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每個血脈都是枝根相連——平原李氏探源(二)

李好斌

平原多個村莊李氏同宗

平原縣王廟鎮李寨村與同鄉鎮的劉賓洪村、禹城市房寺鎮崔李村李氏同為一家。

數百年來, 因生活所迫分散在周圍村莊如屯趙村、土地廟村、魏莊等的李氏也是同宗, 上世紀“三年困難時期”離開故鄉去東三省的, 更是不計其數。 幾百年來, 李氏村莊一直保持聯繫, 每年春節期間, 崔李、劉賓洪村都由族人帶領人員到李寨村東北老墳祭拜先祖, 直到上世紀的1947年春節, 因破除迷信, 李家老墳砍伐了生長了幾百年的松樹林(據說大的松樹有一抱粗, 黑壓壓一大片), 之後, 延續了幾百年的祭拜先祖活動停止。

但三個村李氏後人交集不斷, 李寨村是“二七”集市, 崔李村是去濟南老路的必經之地, 只要上述村莊李氏後人相聚在一起, 都先問清輩分按輩稱呼, 讓人發自內心地體會到家族親情的再現。

譜書中始祖來自萊陽縣桃花村或桃花鄉, 而村中老人口口相傳的是李姓來自萊陽縣桃花村李家崮, 更具體指明了來自的村莊。 筆者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利用在膠東從軍的機會, 在萊陽縣向當地人詢問桃花村或桃花鄉, 被問者都搖頭不知。 後在濟南上學時, 筆者曾向萊陽籍同學查找桃花鄉、桃花村和李家崮的所在位置, 亦無果而終。 2002年夏天, 筆者在萊西市夏格莊鎮工作的同學解建勝來信, 給我提供了一個資訊:他所在工作的夏格莊鎮就是歷史上的“桃花鄉”,

我輾轉尋找的李家崮村就是現在平度市仁兆鎮李家沽村。 為此他還驅車行駛二三十裡路, 到平度李家沽村走訪詢問了一些情況, 寫信給我。

奔赴萊西尋根找到族譜

我於2003年“五一”長假之際, 踏上了萊西之行。 在萊西同學解建勝的陪同下, 我驅車從萊西夏格莊鎮向西南, 前往李家沽進行尋宗問祖之行。 我當時內心無比激動, 想到幾百年前遷到平原縣的李氏, 沒有幾個人能回始祖籍之地, 而我有幸得以實現(聽我村人講, 近百年來, 我村有2人去過祖籍之地:一個是在萊陽當師爺的, 也有說是當副官的, 號稱有“金算盤”的;再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萊陽海軍1845部隊8部當排長的李曰金說回過萊陽老家)。

一路穿行很多村莊, 從夏格莊鎮宅科村西過大沽河, 因大雨後道路泥濘, 只得向南沿河西柏油路行駛, 路行不遠處, 堤下有一個小古廟, 有人叩拜燒紙香煙霧繚繞, 可惜時間較緊, 無暇停足。 南行下河堤後, 在泥濘道路上向西北疾馳, 一路探聽終到李家沽, 也是一個普普通通不是很大的村子。

進村後, 我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進村向路人打聽有族譜人家。 有一村民得知我們來意, 熱心幫助詢問, 經同學解建勝提示, 在村東南部有族譜。 到一戶李大爺家, 我說明來意, 一幫人在打牌, 聞之都非常熱情, 李大爺找出族譜, 1套25本保存完好。 我先看序言, 再如饑似渴地查找, 查到8世有叫李昇的, 按時間推算也應該在明朝中葉。

我始祖李昇在遷移平原縣李家寨建村後, 因思念故鄉老年時留下全家, 獨自一人返回桃花鄉, 至死沒有回平原, 但家譜中的李昇沒有顯示移民記載。

平度市仁兆鎮李家崮族譜記載, 萊陽李氏原籍北直石匣村(原河北省密雲縣石匣村, 現屬於北京), 亦名石匣營, 自宋末金兵南侵, 為躲戰禍, 始祖李仁美舉家南徙, 遷至萊陽西南鄉北崮村(即後萊陽縣第九區河內鄉李家崮村), 後因風沙之災, 村民紛紛外遷, 明朝千戶李山重回該村立村李家崮, 曆元明清至今已八百八年(指的是截止到民國36年修譜的時間), 現分佈於萊西、平度、即墨之村莊數以百計都來自該村。 李家崮村原屬萊陽, 新中國成立後, 區劃調整屬平度市仁兆鎮。

譜中所提及的李氏始遷村石匣村(鎮)現屬北京市密雲縣高嶺鎮石匣村, 因村西有巨石方方正正似匣, 故名, 新中國成立後挖密雲水庫, 此村搬遷到新建村。 李家崮自元、明、清屬於萊陽桃花鄉(面積較大), 民國時期桃花鄉改西南鄉後改為院上、店埠、夏格莊、河內鄉等幾個鄉的中心地區, 李家崮屬河內鄉因河流改道等原因, 新中國成立後劃歸平度仁兆鎮。 李家沽李大爺說李家崮因崮字難寫解放後改為沽, 歷史上一直屬於桃花鄉。

萊西十八村李姓亦同源

通過這次尋宗問祖之行, 我大略瞭解了李氏來源, 並結識了同宗族的萊西市某單位的李偉, 和熱心籌畫修譜的夏格莊鎮朱東村李峰, 他們都向我提供了部分族譜圖片, 從提供的圖片看,幾個村的譜序上都提到八世“景昇公”,與“景昇”同世同時期的其配偶很多是張氏,而李昇的配偶也是張氏,桃花鄉(現萊西市夏格莊鎮)雙山張氏是有名的當地大族,張氏所立村莊較多,張氏與李氏聯姻或許是一個旁證,當然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2014年5月27日半島都市報刊文《大沽河治理挖出李氏先祖墓碑“十八村李姓同出一村”》,該文報導萊西市在院上鎮東朱東段大沽河堤防工程修建中挖出一塊“李氏祖先之墓”石碑。上面記載著這座碑是由十多個村莊的李姓村共同建成。朱東村李姓是從當時從平度李家崮(現在的李家沽村)搬過來的,為了更好地緬懷先祖,十幾個村的李姓村民在咸豐6年也就是1856年立了這座碑。碑身正面所刻的村莊包括:東渚東、我樂、江家莊、李家莊、夏格莊、下疃、遲家莊、西渚東、王屋莊、王家莊、馮家渚東、大澤科、張家莊、八畝地等。除了石碑上所記載的村莊,石碑上沒有的大李家疃、大裡家、李家曲堤、菜灣莊等村莊在譜書中也有記載。碑上所刻的內容和李氏譜書所載均印證了“李氏,千戶山之族,其先石匣人,今沽尤一帶其族裔也”的記載,也印證了多個村莊李姓來自同一祖先的說法。

看此新聞,我深有感慨,或許當年他們不知道,明朝大移民中的李昇一家,在魯西北偏僻的村莊也根深葉茂繁衍生息了幾個村莊。

從提供的圖片看,幾個村的譜序上都提到八世“景昇公”,與“景昇”同世同時期的其配偶很多是張氏,而李昇的配偶也是張氏,桃花鄉(現萊西市夏格莊鎮)雙山張氏是有名的當地大族,張氏所立村莊較多,張氏與李氏聯姻或許是一個旁證,當然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2014年5月27日半島都市報刊文《大沽河治理挖出李氏先祖墓碑“十八村李姓同出一村”》,該文報導萊西市在院上鎮東朱東段大沽河堤防工程修建中挖出一塊“李氏祖先之墓”石碑。上面記載著這座碑是由十多個村莊的李姓村共同建成。朱東村李姓是從當時從平度李家崮(現在的李家沽村)搬過來的,為了更好地緬懷先祖,十幾個村的李姓村民在咸豐6年也就是1856年立了這座碑。碑身正面所刻的村莊包括:東渚東、我樂、江家莊、李家莊、夏格莊、下疃、遲家莊、西渚東、王屋莊、王家莊、馮家渚東、大澤科、張家莊、八畝地等。除了石碑上所記載的村莊,石碑上沒有的大李家疃、大裡家、李家曲堤、菜灣莊等村莊在譜書中也有記載。碑上所刻的內容和李氏譜書所載均印證了“李氏,千戶山之族,其先石匣人,今沽尤一帶其族裔也”的記載,也印證了多個村莊李姓來自同一祖先的說法。

看此新聞,我深有感慨,或許當年他們不知道,明朝大移民中的李昇一家,在魯西北偏僻的村莊也根深葉茂繁衍生息了幾個村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