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虎父無犬子,且看三國到底有多少名將父子?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亂世諸侯混戰, 英雄輩出,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之中, 前赴後繼、子承父業的父子豪傑並不少見, 戰場父子兵, 虎父無犬子, 三國英雄之中到底有多少名將父子呢?

top 12、文欽、文鴦

曹魏大將文欽、文鴦父子。 文欽, 字仲若, 與毌丘儉等起兵勤王, 討伐專權的司馬師, 兵敗後投奔吳國, 吳國授任他為鎮北大將軍、幽州牧等。 甘露二年(257年), 魏將諸葛誕起兵反抗司馬氏, 文欽隨從吳軍前往支援。 後來因為文欽和諸葛誕意見不合, 導致被諸葛誕殺害。 文鴦, 字次騫, 因為父親被殺, 出降司馬昭。 西晉建立後, 文鴦仍仕晉朝, 任平虜護軍。 咸寧三年(277年), 文鴦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 大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 名聞天下。 其早期曾隨父勤王, 單槍匹馬沖入數千騎兵陣中, 轉眼間便殺傷百餘人, 進出六七次, 追騎不敢逼近, 是正史記載個人戰役“七進七出”勇將。

top 11、霍峻、霍弋

蜀漢大將霍峻、霍弋父子。 霍峻, 字仲邈, 劉備麾下名將, 跟隨劉備入川, 留守葭萌城。 後劉璋將扶禁、向存等率萬餘人由閬水上, 攻圍霍峻, 城中兵不過數百人, 霍峻堅守一年, 伺機將其擊破。 劉備定蜀, 嘉霍峻之功, 於是分廣漢為梓潼郡, 以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

霍弋, 字紹先, 永昌郡蠻夷作亂, 劉禪以霍弋領永昌太守, 率軍討伐, 斬其豪帥, 郡界寧靜之後遷監軍翊軍將軍, 領建甯太守, 統南中諸郡。 景耀六年(263年), 進號安南將軍。 鄧艾偷襲陰平, 霍弋想率軍救援成都, 但劉禪以成都已有準備, 不准, 後劉禪投降, 霍弋在得知司馬氏善待劉禪後, 才率領南中六郡投降。 降晉後仍為南中都督, 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 功封列侯。

top 10、傅彤、傅儉

蜀漢大將傅彤、傅儉父子。 傅彤, 劉備帳下大將, 為中軍護衛, 隨劉備伐吳。 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 傅彤為保護劉備率軍斷後, 死戰吳軍, 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 傅僉, 蜀漢後期大將。 傅僉長於謀略, 並頗有膽勇, 薑維甚愛之。 傅僉官至關中都督。 魏國攻伐蜀漢時, 傅僉防守陽安關, 兵敗戰死。

top 9、龐德、龐會

曹魏大將龐德、龐會父子。 。 龐德, 西涼猛將, 為解樊城之圍, 抬棺赴敵, 行前設宴, 將決死一戰的的決心告知幼子龐會及手下眾將。 陣前, 大戰關羽父子, 箭射一代名將, 水淹七軍被擒後寧死不屈, 慷慨赴義!其子龐會長大後, 其勇猛不亞其父, 隨鐘鄧大軍伐蜀, 破成都斬殺漢壽亭侯關彝全家, 一報父仇, 為三國末期之名將。

top 8、樂進、樂琳

曹魏大將樂進、樂琳父子。樂進,字文謙,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從擊袁紹於官渡,奮勇力戰,斬袁紹部將淳於瓊。又從擊袁譚、袁尚于黎陽,斬其大將嚴敬。不久樂進別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從平荊州,留屯襄陽,進擊關羽、蘇飛等人,擊退其眾,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後來從曹操征孫權,假進節。曹操回師後,留樂進與張遼、李典屯於合肥。又以樂進數有軍功,遷右將軍。樂琳果敢堅毅,有乃父之風。後來諸葛誕造反,掩殺樂綝,官至揚州刺史。

top 7、夏侯淵、夏侯霸

曹魏大將夏侯淵、夏侯霸父子。夏侯淵,世之虎將,跟隨曹操以來,迭破強敵,威風八面,其中尤以大破馬超、威震隴西為最,深得曹操倚重,成為震守漢中的主將,可惜中了法正之計,殞命於定軍山,但仍可稱為一時之傑。其子夏侯霸,字仲權,也是一代名將,多次跟隨郭淮擊敗薑維,後因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

top 6、鄧艾、鄧忠

曹魏大將,鄧艾、鄧忠父子。鄧艾,滅蜀的最大功臣,年少時,因家貧曾為牧牛郎,處境雖窘然不改淩雲之志,通曉軍機、百折不撓,終成一代名將,數窘薑維在前,暗渡陰平在後,終使蜀國君臣素服而出,降幡高掛於錦官城頭。其子鄧忠隨父征戰于魏蜀前線,也曾與薑維大戰,也曾於綿竹襲破諸葛之軍,只可惜,功成之日竟成了父子喪生之時!被衛瓘卻派田續追鄧艾,於綿竹西相遇。

top 5、馬騰、馬超

西涼猛將馬騰、馬超父子。馬騰,身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性格賢良忠厚,受眾人尊敬。涼州刺史耿鄙為叛軍所殺後,馬騰與邊章、韓遂等在涼州共同起事。初平三年(192年),與韓遂共同率眾前往長安,被任命為征西將軍。興平元年(194年),馬騰企圖連結種邵等誅殺權臣李傕、郭汜,但為其所敗,只得回到涼州。不久被赦免,拜安狄將軍。其後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建安七年(202年),轉為征南將軍,開府。後與韓遂不和,互相攻擊。之後,馬騰聽從張既的建議,入朝擔任衛尉。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馬超起兵抗拒曹操。次年,馬騰與其二子皆為曹操所殺,夷滅三族。馬超,字孟起,早年隨父征戰,平陽之戰大破並州刺史高幹和南匈奴呼廚泉的聯軍。後馬騰入京,馬超拜將封侯割據雍州,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退守涼州。失敗後依附張魯,又轉投劉備。帶頭上表劉協扶劉備稱王,又輔佐劉備稱帝。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終年47歲。

top 4、關羽、關平

蜀漢大將關羽、關平父子。關羽,字雲長,在蜀漢政權地位顯赫,赤壁之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和關平留守荊州。最矚目的一戰,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只是沒有想到東吳背信棄義,呂蒙背後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于臨沮被害。

top 3 孫堅、孫策

東吳奠基人,孫堅和孫策父子。孫堅,漢末軍閥,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勇武不凡,斬華雄,擊敗呂布,堪稱一代猛將。然而,寄人籬下聽從袁術的命令與劉表作戰時,被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孫策,繼承了其父的風采,短短6年,橫掃江東六郡,統一江東,只可惜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面頰中箭,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六歲。

top 2 曹操和曹彰

曹魏奠基人,曹操和曹彰父子。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彰更是勇貫三軍,威鎮塞北,出場雖不多,然漢中一戰,戟刺蜀國大將吳蘭,被其父稱為“黃須兒”。雖然自曹睿起,曹魏大權逐漸為司馬氏所掌握,但曹操父子均稱豪傑當無疑問。

top 1、司馬懿和司馬師

西晉奠基人,司馬懿和司馬師父子。司馬懿,字仲達,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司馬師,字子元,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高平陵之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親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回師途中病死,諡號“忠武”。司馬昭受封晉王時,司馬師被追尊為晉景王。

曹魏大將樂進、樂琳父子。樂進,字文謙,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從擊袁紹於官渡,奮勇力戰,斬袁紹部將淳於瓊。又從擊袁譚、袁尚于黎陽,斬其大將嚴敬。不久樂進別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從平荊州,留屯襄陽,進擊關羽、蘇飛等人,擊退其眾,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後來從曹操征孫權,假進節。曹操回師後,留樂進與張遼、李典屯於合肥。又以樂進數有軍功,遷右將軍。樂琳果敢堅毅,有乃父之風。後來諸葛誕造反,掩殺樂綝,官至揚州刺史。

top 7、夏侯淵、夏侯霸

曹魏大將夏侯淵、夏侯霸父子。夏侯淵,世之虎將,跟隨曹操以來,迭破強敵,威風八面,其中尤以大破馬超、威震隴西為最,深得曹操倚重,成為震守漢中的主將,可惜中了法正之計,殞命於定軍山,但仍可稱為一時之傑。其子夏侯霸,字仲權,也是一代名將,多次跟隨郭淮擊敗薑維,後因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

top 6、鄧艾、鄧忠

曹魏大將,鄧艾、鄧忠父子。鄧艾,滅蜀的最大功臣,年少時,因家貧曾為牧牛郎,處境雖窘然不改淩雲之志,通曉軍機、百折不撓,終成一代名將,數窘薑維在前,暗渡陰平在後,終使蜀國君臣素服而出,降幡高掛於錦官城頭。其子鄧忠隨父征戰于魏蜀前線,也曾與薑維大戰,也曾於綿竹襲破諸葛之軍,只可惜,功成之日竟成了父子喪生之時!被衛瓘卻派田續追鄧艾,於綿竹西相遇。

top 5、馬騰、馬超

西涼猛將馬騰、馬超父子。馬騰,身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性格賢良忠厚,受眾人尊敬。涼州刺史耿鄙為叛軍所殺後,馬騰與邊章、韓遂等在涼州共同起事。初平三年(192年),與韓遂共同率眾前往長安,被任命為征西將軍。興平元年(194年),馬騰企圖連結種邵等誅殺權臣李傕、郭汜,但為其所敗,只得回到涼州。不久被赦免,拜安狄將軍。其後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建安七年(202年),轉為征南將軍,開府。後與韓遂不和,互相攻擊。之後,馬騰聽從張既的建議,入朝擔任衛尉。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馬超起兵抗拒曹操。次年,馬騰與其二子皆為曹操所殺,夷滅三族。馬超,字孟起,早年隨父征戰,平陽之戰大破並州刺史高幹和南匈奴呼廚泉的聯軍。後馬騰入京,馬超拜將封侯割據雍州,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退守涼州。失敗後依附張魯,又轉投劉備。帶頭上表劉協扶劉備稱王,又輔佐劉備稱帝。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終年47歲。

top 4、關羽、關平

蜀漢大將關羽、關平父子。關羽,字雲長,在蜀漢政權地位顯赫,赤壁之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和關平留守荊州。最矚目的一戰,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只是沒有想到東吳背信棄義,呂蒙背後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于臨沮被害。

top 3 孫堅、孫策

東吳奠基人,孫堅和孫策父子。孫堅,漢末軍閥,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勇武不凡,斬華雄,擊敗呂布,堪稱一代猛將。然而,寄人籬下聽從袁術的命令與劉表作戰時,被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孫策,繼承了其父的風采,短短6年,橫掃江東六郡,統一江東,只可惜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面頰中箭,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六歲。

top 2 曹操和曹彰

曹魏奠基人,曹操和曹彰父子。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彰更是勇貫三軍,威鎮塞北,出場雖不多,然漢中一戰,戟刺蜀國大將吳蘭,被其父稱為“黃須兒”。雖然自曹睿起,曹魏大權逐漸為司馬氏所掌握,但曹操父子均稱豪傑當無疑問。

top 1、司馬懿和司馬師

西晉奠基人,司馬懿和司馬師父子。司馬懿,字仲達,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司馬師,字子元,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高平陵之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親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回師途中病死,諡號“忠武”。司馬昭受封晉王時,司馬師被追尊為晉景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