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著名作家郭沫若墓地,漢白玉墓碑,四周圍起欄杆,防止遊客破壞

郭沫若(1892一1978), 男, 原名郭開貞, 字鼎堂, 號尚武, 乳名文豹, 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 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 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14年, 郭沫若留學日本。 1921年, 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 1926年7月, 投筆從戎, 隨國民革命軍北伐, 歷任北伐軍總政治部宣傳科長, 副主任。 1949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 1978年6月12日, 郭沫若因病去世, 終年86歲。

1978年6月12日, 郭沫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遺囑, 郭沫若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大寨專門為他建了紀念碑。 而紀念碑在山西省大寨虎頭山。

“虎頭山”的提名是由葉劍英元帥寫的!

下圖為, 郭沫若紀念碑, 而不難看出碑後的的柏樹特意修剪成毛筆形狀!

郭沫若的紀念碑是用漢白玉石做的。

碑後則是郭沫若的《頌大寨》.。

1988年9月20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十周年校慶, 學校舉行郭沫若銅像揭幕典禮, 嚴濟慈為郭沫若銅像題詞:“在建校三十周年之際敬立郭沫若像, 緬懷郭沫若校長為首創建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之業績。 ‘郭沫若像’四字系鄧小平於1987年11月28日親筆題寫。 ”圖中,郭沫若墓碑豎起了鐵柵欄,為了防止遊客遊玩時損壞。

”圖中,郭沫若墓碑豎起了鐵柵欄,為了防止遊客遊玩時損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