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帝要與先皇比,大臣:好比堯舜!皇帝卻大怒:你死後准招來大鳥

“親賢臣, 遠小人,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 遠賢臣, 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 每與臣論此事,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諸葛亮 《出師表》

一句“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充分表明了漢桓帝、漢靈帝的昏庸腐朽, 他們寵信宦官、賣官鬻爵、橫徵暴斂、荒淫無恥, 最終把東漢王朝帶向了絕路。

漢桓帝死時並沒有兒子, 於是就要從宗室中找一個, 當時的竇太后就找來了12歲的解瀆亭侯劉宏。 劉宏父親劉萇早逝, 支系較遠, 雖然也是一位侯爺, 但日子卻過的並不富裕, 史書記載其年少時“時常苦貧”。 或許正是如此,

他才對財富極其渴望, 不擇手段斂財, 用《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廳長的話說那就是“窮怕了”!

漢靈帝還常常感歎自己的前任漢桓帝不會持家理財, “每歎桓帝不能作家居, 曾無私錢”, 所以賣起官來更不手軟, 把這些錢全放進自己的小金庫。 他還為此自鳴得意,

認為自己比桓帝精明能幹。 據《後漢書》記載, 有一次漢靈帝誇耀自己斂財的路數, 問旁邊的侍中楊奇說:“朕與桓帝比怎麼樣啊?”楊奇回答地說:“陛下與桓帝相比, 就好像虞舜與唐堯比德一樣。 ”

漢靈帝一聽非常不悅, 有人奇怪了, 為什麼說他像堯舜一樣他還會不高興呢?因為漢桓帝是有名的昏君, 這是朝野上下的共識, 說他的德行與漢桓帝一樣, 就是說他也是個昏君。 尤其還把堯舜二位賢君抬出來, 簡直就是正話反說, 赤裸裸的諷刺, 不給靈帝一點面子。

漢靈帝正反話還是聽得出來的, 他不高興地警告楊奇說:“你真是硬脖子, 真不愧是楊震的子孫, 死後一定也會招來大鳥的。 ”

這招來大鳥是怎麼回事呢?原來, 楊奇是東漢著名太尉楊震的曾孫。

楊震是東漢出了名的忠臣加直臣, 為官也非常清廉, 他最著名的就是“四知”的故事。 在他擔任郡守上任途中路過昌邑, 此地的縣長王密正是他從前舉薦的, 晚上他給楊震送去十斤金, 楊震說:"你為什麼就不知道老朋友的為人呢?"王密說:"現在是深夜, 沒有人會知道。 "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離開了。 這就是以後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由來。

但是因為楊震正直不屈權貴, 又屢次上疏直言時政之弊, 被宦官樊豐等所忌恨。 西元124年, 楊震被誣告罷免, 又被遣返回鄉, 走到洛陽城西的幾陽亭, 他服毒而死, 時年七十餘歲。 弘農太守秉承樊豐的旨意, 讓其露棺道旁, 還責令楊震諸子充當驛卒往來送信, 路過的人, 都為之流淚。

第二年, 漢順帝即位, 樊豐伏誅, 楊震的冤情才被洗雪, 朝廷贈錢百萬, 以禮改葬于華陰潼亭。 就在下葬前十幾天, 突然有只大鳥, 高一丈多, 徑直飛到楊震喪前, 俯仰悲鳴, 淚流濕地, 直到葬禮完畢, 才振翅飛走。

人們還雕刻了一隻石鳥立在他的墳前。

漢靈帝這次以這個故事來說楊奇, 是在警告他, 如果你和你曾祖父一樣不給皇帝一點面子, 早晚也要冤死。 不過楊奇最終並沒有被冤死, 倒是漢靈帝重用“十常侍”, 發起第二次“黨錮之禍”, 巧立名目搜刮錢財, 最終在他任內爆發了黃巾起義, 東漢王朝氣數已盡,覆亡已成必然!

東漢王朝氣數已盡,覆亡已成必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