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順治皇帝是出家還是死亡與這幾個人有關,還有一個是外國傳教士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以後第一位皇帝, 六歲登基, 攝政後也有所作為, 後來他是出家當了和尚, 還是死于皇宮, 史學界爭論不一, 一直沒有形成定論, 但不管是什麼結果, 他的一生都與這個幾個和尚和一位外國傳教士關係很大。

網路圖片

順治的母親孝莊太后是蒙古族人, 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 再加上自己的經歷和性格原因, 他和一些和尚關係密切, 對佛教和佛經興趣很大。 他經常到一個叫海會寺的寺廟會見一個叫憨璞的和尚, 兩人談話很投機, 有時是促膝交談, 談到半夜還不知回宮。 順治回到宮裡以後, 又把和尚召到宮城西側的西苑, 現在中南海, 裡頭有個萬善殿, 繼續論佛談法。

順治和憨璞聰接觸以後, 他對一些得道高僧很感興趣, 覺得他們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高於普通人, 佛家對很多事情的解釋也是很透徹, 於是就不斷地交往一些高僧。

他多次派使者到江南的湖州報恩寺召名僧玉林琇來京, 玉林琇清高自持, 多次辭謝不應召, 使者不答應, 最後才於次年二月勉強入京面帝。 這個和尚和順治見面後, 就把皇帝征服了, 封他為“大覺禪師”, 並拜這和尚為師。 從此, 凡請玉林琇說戒或者寫信給他,

皇帝均稱弟子某某。 玉林琇住萬善殿住了兩個月, 談論佛法很是投緣。 後來玉林琇離開京城時, 順治很是不舍, 賜黃衣、銀印, 派官員送他回寺。

後來又召浙江寧波天童寺一位名僧木陳忞進京, 這位和尚學識淵博, 和皇帝對話談吐自如, 對佛經教義的理解不同與他人,

幾次談話皇帝就被他折服, 封他為弘覺禪師。 經過這幾位和尚的教化和他自己對佛經的理解, 他對世間的很多事情看得很淡, 慢慢的對國家事務也失去興趣, 一心鑽研佛法。

再說一個傳教士, 這個傳教士就是湯若望, 順治皇帝攝政後,

稱湯若望為“通玄教師”, 並授為通政使。 這個傳教士不凡的經歷和新鮮的異域知識讓皇帝如癡如醉, 他多次親臨湯若望府邸, 和他探討關於曆法和人生的很多問題, 在兩年間到達他府邸就有24次, 實屬罕見。

後來他和董鄂妃生下的愛子出生才三個月就夭折, 最愛的董鄂妃體弱多病,不久也去世,一連串的遭遇對他打擊巨大,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但最後是出家還是死于皇宮也成為清朝的疑案之一,畢竟皇帝的很多事也是史官根據皇家的命令來記載的,任何有損皇家名聲的事記載下來是少之又少,反而很多民間的傳說最後被證明是真實的,歷史還是留給後人來評說吧。

最愛的董鄂妃體弱多病,不久也去世,一連串的遭遇對他打擊巨大,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但最後是出家還是死于皇宮也成為清朝的疑案之一,畢竟皇帝的很多事也是史官根據皇家的命令來記載的,任何有損皇家名聲的事記載下來是少之又少,反而很多民間的傳說最後被證明是真實的,歷史還是留給後人來評說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