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人大驚:外蒙古人居然如此恨中國人的真正原因

我漸漸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有些我們中國人平常根本不會注意的國家, 其實是非常憎恨中國人的。

我在這裡可以指出幾個。 最痛恨中國的應該是蒙古, 大家可能被蒙古人恨感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不明白為什麼。 還有很多無恥的糞青在中國論壇上傳播所謂蒙古想回歸中國的論調, 迷惑了不少人, 並且對蒙古有種說不上來的親切, 感覺是遠親。

真是可憐的中國老百姓, 讓人家蒙古人恨的咬牙切齒卻自以為人家喜歡自己。

蒙古人恨中國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脫離中國的後繼效應。 一個地區脫離了一個國家, 為了保持自己獨立的合法性, 就會在任何問題上使用歸咎法, 把遇到的一切問題歸咎于原來的宗主國身上。 蒙古為了保持自己獨立的合法性地位, 在歷史教育上, 一味的污蔑中國屠殺蒙古人, 欺負蒙古人, 他們在youtube上說中國在20年代侵略蒙古殺了很多人。

那時蒙古在蘇聯的支持下獨立, 屠殺了10萬居住在蒙古的漢人, 打著打擊資本主義的旗號, 沒收漢族商人的財產, 有名的大宅門主人公就是從那以後開始衰落的, 可是這個歷史事實不但在蒙古就算是在我們偉大的祖國, 也沒有多少人知道, 這是我們民族的悲劇。

2、完全西化的愚蠢效應。 蒙古在1990年脫離蘇聯控制就投入了美國的懷抱, 在蒙古上層領導人中, 許多人都得到美國的資助去美國留學, 這個國家從上到下已經完全西方化, 包括思維方式。

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蒙古人唱hiphop的做派和美國黑人一摸一樣, 這麼蹩腳的模仿就是蒙古青年的日常生活方式。 。 。 而蒙古人對中國人的仇恨可以從許多蒙古hiphop歌曲上看到。

比如fukchinese, 這首hiphop為代表的很多歌曲, 赤裸裸的宣揚對中國人的仇恨和法西斯主義, 蒙古青年認為蒙古的落後和貧窮是中國人造成的, 因為中國野蠻的侵略了蒙古, 造成了他們一切的災難。

大家都知道, 上世紀20年代以後, 中國陷入內亂, 蒙古成了蘇聯的衛星國, 我們和他們幾十年沒發生密切的聯繫, 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這麼仇恨中國人, 我一點也不明白他們把自己貧窮落後歸咎於中國的原因。 我記得在80年代的時候, 蒙古的人均收入在1000多美元, 中國是300多, 蒙古人曾經比中國人生活的更好。

在蘇聯解體後, 西方還有中國日本韓國已經援助了蒙古總共200億美元, 可是這200億大部分落入蒙古官員的荷包, 而不是投入工業和道路, 到現在這個國家已經生產不了任何產品, 貧者越貧, 富者越富, 這一點也象中國, 不過中國起碼建立起現代工業。

蒙古的民主選舉是宣揚對中國仇恨的放大器, 政客們只要大聲的對中國人辱駡, 就能騙得選票, 這就是蒙古的政治現實。

卻沒有幾個中國人知道。 現在在烏蘭巴托, 中國人經常被蒙古人襲擊, 整個烏蘭巴托你幾乎看不到一個漢字, 但是可以看到韓文日文英文, 就是因為那裡經常被蒙古人騷擾。

而且蒙古的大街上經常看到一些新法西斯團體, 赤裸裸的宣揚對中國的種族主義。

3、面對中國的自卑心理。 蒙古曾經統治中國, 格外看不起漢族。 因為我們曾經是他們任意屠殺的物件。 歷史上, 農耕的漢民族, 面對騎著馬舉著彎刀的蒙古人來說, 就如羊一樣軟弱。

可是文明終究會戰勝野蠻, 當火槍發明以後, 蒙古人的彎刀, 利箭, 駿馬就等於狗糞一樣, 再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而中國現在成為亞洲新強權, 經濟的發動機, 蒙古人總是對自己的全盤西化充滿得意, 認為自己是亞洲的美國人。

雖然自己格外的貧窮,整個國家靠援助過日子,可是蒙古人就是看不起靠自己努力取得巨大經濟成效,堅持自己文明獨立性的中國人,就好比 youtube上某些蒙古人宣稱,蒙古人有和美國人一樣的政治民主,自由,中國人野蠻落後。

雖然聽起來可笑可憐,可是蒙古人就是深信自己的政治制度比中國優越,他們深信自己能靠美國日本韓國的援助成為一個新興發達國家。

我每次都不厭其煩的對他們指出,蒙古人唯一的優勢就是自然資源,我們中國人其實一點也不關心蒙古怎麼樣,請不要在youtube上不厭其煩的宣稱對中國的仇恨。

我可以想像,蒙古人其實是自卑的,可就是因為自卑,他們越需要把中國視為一切災難的根源,根本不需要理由,理直氣壯。有的蒙古人宣揚蒙古是中國人的祖宗,因為他們的祖先強姦了無數中國女人,殺了中國男人,這種赤裸裸的污辱語言在 youtube上到處可見。

揭秘為什麼蒙古這麼忌憚中國 中蒙的歷史淵源,稱得上是世所共知。清朝時,內外蒙古均屬中國領土。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華夏文明整體衰落,北方的俄羅斯卻日趨強盛,在這種情況下,沙俄逐漸覬覦蒙古。

辛亥革命後,清朝覆亡,沙俄操縱下的外蒙分裂勢力趁機宣佈獨立,倒向俄國。雖然北洋政府曾趁蘇俄與白俄內戰的機會,一度恢復外蒙主權;

但隨著蘇聯重新統一全俄和中國內戰的加劇,這種恢復終成曇花一現。二次大戰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脅迫國民政府簽訂棄蒙條約,蒙古獨立在法理上獲得承認。

當然,這種所謂的獨立不過是表面意義上的。終整個冷戰時期,蒙古一直是蘇聯的附庸,政治上受蘇聯高度控制,對華也採取敵視態度。

不過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國力大衰,對蒙古的控制力也大幅削弱。而與此同時,中國改革開放日見成效,國力日趨增長,已足以和俄羅斯並駕齊驅甚至超越。而中俄關係也大幅回暖,交流合作成為兩國交往的主旋律。

按常理說,這時候的蒙古應該改變對華的敵視態度才對。

畢竟,在中俄關係日趨親密的大背景下,蒙古已沒有被迫選邊站的必要;而隨著俄國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蒙古也有了擺脫俄國的戰略空間——如果俄國膽敢因此威脅蒙古,蒙古完全可以引入中國勢力制衡;

再者,從政治的角度而言,如果蒙古在秉承中立的原則下兩頭賣乖,中俄出於彼此顧忌,都不得不對這個重要緩衝大加籠絡,這對蒙古來說無疑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最後,作為一個礦產資源大國,與中國的深入經濟合作,無疑是蒙古其擺脫貧困,一舉致富的關鍵途徑。

有了這麼多好處,蒙古完全應該調整立場,從親俄反華,變為兩頭並重。

但現實卻截然相反:政治上,蒙古繼續堅決親俄,對華戒備重重;文化上,蒙古仍大力煽動對華仇恨,導致民間反華情緒長期高漲;就連在能改變國家貧困面貌的中蒙經濟合作上,蒙古也是顧慮多多,兩國經濟合作一波三折。

為什麼會這樣?

從表面上看,蒙古反華有充足的理由:

歷史上,中蒙曾經廝殺千年,清朝雖將二者融為一體,但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天然對立,決定了他們在文化上依然各行其是;而清廷對喀爾喀蒙古(既外蒙)的殘酷限丁政策,更激發了他們對中國的仇恨。

而從現實來說,蒙古在地緣結構上其實是東亞大陸的一部分,與中國核心區也十分接近,面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國,蒙古難免會擔心會有被“吞併”的可能——畢竟,清朝就曾“吞併”了喀爾喀蒙古。

當然,蒙古的這些擔心也不能說全無道理。但雲石君看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首先,中蒙歷史上的確積怨不少,但與中國有歷史矛盾的多了去了。別的不說,就是蒙古步步緊跟的俄羅斯,就直接霸佔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連蒙古國本身,都是俄羅斯從中國身上割出去的肉。可如今中俄兩國照樣稱兄道弟,抱團取暖。

當然,俄羅斯是世界級大國,蒙古難以比肩。但同樣是中國周邊的小國,越南、緬甸、甚至泰國都與中國有歷史矛盾,甚至中亞的哈沙克斯坦,都還占著當年清朝的巴拉喀什湖以東幾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但這並不影響他們與心懷戒備的同時,依然深化與中國的經濟、乃至政治合作。

至於中國的收復故土,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理論可能,但就現實而言完全站不住腳:

首先,鑒於中國早已承認蒙古,如果自食其言,將嚴重違反《國際法》和當代國際政治規則,必將遭致多方責難,並會引發中國周邊鄰國的集體恐慌——這會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地緣戰略造成巨大衝擊;

其次,俄羅斯也不會允許。雖然俄羅斯已不復蘇聯之盛,但依舊是世界級的大國。蒙古作為中俄這兩大世界級大國之間的重要戰略緩衝,一旦中國有意吞併,將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反彈。

所以,除非中國已強大到能徹底壓制俄羅斯,或者俄羅斯再次分裂解體,否則中國不可能強行吞併蒙古。

退一步說,如果中國真的有朝一日清除了俄羅斯影響,回過頭來打蒙古的主意,那蒙古無論反華與否都毫無意義——懸殊的實力差距,決定了他本身態度如何,對中國的企圖都毫無影響。

所以,就算蒙古對中國心存戒備,那他至少也應該選擇在政治靠俄國的同時,經濟上與中國合作——畢竟誰也犯不著跟錢過不去,而蒙古要想將地下資源變現,只能指望中國。

可就連這種政治靠俄國、經濟靠中國的面對現實,蒙古都做的不情不願。這又是為何?

這得從中蒙的地緣格局來分析。

從地緣結構上看,蒙古高原位於東亞大陸北部邊緣的正中,直接塞入北中國腹心,東、南西三面皆被中國包圍,是連接中國東北、華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塊的地緣中心區域。

在農耕時代,這種地緣中心的位置,使聚居於此的遊牧軍事力量,可以同時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向北中國任意板塊發起攻擊,而中國不僅防線超長,而且各版塊間難以互相聲援,只能處處設防,在極大消耗資源的同時,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這也是塞外遊牧民族成為中原王朝千年夢魘的重要原因。如果它只是單一方向威脅中國,那以華夏文明的超強實力,就算不能將其制服,但抵禦起來也容易的多。

當然,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遊牧文明迅速沒落,而工業文明遠勝於農耕文明的征服自然能力,又使得蒙古高原無法像古代那樣,憑藉特殊地緣條件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這下蒙古的麻煩就來了。在工業時代以前,無論華夏文明多麼強大,但農耕文明的局限,決定了他不可能在文明體系上將蒙古征服。即便是清朝時,蒙古被納入中國,但也只是化為內藩而已,政治上依然保留部落制,經濟上依然是遊牧、文化上也是信奉薩滿教和喇嘛教,總而言之,那時候的中原和外蒙,依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文明體系。

但工業抹平了這種界限。與蒙古高原相比,中國核心區不僅規模更大,而且更適合工業和貿易的開展;而蒙古高原的海拔又不足以阻擋工業文明體系的進入;這也就意味著,在文明體系上,中國第一次有了將蒙古徹底同化掉的可能。

這就很好理解蒙古的顧慮了。憑藉豐富的地下資源,以及溝通東北、華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塊的地緣優勢,一旦與中國深入經濟合作,蒙古的確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並且一舉進入現代文明。但是與此同時,伴隨著這種交流,蒙古也會不可避免的會在各方面深受中國影響。

由於蒙古原生文明體系極端落後,規模又極其有限(總共300萬人口),所以在先進的現代文明面前幾乎沒有抵抗能力;而身居內陸,被中俄包夾的地緣格局,又阻斷了蒙古從其他國家吸收給養的可能。再加上蒙古自身地緣實力實在有限,不足以支撐工業化,所以蒙古想發展經濟,只能依靠與中俄的合作。

當然,蒙古可以親近俄羅斯,通過與俄合作來發展經濟。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罷了。在現實層面很難做到。

首先,現在俄羅斯已不是蘇聯,經濟實力已是世界二流,而且發展前景不佳;

其次,俄羅斯與蒙古毗鄰的西伯利亞是其邊緣地區,本就實力孱弱,而且蒙古國土向南嵌入東亞大陸腹地,僅北面與俄接壤,這又使它很難承受西伯利亞鐵路這一遠東交通動脈的輻射;

最後,蒙古最大的競爭力是地下的豐富資源。可問題是,俄羅斯不缺資源,反而現在也要靠資源輸出維生,在經濟上不僅無法與蒙古互補,反倒構成競爭。

基於以上三點,俄羅斯在經濟上幫不了蒙古,能讓蒙古實現代化的就只剩下中國一家。可選擇中國,也就意味著蒙古所獲得的現代文明,完全是華夏文明的翻版——換句話說,蒙古將徹底中國化。

一旦文明體系被中國化,那麼蒙古維持自身獨立的意識形態基礎也將土崩瓦解。

蒙古在地緣結構上本就屬於東亞大陸,人種也與中國不存在太大差異,一旦在現實層面的經濟、文化上也與中國深度融合,那後果將極其嚴重。

雖然中國絕不會強行吞併蒙古,但如果蒙古人民主動“心向中國”,那蒙古想繼續維持國家獨立可就難了。

這當然是蒙古掌權的精英階層所不能接受的。

只是,他們也沒有好的辦法。靠俄羅斯不頂用,靠中國又怕被同化,至於靠其他國家——蒙古倒是一直大力發展與第三國的關係。可身處中俄夾縫的地緣格局,使任何引入協力廠商勢力的努力,都註定只是徒勞。

在這種情況下,蒙古精英階層要保證國家和民族的延續,就只能有一種辦法:堅決反華,絕不給華夏文明“改造”蒙古的機會。

作為代價,就是中蒙經濟合作進展緩慢,而沒有中國的支持,蒙古守著金飯碗要飯,也就不足為奇了。

認為自己是亞洲的美國人。

雖然自己格外的貧窮,整個國家靠援助過日子,可是蒙古人就是看不起靠自己努力取得巨大經濟成效,堅持自己文明獨立性的中國人,就好比 youtube上某些蒙古人宣稱,蒙古人有和美國人一樣的政治民主,自由,中國人野蠻落後。

雖然聽起來可笑可憐,可是蒙古人就是深信自己的政治制度比中國優越,他們深信自己能靠美國日本韓國的援助成為一個新興發達國家。

我每次都不厭其煩的對他們指出,蒙古人唯一的優勢就是自然資源,我們中國人其實一點也不關心蒙古怎麼樣,請不要在youtube上不厭其煩的宣稱對中國的仇恨。

我可以想像,蒙古人其實是自卑的,可就是因為自卑,他們越需要把中國視為一切災難的根源,根本不需要理由,理直氣壯。有的蒙古人宣揚蒙古是中國人的祖宗,因為他們的祖先強姦了無數中國女人,殺了中國男人,這種赤裸裸的污辱語言在 youtube上到處可見。

揭秘為什麼蒙古這麼忌憚中國 中蒙的歷史淵源,稱得上是世所共知。清朝時,內外蒙古均屬中國領土。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華夏文明整體衰落,北方的俄羅斯卻日趨強盛,在這種情況下,沙俄逐漸覬覦蒙古。

辛亥革命後,清朝覆亡,沙俄操縱下的外蒙分裂勢力趁機宣佈獨立,倒向俄國。雖然北洋政府曾趁蘇俄與白俄內戰的機會,一度恢復外蒙主權;

但隨著蘇聯重新統一全俄和中國內戰的加劇,這種恢復終成曇花一現。二次大戰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脅迫國民政府簽訂棄蒙條約,蒙古獨立在法理上獲得承認。

當然,這種所謂的獨立不過是表面意義上的。終整個冷戰時期,蒙古一直是蘇聯的附庸,政治上受蘇聯高度控制,對華也採取敵視態度。

不過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國力大衰,對蒙古的控制力也大幅削弱。而與此同時,中國改革開放日見成效,國力日趨增長,已足以和俄羅斯並駕齊驅甚至超越。而中俄關係也大幅回暖,交流合作成為兩國交往的主旋律。

按常理說,這時候的蒙古應該改變對華的敵視態度才對。

畢竟,在中俄關係日趨親密的大背景下,蒙古已沒有被迫選邊站的必要;而隨著俄國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蒙古也有了擺脫俄國的戰略空間——如果俄國膽敢因此威脅蒙古,蒙古完全可以引入中國勢力制衡;

再者,從政治的角度而言,如果蒙古在秉承中立的原則下兩頭賣乖,中俄出於彼此顧忌,都不得不對這個重要緩衝大加籠絡,這對蒙古來說無疑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最後,作為一個礦產資源大國,與中國的深入經濟合作,無疑是蒙古其擺脫貧困,一舉致富的關鍵途徑。

有了這麼多好處,蒙古完全應該調整立場,從親俄反華,變為兩頭並重。

但現實卻截然相反:政治上,蒙古繼續堅決親俄,對華戒備重重;文化上,蒙古仍大力煽動對華仇恨,導致民間反華情緒長期高漲;就連在能改變國家貧困面貌的中蒙經濟合作上,蒙古也是顧慮多多,兩國經濟合作一波三折。

為什麼會這樣?

從表面上看,蒙古反華有充足的理由:

歷史上,中蒙曾經廝殺千年,清朝雖將二者融為一體,但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天然對立,決定了他們在文化上依然各行其是;而清廷對喀爾喀蒙古(既外蒙)的殘酷限丁政策,更激發了他們對中國的仇恨。

而從現實來說,蒙古在地緣結構上其實是東亞大陸的一部分,與中國核心區也十分接近,面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國,蒙古難免會擔心會有被“吞併”的可能——畢竟,清朝就曾“吞併”了喀爾喀蒙古。

當然,蒙古的這些擔心也不能說全無道理。但雲石君看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首先,中蒙歷史上的確積怨不少,但與中國有歷史矛盾的多了去了。別的不說,就是蒙古步步緊跟的俄羅斯,就直接霸佔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連蒙古國本身,都是俄羅斯從中國身上割出去的肉。可如今中俄兩國照樣稱兄道弟,抱團取暖。

當然,俄羅斯是世界級大國,蒙古難以比肩。但同樣是中國周邊的小國,越南、緬甸、甚至泰國都與中國有歷史矛盾,甚至中亞的哈沙克斯坦,都還占著當年清朝的巴拉喀什湖以東幾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但這並不影響他們與心懷戒備的同時,依然深化與中國的經濟、乃至政治合作。

至於中國的收復故土,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理論可能,但就現實而言完全站不住腳:

首先,鑒於中國早已承認蒙古,如果自食其言,將嚴重違反《國際法》和當代國際政治規則,必將遭致多方責難,並會引發中國周邊鄰國的集體恐慌——這會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地緣戰略造成巨大衝擊;

其次,俄羅斯也不會允許。雖然俄羅斯已不復蘇聯之盛,但依舊是世界級的大國。蒙古作為中俄這兩大世界級大國之間的重要戰略緩衝,一旦中國有意吞併,將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反彈。

所以,除非中國已強大到能徹底壓制俄羅斯,或者俄羅斯再次分裂解體,否則中國不可能強行吞併蒙古。

退一步說,如果中國真的有朝一日清除了俄羅斯影響,回過頭來打蒙古的主意,那蒙古無論反華與否都毫無意義——懸殊的實力差距,決定了他本身態度如何,對中國的企圖都毫無影響。

所以,就算蒙古對中國心存戒備,那他至少也應該選擇在政治靠俄國的同時,經濟上與中國合作——畢竟誰也犯不著跟錢過不去,而蒙古要想將地下資源變現,只能指望中國。

可就連這種政治靠俄國、經濟靠中國的面對現實,蒙古都做的不情不願。這又是為何?

這得從中蒙的地緣格局來分析。

從地緣結構上看,蒙古高原位於東亞大陸北部邊緣的正中,直接塞入北中國腹心,東、南西三面皆被中國包圍,是連接中國東北、華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塊的地緣中心區域。

在農耕時代,這種地緣中心的位置,使聚居於此的遊牧軍事力量,可以同時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向北中國任意板塊發起攻擊,而中國不僅防線超長,而且各版塊間難以互相聲援,只能處處設防,在極大消耗資源的同時,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這也是塞外遊牧民族成為中原王朝千年夢魘的重要原因。如果它只是單一方向威脅中國,那以華夏文明的超強實力,就算不能將其制服,但抵禦起來也容易的多。

當然,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遊牧文明迅速沒落,而工業文明遠勝於農耕文明的征服自然能力,又使得蒙古高原無法像古代那樣,憑藉特殊地緣條件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這下蒙古的麻煩就來了。在工業時代以前,無論華夏文明多麼強大,但農耕文明的局限,決定了他不可能在文明體系上將蒙古征服。即便是清朝時,蒙古被納入中國,但也只是化為內藩而已,政治上依然保留部落制,經濟上依然是遊牧、文化上也是信奉薩滿教和喇嘛教,總而言之,那時候的中原和外蒙,依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文明體系。

但工業抹平了這種界限。與蒙古高原相比,中國核心區不僅規模更大,而且更適合工業和貿易的開展;而蒙古高原的海拔又不足以阻擋工業文明體系的進入;這也就意味著,在文明體系上,中國第一次有了將蒙古徹底同化掉的可能。

這就很好理解蒙古的顧慮了。憑藉豐富的地下資源,以及溝通東北、華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塊的地緣優勢,一旦與中國深入經濟合作,蒙古的確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並且一舉進入現代文明。但是與此同時,伴隨著這種交流,蒙古也會不可避免的會在各方面深受中國影響。

由於蒙古原生文明體系極端落後,規模又極其有限(總共300萬人口),所以在先進的現代文明面前幾乎沒有抵抗能力;而身居內陸,被中俄包夾的地緣格局,又阻斷了蒙古從其他國家吸收給養的可能。再加上蒙古自身地緣實力實在有限,不足以支撐工業化,所以蒙古想發展經濟,只能依靠與中俄的合作。

當然,蒙古可以親近俄羅斯,通過與俄合作來發展經濟。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罷了。在現實層面很難做到。

首先,現在俄羅斯已不是蘇聯,經濟實力已是世界二流,而且發展前景不佳;

其次,俄羅斯與蒙古毗鄰的西伯利亞是其邊緣地區,本就實力孱弱,而且蒙古國土向南嵌入東亞大陸腹地,僅北面與俄接壤,這又使它很難承受西伯利亞鐵路這一遠東交通動脈的輻射;

最後,蒙古最大的競爭力是地下的豐富資源。可問題是,俄羅斯不缺資源,反而現在也要靠資源輸出維生,在經濟上不僅無法與蒙古互補,反倒構成競爭。

基於以上三點,俄羅斯在經濟上幫不了蒙古,能讓蒙古實現代化的就只剩下中國一家。可選擇中國,也就意味著蒙古所獲得的現代文明,完全是華夏文明的翻版——換句話說,蒙古將徹底中國化。

一旦文明體系被中國化,那麼蒙古維持自身獨立的意識形態基礎也將土崩瓦解。

蒙古在地緣結構上本就屬於東亞大陸,人種也與中國不存在太大差異,一旦在現實層面的經濟、文化上也與中國深度融合,那後果將極其嚴重。

雖然中國絕不會強行吞併蒙古,但如果蒙古人民主動“心向中國”,那蒙古想繼續維持國家獨立可就難了。

這當然是蒙古掌權的精英階層所不能接受的。

只是,他們也沒有好的辦法。靠俄羅斯不頂用,靠中國又怕被同化,至於靠其他國家——蒙古倒是一直大力發展與第三國的關係。可身處中俄夾縫的地緣格局,使任何引入協力廠商勢力的努力,都註定只是徒勞。

在這種情況下,蒙古精英階層要保證國家和民族的延續,就只能有一種辦法:堅決反華,絕不給華夏文明“改造”蒙古的機會。

作為代價,就是中蒙經濟合作進展緩慢,而沒有中國的支持,蒙古守著金飯碗要飯,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