過快、監管不足、地方政府“半財政”擴張、缺乏預算硬約束等。

中國金融風險究竟會以怎樣的形式顯現出來, 並不容易預測。 但中國同時有很多的“緩衝”,

包括政府掌握大量資源並控制金融部門。 IMF並不預計中國會爆發金融危機, 對中國前景也是“謹慎樂觀”的。

IMF亞洲部主任李昌鏞(Changyong Rhee)則對財新記者說, 目前亞洲企業杠杆普遍偏高, 一些國家公司債務和銀行信貸較高, 另一些國家家庭部門債務較高。 但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相比, 他們有更厚的緩衝, 因此即便是在全球信用條件收緊的背景下, 這些國家即刻爆發危機的可能性也很小。

他預計, 除非美國經濟增長大幅提速, 否則其貨幣政策正常化仍將保持漸進式步伐。 對亞洲國家來說, 浮動匯率仍然是第一道防線。 但對於一些外債負擔較重的國家, 有可能需要臨時的資本管制, 但它並不能成為宏觀審慎監管措施的替代。

因為從根本上, 防範金融風險還是繞不過切實降低國內企業杠杆率和銀行信貸增速。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