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太宗傳奇外交,一閹人帷後彈奏一曲,招降數十個國家

唐太宗雄才大略, 建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 其外交手段也可圈可點。 對付東突厥, 他稱臣納貢, 前後隱忍十餘年;對待吐蕃, 他亦戰亦和, 送文成公主入藏。 除了金錢外交和美女外交, 李世民還有一次非常傳奇的文化外交。

跟外國人, 特別是西部胡人交流, 如果談漢文化, 他們可能聽不懂, 但音樂是無國界的, 吹拉彈唱, 抑揚頓挫, 宛轉悠揚, 誰都能欣賞一番。

說起音樂, 不能不提琵琶這類樂器。 秦漢時, 中原就有秦琵琶、漢琵琶, 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北魏時, 西域的龜茲琵琶、五弦等樂器傳入中原, 極大地衝擊了中原音樂文化。

歷經北朝、隋, 到了唐朝時, 西域的音樂文化, 特別是琵琶文化, 在宮廷備受青睞, 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均是琵琶愛好者。

李淵仍喜歡彈琵琶, 退位後聽說李世民大敗突厥, “上皇自彈琵琶, 上起舞”(《資治通鑒》)。 李世民對琵琶的喜愛, 例子頗多, 如他禦制一首《琵琶》詩, 詩中有“摧藏千里態, 掩抑幾重悲”“駛彈風響急, 緩曲釧聲遲”等句。 再如, 他身旁有一個彈琵琶的女子, “側有美人, 善彈琵琶”(《資治通鑒》)。

李世民在位時, 宮廷內有一個善彈琵琶的樂師, 名叫羅黑黑, 精通胡文。 有人說羅黑黑是女子, 這是錯誤的。 據《資治通鑒》記載, “太宗時, 有羅黑黑善彈琵琶, 太宗閹為給使, 使教宮人”, 說明羅黑黑本是男兒身, 因為混跡于宮廷, 李世民為防止其淫亂宮闈,

將其閹割, 留他在宮中教授宮人彈琵琶。

羅黑黑彈琵琶的功夫十分了得, 並且在李世民的外交方面立了大功。 據《朝野僉載》記載, 李世民執政時, 西部某國使臣到長安朝貢, 順便帶來了一名善彈琵琶的胡人。 此人創作了一首新曲子, 所用的琵琶也十分特別, 弦和撥子都比常規的琵琶粗很多。 顯然, 此人名義上是來交流藝術, 實則是來打擂的。

李世民向來不服輸, 也不想在這次琵琶外交上丟了面子。 為了勝過胡人, 李世民特意安排了一場酒會, 宴請來訪使臣, 同時欣賞胡人琵琶新作。 宴會前, 李世民命羅黑黑事先藏在隔帷之後, 聽胡人如何彈奏歌唱。 琵琶聲起, 胡人亮嗓, 羅黑黑過耳不忘, 只聽了一遍, 就把曲子、歌詞、音調全給記住了。

胡人彈唱完畢, 李世民心裡很欣賞, 但嘴上不饒人, 說這算什麼, 我後宮的女人也能彈唱。 胡人不信, 李世民於是命人取來大號琵琶, 讓羅黑黑冒充宮人在帷後彈唱, 結果跟胡人剛才的彈唱完全一樣, 音符、曲調絲毫不差。 胡人不知道彈唱者是羅黑黑, 一個被閹割過的男子, 一個記憶力驚人的音樂家。

胡人淩亂了,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宮人, 竟能瞬間記下其剛剛問世的新作, 而且能輕鬆地撥動沉重的琵琶, 於是驚歎告辭, 回國後大肆宣揚。 這件事, 在西部引起了強烈轟動, 各國紛紛歸附臥虎藏龍的大唐帝國, “西國聞之, 降者數十國”(《朝野僉載》)。 一次琵琶外交, 李世民不戰而屈人之兵, 夠牛!

琵琶外交事件,

正史中雖沒有記載。 但是, 貞觀年間西國朝貢之事屢見不鮮, 如貞觀十三年(639年)“西突厥、吐火羅、康國、安國、波斯、疏勒、於闐、焉耆、高昌、林邑、昆明及荒服蠻酋, 相次遣使朝貢”;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墮婆登、乙利、鼻林送、都播、羊同、石、波斯、康國、吐火羅、阿悉吉等遠夷十九國, 並遣使朝貢”(《舊唐書·太宗本紀》), 這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 外交手段只是輔助手段, 背後還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實力。 (劉秉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