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體檢出“脾大”是怎麼回事?“脾大”可能是身體出了這些問題

脾大較常見的疾病, 然而一般情況下僅用手是觸及不到脾臟的,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脾大, 脾大有什麼症狀?各類病症的預防工作都是平日裡必不可少的。 脾大又如何預防呢?

脾大的危害

們對心臟、肝臟可能較熟悉, 而對脾臟可能較陌生, 脾臟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 是一個重要的儲血器官, 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脾臟在全身防衛系統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脾大最多見的疾病還是肝硬化、肝癌。 因為脾大就會對人體起壞作用了, 所以以往主要是採用手術切除脾臟。 切除脾臟有好處, 可以糾正脾大對人體的危害, 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不足。 全脾切除後將改變患者的免疫功能, 出現脾臟過濾功能消失, IgM減少、調節素和調理素水準降低、T淋巴細胞系統出現紊亂、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以及淋巴細胞轉換率明顯下降, 導致爆發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手術創傷大、費用高。

還有一些肝功差、腹水、低蛋白、嘔血等條件差者無手術條件。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 各種急、慢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黑熱病、血吸蟲病、瘧疾、病毒性肝炎、敗血症、晚期梅毒等。

(2)鬱血性脾腫大。 斑替氏綜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或脾靜脈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 見於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惡性淋巴瘤等。

(4)其它。 脾臟惡性腫瘤較罕見、脾臟囊腫、播散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高雪氏病等。

脾大臨床表現

(1)輕度脾大

深吸氣時脾下緣在肋緣下2~3cm為輕度脾大。 可見於某些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立克次體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門脈高壓症、霍奇金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

下緣超出肋緣下3cm至平臍為中等度腫大。 可見于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症、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貧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脾澱粉樣變性、惡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極度脾大

下緣超出臍水準以下為極度脾大或稱巨脾。 可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瘧疾、晚期血吸蟲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地中海貧血等。

脾大預防需“四忌”

1、忌食鹽過量

肝硬化病人肝臟破壞抗利尿素的功能減弱,

因此尿量減少使鹽瀦留在體內, 加之血漿蛋白的減低而出現浮腫或腹水。

2、忌食辛辣食物

肝硬化時門靜脈高壓會引起食道下端胃底和肛門靜脈擴張, 而且肝硬化常常併發胃粘膜糜爛和潰瘍病。 病人若再進食辣椒等辛辣食物, 會促使胃粘膜充血蠕動, 增強從而誘發上消化道出血, 引起肛門灼痛和大便次數增多, 加重痔瘡引起肛裂。

3、忌酒和煙

長期飲酒可導致酒精性胃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 飲酒還會引起上腹不適食欲減退和蛋白質與維生素B族缺乏。 另外酒精對肝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尼古丁有收縮血管作用造成肝臟供血減少影響肝臟的營養不利於肝病穩定。 因此肝硬化病人忌煙酒。

4、忌食糖過多

人們知道肝炎病人要適當補棄一些糖。 但肝硬化病人,則不同由於肝硬化時,肝細胞遭到嚴重破壞,肝臟將單糖合成糖原貯存和將一部分單糖轉化為脂肪的功能已顯著降低。此時若病人再長期大量的吃糖就會出現糖尿併發肝性糖尿病,給肝硬化的治療增添困難。

但肝硬化病人,則不同由於肝硬化時,肝細胞遭到嚴重破壞,肝臟將單糖合成糖原貯存和將一部分單糖轉化為脂肪的功能已顯著降低。此時若病人再長期大量的吃糖就會出現糖尿併發肝性糖尿病,給肝硬化的治療增添困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