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五胡亂華系列七:成漢興亡之五:李壽稱帝建立大漢

西元334年初夏, 大成皇帝李雄去世, 太子李班即位, 任命建甯王李壽為宰相負責尚書省事務, 將政事全都委託給李壽以及司徒何點、尚書令王瑰。 李班自己居中負責喪禮, 對政事一概無所干預。

李班謙虛而且廣泛採納不同意見, 敬愛賢良的儒者, 以何點和李釗等學者為師, 又吸引名士王嘏以及董融和文夔等人以為賓友。 李班經常跟董融等人說:“看到周景王太子姬晉、魏太子曹丕、吳太子孫登, 他們的文章鑒識, 無不超然卓絕, 我未曾沒有愧色。 為何古代賢人都這麼高朗, 後人總是趕不上!”李班性格平和泛愛,

很有修養與氣度。 當時李家子弟全都時尚奢靡, 李班經常訓戒勉勵他們。 李雄在位時, 每次朝廷有大事商議, 李雄總讓他參與。 李班認為古時候墾田平均公正, 貧富各得其所, 而現在高貴人家廣占田地, 有時還荒在那裡, 貧窮人家想種植卻沒有土地。 富人把自己所剩餘的東西賣掉, 這哪裡是古代王者追求平均的道理所在!李雄採納了他的意見。

西元334年九月, 李雄的兒子車騎將軍李越從他鎮守的江陽(今四川瀘州)回到成都奔喪。 李越因為太子李班不是李雄的兒子, 內心不服, 便和弟弟安東將軍李期陰謀作亂。 李班弟弟李玝勸李班遣返李越回江陽, 任命李期為梁州刺史, 鎮守葭萌(今四川廣元)。 李班考慮到李雄尚未安葬,

不忍心馬上就遣返李越回去, 便推心置腹地對待他, 一點疑心都沒有, 反而派遣李玝外出鎮守涪城。 當時天上有白氣二道, 太史令韓豹上奏道:“宮中有陰謀兵氣, 陛下應當對親戚有所戒備。 ”李班卻毫不領悟。

冬十月一個夜晚, 李越趁李班夜裡哭悼先帝, 在殯宮裡把李班殺了。 李班那年四十七歲。 李越同時還殺了李班兄長領軍將軍李都, 並偽造太後任氏的詔令, 歷數李班的罪狀, 把他正式廢黜了。

當初, 李期因為他母親冉氏出身貧賤, 便由皇后任氏撫養。 李期字世運, 是李雄第四子, 聰慧好學, 弱冠時就能作好文章, 而且輕財好施, 虛心招納。 李期最初是建威將軍, 李雄命令他兒子們以及宗室子弟以恩信吸引人才, 但最多的也不過幾百人,

唯有李期吸引了一千多人來到他門下。 李期推薦的人才, 李雄多數都擢用, 因此很多長史之類的官吏都出自他的門下。 李期多才多藝, 有很好的名聲, 因此到李班被害後, 雖然大臣們想立李越, 李越卻推舉李期。 不久, 李期即皇帝位, 諡李班叫戾太子, 任命李越為相國, 封建甯王, 又升大將軍李壽為大都督, 升遷為漢王。 李期任命他兄長李霸為中領軍兼鎮南大將軍;弟弟李保為鎮西大將軍兼汶山太守;堂兄李始為征東大將軍, 代替李越鎮守江陽。

李始認為李期篡位, 便想和李壽一道攻打李期, 但李壽不敢起兵。 李始大怒, 便反過來在李期面前講李壽的壞話, 請李期把他殺了。 李期想憑籍李壽的勢力去討伐李玝,

因而不肯, 便派遣李壽帶兵向涪城進軍。 李壽先暗中派遣使者告訴李玝去就的利害關係, 並放他一條生路, 李玝於是投奔健康, 東晉朝廷下詔任命李玝為巴郡太守。 李期任命李壽為梁州刺史, 駐軍在涪城。

西元335年初, 李期立妻子閻氏為皇后, 並任命衛將軍尹奉為右丞相兼驃騎將軍, 任命尚書令王瑰為司徒。

九月, 李班的舅舅羅演和另一個大臣上官澹陰謀誅殺李期, 改立李班的兒子為帝。 事情敗露後, 李期把羅演和上官澹以及李班母親羅氏都殺了。 李期自以為得志, 看不起往日的臣下, 只信任尚書令景騫和包括姚華、田褒、許涪在內的幾位大臣, 刑賞大權, 都取決於這幾個人, 很少讓其他公卿大臣過問政事。 田褒沒有其它才幹,

只不過曾勸過李雄立李期為太子, 因而得寵。 於是大成的紀綱開始紊亂, 李雄創立的霸業因而也開始衰敗。

西元336年十月, 李期忌妒武陵公李載有俊才, 便誣陷他謀反而把他殺了。

十一月, 晉成帝派建威將軍司馬勳帶兵進軍漢中。 大成漢王李壽把司馬勳擊敗, 在漢中安置了守將和文官, 在南鄭安置了衛戍部隊後才回去。

李雄的兒子李霸和李保都抱病而死, 人們懷疑是李期把他們毒死的, 於是大臣們個個提心吊膽。

西元338年四月, 天上下雨, 居然把黃色的大魚下到宮殿裡來。 宮殿裡又發現有豬狗相交。 李期經常殺人夷族, 沒收被害人家的婦女財產來充實自己的後宮, 於是宮廷內外人人自危, 勸諫的人常常獲罪, 大臣們只想苟且偷生過日子。漢王李壽一貫身份貴重,又有威名,李期和李越等人都很忌恨他。李壽擔心自己也可能被害,每次被召入朝時,經常偽造邊防急信,得以藉口邊防緊急而急忙回歸藩鎮。

當初,巴西處士龔壯的父親和叔父都被李特所殺。龔壯立志要報仇,多年都不脫掉喪服。李壽多次以大禮聘他,龔壯不肯應聘,但還是前往見了李壽。李壽私下詢問龔壯自己如何才能躲過李期的暗算,龔壯說:“巴蜀百姓本來都是晉的臣民,節下如果能夠發兵西取成都,向晉稱藩,誰不爭著為節下奮臂前驅?這樣做還會福流子孫,名垂不朽,何止是逃脫今天的大禍而已!”李壽覺得有理,便暗中和手下謀士羅恒和解思明密謀準備攻打成都。

李期多少聽說一點李壽的陰謀,便多次派遣親信許涪到李壽那裡觀察動靜,又下毒殺了李壽的養弟安北將軍李攸。李壽跟龔壯說:“我想起兵進攻成都,然而恐怕士卒未必盡心相從。”龔壯說:“節下的妹夫任調在成都。節下可偽造任調的來信,說李期歷來忌恨節下,現在已經在成都動員兵馬,很快就要來攻打節下,並發誓說對節下的部將,全都格殺勿論。節下如果用這封書信出示給部將,誰會不奮發相從?”李壽聽了非常高興,便模仿任調的筆跡,偽造他的來信,出示給各位部將看。大家看後都信以為真,憤慨不已,全都願意致死相隨。李壽便率領步騎一萬多人從涪城出發襲擊成都,答應將城中的財物都獎賞給將士,派部將李弈為前鋒。

李期沒想到李壽動作這麼快,最初不設防備。李壽世子李勢當時任翊軍校尉,便大開城門接納李壽的部隊進城。李壽於是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了成都,派兵把守了宮門。李期派遣侍中犒勞李壽。李壽上奏說,李越、景騫、田褒、姚華、許涪以及征西將軍李遐、將軍李西等人懷奸亂政,陰謀傾覆社稷,大逆不道,罪當夷族。李期無法,只好把李越和景騫等人全都殺了。李壽又縱兵大掠,甚至姦淫了李雄的女兒,李氏的多位婦女,都受到殘害,成都亂了好幾天才安定下來。李壽偽造太後任氏的詔令,廢黜李期,把他貶為邛都縣公,幽禁在別處宮殿。

羅恒、解思明、李弈等人勸李壽自稱鎮西將軍、益州牧、成都王,稱藩于晉,並送李期到建康去。任調以及司馬蔡興和侍中李豔等人則勸李壽自己稱帝。李壽命令巫師占卦,結果說:“節下可為數年天子。”任調高興地說:“一天都夠了,何況數年!”解思明反對道:“數年天子怎麼可以和百世諸侯相比?”李壽說:“愛卿難道沒聽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說法嗎?”當下便即皇帝位,改國號叫漢,大赦,改元漢興。這也是為何李氏在西南的政權被史學家稱作成漢的原因。

李壽是李驤的兒子,聰敏好學,雅量豁然,少年時就崇尚禮容,和李氏的其他孩子大不一樣。李雄很驚異他的才華,認為足以擔當重任,便拜他為前將軍、負責巴西軍事,不久又升遷為征東將軍,那年他才十九歲。李壽聘請處士譙秀作為謀士,對他的忠讜建議言聽計從,在巴西很有威望。

李壽稱帝后,便派大臣束帛徵聘龔壯為太師。龔壯發誓終身不仕,對李壽贈送的東西也一概不受。李壽改立宗廟,追尊父親李驤為獻帝,立妃子閻氏為皇后,世子李勢為皇太子。李壽也更改了許多制度,任命董皎為相國,羅恒為尚書令,解思明為廣漢太守,任調為鎮北將軍兼梁州刺史,李弈為西夷校尉,從子李權為甯州刺史,公卿州郡的重要官職全由他原來的僚佐擔任;大成舊日的大臣、近親以及六郡士人,全都被疏遠排斥。

李期歎道:“天下的主人現在成了小縣公,我不如死掉算了!”五月,李期自縊身亡,死時才二十五歲,在位三年。

同月,李弈堂兄廣漢太守李乾告大臣們陰謀廢立。秋七月,李壽讓兒子李廣和大臣們在前殿宣誓結盟,然後讓李乾改任漢嘉太守,任命李恭的兒子李閎為荊州刺史,鎮守巴郡。

八月,蜀中久雨不停,老百姓遭受饑荒和瘟疫。李壽為此命令大臣們暢所欲言他當政的得失。龔壯呈上密封的奏摺說:“陛下最初起兵的時候,手指著天上的星辰,明白地告示天地,歃血和所有將士盟約,要舉國向晉稱藩,因而順天應人,大功克成。然而後來有人不明白原來的計畫,便勸陛下權宜行事,自稱皇帝。現在老天已經接連下了一百多天的綿雨,饑荒和瘟疫並行猖獗,也許這就是老天想以此來警戒陛下。愚臣我以為陛下應當遵守以前的盟誓,推奉建康的晉朝。對方一定不會捨不得高爵重位用以報答陛下的大功。陛下這樣雖然降階一等,然而對子孫的福利將會無窮,也可以永久保持李家宗廟香火不斷,這豈不是很好的事嗎!可能有人會說,對梁益二州的原住民來說歸附晉室的確是好事,他們可以因此繁榮,但對當年從秦雍六郡來的人則會有種種不便。這話不對。昔日公孫述在蜀時,當權的人都是稽留此地的外地人;劉備在蜀時,也是荊州來的人高人一等。但等到吳漢、鄧艾西伐時,整個國家都被消滅了,還有什麼主客之分!講這些話的人不懂得首先應該奠定堅固的基石,而只是顧慮到自己的名位。他們光知道當年劉氏的臣下出任州郡長官,卻不曾想到頭來國亡主易,官也沒了。這和陛下今日的義舉,以及接踵而來的主榮臣顯有什麼可比的!他們又以為我會因此像當年的法正那樣。愚臣我蒙受陛下的大恩,對我言聽計從。至於我個人的榮祿,不管是漢的或是晉的,我都不要,我又怎麼會去效法法正呢!”李壽省閱了龔壯的密奏後,內心有點慚愧,便按下不公開宣佈。

九月,任太后的弟弟僕射任顏謀反,敗露後被處斬。李壽因而趁機把李雄的所有兒子都殺害了。

西元339年三月,東晉權臣庾亮改任武昌太守陳囂為梁州刺史,派他前往漢中上任,又派部將李松攻打成漢的巴郡和江陽。夏四月,東晉軍隊打敗成漢軍隊,並活捉了成漢的荊州刺史李閎和巴郡太守黃植,把他們全都押送到東晉首都建康去。李壽便任命李弈為鎮東將軍,代替李閎鎮守巴郡。

九月,李壽生病,大臣羅恒和解思明又重新勸諫李壽放棄稱帝而向晉稱藩,李壽不答應。宗室大臣李演再次上書提起這事,李壽非常憤怒,把李演殺了。

李壽經常仰慕漢武帝和魏明帝的為人,卻為自己父兄當時的行事感到羞恥,因此上奏摺的大臣不能談論先世的政績,李壽以為自己要比他們強。舍人杜襲作詩十篇,假借已故曹魏大臣應璩的話,想以此勸諫李壽。李壽回答他說:“我閱讀了這些詩作,也知道大體意思。如果這些詩是現代人所作,的確是賢哲的話語;但如果是古人所作,則不過是死鬼的老生常談而已。”

十二月,李弈入侵已被東晉佔領的巴東,晉守將勞楊戰敗而死。

第二年即340年春,成漢軍隊又攻拔丹川,晉守將孟彥、劉齊、李秋全都戰死。

當時中原的後趙國王羯族人石虎寫信給李壽,想和他聯合兵馬一道進攻東晉,相約共同瓜分江南。李壽非常高興,便派遣散騎常侍王嘏和中常侍王廣出使後趙。龔壯一再勸諫,但李壽不聽。李壽大修船艦,招募兵馬,聚集糧草,準備舉兵。秋九月,李壽任命尚書令馬當為六軍都督,徵集士卒七萬多人,組成一支強大水師。李壽親自在成都舉行大規模閱兵式,長江上擂鼓轟鳴。李壽登上城牆觀禮,大有吞噬江南的氣慨。解思明勸諫道:“我國國小兵弱,而東吳會稽地方險要遙遠,要想征服他們實非易事。”李壽便讓大臣們放言討論出師的利害關係。龔壯道:“陛下和胡人聯盟,怎比得上和晉聯盟?胡人猶如豺狼,他們消滅了晉之後,陛下將不得不北面向他稱臣。如果要和他們爭天下,則敵強我弱,我們必定面臨危亡的勢頭。春秋時虞虢兩國唇亡齒寒的故事,已經是前車之鑒,願陛下深思熟慮。”大臣們都認為龔壯言之有理,流著眼淚叩頭極力諫阻,李壽方才打消了伐晉的念頭。士卒聽說後都高呼萬歲。

龔壯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沒什麼比忠孝更重要的。因此在報了父親和叔父的大仇後,又想讓李壽向晉稱藩。既然李壽不答應,龔壯便裝作耳聾,手也提不動東西,告老回家,以文學書籍陪伴度過餘生,終身再沒回到過成都。

西元341年末,李壽任命太子李勢為大將軍並總理朝政。當初,大成皇帝李雄用勤儉節約寬惠仁厚的政策得到蜀人的民心。待到早先被東晉打敗逃到後趙的成漢將領李閎和王嘏從後趙的鄴都回來後,極力稱讚鄴都的繁榮富庶,以及宮殿的壯麗輝煌;還說趙王石虎如何用嚴刑制禦臣下,因此能夠有效地控制境內。李壽十分羡慕,便命令周圍的郡縣百姓,凡是家裡有三個男丁以上的都遷徙到成都來充實人口,然後大修宮殿,收置玩物。臣下有點小過錯,便馬上殺了立威。左僕射蔡興和右僕射李嶷都因為直言勸諫而被殺死。成漢百姓因此受到沉重的賦役負擔,怨聲載道,想要揭竿而起的人比比皆是。

西元343年七月,李壽重病不起,經常看到李期和蔡興的鬼祟,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四十四歲,在位五年。李壽起初好學愛兵,每次閱讀古代良將賢相建功立業時,總是反覆朗誦,所以他能征善戰,為成漢開闢了很大新地盤。在李雄當政時,李壽對臣下推誠相待,曾被稱作賢相。然而稱帝后,他改立宗廟,尊父親李驤為漢始祖廟,李特和李雄則為大成廟,又修改制度,任人唯親。

要想知道成漢在李壽去世後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大臣們只想苟且偷生過日子。漢王李壽一貫身份貴重,又有威名,李期和李越等人都很忌恨他。李壽擔心自己也可能被害,每次被召入朝時,經常偽造邊防急信,得以藉口邊防緊急而急忙回歸藩鎮。

當初,巴西處士龔壯的父親和叔父都被李特所殺。龔壯立志要報仇,多年都不脫掉喪服。李壽多次以大禮聘他,龔壯不肯應聘,但還是前往見了李壽。李壽私下詢問龔壯自己如何才能躲過李期的暗算,龔壯說:“巴蜀百姓本來都是晉的臣民,節下如果能夠發兵西取成都,向晉稱藩,誰不爭著為節下奮臂前驅?這樣做還會福流子孫,名垂不朽,何止是逃脫今天的大禍而已!”李壽覺得有理,便暗中和手下謀士羅恒和解思明密謀準備攻打成都。

李期多少聽說一點李壽的陰謀,便多次派遣親信許涪到李壽那裡觀察動靜,又下毒殺了李壽的養弟安北將軍李攸。李壽跟龔壯說:“我想起兵進攻成都,然而恐怕士卒未必盡心相從。”龔壯說:“節下的妹夫任調在成都。節下可偽造任調的來信,說李期歷來忌恨節下,現在已經在成都動員兵馬,很快就要來攻打節下,並發誓說對節下的部將,全都格殺勿論。節下如果用這封書信出示給部將,誰會不奮發相從?”李壽聽了非常高興,便模仿任調的筆跡,偽造他的來信,出示給各位部將看。大家看後都信以為真,憤慨不已,全都願意致死相隨。李壽便率領步騎一萬多人從涪城出發襲擊成都,答應將城中的財物都獎賞給將士,派部將李弈為前鋒。

李期沒想到李壽動作這麼快,最初不設防備。李壽世子李勢當時任翊軍校尉,便大開城門接納李壽的部隊進城。李壽於是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了成都,派兵把守了宮門。李期派遣侍中犒勞李壽。李壽上奏說,李越、景騫、田褒、姚華、許涪以及征西將軍李遐、將軍李西等人懷奸亂政,陰謀傾覆社稷,大逆不道,罪當夷族。李期無法,只好把李越和景騫等人全都殺了。李壽又縱兵大掠,甚至姦淫了李雄的女兒,李氏的多位婦女,都受到殘害,成都亂了好幾天才安定下來。李壽偽造太後任氏的詔令,廢黜李期,把他貶為邛都縣公,幽禁在別處宮殿。

羅恒、解思明、李弈等人勸李壽自稱鎮西將軍、益州牧、成都王,稱藩于晉,並送李期到建康去。任調以及司馬蔡興和侍中李豔等人則勸李壽自己稱帝。李壽命令巫師占卦,結果說:“節下可為數年天子。”任調高興地說:“一天都夠了,何況數年!”解思明反對道:“數年天子怎麼可以和百世諸侯相比?”李壽說:“愛卿難道沒聽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說法嗎?”當下便即皇帝位,改國號叫漢,大赦,改元漢興。這也是為何李氏在西南的政權被史學家稱作成漢的原因。

李壽是李驤的兒子,聰敏好學,雅量豁然,少年時就崇尚禮容,和李氏的其他孩子大不一樣。李雄很驚異他的才華,認為足以擔當重任,便拜他為前將軍、負責巴西軍事,不久又升遷為征東將軍,那年他才十九歲。李壽聘請處士譙秀作為謀士,對他的忠讜建議言聽計從,在巴西很有威望。

李壽稱帝后,便派大臣束帛徵聘龔壯為太師。龔壯發誓終身不仕,對李壽贈送的東西也一概不受。李壽改立宗廟,追尊父親李驤為獻帝,立妃子閻氏為皇后,世子李勢為皇太子。李壽也更改了許多制度,任命董皎為相國,羅恒為尚書令,解思明為廣漢太守,任調為鎮北將軍兼梁州刺史,李弈為西夷校尉,從子李權為甯州刺史,公卿州郡的重要官職全由他原來的僚佐擔任;大成舊日的大臣、近親以及六郡士人,全都被疏遠排斥。

李期歎道:“天下的主人現在成了小縣公,我不如死掉算了!”五月,李期自縊身亡,死時才二十五歲,在位三年。

同月,李弈堂兄廣漢太守李乾告大臣們陰謀廢立。秋七月,李壽讓兒子李廣和大臣們在前殿宣誓結盟,然後讓李乾改任漢嘉太守,任命李恭的兒子李閎為荊州刺史,鎮守巴郡。

八月,蜀中久雨不停,老百姓遭受饑荒和瘟疫。李壽為此命令大臣們暢所欲言他當政的得失。龔壯呈上密封的奏摺說:“陛下最初起兵的時候,手指著天上的星辰,明白地告示天地,歃血和所有將士盟約,要舉國向晉稱藩,因而順天應人,大功克成。然而後來有人不明白原來的計畫,便勸陛下權宜行事,自稱皇帝。現在老天已經接連下了一百多天的綿雨,饑荒和瘟疫並行猖獗,也許這就是老天想以此來警戒陛下。愚臣我以為陛下應當遵守以前的盟誓,推奉建康的晉朝。對方一定不會捨不得高爵重位用以報答陛下的大功。陛下這樣雖然降階一等,然而對子孫的福利將會無窮,也可以永久保持李家宗廟香火不斷,這豈不是很好的事嗎!可能有人會說,對梁益二州的原住民來說歸附晉室的確是好事,他們可以因此繁榮,但對當年從秦雍六郡來的人則會有種種不便。這話不對。昔日公孫述在蜀時,當權的人都是稽留此地的外地人;劉備在蜀時,也是荊州來的人高人一等。但等到吳漢、鄧艾西伐時,整個國家都被消滅了,還有什麼主客之分!講這些話的人不懂得首先應該奠定堅固的基石,而只是顧慮到自己的名位。他們光知道當年劉氏的臣下出任州郡長官,卻不曾想到頭來國亡主易,官也沒了。這和陛下今日的義舉,以及接踵而來的主榮臣顯有什麼可比的!他們又以為我會因此像當年的法正那樣。愚臣我蒙受陛下的大恩,對我言聽計從。至於我個人的榮祿,不管是漢的或是晉的,我都不要,我又怎麼會去效法法正呢!”李壽省閱了龔壯的密奏後,內心有點慚愧,便按下不公開宣佈。

九月,任太后的弟弟僕射任顏謀反,敗露後被處斬。李壽因而趁機把李雄的所有兒子都殺害了。

西元339年三月,東晉權臣庾亮改任武昌太守陳囂為梁州刺史,派他前往漢中上任,又派部將李松攻打成漢的巴郡和江陽。夏四月,東晉軍隊打敗成漢軍隊,並活捉了成漢的荊州刺史李閎和巴郡太守黃植,把他們全都押送到東晉首都建康去。李壽便任命李弈為鎮東將軍,代替李閎鎮守巴郡。

九月,李壽生病,大臣羅恒和解思明又重新勸諫李壽放棄稱帝而向晉稱藩,李壽不答應。宗室大臣李演再次上書提起這事,李壽非常憤怒,把李演殺了。

李壽經常仰慕漢武帝和魏明帝的為人,卻為自己父兄當時的行事感到羞恥,因此上奏摺的大臣不能談論先世的政績,李壽以為自己要比他們強。舍人杜襲作詩十篇,假借已故曹魏大臣應璩的話,想以此勸諫李壽。李壽回答他說:“我閱讀了這些詩作,也知道大體意思。如果這些詩是現代人所作,的確是賢哲的話語;但如果是古人所作,則不過是死鬼的老生常談而已。”

十二月,李弈入侵已被東晉佔領的巴東,晉守將勞楊戰敗而死。

第二年即340年春,成漢軍隊又攻拔丹川,晉守將孟彥、劉齊、李秋全都戰死。

當時中原的後趙國王羯族人石虎寫信給李壽,想和他聯合兵馬一道進攻東晉,相約共同瓜分江南。李壽非常高興,便派遣散騎常侍王嘏和中常侍王廣出使後趙。龔壯一再勸諫,但李壽不聽。李壽大修船艦,招募兵馬,聚集糧草,準備舉兵。秋九月,李壽任命尚書令馬當為六軍都督,徵集士卒七萬多人,組成一支強大水師。李壽親自在成都舉行大規模閱兵式,長江上擂鼓轟鳴。李壽登上城牆觀禮,大有吞噬江南的氣慨。解思明勸諫道:“我國國小兵弱,而東吳會稽地方險要遙遠,要想征服他們實非易事。”李壽便讓大臣們放言討論出師的利害關係。龔壯道:“陛下和胡人聯盟,怎比得上和晉聯盟?胡人猶如豺狼,他們消滅了晉之後,陛下將不得不北面向他稱臣。如果要和他們爭天下,則敵強我弱,我們必定面臨危亡的勢頭。春秋時虞虢兩國唇亡齒寒的故事,已經是前車之鑒,願陛下深思熟慮。”大臣們都認為龔壯言之有理,流著眼淚叩頭極力諫阻,李壽方才打消了伐晉的念頭。士卒聽說後都高呼萬歲。

龔壯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沒什麼比忠孝更重要的。因此在報了父親和叔父的大仇後,又想讓李壽向晉稱藩。既然李壽不答應,龔壯便裝作耳聾,手也提不動東西,告老回家,以文學書籍陪伴度過餘生,終身再沒回到過成都。

西元341年末,李壽任命太子李勢為大將軍並總理朝政。當初,大成皇帝李雄用勤儉節約寬惠仁厚的政策得到蜀人的民心。待到早先被東晉打敗逃到後趙的成漢將領李閎和王嘏從後趙的鄴都回來後,極力稱讚鄴都的繁榮富庶,以及宮殿的壯麗輝煌;還說趙王石虎如何用嚴刑制禦臣下,因此能夠有效地控制境內。李壽十分羡慕,便命令周圍的郡縣百姓,凡是家裡有三個男丁以上的都遷徙到成都來充實人口,然後大修宮殿,收置玩物。臣下有點小過錯,便馬上殺了立威。左僕射蔡興和右僕射李嶷都因為直言勸諫而被殺死。成漢百姓因此受到沉重的賦役負擔,怨聲載道,想要揭竿而起的人比比皆是。

西元343年七月,李壽重病不起,經常看到李期和蔡興的鬼祟,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四十四歲,在位五年。李壽起初好學愛兵,每次閱讀古代良將賢相建功立業時,總是反覆朗誦,所以他能征善戰,為成漢開闢了很大新地盤。在李雄當政時,李壽對臣下推誠相待,曾被稱作賢相。然而稱帝后,他改立宗廟,尊父親李驤為漢始祖廟,李特和李雄則為大成廟,又修改制度,任人唯親。

要想知道成漢在李壽去世後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